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第5部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5部分

小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苟同,我相信习惯可以养成,也可以打破,但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无比的毅力。    
    太空人搭乘阿波罗11号太空船(Apollo 11),首次登陆月球的刹那,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但太空人得先摆脱地球强大的引力,才能飞往月球。因此在刚发射的几分钟,也就是整个任务一开始的几英里之内,是最艰难的时刻,所耗的力量往往超越往后的几十万英里。    
    习惯也是一样,它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认罢了。想要革除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或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性,若是缺乏意志力,不能大刀阔斧地改革,便难以实现目标。“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我们便可享受前所未有的自由。    
    习惯的引力就如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一般,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能危害我们,关键看我们如何运用。不过,习惯或许一时有碍于达成目标,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宇宙万物各循轨道运行,彼此保持一定的秩序,毕竟也都有赖于引力的作用。所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习惯的庞大引力,就能使生活有重心、有秩序、有效率。    
    “习惯”的定义    
    本书将习惯(habit)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三者的混合体。    
    知识是理论性的观念,指点我们“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是指“如何做”。意愿则是“想做”,表示我们有付诸行动的愿望。要培养一种习惯,这三项要素缺一不可。    
    假设我与同事、配偶或女儿相处得并不融洽,因为我总是只愿表达自己的意见,从不肯倾听。除非我有心改善人际关系,设法了解正确的待人接物之道,否则我可能根本不“知道”我必须聆听。即使知道了,也不见得明了该“如何”去倾听。但知道应该聆听,也懂得倾听的技巧,还远远不够。除非我真想听、有这个意愿,否则依然无法养成习惯。因此习惯的培养需要这三方面的配合。    
    前面曾提到,要提升自我必须先从思维着手。思维一旦改变,对外界的看法自然不同,而且又会回过头来影响自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我们应该从知识、技巧与意愿三方面努力,突破旧有思维的束缚,使个人与人际关系都能更上一层楼。    
    改变习惯的过程可能很不好受,毕竟习以为常的事物比较能给人安全感。但为追求一生的幸福与成功,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近利,也是值得的。经过一番努力与牺牲所换来的果实,将更为甜美。    
    成熟模式图:成长三阶段    
    本书所提出的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一气呵成的。借着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由依赖而独立,再由独立进而互赖。    
    人类在幼年时期必须完全仰赖他人,经由长辈的引导与养育而成长。但随着光阴的流逝,我们日渐独立。生理、心理、情感与经济能力等方面,都不断成长,直到有一天终于能够完全自立。    
    但这并不表示成长就到此为止。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宇宙万物唇齿相依的关系。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整个大自然共享着一个生态体系,个人无法离群索居。大凡人类较高层次的心智活动都与人际关系有关,就是明证。    
    由婴儿以致于成人,是人生必经的历程。只不过成长涵盖许多层面,例如生理上发育完全并不意味着心理或情感同样成熟。相同地,生理上有缺陷,也不代表心理不成熟。    
    所谓“成熟模式图”(maturity continuum),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dependence)期:围绕着“你”这个观念——你照顾我;你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事情若有差错,我便怪罪于你。    
    ●独立(independence)期:着眼于“我”的观念——我可以自立;我为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    
    ●互赖(interdependence)期:从“我们”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统合综效,共创伟大前程。    
    依赖心重的人,靠别人来完成愿望;独立自主的人,自己打天下;互赖的人,群策群力以达成功。    
    如果生理上无法自立,例如身体有残缺,便需要别人的帮助。假使情感不能独立,价值观与安全感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一旦无法取悦别人,个人便失去价值。若是知识上无法独立,就得依赖旁人代为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大小问题。    
    相反地,生理上独立的人可以畅所欲为;心智上独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兼具抽象思考、创造、分析、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情感上独立的人能够肯定自我,不在乎外界的毁誉。    
    由此可见,独立比依赖成熟得多,不过独立并非个人成长的极致。只可惜当前的社会价值观将独立奉为圭臬,大多数励志修身的书籍与文章都过分强调独立,仿佛沟通、团队精神并不重要。其实这多半是对依赖观念的矫枉过正,为避免受制于人而反抗。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中) 

    至于互赖的观念则经常受到误解,很多人把它跟依赖混为一谈,无怪乎我们往往见到有人为了自私的理由,抛弃妻子,不负责任,却都假借独立的名义。    
    有些人虽宣称要“摆脱桎梏”、“追求解放”、“坚持自己的权利”、“做自己的事”,其实这种行径正暴露出若干摆脱不掉的依赖心理,他们情愿让他人的缺失左右自己的情绪,或是总把自己的遭遇怪罪于外界的不公平。    
         
