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江城-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弦。他正是一个中国人物的完美表现,那个可怜的骑士,跟他过了时的理想,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我在所有人身上看到他的闪光:他是莫金钱,跟他没了指望的戏,但同时,他又是张书记,跟他没了指望的政治信仰。张书记只是做他所能做的,去守住他的线,就像他之前的人所做的那样,而也许,他不是很喜欢他这方面的工作。这个学期早些时候,他的女儿死了,而他的妻子刚生了个儿子;他有更大的事儿去操心,然而监管学生的政治生活是他的工作,所以他就那么做了。每个人都在跟风车搏斗,而我真的不能责怪任何一个人。
在几天后,他们做了一个妥协。会有一个唐吉珂德的特殊演出,也是最后的,限制在英文系内,而所有的政治敏感材料都清洗掉了。这让所有人都满了意——“德塞利的宝宝”如期进行,而西语班得到了一个最后的机会,在他们的朋友面前演出,虽然不准他们出现在学校礼堂内。又一次的,亚当帮助同学们练习,改写了剧本。
在那个星期末,我们所有人聚集起来观看了唐吉珂德的第二次演出。在某些方面,这出戏叫人失望;它缺失了原版的活力,能量,有好几次,演员们紧张起来,念不出台词。问题不是出在失去了重要的素材,反而是有太多东西被添加进去:在这一个星期内,这出戏加入了无数的象征份量。在头一次的舞台上,没有人想过它是如何影射雷锋,以及台湾。现在,那些得以做出优质喜剧的无拘无束的空间没了;被禁掉的影射,反而因为它的缺失更为明显,学生们也被一个星期跟权威们的协商累坏了。
但没什么能彻底毁掉这两个男主角的闹剧演出,再一次的,观众看得很开心。这戏结束在一种带着嘲弄的伤感之情中,随着唐吉珂德回到米粉店的决定,这一对分开了。莫金钱骑着他的拖把缓缓回家,低着头,而背景里哀鸣起了“铁达尼”号的主题曲。
威廉姆斯杰弗逊弗罗斯特是这出戏的旁白者,在最后一场戏后,他站出来读最后的附言。而当他一开口,亚当与我就发现他没用准备好的文稿,而是读着他自己写的句子。他总是这么自作主张;我经常在课上发现他把脑袋埋在字典里,然后,在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时,他会靠到我身边,很小心发着音,“你的早泄现在怎么样了?”
他许多的课外学习都是跟着这种句子,而他又总是尝试念一些新的淫秽或变态的词汇。这很小孩气,但同时,他又是班上最好的学生之一,我能看得出,他掌握的英语技能,很多靠的就是这种乐趣,胡乱玩弄这语言。他以自己的方向学着英语,爱怎么用就怎么用,而我喜欢他这样。我喜欢他的另一点,是他从一个贫穷农村家庭长大,那儿离广安,邓小平的家乡不远,然而他却给自己取了一个好搞笑的,装模作样的美国白人新教徒式的名字。
在唐吉珂德的尾声,威廉姆斯杰弗逊弗罗斯特又一次突变了风向。站在那儿,在整个系面前,他念着自己的结束语:
唐回到了他的米粉店,而桑丘回了乡下养猪,想要攒出自己的学费,希望他能从牛津大学那儿得到一个学位。与此同时,唐自学成才,在潘恩大学获得了一个学士学位。后来,这两个疯子旅行到了中国,成了两个英文教师,也是涪陵最著名的两个雅虎(傻瓜)。
他念得很快,没一个干部察觉到他的意思。之后,他望向亚当和我,想看看我们是否明白,然后他咧嘴笑了。戏终了。
(这段故事中,展示出了中国社会权力体系与文化环境的悲哀关系,另外,又显出了中国人创意与幽默的惊人才华。都让我慨叹。)
