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后妃列传-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即使是同情胡善祥的杨士奇也知道;废后之事已经无可挽回;自己再坚持也没有用。当宣宗再一次单独向他询问废后事宜的时候;他提出了要求;希望〃无过而废〃的胡后仍然能够在宫中享有不亚于从前的待遇。她与其它失宠妃嫔不同;皇帝和新皇后应该对她加以礼遇。
宣宗答应了杨士奇;于是他再次向胡善祥提出了主动请辞后位的要求。
胡善祥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让再让;最终将自己逼到了悬崖边上。然而身为万乘之尊的丈夫一定要偏心;她又能有什么办法?她只得公开上表;请求逊位。也就是主动提出离婚啦。宣宗当然立即同意;签字离婚。
在册立皇太子一个月之后;宣宗发布诏书;废胡皇后;册孙贵妃为皇后。在诏书中;他表示自己其实是不想离婚的;但是老婆非要离;自己也没有办法;只好答应她。为了表明心迹;自己的赡养费给得高高的;离婚后胡氏称〃静慈仙师〃;服饰侍从等一切待遇照旧。
胡氏从此退出了宣宗的生活;而孙贵妃;经过十几年的折腾;终于等到了自己自幼年时就在等待的皇后凤冠。
胡氏成婚十年;为后两载;处处礼让谦恭;从没有做过任何有违规矩的事情;何况她的多病不育也完全是宣宗的冷淡造成的;因此她的被废实在是冤枉得很。这一点即使是宣宗的亲生母亲、一手将孙贵妃抚养长大的张太后也忍不住要为胡氏抱屈。
胡氏被废后;张太后经常将她从别院召回;将她安排在自己的清宁宫居住。除了国家典礼以外的朝宴仪礼;张太后都将胡氏的位置安排在孙皇后之上。孙皇后没想到把自己养大的婆母在这件事上却一定要帮胡氏出头;自己做了皇后却仍然象当初做姬妾时那样处于胡氏之下。孙皇后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但是在彼此相见时她仍然执礼甚恭;不曾违拗张太后的意旨。
换一个角度来看;张太后对孙氏生下皇长子的内情也多少是有些明白的。只是她知道儿子与胡善祥之间冰冷的夫妻关系;也对自己一手养大的孙氏有母女之情;因此她并不反对孙氏抚宫人之子;也不反对早早册立庶长子为储君。她只是没有料到儿子最后竟然会借机废后。胡氏毕竟是得到了自己丈夫确定的儿媳妇;就这样废掉;张太后难以接受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总之;在张太后的主持下;胡善祥总算是没有陷入其它废后所经历过的那种难堪境地。
胡废后和孙皇后的生活;就在张太后实际控制的后宫中;平淡地过下去。
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被公认的一位明君;他理平藩乱;整顿吏治;继续了父亲仁宗施政宽仁的方针。在宣宗为帝的时间里;大明王朝民生逐渐富庶;百姓安居乐业;使得国势持续向上。从个人角度来看;他雅擅丹青;文采武略俱佳;虽然在废后一事上有过失;但是并不隐晦;而且他对待离异之妻的态度;也就算是历代帝王中数一数二的了。史家将仁宗与宣宗父子为帝的时间;称为〃仁宣之治〃。
可惜的是;仁宣之治的时间太短了。
宣德九年的冬天;宣宗朱瞻基染病卧床;一个多月之后终于不治;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离开人世;享年仅37岁。
宣宗一生;只有两子两女;除了太子朱祁镇;还有吴贤妃为他生下的次子朱祁鈺。此外就是孙皇后所生的常德公主和生母不明的顺德公主。
宣宗去世之时;太子年仅七周岁(称九岁);皇次子仅六岁。因此他留下了遗言;国事家事均交由母亲张太后决策。
然而宣宗去世几天了;张太后却还没有传下让小太子继位的懿旨。
一时间朝臣纷纷议论;都认为张太后不愿让太子继位;而是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宣宗的同母弟弟襄王朱瞻墡登基。杨士奇和杨荣逐率群臣上奏;表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宜早定大计。
