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名人丛书:马尔萨斯-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马尔萨斯认为,任何幻想平等,任何大规模的农业条例,都不能免除人口规律的压力。“要社会上全体人的生活,都安逸、幸福,而比较闲暇,不必悬念自身及家属的生活资料如何供给,那是无论如何亦不可能”。所以马尔萨斯把葛德文等人描绘的平等社会看成是“黄梁一梦”,“想象中的一幅幻景”,永远不会到来的。在马尔萨斯看来,废除了财产私有制度,实行婚姻自由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消除了贫穷与罪恶,势必刺激人口迅速增长。而生活资料的增长总是有限度的,低于人口增长速度的,所以即使建立起了这种美好的平等的社会制度也必然很快趋于土崩瓦解。马尔萨斯说:“这种幸福而不朽的‘琼楼玉宇’,这些真理和美德的‘圣殿’,当我们清醒来回到现实生活,并思虑人生在世的实际处境的时候,就会像‘泡影’一样消灭于无形”。
马尔萨斯从他所维护的阶级的利益出发,极端仇视工人和劳动群众。更有甚者,他把反抗地主和资本家剥削的工人和农民诬蔑为“暴民”。“暴民是一切摧毁自由的恶魔中最凶猛的。所谓暴民,一般地说,就是多余人口的产物”。如果暴民起来革命的话,“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结果,必然是不断的变更和不停的屠杀,而只有建立一种绝对专政制度才能把这种血腥斗争制止”。“所以,下层阶级接受痛苦的压迫,并且一贯地把他们的痛苦归咎于他们的统治者,照我看来,似乎就是专制制度的基石,它的堡垒与护身符”。马尔萨斯毫不掩饰他仇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动立场,他“宁愿屈服于强大的压力而绝不支持民众的暴动”,所以他主张对工人和农民和革命行为实行坚决镇压和不停的屠杀。英国劳动阶级因而十分憎恶马尔萨斯,咒骂马尔萨斯是“卖假膏『药』的牧师”,是“敌人的辩护者”。而地主资本家和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却把他捧上了天把他的《人口原理》一书奉为反对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圣经”。恩格斯严正地指出: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最公开的宣战。
毋庸置疑,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的反动『性』是极其明显的。马克思在提示资本主义人口规律时指出:“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类干涉的动植物界。”资本主义大批的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发生作用的直接后果。在这里随着执行职能的社会资本量的增长程度的提高,随着生产规模和雇佣工人阶级的扩大,随着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财富更加增长。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迅速加快,资本对工人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相结合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从工人人口本身在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过剩的工人人口是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财富增长的必然产物,但它又是资本积累的杠杆,甚至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相对过剩人口现象,绝不是像马尔萨斯所说的那样,是工人人口繁殖过快,消费资料供应不足造成的,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劳动者却腰缠万贯、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而创造财富的人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人类极端不公平的现象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邪恶制度的结果。“济贫法是一种使国家破产的制度”
马尔萨斯从他的人口原理出发,极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力图论证济贫法有害无益,是一种使国家破产的制度。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为了使因圈地运动失去土地、家园而无家可归的农民不致于到处流浪,于是把他们集中在一定地区,以保资本家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因此颁布了济贫法。具体实施办法是:责成教区对贫苦的工人进行救济;征收济贫捐;举行法律规定的慈善事业。按济贫法规定每个穷人可以在其出生的教区领取一定数量的货币和实物救济。可是,经过200多年后,到18世纪下半期,在失业人数激增和面包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旧的济贫法已经不符合资产阶级利益。于是1795年英国开始广泛实施斯干汉姆斯制度,规定根据面包价格上涨的比例,每个“贫穷而勤勉的”人可以从济贫税中取得救济金。这规定使资本家能够把一部分工资负担转嫁给纳税人,因此它实际上起了鼓励资本家降低工资的作用,结果使贫民数量更为增加。18世纪未,产业后备军已经形成,资本家可以从市场获廉价的劳动力,济贫法已失去了它的作用。这时资本家就撕去了伪装的慈善家面孔,『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攻击劳动人民,极力反对济贫法。对于资本家来说,现在已经不是需要消灭赤贫了,而是需要它万古长存。马尔萨斯适应资本家们的这种需要,意图反对济贫法。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第一版第五章中认为,济贫法只能使人懒惰、浪费,增加更多的过剩人口,促使粮食价格上涨,劳动力实际价格下降,减低人民的储蓄能力和储蓄意愿,不是为人类造福,而是给社会带来不可救『药』的弊病。他认为英国的济贫法往往使人口趋于增长,而养活人口的食物却不见增加。穷人明知无力养家糊口,也要结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济贫法在产生它所养活的穷人、创造穷人。人口增加了,而国内的食物不按比例增加,每个人的特许权的价值将降低。分配给每个人的食物数量必将减少,一天劳动所能购买到的食物数量也随之减少,他们之中必然有更多的人请求救助。因此没有济贫法,人民得到的才会多。他公开宣称:作为一种普遍通行的制度,济贫法确定是建立在完全错误的基础之上的。
