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李碧华文集 >

第167部分

李碧华文集-第167部分

小说: 李碧华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回身转到志高和爹跟前去。
  晚上,扯了志高来帮他说项,开口便是大道理:
  “志高也看到的,那是丁老师。爹,读书识字也不过如此。现今时势不同,也没官儿可当,没什么前景。还养活不了自己呢——”.
  “我不是不高兴,我是不放心。”唐老大听得他要随班子跑码头去,父子拉锯半天没拿花:“你还不扎根呢。”说来说去是不舍。
  “爹,如今不流行这个了,机会是不等人的,我跟着李师父,还怕丢人现眼不成?——您让我去,我当然去;您不让我去,我也得去!您放我出去,三年,三年一定给立个万儿,在上海红不了,我不回来见您!”
  “红不了也得回来!”
  “您这是答应了?”
  唐老大自然明白,他是一天一天管他不住了,怀玉一天一天地远离他了。他怎会想到呢,他调教他这么大,末了他还是凭自己本事冲天去了。
  怀玉眼中只有一桩事儿:当他远走高飞,乘势也把一切都解决了。志高也许对,自己什么都可以有;而他,目下只能如此了。难道自己还要与他争么?志高在他沉默之际,马上拍胸许诺:
  “唐叔叔,您放心好了,怀玉是什么样,您怎会看不出?而且,说到底还有我在。”
  “志高,你照顾我爹,照顾丹丹。弄得不好,三年之后回来,要你好看!”
  门外响起丹丹的喊声:
  “呀,叫我来了,又在我背后装神弄鬼!你们
  怀玉把丹丹带到院子去,他面对着这个凝着一脸笑意的姑娘,千言万语,只好草草地说了真相,不加掺杂。
  志高自门缝往外瞧,听不到二人说的什么,不,只得怀玉一人说了,隔着远远的怀玉的背影,他见到丹丹的七分脸,本来的笑意,突然地变成一副滑稽怪相,嘴角一时间无措得不知往上拉,还是往下撇,脸上肌肉都紧张了,有点哆嗑,七情都混饨如天地初开,分辨不清,她僵住了,头微微地仰者着她身前的男子,耳朵只余一片嗡嗡的声响,像采得百花成蜜后的蜂儿,自己到底一无所有。——她比蜂儿还要落空,她连采蜜的过程也是没有的。
  志高心头突突乱跳,十分的惊惶,行动不能自如,是上前去劝慰?抑或在原地候覆?才这么简单的一桩,不过是“话别”吧,他话的是什么别?他有没有出卖他?他……
  后来,丹丹只肯让泪光一闪,马上交由一双大眼睛把它吞咽了,再也没有悲伤,强道:“怀玉哥,祝你一路顺风!”
  一扭身,迫不及待地走了。走前成功地没有悲伤,她不哭给他看。
  志高上前,满腔的疑问,不放心:
  “说了?说什么?”
  “没什么。”
  “真的?—”
  怀玉搭着志高的肩膊,道:“你闭上眼睛。”把东西往他袋中一塞,志高一看,呀,是一只金戒指!——他抬头。
  志高拎住那只金戒指,抬头半晌。他明白了。他真窝囊,他欠怀玉太多。
  突然他记起了,小时候,在他饿的当地,怀玉总到了要紧关头,塞给他一把酥皮铁蚕豆来解馋。——怀玉太好了,像自己那么的卑鄙小人,本事不大,又爱为自己打算,他这一生中,有给兄弟
  卖过力气吗?
  就在前几天,他还念着:怀玉到上海另闯天下,他蹲在天桥扎根,各得其所,正中下怀。他还有个丹丹……在他怂恿他之际,难道不是围着私心?
  志高自恨着,他从来都没这样地忠诚和感动,几句话也说得支离破碎;
  “怀玉——日后不管什么事,你只要,一句话,我一定,就算死——”
  “你真是,我这是一去不回吗?我临危托孤吗?
  才不过三年,真的,一晃过去了。待我安顿好,一定照应你俩。”
  怀玉心念一靖,又补上了:“希望你俩都好!”
