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布鲁克林有棵树全本 >

第13部分

布鲁克林有棵树全本-第13部分

小说: 布鲁克林有棵树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鳌Km然寫過其他作品,也有其他作品被改編為電影,但是她的名字,始終和《布魯克林有棵樹》聯繫在一起。

    小說中的布魯克林位於紐約,這裏分片居住著來自各國的移民:猶太人和愛爾蘭人,德國人和義大利人。這個社區生活五彩斑斕:猶太老頭當街賣老鹹菜;德國人和愛爾蘭人拢Q夜在對歌較勁;義大利樂手和歌女在街頭賣唱……作品對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生活給出了百科全書似的介紹。有些介紹,我們今日看來仍會會心一笑。比如德美交戰期間,德國酸菜不准叫“德國酸菜”了,變成了“自由菜”。不久前,美法兩國因為伊拉克問睿系挠^點分歧,也曾有人建議將薯條(英文Frenchfries)改稱“freedomfries”。

    小說把二十世紀初的布魯克林,寫成了一部風土人情長卷,將一個原本普通的地域,再造為一道人文景觀。貝蒂?史密斯筆下的布魯克林,就如同帕慕克筆下的伊斯坦布爾、喬伊絲筆下的都柏林、波德賴爾筆下的巴黎。因此,文學批評家艾爾弗瑞德?卡增(AlfredKazin)寫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布魯克林有棵樹》是布魯克林的完美寫照。”卡增寫道:“布魯克林是一個所在,是紐約城一個人口密集的地區,有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教區之一。可是布魯克林本身,‘布魯克林’這字眼,卻又在紛雜的美國體驗中凸顯出來,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它集樸素、簡陋、庸常和可愛於一身。在無數人心目當中,‘布魯克林’這個詞本身和難忘的早期家庭體驗聯繫在一起,漸漸成為一種化身,象徵著人生早年的貧困,象徵著鄰里生活,象徵著青春本身。同樣,它也象徵著渴望、追求,象徵著對外面精彩世界的夢想。”讀罷此書,我很難想像我還難對周遭事物熟視無睹地走過布魯克林,或是我們居住的其他城市。確實,一本好書會樱耙粋人的臁辏羁痰馗淖兾覀兛创車澜绲姆绞健

    關於尊嚴

    小說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弗蘭西,她還有個弟弟叫尼雷。姐弟倆生活在二十世紀初布魯克林的一個赤貧人家。媽媽是清潔工,靠給人打掃衛生換取免費住房。爸爸約翰尼是一個打散工的歌唱侍者(singingwaiter),好酒,好幻想,能歌善舞,迷倒姑娘一大片,唯獨缺乏掙錢養家的本領。兩個孩子於是也就常常挨餓。他一輩子窮困卻也總不潦倒,總是把快樂播撒給所有人。小說中的凱蒂,在丈夫過世、家裏幾乎上頓不接下頓之時,酒吧老闆故意“還錢”給她,她堅辭不受,不受嗟來之食。這個清潔女工人窮志不短,她的作為,一定會讓蠅營狗苟的勢利者汗顏。

    洠в腥讼M约贺毨В毨幢匾粺o是處。它可以磨礪性格。這部小說中有個地方十分耐人尋味。苦水中泡大的弗蘭西和尼雷一起談到不用吃苦的小妹妹,反而表示出同情來,說可憐的勞瑞洠в辛四强啵簿腕w會不到那苦中的甜了。相信從困境中走過、後來又超脫了困境的很多讀者對此都有同感。人可以受困、受窮,卻可以不失去骨氣和樂趣。

    《布魯克林有棵樹》中說的樹是臭椿樹。這臭椿樹有個美麗的英文名字,叫treeofheaven,亦即天堂樹。這是一種少有的連水泥地上都能長起來的頑強的樹。小女孩弗蘭西星期六的時候,會去圖書館,想把圖書館裏所有的書從A到Z;每一本都看過。星期天下午,她會拿著借來的書,在布魯克林,坐到太平梯口,藏在濃濃樹蔭裏,在這裏看著書,做著白日夢。這樣的閒暇,讓她超越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頓。窮人是怎麼快樂起來的?他們的快樂是那麼少,所以當他們擁有的時候,就千百倍地去享受,以至於你給他們一棵臭椿,他們也能看到天堂。

