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中国后妃列传 >

第153部分

中国后妃列传-第153部分

小说: 中国后妃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宗御驾连同随行的文臣武将和军队;就这么晾在了四通八达、无水无粮的路上;等待瓦剌骑兵的包围。
既然王振一而再再而三地非请这个客;也先哪有客套的道理!他的骑兵队立刻赶了上来;将英宗和群臣都包围了起来。
明王朝的几十万大军早已在十几天绕道奔波中疲惫不堪;再加上粮水不继、敌情不明;在一片混战中;文武重臣几乎死亡殆尽——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在国公硃勇、永顺伯薛绶、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丧命的士卒更是数以十万计。
到这个时候;王振终于知道大事不好;拼命地向禁军将领樊忠求饶求救。樊忠对这个恶心的宦官早就恨之入骨;挥着手里的大锤;将他那颗没胡茬子的脑袋活活地砸开了花。
樊忠原想摆脱王振后护着英宗突出重围;但是终于功败垂成;阵亡了。英宗自知逃脱不了;干脆坐在地上听天由命。他的这个架势倒把瓦剌兵给镇住了;没有杀他。
英宗被俘后;也先将几个月前去北京进贡求亲的部属找来;经过其中哈巴国师和哈庶哈里平章的辨认;最终确定了被俘的的确是大明王朝的英宗皇帝。
大军覆灭、皇帝被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北京城。不但把孙太后和钱皇后等六宫妃嫔都震得晕了过去;留守京城的文武官员也被这闻所未闻的事给惊得仓皇失措;众人聚在朝堂上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面面相觑之后号啕大哭。有人立即就想到了当年北宋王朝的〃靖康〃之辱;建议都城南迁。兵部侍郎于谦立即严辞反对。
在这个节骨眼上;孙太后终于振作了起来;采纳了于谦的建议;决定死守北京城;不向也先示弱。
第二天;孙太后传下懿旨;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四天之后她再次传旨;立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以示大明王朝国本稳固之意。
与此同时;在都御使陈鉴等人的面奏之下;王振诛九族;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及宦官毛贵、王长;更被群臣当廷捋袖除靴;活活殴死。
这时的大明王朝;可算是在风雨飘摇之中。由于国无长君;人心浮动;也先更挟持着英宗想要趁机将明王朝一古脑儿吞掉。一时间;议立新帝成了北京城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是必须要取得太后首肯的。于是;这个天大的难题就摆在了孙太后的面前:假如不立新君;则大明王朝可能就面临覆灭之险;假如立了新君;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英宗会有怎样的遭遇?如果要立新君;又该立谁?——这个四十来岁的寡妇;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一道天大的难题会摆在自己的面前。
当孙太后明白这是一个必须做的决定之后;她首先想的是朱氏诸亲王中真正的〃长君〃:婆婆张太皇太后的小儿子襄王朱瞻墡。当年宣宗早逝的时候;张氏就有心想要立襄王继承帝位了;何况他不但年长;而且人品贤德享有盛誉;当年就曾经婉拒帝位。假如立襄王为帝;也许儿子英宗返回之时;他也能够象当初那样让位;将帝位顺利归还自己的儿子。于是;孙太后传下懿旨;取襄王金符入宫。
只不过;襄王本人身在长沙;对于北京城里迫在眉梢的局势来说;他实在是离得有些远了。更何况他并不是留守众臣心目中的人选——他们所想拥立的新君;是奉旨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于谦为首的群臣从当时的紧急情形出发;向孙太后群谏;提出了这个要求。无可奈何的孙太后终于点头应允由庶子继承帝位;但是她坚持一点——皇太子仍然得是自己的亲孙子、英宗之子朱见深。
九月六日;二十一岁的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遥尊陷身瓦剌的哥哥英宗为〃太上皇〃;以明年为景泰元年。他就是明代宗。
景泰帝即位数天之后;襄王朱瞻墡的表章才送到孙太后手里;他再一次婉拒帝位;提出长君与否并不重要;应该让皇太子朱见深称帝;郕王监国。应该说;襄王的建议更为稳妥;但是事已至此;孙太后还有什么话可说?