他又认为,济贫院收容的人一般不能说是最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但他们消费的食物却会减少更为勤劳、更有价值的社会成员本应享有的食物份额,因而同样也会迫使更多的人依赖救济为生。如果让济贫院中的穷人比现在生活得好,则货币分配的这种变化将使食物价格上涨,将更为明显地使济贫院外的穷人的生活境况恶化。他还说,下层阶级的贫乏是根深蒂固的弊害,非人类智力所能疗治。他说应该形成一种风气,把没有自立能力而陷于贫困看作是一种耻辱。如果某些人根本没有可能自立,根本不可能养家糊口,只因可以指望得到教区施舍,便结婚成家,那这些人就是受了不正当的诱『惑』,不仅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幸,生活不能自立,而且还会不知不觉地损害同阶级的所有其他成员。一个不能养家糊口而结婚的劳动者,在某些方面可说是他所有劳动伙伴的敌人。
马尔萨斯提出了废除济贫法后的缓和社会矛盾的办法,一是废除教区法,给予英国农民行动自由,使他们可选择工作的机会较多、劳动价格降低;二是开发新的耕地,增加农业的产品,降低工资;三是设立济贫院,收容贫民。济贫院提供的饮食应该粗劣,其所收容的穷人凡能工作者都强迫工作。1834年英国实行新的济贫法,实际上是采纳了马尔萨斯的主张。新济贫法取消了货币和实物救济,规定贫民只能在设立的习艺所才能得到“赈救”。一切金钱或实物的救济都取消了,只承认一种方式——把穷人收容到已经在各处迅速建立起来的习艺所里去。这种习艺所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那里的规则,足以吓退每一个还有一点希望可以不靠这种社会慈善事业过活的人。为了使穷人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去请求救助,马尔萨斯的信徒们挖空心思地把习艺所变成一处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在习艺所里的贫民担负着繁重的劳动,过着非人的生活。恩格斯当时指出:甚至监狱里一般的伙食也比这里好,因此,住习艺所的人为了能够进监狱,就常常故意犯一点罪。马尔萨斯认为济贫法还会使工资普遍降低和很多工人失业。按照马尔萨斯的看法,维持劳动的基金实际是不变的,工资高低决定于工资基金的多寡,救贫法会助长人口增加,同时使在乡村靠津贴抚养起来的人口自然并且必然地流行到城市去。劳动的供给超过对它的需求,就会导致降工资。劳动供大于求,要获得充分就业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此外马尔萨斯还从多方面论证救贫法有百害而无一利。他的主导思想是穷人没有被救济的权利,贫民是他自身贫困的原因,救济手段在他们自己手上,而不在别人那里,政治和社会对此无能为力的。实行救贫法,只会制造更多贫民,使物价上涨,工资下降,社会各阶级生活普遍下降,人口增加。由于不具备有效需求,所以也不能刺激生产发展,反而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马尔萨斯坚决主张废除济贫法。
土地贵族的孝子贤孙
19世纪20年代,萨伊、李嘉图、詹姆斯·穆勒等人否认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理由是商品与商品相交换,无异于商品以商品来购买,买和卖是均衡的,供给和需求也是平衡的,所以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马尔萨斯驳斥了这种错误理论,认为商品同商品交换的理论是错误的。他说:“事实上,商品决不都是和商品交换,很多商品是直接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相交换的。显然,这很多的商品,和他们所要交换的劳动比较起来,它们的价值可能因过剩而下跌,正像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或货币比较起来,会因供给过剩而下跌一样。”马尔萨斯正确地认为把商品交换简化为物物交换,毫无根据地把货币抽象掉是没有道理的,譬如说:“当一啤酒花种植者运1万袋啤酒花到威希尔市场上去时,他决不会想到帽与鞋的供应情况,正像他不会想到太阳上的黑子一样。那么他想到的究竟是什么呢?他想用啤酒花换什么呢?穆勒先生的意见似乎是:如果说他所需要的是货币,那就说明说话的人对政治经济学一窍不通。然而我个人宁可让人说成一窍不通,也仍然毫不犹豫地明确指出,他所需要的的确是货币;并且还要说,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他送上市场进行交换的大宗商品必须换取货币,否则他就不能进行他的啤酒花种植。”因此他认为在消费和生产、需求和供给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将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发生。
马尔萨斯从西斯蒙第那里抄来了“消费不足”的危机的观点,反对李嘉图、萨伊等人否认危机的看法,但他承认危机的目的却与西斯蒙第完全不同。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在181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一书中,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利润,各生产者之间完全受自由竞争的支配,
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企业不断集中,这一切都造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又使得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生产劳动者却收入不足,日益贫困。这样就破坏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比例,缩小了国内市场,使产品实现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