张太后接到奏章之后不久便传下旨意;召内外大臣百官齐至乾清宫;当众唤出小太子朱祁镇;一面用手指着他一面流着眼泪说:〃这就是新天子了。〃
正月初十辰时;宣宗去世整整六天后;朱祁镇终于登基为帝;即明英宗。二月;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皇后为皇太后;弟弟朱祁钰为郕王。
宣宗去世了;在张太皇太后的一手操办下;宣宗生前的妃嫔侍姬几乎尽数殉葬;只有胡废后、孙皇后以及郕王之母吴贤妃幸免。
后宫殉葬这个场景对孙太后来说已经不陌生了;成祖和仁宗的妃嫔殉葬她都经历过。然而这一次给她内心带来的惊恐只会比前两次更强烈。假如不是〃儿子〃朱祁镇的降临;无论丈夫活着时对自己有多宠多爱;自己都只有抛下幼女赴死一条路可走。
孙氏怎么也不会想到;丈夫居然会死得这么早。她虽然是成为了王朝的皇太后;但其实只不过是一个三十刚出头的可怜寡妇。话说回来;孙氏多年都生活在丈夫的庇护之下;她也没有栽培自己外戚的想法或曰机会;在朝廷和宫廷的斗争中;她并不是一个强者。现在丈夫没有了;她事事都必须听从婆母的安排。
与宣宗青梅竹马、受到他万千宠爱的孙太后所体会到的丧夫之痛;比早已离异心如古井的胡氏;毫无疑问要强烈得多。然而丧夫之外;她还不得不接受另一个事实:英宗即位时年纪太小;所有的权力都事实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的手里。张氏一如从前;对〃静慈仙师〃胡氏礼遇有加。她虽然不能给胡氏上太后的尊号;却能给予她不亚于太后的生活条件。孙太后仍然不得不坐在胡氏的位次之下。儿子险些不能即位的现实使她接受了婆母的安排;宫苑中的生活就这样在平静中日复一日地继续下去。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她在五年间先后操办了庶出女儿顺德公主、亲生女儿常德公主的婚事。
时间很快就到了英宗登基的第七个年头。正统七年(公元1442);张太皇太后为十五岁的皇帝孙子选定了都督同知钱贵十六岁的女儿为皇后。这对小夫妻在五月十九日完成了他们的终身大事。
英宗成婚不到半年;十月来到的时候;历经四朝的太皇太后张氏终于离开了人世。
张氏的离世;对孙太后来说是有悲有喜;悲的是毕竟多年母女婆媳;喜的是从此真正成为王朝第一贵妇人。但是对于胡善祥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虽然孙太后遵照张氏生前的意愿;仍然维持她的物质生活;但是她仍然为婆婆的去世而日夜痛哭不止。
张太皇太后去世一年后;正统八年冬十一月;胡善祥也随之而逝。
孙太后倒并没有因为丈夫和婆婆都不在了;就将胡善祥随便打发;她传令大臣公议胡氏的治丧规格。
重臣杨士奇提出;应当按皇后的礼节;将胡氏入葬于宣宗的景陵。
不过杨士奇的主张却没有其它人敢于附议。每个人都知道孙太后的心思是什么:别说她是太后;换了任何其它人;都不会打心眼里愿意让别的女人和自己的丈夫合葬一穴、生死相依的。
最终讨论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胡氏以妃礼下葬于金山。
现在;孙氏终于成了真正的天下第一贵妇人;她终于可以随心所愿地过日子了。孙太后是一个没有太多权力欲望;也没有什么军政天份的人;因此她也没有管儿子的政务;只是在后宫中过自己好不容易盼来的舒心日子而已。但是她没有想到;老天偏偏不让她安静;就连这样无聊的日子都不曾让她享受几天。
问题出在英宗自幼跟随身边的一个太监身上。
这个太监名叫王振;英宗从小就由他侍奉起居。英宗叫他做〃先生〃;对他言听计从。即位不久就让他当上了司礼太监;有为天子代笔的权力。王振也因此浑身发轻;一心一意要借着小皇帝抖擞威风。
早在英宗刚即位的时候;王振就曾经怂恿不到十岁的英宗主持卫戍部队大阅武——说是皇帝阅武;实际上都是王振在吆三喝四;说是〃代传旨意〃;其实小皇帝能有什么主见;还不是王振说啥他说啥!
