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选择成就人生 >

第4部分

选择成就人生-第4部分

小说: 选择成就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我们又何苦于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呢?
  大禹治水的故事,不是给我们同样的启示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灾难。传说尧的时候发大水,年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采用的方法是筑堤防水,可是今天刚筑好的堤坝,明天就被大水冲垮了。这样鲧足足用了9年时间仍没将大水治服,结果被舜杀掉了。舜又让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在治水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善于作退步思考,没有钻进一条死胡同里。他凭着自身的智慧和顽强的斗争精神,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斗争,利用疏导的办法,开凿了许多条河床渠道,终于把洪水引入大河,由大河流入大海,最终取得治黄的成功。其实,疏导对于筑堤来说就是一种后退,面对汹涌而来的河水,我们不后退怎么能行呢?后退并非意味着河水的强大,而是为了寻找更好得的时机和手段来控制它、牵引它、疏导它,使它按渠道流入大海。这种方法不是让人耳目一新吗?
  “退”本身并不能说明我们胆怯、我们弱小、我们是逃兵。相反,能进能退、能屈能伸则是我们智慧的象征。古人形容大丈夫就说能屈能伸为大丈夫也,可见大丈夫行事,理应是有进有退。退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更好地进攻。战斗打起来,战士非要有韧性不可,没有韧性的战士终究会失败的。那么退到什么程度为止呢?当然是退到我们不能再退为止,即退到我们反攻为止,这时的反攻,其势绝对不可挡,强大的势能加上韧性的战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正文· 7.选择目标不要盲目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着盲目性,比如我们问一下对明天和后天的计划、预测,可能有些人一脸茫然地说:“我下午要干什么还没想好呢。”
  这就是可悲的惰性思维导致的没有目的,你想这样的盲目和麻木,又怎能赢得成功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大亨”亨利·福特是如何树立远大目标逐渐走向成功的吧。
  福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机械产生了兴趣,由于父亲不支持他的爱好,几次因为和父亲的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但父亲的意见根本就改变不了福特的意志。
  自1879年12月起,福特就自己到了当时机械制造业繁盛的底特律给人打工。三年后,福特凭自己学到的知识,决心放弃外面的工作。通过充分地分析自己的能力,他最终决定,要用实际行动做一番自己所热爱和拥有的事业。于是他回到家自己开了一家小工厂,在这期间福特做些小机械,以帮助父亲的农场完成某些人所力不能及的工作。一些小成功使福特的信心备受鼓舞,决心更好更快地向自己设定的目标奋进。
  由于看到了查尔斯·杜耶1893年在芝加哥世纪博览会上展出的由汽油作动力的车子,使福特受启发不小,决心自己制造一辆更好的汽车。但福特首先遇到的是电点火的问题,由于知识的不足,他决定再次去底特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学习电学知识原理,也由此和老父亲再次发生冲突。但亨利·福特的目标是单纯的、明确的,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决心也是坚不可摧的。
  在爱迪生公司工作期间,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制造一辆汽车。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实验,福特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终于在1896年6月面世了。车虽很简陋,但这个成功却再次鼓励了福特的决心。他自己坚信:只要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就一定会成功!
  经过几次组装汽车的成功,在后来道路的选择上福特却遇到了难题。爱迪生公司要以每月500元薪金和可分红利的条件聘他去做生产部门的总监,但附带条件是要专业专职,不得再分心研究汽车。而底特律汽车公司的董事长要请他去当工程师,但月薪只有200元。面临两种选择,福特认真地评估了自己,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和高薪两个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最终决心选择自己当初选定的目标——汽车事业。
  在与这家汽车公司合作期间,福特并没有放弃向更高目标发展的信心。他给自己设定了更远大的目标,决心戒除满足现状的惰性心理,积极地寻求和实现更宏伟的蓝图。
  在1901年密歇根举行的汽车大赛上,福特将自己用近一年时间设计的26匹马力的赛车开上赛场,并以优异的成绩击败了上届赛车冠军温登,荣登冠军的宝座。
  由于赛车的胜利,福特的名字一夜之间响遍美国。1903年,在各方的帮助和福特的努力下,一个给世界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的福特汽车公司诞生了。
  由此可见,如果福特当初在自己的小工厂里不再努力向前迈进一步,如果在短期薪金利益的取舍上目标不明确的话,那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福特汽车王国。因此,认真对自己的爱好、信心、目标等诸多因素进行审视评估,并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正确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评估得正确,目标选得准,才不会在遇到阻力时半途而废。
  避免盲目选择目标,首先就该在内心对所选目标做到单纯定位、明确要点、预知阻力、全力以赴、避免盲从,达到专心致志,走向成功。







·正文· 8.选择比什么都重要

当我们慢慢长大、成熟后,我们会逐渐明白很多我们以前不曾发现的真情与关爱,当然这需要我们从选择中去发现,去体会,因为,选择比什么都重要。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他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
  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他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他的心愿。他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的父亲了?”父亲这时正好走过来,说:“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了。”
  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放声高歌的。”乔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尖叫起来,说:“你必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母亲的脸色凝重起来,说:“孩子,这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伤害到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乔治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母亲说:“那一年你才两岁。父亲带你去花园里玩,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急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车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不过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
  二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件事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急急地向学校跑去。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的成长。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乔治问父亲:“你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那你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上写道:赠乔治,选择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
  多年以后,乔治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这时,只要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选择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正文· 9.为人生做出最有价值的选择

人的一生,也就是选择的一生。在我们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处于选择或被选择的状态中。
  选择,这两个字看上去很简单,但要以实际行动来做选择,有时比攀登高峰还要艰难。 我们每做一次选择,都要有强烈的思想斗争,如果做错了一次选择,都会影响一个时间阶段,甚至于整个人生。
  选择,其实就是对等待着我们来选择的事物进行罗列、分析、排除与及确认的整个过程。因此,衡量选择与放弃的得失就要自己来进行比较,做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选择。
  人生很多时候很多事,常常的确很难选择,可以的话,最好能够两全其美。但我们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其中之一,一定有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和理由,也就不必过于怨天尤人,只希望能够走好以后的漫漫长路。
  我们往往会选择我们自以为是比较好的一种,而这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好。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主观能动性和主观主义,这就大大影响了我们选择的正确方向和正确目标。
  选择,不能太主观,要多多综合平衡与参考各方面的客观情况和客观条件。选择,我们可以不选择吗?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有时在无关紧要的情况下,我们可选可不选;有时两者一定要选择其一的话,那就没办法逃避了。
  但不选择,其实也是一种选择。不过,不选择的选择,是一种被动的选择,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是一种消极的选择。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一种选择;有所不为也是一种选择。
  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都会暴露出来,有的人可以当机立断,有的人却是优柔寡断,有的人能够执著坚定,而有的人却朝令夕改,有的人可以做到矢志不移,而有的人却是见异思迁……
  不同样的选择,就会有不同样的生活。所以,当我们面临一定要自己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很多时候一经选择,就没有更改的余地,更没有后悔药可吃,而且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没有回头路可走。
  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是由于以前我们的选择;而今天我们的选择,也必将影响我们以后的生活模式。人生,只有一次,而也许只是某次选择,就足以影响我们漫漫的一生,因此,当我们面对人生重大选择的关键时刻,应该要有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
  在苏格拉底当老师的时候,曾经有几个学生向他请教人生的真谛。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树林边,这是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学生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苏格拉底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