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别拿规矩不当回事 >

第29部分

别拿规矩不当回事-第29部分

小说: 别拿规矩不当回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礼作为产生和维系亲情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喜欢通过他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亲情”关系,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礼多人不怪,礼重不压身”却逐渐成了人们送礼的“新标准”。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送礼受时间、环境、风俗习惯的制约;从主观上讲,送礼因对象、因目的而不同。人与人之间通过送礼的攀比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愈演愈烈,为了保证自己的礼物能吸引对方,很多人在所送礼物的价值、新奇上大做文章,导致送礼档次上升过快,也使送礼越来越难,至于用送“人情”的数量来衡量人们之间感情轻重的标准,更是一个很悲哀的事实。送礼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惯,这种习惯正好增长了一些人爱慕虚荣的心理!而对个人来说,习惯送礼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

    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再改变了,尤其要改掉送礼这个坏习惯,很多时候,送礼的并不愿意送,收礼的根本不愿意收,但双方都不得不勉强自己传秉承这个中华传统。其实人们不明白的是送礼只是一种联系亲情的手段,并不是一种亲情攀比,但都不敢首先提出不送礼、不收礼,因为这种传承下来的习惯力量太大了。要正确认识送礼,只有靠媒介宣传和公民道德的深入教育,才会让大家真正明白攀比送礼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坚持改变陋习,恢复正确的送礼观念,或是提倡新的人际交流感情的方式,让大家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感情并不是仅仅靠几个钱就能体现的,这样也会成功地遏制住人们普遍的贫富观念和爱慕虚荣的心理。

    莫忘“礼轻情义重”

    杨某外出打工已有十余年,在打工期间他很少碰上自己的老乡,偶尔碰上了就可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年前在他打工的地方来了位老乡,杨某就像见到了家人一样,把这位老乡当自己的大姐一样对待,逢过节总是买点水果去看她。由于以往杨某每年春节都会把自己一年的积蓄寄回家里,只留下自己的生活费,所以在这位大姐结婚的那一年春节,杨某还像往常一样买了两斤水果去看她,大姐的丈夫是某机关的职员,他看到杨某只拎了两斤水果来,当下就拉长了脸,一个劲地骂杨某穷,说穷人就是不会送礼,杨某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心意会被如此践踏,又听到他如此的漫骂,当下心里就有了想不开的念头,并寻思着要从窗口跳下去,结果惊动了民警,在一番劝阻下才没有酿成严重的后果。

    送礼作为加强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表示相互间的礼貌、尊重和关心的社交形式,这种手段与方式是可有可无的,但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却将其看成是必需的?尤其是逢年过节,送礼原本就是图个热闹喜庆,互相祝福,其中应饱含着浓浓的“人情味”,正所谓“礼轻情义重”。过去谁家有什么喜事,人们送上件小礼品,道声祝贺,即便是“凑份子”,也是在自己经济承受的范围之内的这样才体现出亲情、友情。而现在“人情”怎么就成了赤『裸』『裸』的“钱情”?为什么红包越大、越厚,才能体现感情越深?这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贞观年间,西域的“回纥国”作为大唐的藩国,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了一批珍奇异宝送给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一路上,让使者最担心的就是这只白天鹅,稍有差池可怎么向大唐交代呢?所以,为了照顾好这只白只鹅,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一天,使者见白天鹅张开嘴喘息的很吃力,心有不忍,就把白天鹅带到沔阳河边,打开笼子让他喝了个痛快。谁知天鹅喝足了水,一扇翅膀,飞上了天!待使者反应过来却只拔下几根羽『毛』,眼睁睁看着他越飞越远。使者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脑子里只想着一个问题:“天鹅飞走了怎么办?拿什么进贡给唐太宗呢?回去了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量再三,他决定继续东行。使者用一块洁白的绸子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使者的名字),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之后,使者带着珠宝和鹅『毛』,跋山涉水,不辞劳苦来到了长安。使者见到唐太宗后献上鹅『毛』,又诉说了丢掉天鹅的经过,唐太宗看了那首诗,觉得使者忠诚老实,不辱使命,没有给予责罚而是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开来。

    人到人情到,人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轻情义重。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远比礼物珍贵得多。把人情当作炒股,让人情翻倍增长是不可能的,送礼作为人情的基础,所遵循的只是“理尚往来”这个原则,并不是你敬我一尺,我就回你一丈。送礼是送人情,是送自己的关怀、关心与他人,本是感情的一种交流方式,又怎能作为丈量感情的砝码呢?