景泰帝的生母是宣宗的吴贤妃;在宣宗为太子时她就已经入宫。不过据野史说;吴贤妃的出身并不高明;她是宣宗叔父、汉王朱高煦的侍姬;朱高煦谋反被诛后她被宣宗看中;安置别宫并生下儿子的。不管怎么样吧;吴氏毕竟只是宣宗的妃嫔;景泰帝名份上的母亲仍然得是孙太后;更何况他的即位也得到了孙太后的依允;在情在理他都不能将孙太后丢在脑后。因此;在景泰帝即位三个月后;他仍然首先为孙太后上尊号为〃上圣皇太后〃;然后才封自己的母亲吴贤太妃为〃皇太后〃。
于谦确实没有说错;大明王朝立了新君的消息;不但使北京保卫战有了主心骨;更使得也先大怒如狂。也先挟着英宗几度进攻北京;最终还是一败涂地。他终于觉得英宗非但不能给自己带来轻取天下的好处;反倒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与此同时;当上了〃上圣皇太后〃的孙氏心情并不轻松;她仍然时时刻刻地为养子悬着心。为了向儿子表示自己策立新君的不得己;也出于多年的母子亲情;只要有机会;她就要派人前往漠北看望英宗;将御寒裘衣带给他。养母所派的使者与书信衣物;恐怕是被羁异域、失去皇位的英宗最大的安慰了。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因为于谦压着瓦剌打了大胜仗;也先甚至没有提出任何条件的余地;就答应了归还英宗。八月初三;英宗终于被也先由漠北送还。抵达北京之后;景泰帝率百官于东安门迎接。仪式之后;景泰帝将二十二岁的哥哥迳直送进了南宫。英宗迫不得己地过上了〃太上皇〃的生活。
儿子安全返回;对孙太后来说;是喜出望外的事情。然而欢喜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因为景泰帝明显露出了恋栈皇位、沉溺酒色的表现。这不但使孙太后满怀不安;更使以于谦为首的拥立众臣大失所望。
虽说英宗惑于王振为首的寺宦;惹出了几乎塌天的大祸;但是说句实话;景泰帝的人品也不怎么样。他最热衷的消遣就是将银豆金钱洒在地上由宫女太监争抢;并且首开大明皇帝召妓入宫的先河。
在孙太后乃至朝臣的心里;景泰帝保国有功;不把皇位归还兄长本来倒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景泰帝的所作所为却使所有的人都寒了心。
景泰元年十一月十一日;是英宗二十三岁生日。礼部尚书胡濙上表;请景帝允许群臣前往延安门向〃上皇〃朝贺;景帝不允;景泰二年元旦;文武百官再次上书;请求在向景帝贺新年之后;让大众再去向〃上皇〃行礼;景帝仍然不允。开了这个头;往后就做定了例子;每一年〃上皇〃英宗的生日和新年朝贺;都被他断然拒绝。
皇位渐渐稳固之后;景帝又有了新的想头——废英宗之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别说孙太后无法接受这样的决定;就连景帝自己的母亲和皇后都无法接受。
但是这难不倒景帝。景帝的亲信太监(又是太监)王诚、舒良献上计策;赐给几位重臣金钱;先把他们的嘴糊上;再等待合适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很快就到了。
广西土官黄矰心狠心辣;将亲弟弟一家灭门。事发之后;自知罪重的黄矰决定铤而走险;向景帝上了一道改立太子的奏章。章帝得书大喜;不但饶恕了这个残杀手足的刽子手;还将他高升几级(焉知景帝自己是不是也有拿英宗下刀子的想头?)。
景帝随后将黄矰的表章拿出来当众廷议。众臣瞠目;都不敢发言;只有少数几个胆气壮的提出此事不宜。然而;在景帝亲信太监兴安的训斥之下;这微弱的声音很快就消弥于无形;包括于谦在内的群臣;都不得不在赞成改立太子的表章上签了自己的名字——也就此奠定了他们不得善终的结局。
