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梦工场-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我感动的是我在中国度过的第一个春节。放假前,同事魏颢问我有什么计划,尽管当时我和他并不熟识,但当我告诉他自己并没有任何计划时,他立即表示愿意让我去他家,与他的家人一起过春节。他同他的家人给了我最难忘的一次中国家庭文化体验。那年春节,我跟他的家人一起包饺子、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与邻居一起放烟花,并且头一次逛了庙会。这些美好的记忆将会伴随着我一生。
随着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年限的增长,我发现积极的态度、善良和技能在实验室里也能构成文化冲突。但好的一面是,我发现与实验室里任何人打交道都非常容易。我们是一个非常社会化的群体,大多数人的工作领域都很广泛,每天下午三点吃水果休息的时候总会相互串门,在康乐室打几场比赛——乒乓、桌上足球和台球。但是,最能让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刻莫过于我们的团队以及整个研究院的集体出游活动。
始终令我记忆犹新的一次出游是整个实验室的同仁飞往云南丽江。活动的主题是电影制作,所以我们离开之前,整个实验室的人都被随机分配成一个个团队,于是那些平日里在工作中不曾遇到的同事就这样偶然的组合到了一起。作为一名研发人员,我的工作圈子仅局限于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之间。但这次活动却把我与许多风趣、机智、有个性的同事联系在了一起。比如说我戏中的搭档黄泠女士,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行政部经理。我们的电影是一个爱情故事,在戏里我跟黄泠女士要穿上很古板的衣服扮演一对老年夫妻,在拍摄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原来她不仅工作很出色,演戏也不在话下。我们整个团队在创作跟拍摄直到最后的剪辑过程中享受到了极大的乐趣。后来,每一个团队的片子都在大银幕上作了展示,虽然我们大家不是专业人士,但作品却都出乎意料的不错。这次活动过后,不同领域的同事们相互了解、贴近了许多。
娱乐只是研究院里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才是我们的重心。工作,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自己,也并让我有机会回馈当初伸开双臂欢迎我的实验室。印象最深的是我第一次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时 ,我们组的经理田江森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参与图像处理和移动设备项目,尽管当时我在这些技术上的经验仍然非常有限。他赋予我重托,让我获得了在这些领域学习和成长的空间。我与当时的实习生蒋伟一起深入到研究和技术当中,克服困难、努力工作,最终我们做出的示范演示,被获选在一年一度的微软技术节上展示。
另一系列令我成长的机会,来自我的直接经理陈刚。我曾对他说,想尝试一下对开发组的领导能力。他非常认真地对待我的请求,并给我足够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带领几个项目。从小处入手,带领实习生和新聘员工认真工作,逐步取得一些成功,并最终有机会与我们的创新工程中心总经理迪恩?思劳森以及科学家钱德拉合作,与来自新技术开发部的赵婧女士共同开展了一系列与创新搜索相关的研究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有机会领导和编程,而且还对研究本身做出了直接贡献。辛勤工作见到了成效:我们的产品得以在微软技术节上进行展示,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专利,并有机会直接向比尔?盖茨展示我们的一个搜索项目。他对此表示赞赏,并希望看到这项技术尽快转移到微软产品中。
到目前为止,我的“东游”旅途仍在进行中,并且我希望将其一直进行下去。这将成为我今后的一生中最富有成果的一次历练。我的成功要归于所有我周围的人——从我每天在北京街头遇到的当地人,到超级热情、聪颖友好的同事,再到一路走来所结交的朋友,乃至具有表现出高超领导能力以及肯赋予他人信任的经理们,这些人都让我觉得自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大家庭的一部分,并让我可以自豪的地说:中国,我的家。
作者介绍:
马特?斯科特,来自纽约,2004年7月从波士顿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后,立即成为微软的全职员工。在总部工作期间,他曾效力于Office产品组的Word团队,致力于2007版的发布。他于2006年底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创新工程中心担任研究软件开发工程师,主要围绕着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搜索和移动平台等方面的研发工作。他的工作目标是将技术转化为微软产品,并孵化新项目。他热爱探索中国文化和历史遗迹,喜欢搜寻当地的特色小吃,而且是越辣越好!
