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作品精编(新)-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孩子自己很不满意这件事情,看见我也在生气,便不再讲话了。我们都站在店门口。我出神地望着人们接二连三地走进隔壁酒菜馆。
站在我身边的利莎忽然伸手轻轻地拉我的袖子,低声对我说:“黎伯伯,我相信大树说的话。我要做一个那样的好孩子。”
我惊喜地掉过头看她,她的一双眼睛带着泪水发亮了。
我就像故事里的那棵大树一样,受到了小女孩的眼泪的润泽。我觉得内部起了一个大的震动,我似乎应该对她讲几句话,但是,我什么也讲不出,我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过了好一会儿,才挣出一句:“你真是个好孩子。”
秦家凤被利莎留在店里吃中饭,利莎差王嫂到秦家去通知,秦太太也就同意了。利莎今天待秦家凤特别亲热,秦家凤也是一样。但是到五点钟两个人终于恋恋不舍地分别了。
傍晚,利莎的父亲回家吃晚饭。他是从磁器口回来的。今天被炸的地点确实是磁器口。他去看过灾区,塌了三五间房子,伤了一个人,炸弹大半落在江里,可以说是没有大损失。
菜馆门前的炉子还在冒烟,我注意地一嗅,又闻到煤气,我忍不住向朋友发问:“炉子为什么还没有搬开?”
“就要搬开的,这次他们一定搬。”他毫不在意地笑答道,脸上仍然带着乐观的表情。
“你对什么事都太乐观了。”我冷笑道,也就不再跟他谈这个问题了。
敏,我今晚上又给你写了这许多话,告诉你这许多琐碎事情。吃过晚饭后我就坐在楼上书桌前面续写这封信,那时电灯没有亮(不,这是亮了,又熄了),我点起一枝洋烛,就靠着摇曳的昏黄烛光照亮我的笔迹。我伏在案上连头也不抬起地专心写着,我一直写到煤烟散尽,菜馆关门,写到四周寂然无声,电灯重燃,写到每家店铺灭灯睡去,我还没有停笔。
现在还是我一个人坐在书桌前面,四周都是鼾声。同房间的店员和练习生都睡熟了。在隔壁,朋友夫妇和利莎姐弟也睡得沉沉的。楼下马路上只有一片黑暗,偶尔闪起一股电筒光,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这声音显得多么空虚,很快地它又寂寞地消失在黑暗中了。夜披着它那黑黑的大氅在外面飞行,似乎要扑灭一切的亮光和暖热。寒气像一根蛇从我脚下慢慢地爬上来,它还在啮我的两腿,我感到一阵麻木,两只脚都冻僵了。
这时不过十二点钟,啊,连斜对面那家贸易行楼上的灯光也突然灭了!除了这个房间,似乎再没有光亮。整个街,整个小镇都静静地睡了。那么也让我放下笔跟你暂时告别罢。二敏,整整有十几天我没有给你写一个字。现在是午后,窗外下着蛛丝一般的小雨,我刚刚从外面回来。我是冒雨出去散步的,暗灰色的凄惨的天空低低压在我的头上,寒冷的雨丝浇不灭我那火似的热情。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我的忍耐又逼近限度了。我整天关在房间里,只看见那些凌乱的陈设,那些烟,那些雾,那些煤臭,还有那接连的阴天,接连的细雨,和侵骨的寒气,好像我四周就只有那些东西。朋友们的通信也中断了,这些天里我就没有收到一张从外面来的字条,似乎友人们都忘记了我。
上一页 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 下一页
您所在的位置:巴金作品精编>正文回目录
第90节:炉子的事
作者: 叶 舟
