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赞美,其实并不难 >

第10部分

赞美,其实并不难-第10部分

小说: 赞美,其实并不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流言的危害有多大,它可以使朋友变成敌人。所以作为公司的一员,每天都与同事相处,对同事的品质也有所了解,切不可把鸡『毛』当令箭,把流言蜚语当真事来传。

    还有一种人,他们虽说不无中生有,搬弄是非,却说话苛刻,把同事的缺点说得一无是处,这种人,也不会得到同事的赞美。殊不知,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可能有某些缺点,这些缺点有些只不过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因此,对待同事的缺点,妨碍到别人的,我们可以坦诚地给他指出来,只要你态度和蔼,我想,每个人都会虚心接受的,〃抬手不打笑脸人〃嘛。而对于同事那些无关大碍的小『毛』病,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强制别人改正,或者背后说东道西。应该想到,自己也有某些缺点,在说别人坏话时,说不定别人也在谈论你,每个人都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指指戳戳的。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般来说,爱说闲话的人都是身无长相,不学无术,且心胸狭窄。一与同事发生争执,便心怀恶意,寻衅滋事,对其进行人身攻击。长期下去,本来和睦相处的一个团体便被搅浑了,弄得同事关系不合,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这样的人,是大家都深恶痛绝的,因为今天他说的是某某,那明天说不定就会说到自己。因此,对这样的人,大家都力求避而远之,不愿与其进行交往。

    〃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在与同事交谈中,不要讲没有根据的话,不要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即使事后明白了事情的真象,也早已对他人造成了伤害,还有,不要大肆张扬别人的短处,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话即使无意说出,也刺伤了别人的自尊心。所以,我们在讲话时,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口,不要做流言的传播者。

    

赞美,其实并不难 第五章如何让竞争

    对手对你说ok一、对手是你500年前的朋友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商高低和努力程度,更主要决定于和同事相处得如何,在公众中的形象如何,自己的人缘如何。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可能既是合作共事的伙伴,又是相互竞争的对手。俗语说〃同行是冤家〃,同行之间相互称赞很不容易。自古以来就有〃文人相轻〃这一说法。是说知识分子都自视清,相互看不起,都认为自己的才学高人一筹,自己的文章好,看人的文章便觉得不怎么样。赞美同行就是承认对方超过自己,比自己强,所以不轻意说别人好。特别是在领导面前,同事之间鲜见有坦诚赞美对方的,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同中之间难免含有竞争,彼此间的称赞也不容易说出口,由于双方都太注重对利益的,为超出对方,压倒对方,总想方设法拆别人的台。尤其是当两个人想谋求同一位置获取晋升时,暗地里打对方报告的就很多,而赞美别人的寥若星辰。就连美国竞选总统也不例外,互相攻讦,互相漫骂,互相揭『露』对方的隐私和不检点行为,而罕见有公开承认对方的政见和能力的。对手所赞成的,恰恰是自己所反对的,抱着这种成见怎能还谈得上有什么赞美呢?

    其实,赞美对手、欣赏对手是很有效而且是很明智的做法。它像润滑剂一样可以融洽彼此的关系,拉近心理上的距离,造成一种健康和谐的互动互利关系。要善于从周围的人身上获取有效的信息,学习他们的优点,力避自己犯同类的错误,还要懂积极地思考、认真的思考,透彻地分析,从中找出最根本、最重要、最原则的东西,然后和再来制订对策,判断对错,确定自己的目标,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最终从群体中脱颖而出。所以,不要总是嫉恨的心态对待你的竞争对手,不妨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想想看,假如你的竞争对手不超越你,那么这也意味着你永远无法获得晋升;假如你的竞争对和不复存在,那么他对你的〃威胁〃也就无法构成,你的价值和个人努力的成果也将无从体现。因此,对手是一面镜子,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毫无保留地凸现出你的缺点瑕疵,鞭策着你努力完美自我,超越自我。

    二、以敬代竞,信任原则

    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胜,就要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尊重别人,赢得人的信任,这也不失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

    俗话说〃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如果我们能在同事最艰难、最潦倒的时期,很及时地〃雪中送炭〃,投递给他一份温情、一份关怀、那怕仅只是最简单的一两句抚慰的话语,或是轻而有力地一握手,或是同情体恤而又极为关切的短暂注视的目光,都会深深地打动对方,激起对方的无限感激之情。当然,在同事取得成功之时,我们更应〃锦上添花〃,送上及时的祝贺与表扬,〃快乐着他们的快乐,痛苦着他们的痛苦〃。

    这正如叔本华所认可的:同情是道德的基础,同情意味着对同胞的奉献。而这种奉献构成了生活的道德。的确,一个人的价值首先要从大众的认同出发。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或喜或悲,对他人的荣辱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从而忽略大众的审判,那么,不难想象,他的社交圈会日益委缩,他的事业成功之道无疑也会越走越窄,而就他个人而言,只能是变成了一个脱离群众,只会孤芳自赏的孤僻者。