第49节:舞之奇迹(1)
舞之奇迹
作者:郑宇
1997年,在香港回归的那个季节,我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跟大多数大学生一样,那时的我并不了解微软公司。微软这两个字传递给我的信息仅停留在世界首富盖茨先生和Windows操作系统而已。
2005年底,即将完成博士论文的我在微软的宣讲会上遇到了洪小文院长。因此,我有了近距离接触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契机,并在此后得到了宝贵的面试机会。
那时候,我对这个研究院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这种意识仍局限于一些吸引人的图片和有趣的形容词。我隐约知道了那里是个顶尖人才云集并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地方,但仍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工作。
2008年,令人期盼的奥运终于来到了中国北京,而我已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两年了。研究院的神秘和朦胧都因自己两年的亲身经历而逐渐变得清晰和明朗起来。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研究院不仅是一个锐意进取,人才辈出的地方,更是一个尊重每个员工个性和特长的多元化机构。具有不同国籍、文化背景、教育经历和成长环境的员工在这里融洽相处、积极合作,而他们每个人迥然不同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才艺也在研究院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展示。
促成这种多元化氛围的因素不单在于研究院包容的特性,更在于差异背后蕴藏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大胆尝试,积极面对挑战并不断超越自我的个人品质。
迥异的才华,相同的品质
从那天起,我知道自己在这里不是另类,也并不孤单
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院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在世人的心目中逐渐树立起勇于创新、人才辈出和引领技术潮流的形象。大部分人会不自觉的把研究院的高大、威严跟压力和古板联系在一起。员工的严谨和专注,也很难让人们再奢望这群科学家似的IT工作者在其他方面有所擅长。
其实,在刚进入研究院的时候,我也几乎被微软的高大形象而误导。由于担心造成负面影响,在求职简历上我甚至不敢提及自己的舞蹈特长。可是入职后不到两个月,我的疑虑就被一台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出彻底打消了。
第50节:舞之奇迹(2)
这台晚会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节目的精彩和创意,更在于每个节目的创作和表演都由研究院内部的员工完成。而演员阵容中甚至包括像经理乃至院长这样的人物。不论是构思巧妙的相声和小品,还是那悦耳动听的歌曲和京剧都将我脑海中那些研究员的书呆子形象洗刷的一干二净。那次,我也有幸能跟其他同事一起顺利完成了开场舞的表演。
从那天起,我知道自己在这里不是另类,也并不孤单。之后一年里,我和同事朱波合作完成了音乐剧《猫》片断的音乐录制和舞台表演,演出效果让很多人误以为研究院聘请了专业的演员。在次年的DV大赛上,我跟Dean及其他十几位组员共同完成了短片《单身总动员》的拍摄。身兼这样一个国际化团队的导演及队长职务,既让人兴奋,又充满挑战。而组员的才智和给予的配合也让人激动和欣慰。
(在2007年新春年会上郑宇与同事朱波合作演绎音乐舞剧《猫》)
事实上在研究院里类似的活动并不少,而像我这样的研究员也还很多。从具有好莱坞工作背景的电影制作人到专业的心理学家,从文笔非凡的作家到具有国家级水准的运动健将,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本领。而研究院又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供大家去展示。
从表面上看,有些事情让人觉得不太理解。一群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这些跟工作性质毫不沾边的爱好呢?但实际上,这些现象也绝非偶然。正是因为多元化背后蕴藏的共性,才赋予了每位员工让人意想不到的才华。正是因为大胆的尝试,我们才有了更多发掘自身兴趣的机遇;而勇敢接受挑战的信念则激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潜能,让我们在掌握一种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我,刷新自信。
从一介书生,到舞蹈教练
所谓的天赋也只不过来源于汗水、不服输的意志和细心的思考
其实,在上大学之前,我从未跳过舞,甚至不了解舞蹈。但正是这种不服输的个性,让我有了下面的这个故事。而这种经历也仅仅是其他研究员背后故事的一个缩影。
记得那是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国庆节舞会,我第一次置身于灯光闪耀、舞曲飞旋的陌生环境,心中不由泛起一种紧张而无奈的情绪。生于70年代末期的我,在高中三年的紧张学习阶段未能跳出保守和传统的约束。而在父母那代人的心中,跳舞也隐约带有一丝负面色彩。这些因素让我们这群以求学深造为人生目标的孩子对并不了解的国标舞多了些畏惧和抵触。
但那天看到高年级的学长们用轻盈的舞步美妙地展现着大学生的活力和自信,流畅的配合无不透露着艺术的气息和美感,一时间我对国标舞的看法完全被颠覆了。当得知国际标准交谊舞已经成为一种规范的体育运动时,自己更加坚定了要尝试一次的想法。
但事实证明,我并不是天才。即便自己的协调性和乐感都不差,可紧张而羞涩的情绪还是让失败变得并不意外。几次不成功的试探后,我很不好意思地提出在旁边先观摩,期待能从别人的舞步中学习点经验。但那复杂的步法在灯光和音乐的交错舞动下显得更加令人眼花缭乱。于是,我只能呆呆的站在旁边不知所措,完全失去往日的自信和从容。
此时,我有两个选择。其一,灰溜溜的离开现场,然后彻底的忘掉此事,感叹自己缺乏艺术细胞。其二,寻找学习途径,挑战自己的胆怯和羞涩。这样的经历,很多人在大学时代都遇到过,而多数选择了前者,并因此得出了自己不适合跳舞的结论。庆幸的是,我挑选了后者。
那天舞会过后,我选修了体育舞蹈课程。学校的师生们发现体操房里多了一个执着的身影。而晚饭后,同学们总能在楼梯间看到一个独自沉浸在舞步练习中的男生。只要一有空闲,我就会回忆舞步,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实践机会。宿舍的高低床变成了我压腿的工具,晚自习后回宿舍的道路也成了我的练习舞台。在接受教练指导的过程中,我总是出现在最利于观察动作的位置。一些诸如总结、比较、类比的学习技巧也被我一一用到学习舞蹈中来。
第51节:舞之奇迹(3)
一年之后,不懈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在学校的体育舞蹈大赛上我同时捧得华尔兹、探戈和恰恰舞三个单项的冠军。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