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54 >

第1部分

54-第1部分

小说: 5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网络文学1999

  写下这篇题目的时候,时间已跨入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天,在这个世纪交替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回首1999这一年来我们网络文学走过的道路,有成就、有辉煌,也不乏前途道路中的无数坎坷和曲折。当世纪交迭的钟声与繁闹的喧嚣声已悄然落定,回想离我们还不久远的刚过去的一年,我们每个人都曾赋予它无数想象的三百六十五天,网络文学到底为我们呈现出她怎样的美丽和成长呢,不妨让我们挑一些熟悉的景致看来: 
  1999年的网络文学,有人说它是浮躁也好,有人说它具功利色彩也好,不少人为它的成长欢欣鼓舞,也有人摇头叹气认为炒作的成分掩盖了其中的本质,但不管怎么说,世纪末最后的一年,网络文学也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世纪末的情绪:定位和求证。
  年初的时候笔者曾在与朋友的交谈中提过,1999年将是大陆网络文学创作者们证实其自我价值的一年,正如同97、98两年是以制作精美的个人主页,妙语惊四座的论坛帖子作为评判一个网人网络成就的主要标志一样,在经历了几年大陆中文站点的发展,我们已不再满足于只去到处转载别处的东西,网络文学自身内容的充实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摆在了我们面前。两年前网络文学的发展环境还不曾具备,创作者多半据守在一两个论坛的小范围里,虽然拥有本站相当数量的读者,但缺少与外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作者只能自己非常辛苦地在各个论坛之间将自己的帖子转来转去,对于一些还不为人所知的创作者来说,其每在一个新的论坛获得读者支持的难度几乎不小于从一个新手混成一个老人,各论坛皆如此,长此以往,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这种状况从9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各论坛之间的合作努力,矛盾有所缓和。笔者年初的估计,也是基于这种趋势下的乐观估计,认为随着论坛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会出现独立于小论坛形式之外的独立撰稿人,他们在网上的笔名是为大众所知的,因而也无需更换,而他们的笔名,如同所谓〃名牌〃,可以保证在各论坛均获有相当的支持。创作者为了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必须抛弃原有的小山头意识,走出家门,向这个方向努力,否则无法吸引网络上广泛的支持,而文学网站和论坛的建设,也会向着有利于这个方向的发展而转变,否则固守偏安一隅,在这个相互间广泛接触、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界里,迟早会被读者和创作者所抛弃。
  进入了99年,我们可以很欣喜地注意到,一群网络创作者开始浮出水面,在他们中间,不乏原先分散在各个论坛里的江湖成名之辈,也有不少是新近加入到这个阵营里的新军,他们的共同特点如上面提到的,就是或多或少地固定下来自己的形象,以一个相对完整和清晰的阵容出现。在他们的努力下,网络文学的质量和数量开始得到了相对稳定的保证,文学形式在这一年里向着多元化更迈进了一步,更值得一提的是,文学评论在年初适时地加入进来,尤其是出自文学专业、自成系统的写手评论和作品评论,这在早几年的论坛环境里还是不可想象的事,在这一年里也在吴过等人的辛勤努力下开始得到大家的广泛承认,并成为在下半年的文学作品中相当引人注目的分支,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感到异常兴奋的事情。
  曾经有一个话题辩论了很久,到底什么才是〃网络文学〃?在圈外和圈内,对于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答案,即使是由创作者自己来谈,我们所听到的答案也依然是大相径庭。但无论怎么说,有一个现象我们不能忽视,就是在我们对〃关于网络〃的〃文学〃还是〃网络上创作的文学〃分之不清的时候,那些原本是被有些传统定义拒之门外、不登大雅之堂的论坛文字,却在网上、乃至网下的媒体上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欢迎,到底是谁错了?是我们,还是那些理论家们?
  抛开那些对网络抱有成见的观点不谈,也无庸考虑网络上的一些特殊现象,我们所看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网络文学,是由网络上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网民,一般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并在网上发表出来的文字,它们有的是在网上现写现贴,也有的是在网下斟酌修改后再拿到网上发表,无论是〃网上写作〃还是〃网下写作〃,它们的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作品被放到了自由的网络上,可以任其他人自由品评,优秀的文章会被他人广泛转载,而无意义的废话和庸俗之作则无人问津,久而久之自然如朽木枯骨自动瓦解。这就是网络上的公平,文字质量和流行程度是检验作者人气的唯一标准,在这里你不用管谁是成名大家,谁曾经是满纸金玉良言,只要你对他的作品不满意,你仍然可以给他拍砖,或者对他干脆不理,这也同样体现网络的公平。
