清华风范-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本文所要向读者着重介绍的张荫麟。
张荫麟,自号素痴,广东东莞人,1905年生。1923年考入清华学校中等科『插』读三年级。1929年随留美预备部最后一级……1929级毕业,赴美后入斯坦福尼亚大学习西洋哲学和社会学。1933年夏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即应聘为清华哲学系教授,兼授哲学、历史两系课程。
张荫麟此时入校刚1~2个月,但以各种方式……写信或公开发表文章向梁大师问难却非止一次了。当年9月的《学衡》杂志第21期上,发表了他的《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就是针对梁任公《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纳》一书而发的。梁任公在书中考证说,〃老聃与孩子并不是一个时期的人〃,前者大约在后者出生后100年左右才出生,因而《老子》一书并不是老聃所作,甚而认为老聃的活动时间应在孟子之后。张荫麟认为〃其言信否诚吾国哲学史上一问题〃,因〃不揣鄙陋,仅述管见。……〃稍后,他又写信给梁大师,就梁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系列讲演中的一个队表中的多处纰漏和疑点一一提出质疑。梁复书谓:该表采自日本人著作,而该日本人又采自欧人某书,并未著明出处。梁任公在信中承认,〃……其中讹舛盖不免也〃。于是张荫麟又穷追不舍,经过核查,撰发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附表一〃明清之际耶酥会教士在中国者及其著述〃《校补》一文,他这一次次非凡的表现,备受梁大师的注意和赞赏。当任公先生最初读到张荫麟的文章时,还以为是哪位大学教授或专门学者之作。后来知道竟是一位今年刚刚入学的、连大学门还没进过的自己班上的学生时,不由叹曰:〃此天才也!〃他这次未曾讲课先把张荫麟叫起来,就是为了认识燕当众褒扬这位天才学生,并顺便回答他的问题的。
早年的清华文学院,有四位被称为〃才子〃的人:张荫麟、夏鼎、钱钟书和吴晗。而无论是从资历上还是从当时的学术成就上看,张荫麟都应坐头把交椅。还在入清华前,他就具备了相当深厚的国学根基。入学当年,即写文章向梁任公先生问难(已见上节),后即〃一发而不可收〃。从这时起,到他毕业离校赴美为止,他先后又发表多篇〃辩难〃『性』的文章。
在美留学期间(1931年5月),当他读到刚出版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后,立刻写出长篇书评《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寄国内连载发表。所指出的问题,后来冯友兰先生在同一刊物上为文答复说:〃适之先生去年3月接到我的《哲学史讲义》后,即写了一封长信,讨论老子年代问题。我因杂事很多,未及写回信。仅于去年夏适之先生到北平时略辩了几句。现在素痴先生(!)在美国看了我的《哲学史》讲义,不远万里,写了一个书评,对于我的书,有许多指教。二位认为我的书有批评之价值,我很感谢。但二位先生的意见,我觉得还有可讨论的……〃冯先生的书出版后,曾请陈寅恪、金岳霖二先生审查,二位先生在审查报告中都是基本上有褒无贬。
而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他竟然敢于直接向有〃北方学术泰斗〃之美称的陈寅恪先生〃叫板〃。1934年6月,他听友人说陈寅恪先生对他的《龚自珍〈汉朝儒生行〉本事考》中的个别论点有不同意见,便撰《与陈寅恪论〈汉朝儒生行〉书》公开辩白。可是陈大师毕竟高他一筹,只言片语便对他发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所以他老实承认:
……因先生之批评之启示,使愚确信此诗乃借岳钟琪事以讥杨芳而现状于杨者。……本诗与杨芳之关系,愚以前全未设想及之。今当拜『射』先生之启示,并盼更有以教之。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不能拘泥于古人的学说范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努力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有所发展。
开动大脑,充分利用你的智慧
行动是思想来指挥的行成于思,正是这个道理。创新也是一样。新的东西的出现首先是思想的创新,也就是说,是你的大脑先融进了新的智慧,从而产生出了新的思维方式,并战胜、取代了旧的东西,所以,才会有新的事物诞生。无论是学术还是做事,都是如此。
一个人的梦想,应该是通过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80年代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的新『潮』企业家,他们的成功吸引了年轻的一代。有的学生毕业若干年后自办企业,不再为他人作嫁。这些自办企业者不但比一般校友富有,而且比一般校友过得更快活。其中不乏是百万富翁者,而在别人的公司任职的校友中能成了百万富翁的人。
清华大学认为创业精神和创造『性』才能或许没法传授,但是探讨他人的创业经验,观察他人的发明创造过程,对未来的企业家无疑将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人按思维的习惯可以分为3种类型:左脑型,右脑型和全脑型。左脑负责逻辑思维,数学分析,掌握语言技巧。因此左脑型者擅长计划、组织,能按部就班地执行任务。右脑善于综合信息,利用直觉,进行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因此右脑型者想象力丰富。艺术家、音乐家多属此型。左脑灵的人右脑往往笨。右脑灵的人左脑往往欠发达。所以一个人同时可能既有〃愚笨〃又〃聪明〃。
脑型的差异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脑型并非不能改变,实践证明,左脑型得向右脑型者靠近要比右脑型者向右脑型者靠近容易。左脑已有一技之长,运用右脑能丰富左脑已有的特长。因此左脑型靠近右脑型是一种〃解放〃。而右脑型靠近左脑型,掌握左脑型者的知识和技术,则非下一番苦功不可。
