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我做主-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经意间,总会有许多的发现,能给人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甚至是悸动,像婴儿说出了第一句话语,第一次学会了骑自行车,跟爸爸妈妈学会了炒一个新的菜,或是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突然来到一个山清水秀的乡村看到的一缕炊烟……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其实就是自己,如果一个人已经到了只剩下自己这一个对手时,实际上他已经是天下无敌了。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内心的探索与发现的过程。然而不管你的成就是有形还是无形,都得先由内心的意愿与组织开始。一个人若是内心荒芜,长满野草而从不耕耘,自然无法长出令人喜悦与激动的嫩芽。别人的赞美与表扬都是外在的因素,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外来的评判来了解自己,只有自己的探索、发现才能接近真正的自我。所谓“知己知彼”,认识自己才是处理事情的前提。
以写作为例,喜欢写作的人,最能感受到的是创造的快乐。在创造的过程中,多少个无眠之夜的沉思与煎熬,通过心灵的整理,刹那间的灵感爆发与快乐是其他人所无法体验到的。
其实,不管你是国家领袖还是平民百姓,不管你是作家文人还是园艺工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都是一幅绚丽多姿的风景画。不是我们的内心没有颜色,而是我们很少会耐心地打扫蒙在心灵上的那层尘埃,这使我们只是看到了污垢,而发现不了有一幅多姿多彩的美丽图画在等着我们去欣赏。要善于发现,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与自己的内心对谈交流。有时,要对自己宽容一点,善待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有机会、有空间去接纳更多的机会;有时,又要对自己狠一点,该断则断,学会放弃。这样,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而你一旦将这个感觉化成行动,变为事实,那你的内心就溢满了幸福与快乐。
第31节:要比就跟自己比
16.要比就跟自己比问:你会因为别人脸上是脏的,就拼命洗自己的脸吗?
答:当然不会,我要先看看自己的脸脏不脏。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母亲一遍遍地教导他说:“孩子,你不能老是这样子啊。”可是,爱因斯坦总是左耳进右耳出,还不以为然地回答说:“为什么不能这样呢,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父亲真是无计可施。
父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一天晚上吃完饭,爱因斯坦缠着父亲讲故事,父亲想了一下,给他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父亲说:“昨天,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必须踩着烟囱内的钢筋踏梯一步步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钻出烟囱时,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脸又黑又脏,像个小丑,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只草草洗了洗手和脚,就大模大样地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听父亲讲完,爱因斯坦也哈哈大笑起来。父亲郑重地对他说:“不要笑。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还有个故事更引人深思:
有一个钟表店,每天中午总有一个年轻人几乎定时在店门口出现,抬起手腕上的表与墙上的挂钟对一下,随后匆匆离去。有一天,钟表店老板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他叫住这个年轻人,问道:“年轻人,你每天这个时候路过我这里都要停一下,请问是为什么呢?”年轻人说:“我是你们店斜对面工厂里的领班,每天中午负责拉吃饭铃,但怕时间不准,所以我只好在每次拉铃之前来您这里对时。”老板大吃一惊:“不会吧,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我这个店里所有钟表的时间一向都是依你们厂中午的铃声为准的……”
和别人做比较永远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如果别人比你差或者和你处于同一水平,你便会满足现状,裹足不前。要比就和自己比,这才是上策。和自己比才能以一种纵向的思维看待自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而与别人比较,无论是相互比较还是其他形式的比较,都会有一定的误区。一旦陷入这种误区,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你的一生。比如一名优秀运动员,只有不断打破自己所创造的记录,才能一直拥有冠军的头衔。邓亚萍如果不是一次次与自己比,能有那么高的成就么?如果她只是和别人比,那她基本上是没有对手了,可是,别人也会不断进步,自己可能会逐渐退步,如果不超越自己,以后怎么打败对手?因此,优秀的你也该试着与自己比较,这样的比较不仅真实,也更有挑战性。自己设立一个目标,然后超越它;再设立一个,再超越。这虽然很难,但很公平。
在这充满了竞争的时代,我们做什么都是主动或被动地与别人较量高低,我们总是喜欢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注意别人的进步或落后上面:如果别人比我们落后了,我们便会沾沾自喜;如果别人比我们进步了,我们便会灰心丧气。其实,对每一个人来说,真正的进步是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而言的,你不一定能超过每一个竞争对手,但你能超过你自己,而只有超过了你自己,才能超过更多的对手。与你自己比,每天哪怕是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最后获得的成功一定会超乎你当初的预期。
同自己的过去比,现在比,未来比,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17.人贵有自知问:你虽有很强的能力,但是你能改变周围所有的环境吗?