  及至志高得知那金戒指,原来不是买的,是怀玉以他今日的名声换的,更觉是无价宝物。人人都买得到金戒指,不是人人都赢这面子,也不是人人都有这情分。
  哥们都默然了,一瞬间便似有了生死之约。在这样的初春,万物躺在半明半暗半徐半疾半悲半喜春色里,各自带着滚烫伸延,觉不着尽头的一份情,各自沉沉睡去。谁知道明天呢。
  丹丹更是没有明天了。
  世上没有人发觉,在这个大杂院外,虽然没一丝风息,但寒意引领着幽灵似的姑娘,凄寂地立在危墙之下。
  有生命的在呼吸,没生命的也在呼吸,这种均匀的苦闷的节奏,就是神秘的岁月。天地都笼罩她,然而却没有保护她,只是安排她在圈儿中间,看她自生自谢。她承受得了。只忖量着怀玉的门儿关严了,她站在门外。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就在风露之中,立了半宵,一言难尽。
  只取出一个荷包和针线,作法似的,虔敬而又阴森,哺哺叨念;“唐怀玉!唐怀玉!唐怀玉!”
  记得那天,她杨家大院附近的石奶奶,最信邪了。毛孩子一困,要睡了,她马上给放下针凿,这样道:“一个人睡着了,魂儿就离开身子,你要动针线,一不小心,把他魂儿给缝进去,他就出不来了……
  丹丹就着半黝月色,唤了怀玉魂儿三声。好了,也许他在了,便专注地,一针一针,把荷包密密缝好,针步又紧又细,生怕他漏网。
  她傲慢地,仿佛到手了,她用她的手,她的力气,去拥抱那幻象蜃楼。虽然周遭黑暗漫过来,她在天地间陡地渺小,但她却摆住一个魂呢,等他人远走了,魂却不高飞,揣在自己怀中,怦然地动。
  真的,这荷包好像也重了点,——也许,一切都是不管用的,不过,她总算尽了最大的努力。
  说不出来的,先干了再算。
  只是,干了又能怎样?他也是要走。心念太乱,只觉是凶。泪便滚滚奔流,隐忍不作声,竟还是吵醒了。
  眼看被揭发了,马上把荷包藏好,唐老大和怀玉披衣一看,不知何时,门外来了这丹丹呢,好不惊愕。丹丹也就管不了,只望怀玉:
  “怀玉哥,你不要走!”
  大眼睛浸泡在水里,睫毛瑟瑟乱抖;进尽全力,化成倒哭:
  “你不要走!”
  十多年来都未曾如此地惶惶惨惨,爹娘不在的时日,因不懂人性,甚至不懂伤心。但如今,绝望而急躁,心肝肺腑也给哭出来,跌满一地。
  大杂院中也有人被吵醒了,拿了灯一瞧,认得了,各有议论:
  “就是那个吊辫子的妞儿,好野。”
  “早晚爱跟小伙子泡在一起,早晚出事了。”
  “没爹娘管教,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干嘛哭得啼里花啦……”
  丹丹一概不理,征胜妄为。父子二人吓得僵不嗤的,急急扯进屋里去,一院子的讲究非议,由它见开儿了。
  怀玉安慰道:“别哭别哭!”一双手,不知如何是好。思前想后,刚才她也未曾如此的激烈,如今是撕心裂肺地哭,明明地威胁着他,举步维艰。
  他估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那么没分寸。何况又与志高有约在先呢。跟班主也有约:“丹丹,你听我说,我已经给签了关书,卖个三年。你跟志高在一块,他答应过我,好好照应你。”
  “我不要,我……”
  怀玉硬着心肠:“你真是小孩脾性,净掉歪歪的
  丹丹猛地一仰首,逼视着怀玉:
  “我不是小孩!我跟你走!”
  才说罢,自己反被吓倒,一头栽进这可怖的不能收拾的局中,忘记了哭。
  私奔?
  这不是私奔吗?
  怀玉也被吓倒了。不,且速战速决,只好浅浅一笑,临危不乱:
  “真会闹。你跟我跑到上海去,能干些什么?你搬得动大切末?”