发明新产品,构思新战略,提高管理水平,都需要创造『性』能力。它是几种不同形式的思维的综合。创造是一种全脑型的活动,创造发端于兴趣。整个创造过程分准务、酝酿、顿悟、验证和应用5个阶段。在创造过程中左右脑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左脑需要作大量艰巨的准备工作确定创造的课题和『性』质,然后右脑进入酝酿阶段,消化课题的每一方面,将信息作各种不同的整合。一旦酝酿成熟,创造者会豁然开朗,产生解决课题的灵感。在验证阶段,左脑对右脑顿悟而得的设想作严格的分析,最后把新设想付诸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表明,企业总经理多为全脑型;懂得脑型的区别,有助于企业发挥人才的潜力,将左脑型和右脑型两者结合成全脑型的工作集体,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取得最佳工作效果。
创造『性』才能对一个企业的成功有极大作用。特别是高技术公司,如电脑公司、金融服务机构、生物技术公司、电影制造业,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善不善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一种宽松的气氛,使那些有特殊才智的人能充分发挥才能。
清华大学经常管理系几年前作了一次调查,发现使用同样数量的资金,小公司比大公司的发明创造率高出三十多倍。原因何在?原来一般大公司尽管嘴上鼓励发明创造,但落实新主意上却大成问题。用大公司传统的那一套企业战略,很难衡量一项发明创造的潜力。主意越新,越难用传统的尺度衡量。大企业虽然资金雄厚,但是一项新项目的建议要经过层层批准,反复研究,说不定还要玩弄一下权术游戏,才能付诸实践。这种作茧自缚的官僚主义制度往往窒息人的主观能动『性』,扼杀新生事物。例如10年以前,休利特 帕卡德电脑公司的一个职员,发明了能接在家庭电视机上的微型电脑,公司不感兴趣。结果这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职员自己创办了一家电脑公司……苹果电脑公司。1985年这家公司的营业额高达15亿美元。而现在其资产已远远超过了休利特 帕卡德公司,成为国际『性』的夸国大公司。
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大公司如美国运能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等,纷纷讨教专家,采取措施,积极鼓励企业内部的开拓创新。
研究在大公司内部如何促进发明创新,鼓励开拓精神的专家清华大学的李先生认为在大公司里工作的内部企业家,同所有的企业家一样,需要满足自己的成就欲,这比奖金、表扬或提升更加重要。金钱不是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高薪不一定能留得住一个寻找机会发挥自己最大能力的人,别的公司说不定愿意出更高的薪金。李先生建议大公司让内部企业家自己组织班子,把志同道合的人结合在一起,使创造发明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有成就的企业家应当有权用公司的名义,自由支配一家数量的资金运用于新的创造发明。
在这方面,国际商 业机器公司ibm可谓先声夺人。1980年由电脑专家菲利普 艾斯特里奇为首的特别工作小组,组成了一个由总部提供200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而不受总部领导的独立『性』风险企业,这便是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个人型电脑都一个成功的内部风险企业。这个内部企业只用9个月的时间就研制出了一种使得整个行业大大改观的新型个人型电脑,很快便占领了10%的市场。究期成功的原因,乃是研究人员享受充分自由。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在企业内培养创新思想,鼓励开拓精神,设立了各种奖金,制订了技术人员发展计划。其中影响最大,威信最高的要数ibm研究员制度,它创设于1963年。
每年公司总裁任命2至7名在科研、发展新产品和产品制造上有持续杰出成就的技术人员为ibm研究员。一经任命,每个研究员除立即加薪以外,还享有各各特权。他们有5年的时间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直觉,任意选择研究项目,自由制定工作计划。他们可以根据提高专业水平和交流经济的需要到任何地方旅行。他们可以完全摆脱日常工作,不受公司一般行政规定的约束。
公司为每个研究员配备了一个由部门副主管为首的科室人员与后勤人员组成的班子处理日常工作,使研究员能专心从事研究。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提升。只要研究的项目与公司的大方向相符合,每个研究员第一年有几十万美元可以供自由支配,进行实验和研究。只有当某一项目的资金需要达到几千万乃至几亿美元时,才需经总部批准。
20多年来,ibm研究员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攻关,获得了一项又一项的专利。如果一个研究员的创新成果得不到本部门的支持,他可以跨部门寻求用武之地。不少别的公司都愿以重金聘请ibm研究员,但是真正为了钱而辞职的人绝无仅有:因为ibm研究员在公司里备受尊重,行动自由,研究项目的资金充分。由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脑公司,研究人员取得的成果能在美国同行业,甚至在世界同行中产生更大更直接的影响。
由此可见,创造不是一个全靠自发的神秘过程。创造『性』才能的发挥受到各种人为的因素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创造是可以营求的。并且创造活动也并不是只有研究员才能做,每个人都可以却创造发明,一个企业应努力地去鼓励员工学会创造。这将给你的企业带来莫大的好处。
放下思想的负担,敢于接受新东西
有些时候,许多新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