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生存-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巧妙地引导他们最终接受自己的意见。
海湾战争期间,鲍威尔要应付双重压力。一方是被萨达姆搞得肝火旺盛的总统,用鲍威尔的话说,布什〃仿佛是双手各握一把六响手枪,左右开弓,『乱』放一气〃,一天之内会发出迥然不同的信息,让人『摸』不着头脑;另一方面是美军战场指挥施瓦茨科普夫,就像〃一座喷发的火山〃,要求一切都按照他的意愿行事,稍不如意,就暴跳如雷。而鲍威尔镇定自若地协调着白宫和战场之间的关系。他密切注视着布什的一举一动,时刻把握总统的思维脉搏,利用一切时机影响总统,促其作出符合战争规律的决定。当萨达姆拒绝撤军,战争已不可避免时,布什迫不及待地主张用空袭降服萨达姆,这时的鲍威尔却力排众议,坚决支持施瓦茨科普夫增集地面部队和航空母舰,反对仓促开战。
战争开始,鲍威尔劝说布什:〃你越是放手让我们职业军人相机处理,解决问题,事情就会变得越好〃。而对施瓦茨科普夫,鲍威尔则直接了当地以军人对话方式,满足他的一切合理要求,赋予他战场的指挥权,但坚决保留开战与停战的决定权,并对他的作战计划的每个细节都反复推敲,直到挑不出任何『毛』病,才交切尼和布什批准,同时严格管制他的坏脾气,并全力帮他协调与部属、盟国指挥官的关系。一位五角大楼的官员说:〃如果没有鲍威尔,施瓦茨科普夫那时必定会毁掉自己。〃结果,战争如纸上作业,一切均按鲍威尔的设想顺利推进,盟军出击,势如破竹,伊拉克部队溃不成军,战争胜利已成定局。这时是否一举解决萨达姆政权已成为争论的焦点。鲍威尔审时度势,力主及时收兵,给萨达姆留一条生路,他认为战争已达到目的,要为战后问题的处理留出余地,减少美军伤亡。布什采纳了他的建议,使海湾战争在100小时后结束,成为一场干净利落的歼灭战。
鲍威尔在政治与军事上的双向成功与他的家教、少年选择,军旅磨炼和官场较量是一个相通的完整过程。他父母是来自牙买加的贫苦移民,他们『性』格豁达,对生活充满信心,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这使鲍威尔从小就有极强的荣辱意识,爱读书,天真活泼,兴趣广泛,与周围各国移民的孩子相处融洽,但他似乎缺少恒心,他中学和大学成绩平平,只是他加人了大学里的陆军后备军官训练团后,才如鱼得水。他说:〃这身军装使我有了一种归属感,有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觉,我觉得与众不同。〃毕业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激情和事业在军队。
1958年,21岁的鲍威尔正式参军,但军队中的种族歧视使他屡遭侮辱,他为此极度苦恼,但他没有陷入愤世疾俗和暴力对抗的误区。他说:〃如果我要被限制在赛场的一角,那么我就要成为那块场地的一颗明星。〃〃我不会让别人对我的看法变成我对自己的看法。有时,我是受到了伤害,感到愤怒,但更多的时候是感受到挑战。我要让他们刮目相看。〃他说到做到,他津津有味于枯燥、艰苦的训练;他受到的欺侮连白人朋友都看不下去,要替他打抱不平,却被他制止;他忍辱负重,在各种肤『色』的军官中左右逢源。最终,他以诚心和才能征服了所有与他共事的人,并得到上司的器重。以后他又以战场上卓越的协调能力和组织才华荣升到少校,其间他用了两个星期把一个最差的营整顿成全师的标兵。
这之后,鲍威尔经过三次专业院校学习,获工商行政管理硕士学位和中校军衔,入选五角大楼。在此期间,他与一批陆军栋梁之材志趣相投,结为挚友。l971年他经推荐考试,获得了就职美国最高决策机构的资格,进入了白宫。由于工作出『色』,他又进入陆军战争学院深造,获得晋升将军的资格。此时的鲍威尔已成为陆军里出类拔萃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复杂事物的能力,可以在瞬时『摸』准部队的脉搏,并以恰当的举措作出令人信服的成绩。他出任驻韩美军二师一营营长时,着力解决种族纠纷,培养集体荣誉感,使一营很快成为全师最棒的。曾对他持有偏见的师长不得不叹服地称他〃有一种无法抵挡的魅力!〃
鲍威尔晋升为将军后,不仅获得了处理各种危机的经验和方法,并对为官从政之道有了深刻理解。他发现白宫五角大楼不乏才华横溢、锋芒毕『露』者,但最终能出人头地,站稳脚跟的是那些善于把握时机的人,是那些能准确体会总统和国防部长意图的人,是那些身为政客却又不做政客的人。高处不胜寒,在华盛顿,方式比见解更重要,既要从容大胆,又要小心谨慎,每一个细节中都蕴涵着致命的杀机,都需要认真对待。因此他作为国防部长温伯格的高级军事助理,参与了五角大楼的所有重大决策,虽然尽展才华,却又不锋芒毕『露』。
里根执政时期,鲍威尔受任国家安全顾问,成为华盛顿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也是第一位居白宫要职的黑人。在布什就任总统后,52岁的鲍威尔越过30余名资历胜于他的四星将军,于1989年10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征服了那些视他为政客的将军们;他恰当地行使着『主席』的职责,一言一行都有极好的分寸感和目的『性』。有记者评论他:〃鲍威尔把《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案》用得恰到好处,又天衣无缝。〃〃可以说他是在创造这个『主席』的职务,在确定这个职务的现在和未来。〃
科林·鲍威尔的路是一条实力之争的路,他的综合素质使他成为美国人中的精英。他每一次如愿以偿,都给人一种水到渠成、恰如其分的印象。无论他面对屈辱,还是身临战场,也无论他面对辉煌,还是身居高位,都能始终清醒地在事业与权力编织的密网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和合适的做法,所以他在美国这种崇尚并擅长竞争的社会中能够走向顶峰,一生过得豁达、稳健、称心。这其中浸透着高品质的〃度〃的创作艺术,克制与进取在他。