  在这种环境下能够冲杀出来的网络写作者们,大都是久经战阵考验,手头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作品,至少能获得一方支持的江湖豪杰们,在这个群体中,虽然挑出单个人的水平仍然是参差不齐,但相对于几年前外界评论网络文学〃幼稚、中学生水平〃而言,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一两年前论坛上的前辈还是分散在各处打游击的话,那么现在的网络写手至少可以说,〃网上的写手们,联合起来!〃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我们也必须要联合起来。在网络文学日见繁盛的今天,我们也必须正视下面的事实:国内网络文学的创作群体中,有质量和数量保证的,并为网络读者群所认可的,人数不足百人。这个数字可能还是估计乐观了一些,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些写手们目前还是有相当分布在各处的论坛里,在整个网络文学圈子里的影响力不免有限,就更不应该对目前的状况盲目乐观。虽然今天我们看到了网易网络文学的大奖赛,也看到了榕树下站点对原创网络文学长期以往的支持,成百上千的网络创作者对这两次大奖赛的活动投稿,无不显示着网络文学在全国各处的扎根土壤和勃勃生机,但我们也应从中冷静地看到,原创文学力量的弱小和水平不足的现状。吴过在评论网易文学奖的文章中客观地指出,〃桃子还没有熟〃,这也应是目前网络创作者静下心来的共识,在网络文学如火如荼的一年又一年中,我们所取得的进步,相对于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相距还实在遥远。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去年的网络文学作品,以及网络作者们,有没有可以让你记忆深刻的作品,一个为之感怀唏嘘的片段,或是长久可以回味的文字?有没有一些创作者,他(她)的名字可以成为网络文学某一类现象的代名词,让人一谈到99年便联想到他,或她?笔者这里的努力大概是吃力不讨好的,每个人都会有你自己认为的美丽,但我这里想说的只是我认为有价值的那些:
  吴过,这里我不得不在本文中第三次提及,实在是因为文学评论在99年期间由于他的介入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生机的缘故。文学是离不开评论的,这一点我想网络文学将来的发展会证明这一点,而对一个正处于雏形的创作群体进行系统真诚的评价,这在现实的文学评论界也还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更不用提网络文学前几年自顾尚且不暇的环境了。而在这种前提下,回过头来看吴过一年来针对文学站点、写手、网络文学本身所作的系统评论工作,你就会越发体会到这项工作的意义重要性。吴过的评论相对于先期以往以及同一时期其他评论人的一个明显优势就在于……更贴近真实的网络生活,这是以往很多泛泛的评论文章所无法达到的,为了了解第一手的翔实材料,与作者可以就作品本身和作者价值人生观取向等问题进行直接的对话,我们可以想象吴过在此之前阅读作者大量的作品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这也是吴过每一篇采访文章写出来,读者可以自行从中了解到作者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想法和内涵的缘故,读者仿佛与作者和采访者直接做了一次三人间的对话,一种无形的亲切感蕴于其中。把这种形式运用在网络上可以说是吴过的独创,而读者的认可和反响的强烈也就直接证明了这种尝试的成功。
  邢育森,早年在北邮以Lover 的笔名以及《活得象个人样》等代表作品在论坛上广泛流传,自从以真名出现在网络原创文学圈后,长期保持着令人叹服的创作速度和稳定的作品质量,到如今成为网络文学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品牌作者,也只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邢的特点在于其涉猎题材的广泛,这是网络其他一般写手所不具备的。走出校园的他,对于社会现象有了更深的体察,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充满着对现实社会的解剖和思考,如果说前些年的网络文学作品大多在营造一个虚幻的网络空间、或是都市童话的话,那么邢的很多作品恰恰填补了网络文学在现实性方面的欠缺和空白。在他的笔下不乏普通人物对青春噪动心情的苦恼,也有着对现实生活不如意的宣泄和对平凡人生的嘲弄。邢较少写游戏之作,这也许在网络写手中更是难能可贵的,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少随意性的题材,包括另类幻想的《网络天使谋杀案》、以及对网络创作群体自嘲的黑色幽默,但透过他的作品,我们总能隐约地感觉到他想对我们说一点什么。也许是有意,或是无意的,在他每回在午夜的音乐声中落笔结束自己的作品时,总有一种难言的沉重会停留在读者的心头,网络文学不纯粹是轻松之作的,也许邢用自己的作品已经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安妮宝贝,这位99年上半年迅速走红的女写家无疑具有驾驭精美文字的娴熟功力以及对营造意境气氛的超常感觉,这些特点即便是相较起许多专业的作家来也显得毫不逊色。伴随着她的《七年》、《暖暖》,到《下坠》和《告别薇安》,安妮以一个又一个简单精巧的故事、绚烂的文字带给读者视觉上的冲击:原来文字是可以这样写的,原来美感是可以这样诞生出来的,我想这是很多人在看完安妮作品后的第一印象。但是,随着美丽面纱的揭去,当大家开始对安妮的作品抱以极大的关注和期望,等待着下一份美丽的时候,我们却非常遗憾地发现,那精巧构筑的文字后面缺少的是让人印象深刻的骨线。安妮一如既往地推出着她的新作品,每一篇新作里我们也都可以看出安妮欲图努力超越自我的痕迹,但更多地却是无可奈何地接受着以往作品中气息的重复。这里本人无意去贬低安妮的写作水平和成就,而只是就作品而言,安妮总是在扮演着同一个自己,她可以轻松地构造出一幅幅精美绰约的瞬间,却难以把它们串成一个完整活生生的形象,这不能不说是安妮的作品在99年获得巨大成功之余让人感到最遗憾的事情。
  黑可可,一个创作精力旺盛而风格又让人捉摸不透的女子。单纯从影响和号召力而言,她现在可能还不能与前述的三位相比,但99年夏天她创作的《晃动的生活》,笔者认为可以称得上是去年的年度小说最佳作品。当然这部小说结构从它的整体而言,有着一定缺陷,但考虑到作者从开始创作时的构想到落入笔下实施出来,中间本身就会产生不小的偏差,况且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