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唐诗鉴赏集 >

第16部分

唐诗鉴赏集-第16部分

小说: 唐诗鉴赏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搔:抓挠。
4。浑:简直。
5。不胜簪(zan1):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赏析:
这首诗是至德二年三月杜甫在叛军占据下的长安所作。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第一联,写一败一存,一明媚一荒芜,正反衬出诗人之深情。第二联以拟人手法写昔日盛京今日残败,诗人移情于物,以无情之物的悲、惊衬国破对于诗人的心理感受。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诗的前四句是望中所见,下四句转入望中所忧。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        
          
      春宿左省
      五言律诗
        杜甫
花隐掖垣暮,
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
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
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
数问夜如何?
注解:
1。掖垣: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门下省为左掖。
2。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3。珂:马铃。
4。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
赏析:
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前半写宫中的春夜景观,后半写自己等待早朝的紧张心情。暮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前写景,后写情,结构严谨而又灵活,真切地表达出了诗人为国事而夜不能寐的心态,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         
          
    至德二载。。。
      五言律诗
        杜甫
题目: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此道昔归顺,
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
应有未招魂。
近侍归京邑,
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
驻马望千门。
注解:
1。此道:指金光门。
2。昔归顺:指至德二载投奔凤翔时,长安西边的胡骑正甚繁乱。
3。胡:这里指安禄山部队。
4。近得:指拜左拾遗。
5。京邑:指华州,因系畿县,距京城长安不远。
6。“移官”句:这里固指贺兰进明之进谗,其实也多少含有对肃宗的牢骚。岂至尊,岂出皇帝之意。
7。千门:原指宫中的门户,这里借代宫殿。
赏析:
至德二载(757),作者自金光门出,由小路投奔凤翔肃宗,任左拾遗,十月随肃宗返长安。次年乾元元年(758),又因进谏被贬华州任司功参军,又出金光门,感慨万端。然而作者在诗中写道“移官岂至尊?”不敢归怨于君,而以“无才日衰老”自责。但在这委婉词句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无辜遭贬的愤慨和对朝廷的失望。此诗结构严谨,抚今追昔,娓娓道来,自然流畅。
�           
           
     月夜忆舍弟
      五言律诗
        杜甫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注解:
1。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2。“露从”句:此日当是白露。
3。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4。长:一直,老是。
5。未休兵:当时叛军史思明部队进攻洛阳,与唐将李光弼交战。
赏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听着声声雁鸣不禁触景生情,深深思念故乡的明月和战乱中久无音讯的手足兄弟,全诗充满了悲凉忧伤的情绪。前四句句句写景,但却字字忆弟,不着“一”忆字,而忆反更深。后四句由暗忆转向明写,战乱阻隔了兄弟,摧毁了家园,生死茫茫,世事忧心!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         
           
     天末怀李白
      五言律诗
        杜甫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chi1mei4)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赏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五六句词义一转,语增悲愤。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最后两句,把李白与爱国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唐宋诗醇》评此诗说:“悲歌慷慨,一气卷舒,李杜交好,其诗特地精神。”
�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五言律诗
        杜甫
远送从此别,
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
三朝出入荣。
将村独归处,
寂寞养残生。
注解:
1。“几时”两句:这是倒装,意谓想起昨夜在月光下举杯送别的深情,不知几时重得此会。
2。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
3。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4。出入荣:指严武迭居重位。
5。“江村”句:指送别后独自回到浣花溪边的草堂。
赏析:
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依,自不待言。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景,盼望重聚。接着赞美严武的政绩声望,抒发自己在严武走后的孤独寂寞之感。写送别后的心境的孤独无依。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此诗平中见奇,沉郁悲凉。
�           
           
     别房太尉墓
      五言律诗
        杜甫
他乡复行役,
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
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
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
莺啼送客闻。
注解:
1。行役:本指因军役、劳务或公务而在外跋涉,后亦用以泛称行旅。
2。“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3。“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赏析:
房'王官'在唐玄宗幸蜀时拜相。乾元元年(758)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为其上疏力谏,得罪肃宗,险遭杀害。宝应二年(763),房'王官'又进为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两年后,杜甫路过阆州,特为老友上坟,作此诗。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写感伤情怀。全诗叙述了生前的交往和坟前的哀悼。前四句写坟前哀愤,哭悼的情形。后四句写临别留连。诗写得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写房'王官'句句得体,写交往字字有情。知遇深情,渗透字里行间。
�           
          
      旅夜书怀
      五言律诗
        杜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注解: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飘飘:飞翔的样子。
5。沙鸥:水鸟名。
赏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只能像沙鸥一样四处飘泊,抒发了怀才不遇、寂寞凄凉的情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情景互藏,意境幽寂。
�          
          
      登岳阳楼
      五言律诗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注解:
1。“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e4),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马:指战争。
4。关山北:北方边境。
5。凭轩:靠着窗户。
6。涕:眼泪。
7。泗:鼻涕。
赏析: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这两句气象壮伟;雄跨古今;是咏洞庭湖的名句。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一句“戎马关山北”不仅把气象拉得很大,而且也使个人气魄、思想一下子飞跃到一个社会的大空间,把自身的悲痛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扩大了诗人的胸襟与气魄。写景虽只两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黯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全诗跌宕顿挫,意境壮阔宏伟。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五言律诗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氵爰'。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注解:
1。潺(chan2)'氵爰'(yuan2):流水声。
2。墟里:村落。
3。孤烟:炊烟。
4。接舆:这里比裴迪。
赏析: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辋川的秋景,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诗人凝眸远望,视野中出现这样的景象: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有情景如此,又遇知己良朋共饮酣醉,纵情狂歌,人间赏心乐事大概莫过于此了。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        
          
      山居秋暝
      五言律诗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