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有方法-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吴晓钟的想法很简单,主要是想回来工作,对于是打工还是创建自己的公司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做什么事情也没有明确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很迷茫,但想回来。”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吴晓钟在加州的停留并不是浪费。1995年他通过了EIT和PE考核,获得美国注册工程师资格,分别在HMS、 Applied Material、 PCC等大公司从事技术研发与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部门主管、项目高级经理、高级副总裁等职,这期间共获得4项美国专利。
1999年,吴晓钟还担任了美国太空总署(NASA)Sample Wheel项目的负责人及主要设计师,该项目服务于2003年美国太空总署登火星计划。与此同时,他回国的机会也开始出现了,在同年他受聘出任中国信息产业部所属中电赛龙通信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CEC Wireless公司的资深副总裁,负责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研发与生产管理。
由于出任中国公司的职务,在2000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吴晓钟每年都有大半年的时间留在中国,这个经历使得他更快地了解了国内的情况。在此期间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他都跑遍了,对中国手机市场和厂商的情况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他逐渐有了创业办公司的想法。
“当时中国国产手机厂商基本上都是贸易模式,90%是购买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手机研发产品,然后加工后贴上自己的牌子卖掉。中国手机厂商那时的研发能力都不高,都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投入也很少。所以我最初的想法是做中国手机厂商的研发中心,去和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手机研发产品竞争。”吴晓钟此时越来越有创业的冲动了,而且也找到了适合自己并且有自己优势的产品可以去做。
中国通信行业和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更是让吴晓钟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中国有13亿人口,手机的普及率还不足5%,通信产业市场巨大。吴晓钟后来宣称:“我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一段旅程开始于禹华成立的那一天!”
实录7
鼎芯:无限信心无线“芯”
企业:鼎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创业者:陈凯
2002年,鼎芯创始人陈凯发现了一个绝好的创业机会:中国TD标准正式成为国际标准。这一标准下的射频、基带芯片开始成为全球产业界竞逐的对象。于是陈凯邀来许多海外半导体人士,组建起团队,开始鼎力打造中国无线之芯。
作为一家秉持“高科技报国”理念的留学生创业公司,鼎芯半导体凝聚了一支优秀的团队。虽然按照国际射频集成电路公司的标准,这支队伍尚属年轻,但是鼎芯团队的潜力已被国际半导体业界所认可。他们中的半数人员具有电子工程博士和硕士学位,30%的人员曾经在美日IBM、国家半导体、RFMD、 HARRIS/INTERSIL等著名半导体企业工作多年,其余的大多数员工都是Intel、安捷伦、爱立信、DELL以及华为和中兴通讯等国内外一流技术公司培养起来的,他们积累了多年的专业研发和管理经验。公司的初始产品包括基于CMOS技术、频率在70MHz2。4GHz的各类手机用射频集成电路收发器芯片,并率先于2004年第四季度开发出了中国第一颗完整射频收发器,而且第一个在中国实现了产业化。
依托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成功的产业化市场开拓经验,鼎芯适时把握了中国发展自主标准3G产业的良好契机,致力于在中国无线通讯领域的芯片短板——射频领域,率先研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具有服务于本土市场优势和成熟商用化前景的射频芯片解决方案,为中国TDSCDMA产业链的崛起填补了关键的一项核心技术的空白。
2005年,鼎芯获得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起的“TDSCDMA产业化国家专项”的大力支持(也是国家863射频研发专项的唯一承担企业),研发TDSCDMA射频收发器。
'23'第23节:企业实录(8)
至2006年4月,鼎芯的国产射频芯片率先在TDSCDMA网络上实现通话,从而打破了TDSCDMA产业链被国外射频芯片垄断的局面。
2006年5月,鼎芯作为当时唯一的核心射频芯片厂商,被由多家手机和营运商组成的理事会选入TDSCDMA产业联盟。该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先生说道:“鼎芯对中国本土3G通信产业链完成布局和早日商用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鼎芯从初创到现在曾经面临了一系列的危机和挑战,其中包括创建的前6个月没有一分钱的资金,被美国《华尔街日报》誉为“中国芯片设计业白手起家”的样板。从当时基于0?35um BiCMOS技术向0?18um CMOS射频的过渡,从只做射频到CMOS单芯片系统集成(SoC)的研发挑战,以及从中国的上海、台湾地区和美国三地变成只在上海一地搞研发等等,每个变化都是危机。但陈凯很乐观地说:“危机,即危险和机遇并存,就看你如何去把握。”鼎芯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战胜这些挑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实录8
火速:两次倒闭都扑不灭的创业之“火”
企业:上海火速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业者:刘小光
2006年10月12日,这是上海火速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光难以忘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角逐,刘小光以17票的得票数当选为“第十三届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这是刘小光自去年12月获选“上海市IT青年十佳新锐”之后获得的又一次殊荣!