答:不大可能。
树林里有一只乌鸦,很喜欢唱歌,可是它的嗓子不好,唱出来的歌真是让人不敢恭维。
这一天乌鸦收拾家当准备搬家,这时遇到了它的新邻居喜鹊。
喜鹊问:“乌鸦小弟,你要到哪里去?”
乌鸦答:“我要搬到东边的树林里去。”
喜鹊很奇怪:“这里住得不是蛮好的吗,为什么要搬呢?”
乌鸦答道:“喜鹊大哥,你真是有所不知啊!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歌声,说我唱得太难听,所以我必须搬家。”
喜鹊听完,意味深长地说:“其实需要改变的不是你的住处,而是你唱歌的声音。如果你不改变唱歌的声音,就算你搬到东边的树林里,那里的人也一样会讨厌你。”
很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心高气傲,工作没做好,没得到提拔与重用,就埋怨企业环境不适合自己,埋怨同事不喜欢自己,于是就不断地跳槽,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安身立命、大展身手的公司。其实跳槽只是将责任推卸给环境和别人的借口,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外界而在于自身。论经验你比不上那些老员工,论动手能力你比不上那些骨干精英,你惟一有的就是书本知识,何况比你学历高的人多的是。如果你不懂得自我反省,无论你走到哪个地方,都会犯同样的错误,最终只会落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不知道自己应该归向何处。
几千年前老子就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能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很有智慧的,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是个聪明人;能战胜别人的人,只能算是有力气,而能战胜自己缺点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强人。
第32节:克服你的生理缺陷
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才能选对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个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的人,也是个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人,在学习、工作中,在与人们的交往中,心态上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端是妄自菲薄,自轻自贱;一端是自我膨胀,妄自尊大。而骄傲和自卑的根源都是对于自己本身的无知。
在职场中,要认识到你个人是渺小的,纵使你有超凡的能力,也不可能让整个公司的文化环境改变以适应你,你能做的只是根据公司的文化来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尽快融入到公司文化中去。人贵有自知之明,但能做到自知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是古代哲人一直面临的难题,也是留给我们的难题。可见自知多么不容易,这需要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现在的社会生存压力和工作压力很大,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如果你不能自知,不自量力,承担非力所能及的任务,最后不仅会影响工作效果,而且可能会由于过度疲劳和心理压力而罹患疾病。不少人对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气质、性格缺乏准确了解,要么不自量力、想入非非,要么过分自卑怯懦、丧失信心。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客观的估价,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对自己拥有的特长与优势,可以适当地表现发挥;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要勇于承认,并努力弥补。一定要防止过高或过低地错估自己。正视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18。克服你的生理缺陷问:在奔跑中,前面有一道道栅栏,栏越高,你就能跳得越高,为什么?
答:这个问题也太弱智了,很明显啊,不跳得高就要被绊倒啊!
阿弗烈德·艾德勒小时候,有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他弟弟死在床上,而且就在他身旁。这一惊使他立下了终生守之不渝的决心:做个医生,与死神搏斗。
艾德勒行医之初,又偶然发现一连串现象,促使他在解剖尸体时,注意到以前并没特别受人注意的种种情况。
他发现一具死尸的心脏大得异乎寻常,同时发现其中一个心瓣被堵住,血液不能充足流到肺里去。他想,心脏是为了应付这种缺陷而变大的吗?另外一具死尸里,有病的一个肾已经割掉,他发现剩下的那个肾也比寻常的大得多。他又发现当人的一叶肺因为有病而萎缩时,另一叶肺就可能变得更有力量。这些健全器官是想弥补不健全器官所失去的功能吗?骨头断了,会长出厚骨痂,也是为了使骨头比以前更结实吗?这些现象一再出现,仿佛人体自有其规律:为了自保,本能地以强补弱。
艾德勒进一步研究下去。他在到各美术学校去测验学生的视力时发现,学生70%以上视力都很差,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可是视力既然不好,这些学生为什么还偏要从事必须用眼的职业呢?他发现,这些学生从小就感觉到视力欠佳,因此特别努力,要使自己比别人看得更清楚、更敏锐。他们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用眼睛看的乐趣,结果对视觉世界的兴趣就比普通人要大。
艾德勒又去研究大画家的生平,结果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的眼睛都有缺陷。眼睛不好而偏要做画家的人何以这样多呢?难道也是受他在解剖尸体时发现的那条造化补偿缺陷规律的驱使吗?
他又去研究盲人,证实了盲人的听觉、触觉和嗅觉都特别灵敏。布鲁克纳、法朗次、史麦塔纳和贝多芬等音乐大师所以特别热心致力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