第二天上午,亚当跟我早早起身,想去城里拍些片子。我们有三天时间可以用一台摄影机,因为和平队的医疗官员来这里做一次访问,而她带来了办公室的摄影器材。自从我们到达这个城市的那个星期,这是第一次有和平队的人员到访涪陵。
三天里,我们想要拍下一切关于涪陵的记忆。我们拍了学生们演出唐吉珂德,我们去了好几次乡村,以及部分我们所喜欢的旧城区。许多的磁带记录的是我们与朋友们的交谈:学生之家的那一家人,神甫,在餐馆,茶室,以及公园里工作的人们。我们搭了的士,让司机尽可能开快点,而我把镜头伸出窗外,拍着路上的交通,而车子在一片喇叭声中呼啸而过。
在和平队医疗员离开的那个上午,我们决定,在交还摄影机前,最后做一次拍摄。我们七点钟到了下城区,拍了一群在南天门打太极的老年人,然后我们沿石级而下码头,想找一些典型的街景来拍。
很难拍摄街上普通人的生活,因为它总是在我们到达的那一刻就停止了。相机很沉重,很贵,大约跟电视台记者所用的差不多大,人们总是聚集过来盯着看。除开与朋友们的交谈外,我们的涪陵片段素材有很多就是当地人及棒棒军盯着镜头看。
靠近码头处,我很快就被一群人围住了。亚当跟我都没在这里出现过几次;这里没有茶室,没有餐馆,没有我们认识的人。许多聚集过来的人没有见过我们,而我们告诉他们,我们是学校的老师,拍摄是我们的业余爱好。
亚当决定要分散他们的注意。他往街下方走开了点,停下来,从街边小摊上买包子。他们砍了一阵的价,群众开始转移了,然后亚当跟那女人说笑,那女人大笑起来,掩住她的嘴。慢慢的,我开始往后挪,希望把自己从人群里分离开来。二十个人聚集在亚当的身边,然后三十,四十。几辆的士停下来观看;交通拥堵起来。喇叭鸣叫。我快速穿过街道,现在,我是一个人了,拍摄着人群和人群中的亚当。每个人都忘记了我的存在。
这种场面曾经是很吓人的——在头一年里,没什么比站在一大群人的中心更吓人了,他们所有人都以无比强烈的关注研究着我。但这些人群往往只是好奇,别无他意,而渐渐的,就像其他住在四川乡村城镇的外国人,亚当与我学会了怎么去应付人群。我总是带着微笑,尽量放松,通常会把注意力聚集在一个过路人身上:他会向我提问,而我会回答他,其他人都在旁边听着。通常我会告诉他们我的薪水,我在涪陵做什么,我则回答他们关于美国的问题。为了让群众们发笑,我会使用当地方言,或者自称为洋鬼子。这就好像一个政客在慈善机构的活动中,举行着新闻发布会,而主题,只是好奇。
在那些时刻,我们有一定的权力感,因为去吸引四十来个人的注意力,让他们丢下手头的事情,只是为了来看你,真是不寻常的。在这个早上,人群不断膨胀,围绕在亚当身边。超过五十个人聚集过来,为亚当说的笑话而发笑。他拿了个包子给路过的的士司机。他又买了两个包子,开始变戏法。又一战斗队的棒棒军从街那边冲过来加入到观众当中。我用了长焦镜头,把注意力放在人们的脸上——那微笑的包子摊主,年轻的小店主,棒棒军憔悴的容貌,他们看着外国人时,面孔绽破出笑容来。
亚当掉了一只包子。他拾起来,丢过街对面朝我而来。他手指向我,然后人们笑了,又转回亚当,好像他讲了另一个笑话。慢慢的,我又一次掠过每张脸,然后,突然间,取景器变黑了。
有人把我往后推,我退了一步以求平衡。我还把眼睛对在取景器上,它再次黑了,这次我被更狠推了一把。我抬头看时,一个男人站在我面前,挥舞着他的皮夹。
“你不能拍,”他说。“你不能在这里拍摄。”
“你是谁?”我说。
他重复了他的命令,而我重复了我的问题。我还在拍,相机在我的肩膀上。
“我是个市民,”他说。“你不能拍。这是违法的。”
他再次挥动他的钱包,这次更凶了,而我觉得怒火上升。
“不准打我的相机,”我说。“你是谁?”