    当然,我们所处的环境的确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但依赖心态是个人成熟与否的问题,与环境无关。即使客观条件再好,有人永远是扶不起的阿斗。    
    拥有真正独立人格的人,能够事事主动积极,而非受制于人。这种境界的确值得追求,但并非圆满生活的终极目标。    
    只重独立并不适于人我息息相关的现代生活。一个人若缺乏互赖观念,难以与人相处共事,充其量只能独善其身;永远无法成为出色的领袖或团队的一分子,也不会有美满的家庭、婚姻与团体生活。由此可知,个人无法离群索居,想要独自追求圆满人生,无异于缘木求鱼。    
    互赖是一个相当成熟进步的观念。生理上互赖的人,可以自给自足,但也了解互助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情感上互赖的人,完全肯定自己的价值,但也承认需要爱、关怀以及付出。知识上互赖的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总言之,一个互赖的人,能够与人分享内心真正的感受,做有意义的交流,也能共享别人的心得。    
    但在此必须强调,只有独立的人才能达到互赖的境界,依赖的人还不具备足够的条件。因此,以下数章讲述的习惯,是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着重在如何修养自己,由依赖进而独立。这些习惯属于“个人的成功”(private victory)的范畴,是培养品德的基础。而个人的成功一定先于公众的成功,就如同播种、耕耘与收成,次序无法颠倒。就个人而言,则是先内省而后外显。    
    真正的独立是培养良好互赖关系的基础,凭借此基础,我们可以致力于第四、五、六个习惯所涵盖的团队精神、合作与沟通,追求“公众的成功”(public victory)。    
    不过,本书如此安排并不表示前三个习惯与后三个各自独立,互不关联。    
    其实它们可以兼容并蓄,我们如此排列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与实践。    
    至于第七个习惯,则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赋予其新生命,督促我们日新又新,永无止境。    
    图2…2标示了这七个习惯与三个成长阶段的关系,以下各章我们仍将谈到这个图表,以及七个习惯如何相互激荡,发挥出更大的效果。    
    “有效性”的定义    
    本书介绍的七个习惯最合乎效能原则,且效果最为持久。它们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握机会以及吸收最多的正确观念。    
    我对“效能”(effectiveness)所下的定义是——“产出与产能必须平衡”(P/PC balance)。伊索寓言中有则鹅生金蛋的故事,正足以说明这个常遭人忽视的原则。    
    这则故事是说,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更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于是农夫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企图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来。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却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这则寓言是效能观念一个很好的例证。一般人往往从金蛋的角度来衡量效率,也就是产品愈多,效能愈高。可是上面的故事却告诉我们,效能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产出”(production)即金蛋,也就是你希望获得的结果;一是“产能”(production capability)即鹅,也就是你借以达到目标的资产或本领。    
    仅重视金蛋,无视于鹅的人,结果会连产金蛋的资产本身都保不住。反之,“重鹅轻蛋”的人,最后可能养不活自己,更不用说鹅了。因此,产出与产能必须平衡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能。    
    个人的效能观    
    人类所拥有的资产,基本上可分为人力、物力及财力三大类。    
    数年前我曾经买过一项物质资产——电动割草机。我经常使用,却从不保养。前两季还没有问题,到第三季就出故障了。这时我才着手维修,可是已经太迟,引擎只剩下不到一半的马力,可以说成了一堆废铁。    
    如果我及早开始保养这项资产,那么现在还能享受它的产出——修剪平整的草皮。如今我必须花费更多时间与金钱来更换一部新机器,显然不符合效能原则。    
    由此可见,急功近利反而会破坏珍贵的资产——或许是一辆汽车、一部电脑,也可能是自己的身体或自然环境。    
    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金融资产。举例来说,本金与利息相当于产能与产出。如果为了改善生活而重用本金,利息收入就会减少,财产总值自然随之缩水,最后连起码的生活都无法维持。    
    我们最宝贵的金融资产就是赚钱的本领。如果不能持续投资,增进自己的生产能力,发展的机会便会受到限制,只能停滞于现有的职位上,终日忙着揣摩上司的心意。不仅经济上受制于人,又担心职位不保,最后落得一事无成。    
    对人力资产而言,产出与产能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因为物质与金融资产可为人所控制,人力资产则不能。    
    比方说,夫妻双方都汲汲营营于获得金蛋,亦即享受婚姻的好处,却忽略了维护彼此的感情,最后便会变得冷淡而疏远。因为夫妻如果只急于耍手段、操纵对方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是忙着为自己辨护与挑剔对方的缺点,相爱的感觉及亲密的关系自然会衰退,就好比鹅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亲子关系是否也会演变到这种地步呢?子女年幼时,必须完全依赖父母,缺乏自主能力。这时候父母很容易忘却教养、沟通、倾听与感情交流——即亲子关系的产能——的重要性,而以优势的地位来操纵子女,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