    艱難時代給人的另外一個饋贈,是讓人產生悲憫情懷。小說中提到:人們對待自己貧困的背景通常有兩個辦法:“一個通過自身艱苦奮鬥走出了社會底層的人,通常有兩個選擇。脫離當初環境後,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這個環境之後,永不忘記自己的出身,對殘酷拼搏中不幸落下來的人充滿同情,充滿理解。”未必所有人都有這種同情和理解。小說中寫到了好多“站在玻璃房裏扔石頭”的人,明明自己也是窮苦出身,卻以邸ね悶闃贰P≌f中寫到一個布魯克林的護士,本來自己出身也很貧寒,卻附和著勢利眼的醫生,罵窮人的小孩。

    而弗蘭西後來處境改善後,卻不忘回到糖果店,默默做件好事,給某個幸叩母F孩子一次摸中大獎的機會。人可以有同樣的經歷,但未必有同樣的心態。人與人的差別,大抵就在這裏。

    關於成長

    貝蒂?史密斯的小說有點“大女子主義”。小說中的男女對比鮮明。弗蘭西的媽媽堅強似鐵,爸爸柔情似水。她的幾個姨媽也是一樣,姨媽賢慧能幹,姨夫則軟弱無能。弗蘭西的媽媽凱蒂在生活重擔之下越來越堅強。而弗蘭西的爸爸卻更有女性那種好交際、軟心腸等特徵。這位父親為了讓女兒上她想上的學校,不惜造假,冒充他人地址。弗蘭西和爸爸更親,和媽媽疏遠。但是最瞭解女兒的,卻正是這個母親。在生產第三個孩子、幾乎要死掉的時候,她吐露了心聲,說是兒子本來不喜歡讀書,如果停他的學,他永遠都不會再回去。“而你不一樣,你會拼,會鬥,你還會回去的,就如同太平梯那裏的那棵天堂樹。”這再一次彰顯了這個家族女子的堅強。

    這是一部關於成長的小說。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吸收父母的精神傳承。弗蘭西的堅強像媽媽。這堅強讓她超越前人:外祖母連字都不識,母親上完小學,弗蘭西則要去上大學。她的堅強,讓她超越困難,實現家族的美國夢。如女作家佩吉?奧倫斯坦(PeggyOrenstein)在評論此書時候說的那樣:“生活並不公平,可是總能應付過去。”

    弗蘭西的想像力來自她爸爸。她的想像力讓她超脫了生存的艱難。老師也表揚她的想像力。人類正是由於想像力,才活得不那麼困頓。小女孩弗蘭西的想像,有時讓她不切實際,可是也使她敚摿爽F狀對自己思想的捆綁。她的外祖母洠в形幕B字都不識,卻建議凱蒂給自己的孩子讀《拢洝罚x莎士比亞,講述民間故事和各樣童話,好讓孩子處在困境當中,也不致沉淪。弗蘭西姐弟在物伲蠋缀跻粺o所有,卻意外地擁有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可是成長,也是“天真之歌”無可逆轉地向著“經驗之歌”轉換。小女孩弗蘭西在樓梯間遇到色狼,差點受襲。稍大後,她在感情上又受人欺騙。世界的玫瑰色彩在一點點消退,少女弗蘭西帶著童年練就的堅強,邁入未知的未來。

    小說中記載了成長當中的一個個小故事,作者寫得不厭其煩。很顯然,這是一部紀念年輕時光的紀念碑式作品,這是貝蒂?史密斯自己的故事,一個一定在她心頭醞釀已久、乃至於不吐不快的成長故事。作者似乎是想給自己的青春一個交代,要把成長一寸寸鋪開在我們面前。因此,小說到了後來,顯得有些拖遝,不如童年部分那樣精彩。即便這樣,它仍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小說,一部老式的小說。看過一些當代過於“炫技”的作品之後,這小說從形式到內容上都讓人懷舊。這是一部讓人不忍釋卷的小說,一本看了會哭也會笑的小說,希望各位讀者和我一樣喜歡。