景泰三年夏天;景帝如愿以偿地颁布诏书;废侄儿朱见深为沂王;立自己的亲生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同时;废反对易储的汪皇后;立朱见济的生母杭氏为皇后。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朱见济只做了一年太子就夭折了。
朱见济死后;朝臣们再次建议景帝复立侄儿为太子。景帝此时原形毕露;将所有上书的大臣一一贬官、杖责;其中御史钟同更被活活打死。
景帝大发作一通之后;转而开始疑心幽闭南宫中的哥哥英宗。察知皇帝的心意;景帝身边的太监也一个个地跟着势利眼儿。到后来;英宗名为〃太上皇〃;日常供应却非常微薄;甚至于出现断顿无粮的情形。以钱皇后为首的英宗后妃们;不得不操持女红;做一些绣品出售;换些食物以维持生计。
儿孙落得这步田地;孙太后的心情可想而知。虽然宫中耳目众多行动不便;她仍然想方设法好几次进了英宗所居的南宫;给他带去食物钱财。在这方面;她多少得到了景帝生母吴太后的帮助。也算是她从前善待吴氏所得的回报。
孙太后探视儿子以及群臣同情英宗的消息;自然逃不出景帝的耳朵。为了防止孙太后入南宫、防止有人越过高墙谒见英宗;景帝采纳了亲信太监高平的主意;将南宫中的树木尽数砍伐。这时正是盛夏(公元1455);没有了赖以遮荫的树木;也不能再见到母亲;可以想象衣食不继的英宗会有怎样的心情。
景泰八年正月;年方三十岁的景帝忽然重病不起。十一日;群臣请复立沂王为太子;景帝仍然坚持不允;并称自己只是小病;还定下十七日早朝之期。然而他的真实病情;武清侯石亨是非常清楚的;他决定来一场豪赌;便与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以及徐有贞等人谋划迎立英宗复辟。
十六日;徐有贞等人先将消息报给孙太后;得到了她的应允(她有什么可能不应允?)之后;众人越发心雄胆壮;于十七日凌晨时分撞烂南宫围墙;将灯下读书的英宗拥了出来。
于是;十七日临朝议事的;就变成了复辟的英宗;而不是病体支离的景帝。得到这个消息的景帝只能连呼〃好、好、好〃;然后面墙涕泣了。两天后;景帝病逝。
石亨和徐有贞等人因为拥立有功;一时间英宗对他们言听计从。而这两个心胸狭窄的家伙;头一件大事就是尽情干揽军政大权;并且公报私怨。很不幸的;于谦等人正在他们的私仇名单之上。
说起来;石亨确实曾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功劳;但是他能够尽展才干;功成名就;当初还是靠了于谦的举荐;然而这人是头不折不扣的白眼狼;到此时却非要将于谦置之死地不可。由于实在找不到什么真凭实据;他们便给于谦扣上了一个〃意欲〃谋逆的罪名;说他想要迎立襄王世子为太子;并据此判定凌迟重刑。
英宗对于谦保家卫国、迫使也先释放自己的功劳心中是非常感激的;更何况当初景帝压根就不想迎归英宗;还是多亏于谦的主张他才能够归国;不至于客死异乡。因此他辩道:〃于谦实有功;不应加刑。〃孙太后听说这个消息;也悲悼数日之久。然而英宗本来就没有什么主见;初初复位又百事仰赖石亨等人;最终还是签下了这道行刑书。万幸的是;英宗和孙太后没有再听他们的话;坚持不肯将于谦灭族;仅判流放。
于谦之死;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桩奇冤。1465年;英宗之子宪宗朱见深终于为于谦平反冤案;恢复了他的官爵名誉;谥〃肃愍〃;赠太保。万历年间又改谥〃忠肃〃。
于谦是钱塘人;据说曾有一个异僧在他七岁时预言;他将成为〃救时宰相〃。可叹的是他虽然救了天下却没能救自己。于谦死后他的女婿将他的遗骸迁返故乡;安葬在西湖边的青山上。于谦墓和岳飞墓遥相呼应。后人因此感叹:〃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逼着英宗杀死于谦后;石亨徐有贞等人又兴风作浪;将自己忌惮的官员都打下狱中;其中被杀的不在少数。后来他们又为了争夺权利发生内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