“我是个市民,”他再次说。他带着浓重的当地口音,他迈近了,威胁我。他是个大个子男人,有个小肚子,一堆油腻腻的头发,一张圆脸上带着怒意。我很快就认出他身上某些要点——从他的口音中,我知道他没受过什么教育,他的穿着举止告诉我,他多少有点权力地位,也许是一个政府小干部,或者什么小工厂的老板。他将近五十岁——属于“失落的一代”那种年纪,因为他们成长于文革。
“我是个市民,”他再次说。
“我也是个市民,”我说。“我住在涪陵这儿。我在师专教书。在这里拍摄没什么违法的。”
他又击打了相机。我往前踏了一步。
“别来烦我,”我说。“我没做错什么。走开。滚开。”
最后这个词攫住了他。他眼睛睁大了。
“你说什么?”
“我叫你滚开,”我说。“你以为你是谁?你不能就这么跑过来打人。你为什么这么粗鲁?”
我用了那个严厉的词,粗鲁,它再次攫住了他。
“你不能在这里拍摄”,他吼道。“你不是教师——你是记者。而且你不该像他那样在街上扔东西。你应该表示点尊敬,而且你不应该在这儿。”
“我在这里有两年了,”我说。“我们只是教师,而我们拍摄的原因,是我们想要记住涪陵。你不应该那么粗鲁。”
这时,有一群人聚拢在我们身边,低语着,压近过来。一个女人过来跟那男人站在一起,她开始向我大声吼叫,在空中戳着她的手指。我还在拍,但我把相机放低了。亚当急忙从街那边冲过来,试图解释我们是教师。但现在那两个男女已经怒不可遏,而群众的低语渐渐转为大声,我察觉到,我们有麻烦了。现在没人在笑了。我关了相机。人群在不断增长。
我在涪陵两年所经历的事情中,这次事件乃是我回顾最多的。免不了这样;那件事乃是我在这个城市里经历到的最糟糕的时刻,而它还在磁带上。
我不是很喜欢看那带子。每次我看的时候,我的胃就缩紧了,可以感觉到自己脉搏加速。我看着那些微笑的脸孔,他们看着亚当耍宝说笑,我告诉自己,那些人显然是快乐的。我想着我在城里度过的那些时日,所有我遇见的人,那些无事的日子。我还想到了那次刷鞋的男人骚扰我的事件,而所有人都挺身维护我。
但当我看那卷录影带时,我总是默默地把它快进,等待那个男人出现在屏幕上。他从画左进入,在亚当吸引人群后很久才出现,但跟其他人不同,这男人与他的妻子站在一边,离人群有几英尺远。他们对亚当看了有半分钟,然后,那男人回头看到了我。他穿过街,朝我走来,刻意避开镜头,然后,突然间,一片漆黑。
这就是那卷带子所显示的。最让人痛苦的,乃是它展示出了我们所犯的错误,从到一处我们不熟悉的地段吸引人群开始。它也显示出亚当不够人情味,一味挤牛奶一般挤出人们的关注来,它还显出他的不尊重,把包子扔过街来。它也显示出我太快发怒,用了激烈的字眼;从带子来看,如果我没有侮辱他的话,他也许不会再去理会我。
但在同时,那录影带也遗漏了太多,也许那才是最让人不快的部分。所有的背景都不在那上面——没有一处显示出了我们是怎样应对这么大的人群,在过去,我们对此是过度自信了,也没有什么在解释道,自信与无拘无束乃是应付涪陵生活的最佳方式。最糟糕的反应,乃是去害怕群众,或者希望他们不要出现;你必须得接受你是异常事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