刘小光原先从事远洋工程,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南非、南美等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3年的远洋生活,铸造了他过人的胆识和毅力。1998年,刘小光毅然离开了他所钟爱的大海,投身到互联网行业中。刘小光凭借海上磨炼铸就的不怕挫折、不畏艰难的性格,带领火速人创造着互联网企业的神话,用短短7年的时间,造就了上海最大、最强的网络营销服务商——上海火速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一个普通的远洋海员,到带领400人团队的董事长,刘小光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日子。而刘小光取得的成功,正是源于他的“上下求索,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
与IT行业内的许多成功人士一样,刘小光在真正投身于这个行业之前,已表现出对电脑的极端痴迷。上大学期间,他的电脑成绩一直名列全班榜首。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上海中远集团(Cosco Shanghai)工作。一年后,他倾尽所有积蓄,搬回了一台心仪已久的电脑。从此,他与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航海途中,他在船上研究;船舶靠岸,他上岸收集电脑信息;他购买了大量的电脑书籍、光盘,并自己组装电脑,不断升级,以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学习欲望。
契机出现在1998年。那年刘小光公休,正逢网络的浪潮在国内刚刚兴起。他买了一本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在互联网上做生意》的书,爱不释手,连夜一口气读完。他意识到,网络是一次革命,网络将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历史将证明,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意义非凡的革命。刘小光被网络的巨大商机深深吸引。从那时起,他一头扎进互联网的浪潮中,并很快成了一名杰出的弄潮儿。
1998年10月,刘小光与上海交通大学及上海海运学院的三个网友创办了“火速信息网”——全国第一家网上电脑超市;
1999年3月,筹建个人工作室,并招聘了两名专职员工;
1999年8月,创业之初,举步维艰,火速一度关闭;
2000年1月,火速成功吸引到60万风险投资;
2000年3月,启动“一比多——全国首家辅助购物网”业务;
2000年5月,停止“一比多”,转型到网络应用技术服务;
2000年7月,风险投资撤资,火速第二次关闭;
2000年8月,2万元起家,东山再起,注册新公司“上海火速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这是2000年8月前,火速走过的艰辛历程。由于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将如何发展,它的价值在哪里,它应该如何来经营……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火速创业伊始,缺乏资金,缺乏经验,有的只是几个年轻人热切的向往和昂扬的斗志。火速历经了1999年与2000年的两次倒闭,但令人佩服之处也在其能屡败屡战,坚持到底。正如刘小光所说的要“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24'第24节:企业实录(9)
创业初期的刘小光有着远大的理想,同时肩负着现实中的更多重担。由于缺乏资金,他们只得在简陋的办公室中办公,财务上连每餐饭的花费都记得非常清楚,哪天多买了个快餐都要详细记录“来某某客户,用一客餐”之类。办公室到了晚上就变成了寝室,火速人打地铺睡在地板上,没日没夜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回顾创业初期,刘小光充满了感慨,也充满了自豪。
实录9
科比生物:追寻科技的时尚
企业:上海科比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创业者:陆乃将
Grace像往常一样步入戒备森严的银行大门,坐到了她的电脑前。今天她有点忐忑不安,担心她的那台装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电脑无法开机。昨天工作得太晚了,今天明显感觉精神状态不佳,早上起来洗澡时脸被蒸气狠狠地烫了一下,为掩饰烫伤膏的痕迹,她还打上厚厚的一层粉底来遮盖一下。
她每天要将当天的各种数据输入公司庞大的数据库中进行汇总分析,如果开不了机……
摄像头的灯亮了,几秒钟后,随着“滴”的一声响,显示屏也亮了:“早上好,Grace!欢迎回来!”
生物识别在几年前还只是科幻小说里的主角,现在却已经进入现实社会中大显身手,这种以区别人体基本物理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指纹、面相、虹膜、声音、步态等),不但已经构成许多国家的新一代智能身份证(ID card)、出入境关口、机场安检设施的核心,还逐步进入到人类日常生活领域,成为电脑或手机的安全装置和商店里更快捷的结算方式,并用来确认雇员或学生们是否遵守考勤时间。
“只要Grace不做较大的整形手术,系统都能确认她的身份。”陆乃将笑着说。
作为上海科比生物识别技术公司的创始人,陆乃将从1993年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刚开始的主要目的是为警方开发活体指纹采集处理系统。而国外竞争对手也在试图打开这个市场。为此,科比购置了某公司的开发包和图像卡、指纹采集仪等简单的硬件,开始做二次开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陆乃将发现这根本行不通:如果不在核心技术上突破,产品性能就不可能占优势,不可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和客户需求,也不可能摆脱别人的控制。
此时公司董事会给了陆乃将6个月的期限。行,就做;不行,这个项目就彻底放弃!陆乃将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经过反复试验和不眠不休地验证,一周后的陆乃将告知董事会,科比有了自己的“核”!
此后的两年半里,陆乃将领导下的科比已经拥有了10余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此时陆乃将的兴趣已经转移到了人脸识别系统中去了。她说:“我需要追求技术上的时尚。”
虽然大多数生物识别企业都很重视技术,但应该说,指纹识别技术相对是一项比较简单的技术,其核心技术也早已成熟,成熟的技术是无法驱动企业不断创新而成为市场领导者的。这使生物识别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