事情被张太皇太后听说之后;她勃然大怒;小皇帝越是为王振求情;她就越是要当即将这个得志小人处死。但是在场的五大臣却鬼使神差;想要卖小皇帝的人情;居然也加入了求情的队伍之中。太皇太后可以管教孙子;却不好让五大臣扫了面子;只得饶了王振的性命。张太皇太后万万没有料到;十年后大明王朝和孙儿的前途;果然就坏在了这个阉人的手里。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瓦剌部太师也先派使者来到北京进贡良马。按规矩大明王朝是要给予使者赏金的。王振发现;也先所派来的使者并不是表章上所说的〃三千人〃;差了那么些儿。〃精打细算〃的王振决定不让瓦剌占这个〃便宜〃;一定要点着人数颁赏;而且把贡马的档次也硬生生地扣了一级——堂堂天朝上国;竟然向进贡的〃四夷〃摆出这样做买卖的架势;丢人到了极点。也先所派来的使者还负有向明朝廷求婚的任务;结果也被王振拒绝了——而且我们可以想象;这位王公公在拒绝的时候绝对不会使用外交辞令;说出来的话会有多呛人。
也先闻讯大怒;立即率军大举侵犯边境。七月十一日;也先进犯大同;脱脱不花进犯辽东;阿剌知院进犯宣府。大同右参将吴浩兵败阵亡。
接到告急军书的王振认为只要人多;就绝对能打赢;自己的权势富贵已经到达顶点;可就还没有尝尝指挥千军万马的滋味。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大同不远处的蔚州自己置下了大批田庄;绝对不能被瓦剌部所占。
于是;王振竭力鼓吹英宗御驾亲征。二十二岁的英宗听信了王振的胡说八道;认为这正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不顾吏部尚书王直为首的群臣劝谏;更不顾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的百般劝说;固执地颁下了诏书;由弟弟郕王朱祁钰和于谦留守;自己率五十万大军亲征。而王振为了能够摆足威风;还要求自公侯以下勋戚众臣一律随行;并且限定三天之内一定要出发。
五十万大军倒也罢了;再加上皇帝和一大群文官;怎么可能在三日之内做好所有的准备?然而王振决心已下;三天后上自英宗皇帝下至士卒小兵;五十多万人就这么仓促地被他催着出发了。
出发之后;军中屡屡出现不祥之兆;天气也非常恶劣;粮草供应困难。随行的大臣们屡次劝英宗返京;至少也要先停下来将前方敌情打探清楚再上路。然而所有的奏章都被王振中途扣下;大军继续不知深浅地闭着眼睛往前瞎赶。
八月初;群臣终于忍耐不住;表章也不上了;冒着触怒皇帝的危险当面进谏;兵部尚书邝埜、王佐、钦天监彭德清都请求说;前途莫测;皇帝身系天下;万不可以再向前了。然而王振仍然口气极大:〃就算真遇到不测;那也是天命;与你们有什么干系?〃
于是大军又拖泥再水地上路了。
然而刚出发;就传来了先锋驸马都尉井源、西宁侯朱瑾、武进伯朱冕等人全军覆没的噩耗。紧接着;大同镇守太监郭敬也逃到了军中;带回了前方的消息。王振这时终于觉得事情不妙了;接受了郭敬的劝告;决定回师京城。
就在返回的路上;王振又再次异想天开。他不顾熟谙军事的将领们的意见;非要绕远路经过自己的家乡不可;想要将皇帝和五十万大军带到老家去给左邻右舍们看看;炫耀一下自己的威风。
大军迤逦而行到半路;王振又改了主意;怕几十万大军把自己在家乡置下的良田给踩坏了。于是又下了一条命令;让大军折路另行。
这么来回一转;十几天就浪费了。
当英宗的车驾走到土木堡时;王振发现自己沿途搜刮的财宝车辆没能跟上大队。尽管能够庇护圣驾和大军的怀来城就在目力可及的二十里之外;王振仍然迫不及待地下令停止前进;封闭消息不让英宗知道所处方位;并且将想要闯宫报信的兵部尚书邝埜强行关起来。
英宗御驾连同随行的文臣武将和军队;就这么晾在了四通八达、无水无粮的路上;等待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