    在现如今的人与人交往之中,许多人并不提倡送礼。在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爱人之间,送礼是频繁而正常的感情增进方式,尤其是在校的学生,相互间的礼品赠送已经是最普遍的方式,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方式已经日趋恶化。为了阻止这种方式发生严重异变,老师应该言传身教,谢绝礼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朋友间、师生间的送礼,别让“铜臭”亵渎、玷污了纯洁真挚的师生、同学之情。做父母的也应该坚持正确的消费观,处理好同事、朋友间的关系,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健康的人情观念深植于孩子们的心中,即使送礼也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什么该送什么不该送,当然也要结合实际,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情消费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以扭转当前人情送礼的蔓延之势。

    3。得人心者得天下

    “得人心者得天下!”要得人心,首先要知人心。要知人,首先要知己。尤其是身为领导者,更应该掷地有声,如果只会用手中的权力命令下属干这干那,那是不明智的,其结果往往是,你的下属只会服从你,却不会喜欢你,你的工作永远是被动型的,终有一天,你的下属可能会采取某种手段和措施敷衍了事。要想让自己的事业稳固,想得人心,就得从每件小事做起,把每件小事做好,实施自己的所思所想。善心和心力的结果,要让每个人都看得见、『摸』得着,要知道人心的力量,知道“人心齐,泰山移”的真正意思,善于拉拢人心,只有做领导的言而有信,将自己的威信树立于人前而不倒,才能让员工忠心的为你做事,要懂得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下属喜欢你,心甘情愿地为你工作。相反,如果做领导的总是出尔反尔,将自己的言行抛之于脑后,让自己的信誉在员工的心中大打折扣,又怎能让人信服从而为自己做事?

    对于人民大众,唐太宗李世民总结得很精辟:把众人比成了水,把自己比作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在遥远的古代,成大事者就能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达到此种境界,现代社会的领导者们又岂能不知?

    欲得天下,先得人心

    自古以来,代代英豪都明白,只要能得到人心,就能建起无数钢铁长城。而作为一代英豪的朱元璋,也同样认识到了众人的力量是夺取胜利的关键,因此,他每到一处地方,便收买一处的人心,从而步步赢得天下。

    为了让自己的领域有所发展,进而赢得天下,朱元璋率军进兵江南。江南有个叫采石城的城池比较富庶,该城一经攻破,饿怕了的将士便一挥而上,如『潮』水一般涌向城中的各个角落,将掳来的大量粮食和牲畜搬到自己船上,以便以后能吃上一段时间的好饭。对此,朱元璋很担心,他是个很重军纪的人,为了自己的以后可以顺利赢得天下,一是派人组成了纠缉队在街头巡逻,并向部队解释说:“要成大事,就不能图眼前的这点儿小利。前面就是太平城,那才是个富庶的去处,到那里一起去大开眼界吧!”并犒赏军队,好猪好牛好米饭,饱餐一顿。

    之后朱元璋担心太平城内再起波澜,便命掌书记李擅长紧急起草了《戒缉军士榜》,约束军队,防止扰民。果然,战斗刚一结束,在士兵们刚准备动手抢掠的时候,却见城中的大街小巷贴满了榜文赫然写道:如有抢掠财物、杀害百姓者,杀无赦。于是混『乱』的局面立刻变得到有效的控制。战事结束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军士们每人都有份。这种高明做法,让自己的军队在人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既得到了人心,也稳住了军心。

    为了巩固自己所占领的江南地区,让自己的新政深入人心。在占据应天后,他对自己的每一步路子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明白人心的重要『性』,只要有人,就算是“地狭人少”,他依然重视。他训诫说:“我自起兵以来,从未随意杀掠。今尔等带兵出征,望能体察我的心意,严格约束士卒。城破之日,不得妄行杀掠。有违军令者,军法处治。倘再纵容,定当严惩不贷!”攻下镇江之后果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他的做法受到各地民众的一致好评,这给他经营江南带来很大便利,并很快占领了江南的其他地区。

    朱元璋深深懂得收拢人心可以让自己的威力无形的延伸,所以对于边界的问题,朱元璋也要求“睦邻守国,保境息民”。由于朱元璋的军队纪律深得人心,往往不战就攻克一处城池,从而使得其经略东南的战略决策,获得圆满成功。

    由历史一路沿革,可以看到古今大凡成功的人均是先得人心,后得天下。这个世界一切的经济、军事、政治活动无不与人息息相关,生存的关键是先得人心,想要得人心就要有得人心的资本,一个人如果在品格上不得人心,人再聪明,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浪费时间,因为,人类生存靠的是协同,光靠个人力量是不会拥有多少资源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豪刘邦和刘备,之所以能够赢得天下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他们能够深得人心的用人之道。对现如今的领导者来说,学习他们的用人之道,为自己留住人才,对帮助自己的企业解决“人才无处觅,人才留不住”的难题,大有裨益。现代企业要留人才,要收人心,就该像刘邦给韩信的,刘备给诸葛亮的,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而对当今企业而言,这种礼贤下士的待遇要给得有竞争力,才能留下人才,留得人心。

    此外,刘邦和刘备从同一种角度来说目标都是一样的:平天下、坐天下。他们之所以能够平定天下,稳坐天下,还在于他们为韩信和诸葛亮提供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给了他们诸多一展长才的机会,对企业领导人而言,大目标是行业领先,但如果事必躬亲,就会让自己的事业陷入局限『性』,让自己笼络来的人才没有一展长才的机会,如果不相信自己挖来的人才,又何必大费周张的请人家来呢?

    作为领导人就应该明白,要留住人才就要懂得运用人才,自己在后台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