    小說翻譯當中,BarbaraPenney老師不厭其煩地解答我的很多問睿<倚址絼倭窒壬投┠啉Q女士花費大量時間幫我看過譯稿,並對譯文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再此一併表示感謝。

    翻譯是我的一個愛好而非“正業”,由於工作和其他雜務,翻譯時間有限,水準也有限,故定有錯漏或不當之處,懇請讀者朋友指正,以便在重印時糾正。

    方柏林
    2008年12月
    於奧克拉荷馬




布魯克林有棵樹/生命的充實自在,在於懂得愛你生活中的一切悲歡 
2010/08/19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如果出版《布魯克林有棵樹》】 
  書名:布魯克林有棵樹
作者:貝蒂.史密斯
譯者:方柏林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29日
內容介紹: 

紐約的布魯克林有一種樹,有人稱它為天堂樹, 

是唯一一種能在水泥叢林成長的大樹, 

不論種子落在何處,它都能向著天空,努力生長。 

這種樹的習性,就像在底層打拼的窮人, 

11歲小女孩法蘭西家的院子就有一棵天堂樹。 


法蘭西的每個星期六是從去垃圾回收站開始的, 

接著,去採買全家要吃的過期麵包, 

手頭稍微寬裕時還可以花五分錢買塊發霉的餡餅。 


下午,法蘭西會去圖書館借上兩本書, 

回到家後,她會在消防梯墸险眍^、在破碗倒上涼水,倚著樹影獨自閱讀。 

透過天堂樹的葉隙,法蘭西可以將周遭鄰居的生活盡收眼底, 

這棵樹,讓11歲的她覺得自己就像住在樹上一樣! 

法蘭西發誓長大後一定要努力工作,好好存錢,將喜歡的書全都買下。 




透過閱讀,法蘭西擁有想像力、握有對未來的希望, 

在她的眼中布魯克林的貧窮和黑暗就像在夢裡一樣, 

身邊的家人也都有著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 

阿姨西西,結過三次婚,生過十個小孩都夭折,每一位情人都被她叫做約翰、 

外祖母瑪麗,雖然是文盲,卻記得一千多個故事和傳說、 

外祖父羅姆內心充滿仇恨,常說"我就是魔鬼本人"、 

費里曼姨爹在家裡唯一的話睿褪撬鸟R「鼓手」今天又是如何捉弄他…… 


雖然,法蘭西有一顆鮮活的心臁钤诓剪斂肆之吘故瞧D辛的, 

母親美麗嬌小有鋼鐵般的意志,但卻偏愛她的弟弟, 

父親溫暖迷人,卻洠в泄潭üぷ鳎蛎造毒凭小!

小孩子撿破爛賺取微薄的幾分錢,只能一半自己花掉, 

一半帶回家給勉強付得起房租和只買得起過期麵包的父母。 

法蘭西的母親希望靠教育讓自己的孩子脫離底層, 

然而,生活裡的遽變與困頓讓一切變得遙不可及, 

面對坎坷的人生,法蘭西如同院子裡的天堂樹般堅韌, 

始終保持著尊嚴和信念,夢想著一個和過去和現在不同的未來, 

最終,人生的另一扇大門為她打開! 



新書內容搶先看: 




許多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布魯克林長大的孩子都對感恩節有溫馨的回憶,那一天,孩子們會穿上各式服裝,戴著廉價的面具,四處扮「流浪兒」、四處「捶門」。 

法蘭西會精心挑選個面具。她買了個黃色的中國面具,上有薄薄的中式長鬚。尼力則買了個粉白的死人頭面具,面具上的表情咧嘴而笑,露出黑色的牙齒。爸爸最後時刻趕到,給兩個孩子各帶回一個便宜的牛角罐,紅的給法蘭西,綠的給尼力。 

法蘭西覺得看尼力化裝簡直是一大享受!他會穿上媽媽不要的洋裝,把腳踝以下的裙襬裁掉,好讓他能走路,後面則髒兮兮地拖在地上。他把報紙疊起來塞在胸前,弄出大胸部;腳上則穿著破爛的鞋子,鞋尖包銅,從裙子下露出來。他怕凍著,還在這一身女人裝上再套一件破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