  大局已定,不可节外生枝,生怕一时心软,狂澜便倒。只回房里取出一张相片,交到丹丹手中:
  “看,这原是明天才送你的。”
  丹丹见这一开口便是错,哭累了,再也不敢跌份儿。大势已去了。
  唐老大着怀玉送她回家。后来一想,悠悠众口,不妥当,自己也披衣一同出门。父子陪着她走夜路。丹丹更觉绝望:好像父子二人,都不要她似的。
  顿觉此是白来了,又白哭了。通不得已,要挖个深坑给葬掉才好。然而满心满肺地翻腾,不让人知——他们都不要我。
  你走吧!
  走不走,节也是要过的。苗家师父师娘,便领了手底下一众没爹没娘没亲没故没家没室的师兄弟姊妹,正月十五,元宵看灯去了。
  长久以来都闹灯,自汉唐以来便闹灯了。到了今日,灯竟黯然。
  不是灯黯然,只是心事蒙上一层灰,哪管九曲黄河,一百零八盏灯,闪闪灼灼如汪洋大海,纷纷坛坛,钦乱迷醉,不似人间。丹丹心中没有灯。
  天桥北面,是前门、大栅栏、琉璃厂—…于此新春最后的一个大轴节令,拼了命地热闹着。过了元宵,喜节又是尾声,一春曲终人散,不,留住它留住它。
  比丹丹大的师兄姊,一个劲地研究,这荷花灯、绣球灯是怎么弄的?牛角灯、玻璃灯、竹架纱灯哪一盏更亮?比丹丹小的师弟妹,又流连花炮棚子,看,“金盘落日”、“飞天十响”、“竹节花”、“炮打襄阳城”、“水浇莲”、“葡萄架”……一街一巷亮灿灿。
  小师妹高喊:
  “丹丹,来,这有‘线穿牡丹’。你怎地被线给‘穿’了呢?暧,疼不疼?”
  丹丹笑:“不疼!”
  小师妹倒真的买了一盒“线穿牡丹”花炮来燃放了。
  苗师父跑江湖,能征惯战,不免也为大栅栏的华丽所感动了:“这大栅栏,果真庚子大火烧不尽!”
  小师妹问:“你念这‘栅’字,念得真怪!在舌头上打个滚就过去了?”
  一路笑笑嚷嚷,穿梭过了楼下檐上那一块块金字大匾,什么“云蒸霞蔚”、“统绣锦章”。
  除了瑞歧祥这最大字号外,还有茶叶铺、珠宝、香粉、“粮食、鞋帽的店号,都是了细绢宫灯,工笔细画西厢红楼,人间情爱。
  丹丹徒拥太多的情,却不是爱。
  她其实不想要太多的情,只要一个的爱。既是得不到,领了其他的情,也罢,否则便一无所有。
  一伙人又围坐一起吃元宵了。这摊子是现场打元宵的,用筛子现摇现卖,一边又支起大铁锅煮着,白滚滚的元宵,在沸水中蒸腾翻舞,痛苦挣扎,直至一浮成尸。枉散发出一种甜香。
  南师父见他们埋首吃上了,便问:
  “你们可知道?从前哪,元宵不叫元宵,叫汤元。”
  有个摔跤好手大师兄吃过一碗,又着那摊主添上了:“个大馅好,再来!”
  苗师父叱他:“问你!”
  他塞了满嘴:“谁知道?那时候还没做人来呢。”
  一想,也是。“真的,差不多二十年了,在袁大头要当皇帝的时候,他最害怕,听得人家叫卖元宵,总觉得人家说他袁世凯要在人间消亡了——”
  有的在听,有的在吃,只有丹丹,舀了老半天,那元宵便是她心头一块肉,渐渐的冷了,也软塌了。
  苗师父怎会看不出呢?只语重心长:
  “丹丹,白鸽子朝亮处飞,这是应该的,”不过虚名也就像闪电。是什么人,吃什么饭。你们虽没一个是我的姓,不过我倒是爱看你们究真儿,安安份份。”
  见丹丹不语,又道:
  “你若找个待你有点真心的,我就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