今天吃中饭的时候,利莎的父亲谈到天天高涨的物价和米价,他又讲了些他的同事们的苦况,连他那永远带着乐观表情的脸上也皱紧眉头。他的妻子总是温和地讲话,不常笑,但更少给我们看见她的愁容。她是一个能干的主妇,常常用平静的心境和缜密的头脑处理困难事情。这个书店便是在她的主持下存在而且逐渐发展的。因此看见她们夫妇在一起的时候,我便会想:要是没有这位太太的事务才干与温和性情,我那朋友的乐观也就会有问题了。
我们也曾谈到炉子的事。
“怎么样?搬了没有?”我问道。
“没有办法。”朋友笑笑,摇头说,这次他自己认输了。
利莎在旁边扑嗤笑起来。在这个店里就只有她的脸上充满阳光,充满生气,充满天真的微笑。看见她这张明亮的脸,我觉得灰暗的天空好像开展了一些似的。
我把利莎送进了学校,又回到阴郁的天幕下面。雨继续在落,路上全是滑脚的水泥,在水泥上移动脚步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我不愿立刻回到书店里去。我觉得有一团火在我的胸膛里燃烧,我全身的骨头仿佛都落在油锅里受着熬煎,连脑子也烧得发烫。我整个头,整个脸都是火。我不能多用思想,我不能休息,我一直在细雨下面走了两个钟头。这其间像魅影似的在我的眼前出现了各色各类人的影子,我的耳边不停地响着各种各样的吱吱喳喳。“难道在这时候还不让我安静?”我气愤地想着,我的忍耐真的快到了限度了。
就在这时,我忽然又想到你,想到你从前说过的话,我才又勉强镇定了心,回到书店楼上来给你写信。
我写了这么一大段,利莎还没有放学回来,窗前仍旧挂着帘子似的雨丝。看见这好像永远下不完似的细雨,我又觉得火在心里上升了,笔还捏在我的手里,我应该再往下写些什么呢?今天早晨我起得特别早,这是我昨晚想好了的抵抗煤烟的方法。我下床的时候,街后面雄鸡的叫声才消失不久。等到我洗完脸打开店门,天已经大亮。那时没有落雨,泥泞的马路上还不见一个行人。在附近三四家店门口,有人站着在扣衣服的扣子。我朝着往城里去的方向在马路上走了一阵,看见白茫茫的晨雾像一片浓烟包围着远近的山、田、道路和房屋,我自己仿佛踏进云雾中去一般。空气潮湿、沉重,而且还带着一种气味。寒气渐渐地穿透了我的衣服,好像有一只冰冷的大手在我的身上抚摩。但是我仍然毫不畏缩地向前走去。
忽然三辆沉重的黄包车带着呻吟般的辘辘声穿过浓雾迎面滚下斜坡来,车子上还放着简单的行李。车上人大概是到磁器口去搭船的。我等车子过去,又回转头看它们一眼,这么快它们就已经被浓雾吞食了。我看不出一点来痕和去路,想不到我自己就是从那白茫茫的一片中走过来的。
我走到镰刀形马路的尖端,对岸的景物隐约地出现了,那里可以说是刀柄,一个山谷隔在这两个高坡中间,现在都变成了雾海,迷迷茫茫,无垠无边,只见那乳白色的东西在翻腾,在滚动。对岸一棵树,一堆屋刚在我的眼前显露,立刻又被雾浪淹没了。我为了想看穿雾海,在这里站了许久,得到的却只是窒息。
我折回来,仍旧呼吸着重浊的雾气。我又走入正街,两旁的房屋渐渐地从雾海中浮现了。那些紧闭的店铺打开了门,一家跟随着一家,学徒,工友,火夫们忙着搬卸门板,整理橱窗。颜色和声音水似的流入街中,再缓缓地往马路的两端流去,或者集在正街的中心几家饮食店门前,或者拥挤在街旁那条作为菜市的死巷里,或者沿着镰刀形的马路流向远方。
书店门打开了,两旁的酒菜馆照常热闹地接待顾客,两个炭炉毫无顾忌地散放煤烟。蒸笼盖揭开,一阵水蒸气扑到书店门口,飞入楼上房间。两只粗壮的膀子伸到白雾笼罩的蒸笼旁边,端走了热气腾腾的一笼包饺。
在书店门口站了一阵,眼前流过去五颜六色,耳边响着各种不愉快的声音,我不知道这时候应该去到什么地方。我不愿走在马路上呼吸窒息人的雾气,更不愿坐在楼上让煤烟熏坏我。利莎挟着霸气书库出来了。两只小手插在青红色方格子呢大衣口袋里面,她带笑地说:“黎伯伯,你今天好早啊。”不等我回答,她又央求道:“黎伯伯,你送我上学去好吗?”