不同的生存 第十种耿直型
耿直型『性』格是属于可靠的人,天真、直率、朴实、行事光明磊落,为人则正不阿,稍为缺乏理智。
耿直型『性』格的人是社会型和权力型,宜从事公正服务工作,如法官、检察官、警官,也可以担任监察、纪检官员等。
一、直言敢谏也得善终
自古敢谏必敢犯,这种『性』格的人不多,他们都正直无私。古今第一谏臣,魏征可算其一,如果说魏征敢谏是他遇上了英明之主唐太宗,那关逢龙谏桀、比干谏纣又当怎论呢?后二者明知所侍之君昏庸残暴也谏了。实际是耿直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敢犯大威龙颜。
〃谏〃为何意?〃谏〃是规劝、行义事、改邪恶。从做人的原则来讲,〃进谏〃与〃纳谏〃应该是一种美德,无论如何,听得进别人的忠意劝告总比一意孤行好得多。但进谏也要看对象,如果是英明君主还能纳谏,如果是昏庸之辈,轻则丢官,重则家破人亡。但有些谏臣生来的个『性』就决定了他们直言敢谏,天威龙颜在他们眼中大不过原则、大不过法度。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但最突出的,莫过于唐代的名臣魏征了。
魏征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曾经出让隋朝,做过地方官,但很早就去世了,所以,魏征年轻时候的家庭生活十分清贫,但魏征胸怀大志,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他就刻苦读书,勤奋学习,在学问和政治才干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正值隋炀帝荒『淫』无道,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反隋。魏征先是参加了元宝藏的起义军,但又觉得看不清楚天下大势,心中茫然,不知所从,便出家当了道士,以避一时之『乱』。后来,另一支起义军的首领李密非常赏识他,就立即派人把他请去,让他掌管军中的文书,这时的魏征,已经38岁了。
在李密的军中,魏征的地位很低,他没有任何发言权。当时,李密的瓦岗军声势浩大,占领了隋朝最主要的粮仓……河南的洛口仓、回洛仓和黎阳仓,开仓救济饥民,使起义军发展到了全盛阶段。然而,隋朝大将王世充据守洛阳,与起义军展开了生死搏斗。魏征清醒地看到了起义军中的许多不足,曾经主动进谏说:〃起义军虽有重大胜利,但伤亡也很大,军中费用紧张,储备有限,且赏罚不均,不宜于同隋军硬拚硬打。目前之计,在于深沟高垒,以待敌军粮尽,等敌军撤兵,再行追击,可获大胜。〃李密决定速战,大军列营而不设垒,被王世充火攻加袭击,惨遭失败。经此一役,瓦岗军彻底覆灭。李密被迫率残部投降了李渊,李密开始尚受重用,后来渐被冷落。李密心有不甘,又到洛阳一带招抚旧部,重新起兵,反对李渊。不久,李密即兵败被杀。
魏征认为李唐政权较有前途,就向李渊请求前去招抚李密的旧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来,他在征得了李渊的同意之后,以国君之礼葬了李密,并为李密撰写了《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把他比作核下失败的项羽。意即虽然失败,也还是一位大英雄。魏征如此评价李密,竟不帕李渊的追究,对李密,他也不以屡次拒纳正确建议为忤,而是实事求是地描述他的一生。他的这种态度和精神,得到了时人和后人的赞扬,并没有人指责他背叛李密,投降李渊。
后来,魏征又受到起义军首领窦建德的器重和胁迫,在其军中历时一年半,随后,窦建德、王世充被李世民打败,魏征就再次投奔李渊。
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既有才华又有才能,就把他找来,给了他一个管理图书经籍的小官,叫做洗马。在这一阶段,魏征虽有文名,实际上并未发生多大的作用,只是给李建成提过一个建议,让他带兵去攻打不堪一击的刘黑闼,既可建立军功,又可暗结豪杰,太子听信了他的建议,结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李后政权把握了天下大势之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自己当了太子。李世民也知道魏征既是李建成的心腹,又非等闲人物,就立刻诏见了他。责问他说:〃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间的关系呢、'魏征没有巧言机辩,而是据理回答,他说:〃各为其主。如果太子早听信了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忠于李建成,又有什么错呢?管仲不是还『射』中齐桓公的带钩吗?〃
李世民听他说得既坦率又有理,尤其他举出了管仲『射』小白的历史故事,自己不能显得没有气度,就赦免了他,并封他为主簿,至此魏征结束了他不得其主的生涯。
李世民即位为皇帝不久,就提升魏征为谏议大夫,这真是得其所哉!唐太宗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成就了魏征的名声,魏征敢于犯颜直谏,促成了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性』格,魏征的进谏和唐太宗的纳谏同样名垂青史,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谏议大夫的职责是专门向皇帝提意见,这是个很奇特的官,它既无足轻重,又重要无比;它既无尺寸之柄,但又权力很大,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谏议大夫的意见,皇帝听还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