    另外,同事之间相互合作而争取目标的实现也是经常之事,并不仅仅集中体现在竞争关系上。所以,这一共同的目标便成了纽带、桥梁,要想早日成功,就要真诚合作,获取对方的信任。这也是改善和增进人际关系的关键。中国有句成语:〃管鲍之交〃。管指的是管仲,鲍指的鲍叔牙。管鲍是国时代的人物,据载二人是至交。他们经常在一起共做买卖,分取盈利时管仲总是多得一些。这种情况引起了鲍牙门人的不快,他们于是愤愤不平地在鲍面前说起此事。鲍叔牙总心平气和地说:〃管仲不是才,他实在是因为太贫困了。〃后来管为鲍办事,不但未办成反而弄糟了。有人责备管仲,说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又是鲍为他辩护说:〃办事嘛,总难免会遇上不顺利的时候。〃管仲三次做官,三次丢官,别人耻笑他无才,唯独鲍叔牙称赞管仲说他是天才,只是生不逢时,机遇不佳。鲍叔牙为管仲作辩解似乎有些过份,甚至是不可思议。但他们之间相互信任的程度却是别人难以企及的。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朋友同事之间,人们总是渴望有〃管鲍之交〃那种相互信任和理解的人际关系,因为信任是健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部门砖。人类的心理机制表明,人活在世上需要得到别人的信任和信任别人,它就像空气和水,人类一旦没有了他们,将无法生存。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不信任虽人,也就无法做到诚恳,我们的心灵就会永远处于一种恐惧不安、提心吊胆的氛围中,得时时在意,步步留心,提防虽人,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那样的话,天空将不再广阔,生活将不再美好,因为我们脚踏的路已不再是路,而是变成了别人牵绊我们手脚的少陷阱了。想想看,这结果是多么恐怖!

    心理学分析专家科罗姆说过:〃不常信任别人的人,也就不常被人爱。〃所以,将心比心要卢获得人心就得先信任别人。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你都会发现,只要你真诚地爱和信任他人,往往能唤起爱和信任。我们身边,坏心眼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为防备极少数卑劣之人将朋友拒之于千里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防备阴险小人而猜忌、算计别人,必须会腐蚀自己的灵魂,扭曲自己的人格,你的威信和尊严也将不复存在!

    当然,我们所说的信任原则不是盲目轻信,不是让你的心灵毫不设防,随意相信任何人。因为社交圈内、甚至是同事之中并非个个心怀善意,是胸襟宽广、坦『荡』无私的正人君子。用心去信任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而被别人无条件地信任,是件幸福的事情。

    三、求同存异化敌为友

    在同一公司或企业,与同事相处,合作与竞争两种情况并存,大家共处一室,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彼此之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互相拆台相互对立,那么,这种非正常的关系会给的心灵投上浓重的阴影,隔膜嫉恨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使工作的氛围僵化而紧张,彼此的对抗会使愉快的工作心境化为乌有,将工作变成了一种负担,而且这样的话,即使是一件极简单极容易的事情,也会因彼此的不合作而变得复杂困难起来,长此以往,不仅给对方造成伤害,而且会使自己心情压抑,工作受阻,进展不畅,严重的,甚至导致心理的变态和人格的扭曲。因此,如何与竞争对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化干戈为玉帛就显得极为重要。

    凡读过《红楼梦》的人,没有不知道薛宝钗的,并且对她机智圆滑的处世之道为之叹服。

    薛宝钗深谙世故,八面玲珑,但也心地善良,善解人意,比起林妹妹地过份敏感、斤斤计较的纤细胸怀来,显然薛宝钗更受大家的欢迎和接纳。下面就她在大观园中的处世方式略点一二。

    薛宝钗善于言辞,不仅博得了老祖宗的欢心,而且她的能说会道,见风使驼令王夫人对其刮目相看。但更精彩更能说明问题的却是她如何使对自己有成见的黛玉对她由〃心怀戒备〃而到〃情同手足〃就足见其手段之高妙了。

    在贾府之中寄居的林妹妹,自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无依无靠,倍感凄凉孤苦,于是更为敏感,稍不如意,便会想到自己身世之凄苦,进而涕泪涟涟。幸有宝玉与之坐卧不避,青梅竹马,心灵相通,甚觉欣慰。然而不幸的是横空『插』进来一个薛宝钗,其风流婉转不在自己之下,其博学多才又在众人之上。且赢得上至贾母下至仆人的一致好评。加之宝玉天生一个风流情种,待宝钗也非同一般,更兼金玉良缘之说,这一切又怎能不使孤洁自傲的黛玉心酸嫉妒?且看看薛宝钗如何化解二人之间的恩怨纠缠而最终使黛玉视之为同亲姐妹的。

    首先,薛宝钗宽容有嘉。豁达大度,对无关紧要的讽刺挖苦不予理睬,对方便也会无趣而止,避免了无谓的纷争和伤害。

    宝钗深谙黛玉的脾『性』……小心眼,得理不饶人。因而对黛玉的旁敲侧击不予理睬或假装没有听见。比如,有一次贾母等人到清虚观打醮,张道士送来一盘传道法器,其中有一件赤金玉麒麟。贾母看着眼熟,因而便问道好像谁也戴了这么一个。宝钗说史湘云有。探春因笑:〃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都记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黛玉在旁听见别人夸赞薛宝钗,心中陡然不快,且又因金麒麟联想到〃金玉良缘〃,因而冷笑道:〃她在虽的上面还有限,惟有在这戴的东西上面越发留心!〃这显然是在奚落宝钗〃别有用心〃,因宝玉的玉而对戴的东西就特别注意。但宝钗又是如何反应的呢?她并没有反唇相讥,以牙还牙,因为她深知,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越是纠缠越是说不清,若是据理力争,恐怕反倒画蛇添足、欲盖弥彰了!于是,宝钗很明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