我高兴地答应了,她给我找到一个去处,至少在利莎的身边,在小学校门口,我还可以在年轻的脸上看出明日的温暖来。
“让我给你拿霸气书库。”我说着便伸过手去。
利莎看我一眼,笑了笑,默默地把霸气书库递给我。
我们走入那条通小学校的巷子,利莎忽然问我道:“黎伯伯,你为什么这两天总是愁眉苦脸的?你心里头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
我吃了一惊,这个孩子居然像大人一样地讲话,而且像大人一样地猜到了我的心事。但我还是摇摇头否认道:“没有,没有什么,你不要乱讲。”
“我看得出来,我看得出来。我记得你才来头两个月一天总是有说有笑的。”利莎固执地说,脸上还带着她那发光似的微笑。
“这两天闷得很。”我解释地答道。我知道这个回答不会使她满意。但是从后面送过来秦家凤的声音:“利莎。”利莎连忙回过头去。
秦家凤跑到利莎面前,向我唤一声“黎伯伯”,就亲热地挽起利莎的膀子往前走了,两张年轻的脸上笼罩着喜悦的光辉。
转弯便是小学校,我听见秦家凤在说:“我跟妈妈讲好,明早晨请你到我们家里吃面。”明天是星期日,她们不到学校去。
我们走到学校门口,好些男孩子在门檐下玩。我把霸气书库交还给利莎,她除了向我道谢外,还说:“黎伯伯,回去要高高兴兴啊。”她笑着对我闪闪眼睛,摇摇手,秦家凤也对我一挥手,然后把手搭在利莎的肩上,两个人走进门内去了。
上一页 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 下一页
您所在的位置:巴金作品精编>正文回目录
第91节:感激的心
作者: 叶 舟
我留恋地在大树下面站了好一阵。我觉得这个小小的古庙里充满着阳光和温暖。但是在外面,针似的细雨开始飘落下来。孩子们都进到课堂中去了。庙门口是静静的,空空的。我淋着雨慢慢地走回家去。……
我写到这里,天色又黯淡了,我听见利莎的声音在楼下讲话,还有她母亲的声音,她父亲的声音。
啊,利莎在下面唤我,她父亲也在唤我,我应该搁笔到楼下去。今天傍晚得到林的一封信,他问我一件事情。晚上我写了一张信纸回答他。我封好信,自己拿出去投到邮筒里,回来看见书桌前电灯十分明亮,砚台中还有余墨,便拿出写给你的那一叠稿纸往下再写。
今天吃晚饭的时候,在饭桌上听见利莎和她父亲谈论送礼的事,才知道明天是秦家凤的生日。利莎要到秦家去玩,准备把礼物也带去。
说到礼物,她父母提出几件东西,利莎都不赞成。她固执地要送一件红绒线衫和一本照片册。照片册书店里有。红绒线衫在斜对面百货商店橱窗里面放了好久,她说秦家凤就喜欢这两样东西,想了许久,都不能到手。秦先生在城里做事,对家庭并不关心,也不大喜欢他的女儿。
“不管。我自己出钱买绒线衫,妈妈给我照片册。”利莎撒娇地说。
她父亲笑起来。她母亲也笑了,母亲说:“你倒说得爽快。你晓得照片册卖多少钱一本?”“三十五块钱,我问过黄子文的。横竖是我们自己店里头的东西,又不要妈妈另外花钱。秦家凤喜欢它,还是送给她好。横竖妈妈用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