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把时间当朋友 >

第40部分

把时间当朋友-第40部分

小说: 把时间当朋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角的关系,无法射击到他的位置。而他蹲下来的这个动作,为他赢得了宝贵的七八秒钟,在 



                               第…121…页 共136页 


… Page 123…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这段时间里,他得以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拿出子弹装进左轮枪,然后向后连射几枪打得追赶 



他的那些特工慌忙寻找掩体自保,而他最终成功逃逸。 



“年科同志”后来的回忆里说,当时之所以可以做出一个那么“令人震惊”的动作,实际上是因 



为提前在脑子里演练过不知道多少次,也设想过不知道多少种逃跑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他 



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会遇到那样的追杀。他说所有的高级特工都明白一个简单原 



理: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的次数,就都可以做到甚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都可以准确完成的地 



步。而他只不过是把这个原理应用到了极致而已。 



所以说,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几乎是一切 



改变的起点。 



   1   关于这个调查的出处,我已经找不到了。有趣的是,在整理这本书稿的时候,正好看到刚刚发行 



   的电影《美国黑帮》(AmericanGangster),其中罗素*克劳扮演的“Richie”在对白中就提到这件事。 



   ' ' 



7。b 

7。b 

77。。bb提前准备的好处 

May19th;2008|by李笑来| 



提前准备的好处往往只有那些提前准备的人才可能真正体会。然而,无论多么麻烦,只要允 



许我多啰唆一点,我就可以做到让那些读我的文字的人哪怕从未真正提前准备过什么事情, 



也都真正能够明白提前准备的种种好处以及“意外”的好处。为了说清楚,必须先从一些貌似 



并不相干的事情开始说起。 



    “    ” 

    “    ” 

所谓““灵感”” 



读书的过程中,一个格外有趣的现象是,当你意识到你需要,想去找关于某个特定的领域的 



书的时候,好书会自动出现——或者是朋友送你的,或者是你在书店或者图书馆里随手翻到 



的,或者是在网上闲逛看到不知道谁写的帖子里提到的,甚至可能是早就存在于你的书架上 



你却一直没时间看的…… 



我最近的遇到的这种情况格外多。在我整理这本书期间,在朋友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他都不 



知道从哪里搞来却从来没打开看过的,给我许多启发的ThomasSowell的《Knowledge 



andDecision》原版;在我自己书架上的早就看过好几遍的《TheTippingPoint》、《 Mean 



Genes》以及好几本其他书中,“发现”了许多特别好的例子;在书店闲逛随手拿到的是书中 



几乎随处都有内容可以验证我过去很多想法的《少有人走的路》,在机场书店(书店在机场 



里总是不伦不类,除了杂志之外很少有好书)里看到的包装和设计都很差但仅凭作者的名气 



就可以保证读完不会后悔的毕淑敏的新小说《女心理师》——里面有个特别好的类比以后的 



篇幅中会提到…… 



我讲作文课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向我抱怨,“老师,我找不到例子,怎么办?”最初我总是很 



                               第…122…页 共136页 


… Page 124…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耐心地告诉学生,“例子这东西,就跟钱一样,是攒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还有的同学问, 



“老师,我怎么找不到像你上课举的那样精彩的例子呢?”,我就回答:“继续找。凡事儿都 



只不过是靠积累。” 



今天想来,这样的回答未免过分简单化了。然而,好几年的时间过去,直到有一天,我在讲 



一道GRE作文题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过分简单化。讲那道题的时候,我提到这样一 



句话:“我们的社会倾向于遗忘那些重要的人物——事实上,所有的社会都可能如此。”于是, 



我就必须向学生举例说明“哪些重要的人物被遗忘了呢?”我问学生,“有没有人可以说出三 



个,对我们的社会来说非常重要,却被遗忘了的人物呢?”一听说“三个”,课堂里几百人, 



少数几个刚刚犹豫了一下才举手的同学又慌忙地把手放下了。 



举例说明“哪些重要的人物被遗忘了呢?”岂止不容易,甚至差一点就不可能。你想啊,你是 



整个社会的一分子,整个社会都遗忘了,作为一分子的你又如何知道呢?就算现在直接用 



google在互联网上搜索,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随后,我就一口气提到许多比如陈寅恪、 



张志新、蒋彦永、高耀洁,等等一连串的名字。每提到一个名字,我就要请所有没听过这个 



名字、或者听过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人的同学们举手,结果每次都是绝大部分同学举手。 



就有同学当堂发问:“老师,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告诉他们,“原本我也不知道,甚至 



我也不可能知道。”但是,我跟他们只有一点是不一样的,这些题目和刚刚那个句子“我们的 



社会倾向于遗忘那些重要的人物——事实上,所有的社会都可能如此。”是我很久以前记录 



到我的笔记本上的,所以,后来有某一天读到关于刚才那些人的文章,尽管当时的阅读基于 



其他的什么原因或者目的,与写作文无关,但是,一下子就想到那个曾经记在笔记本上的那 



个句子,于是,那个句子边上就又多了另外一个“被整个社会遗忘的重要人物”的例子。 



我记得我小时候读那些博学的人写的书,常常导致自己非常自卑,很纳闷“他们究竟是如何 



做到连这个都知道的呢?!”比如,有人 提到那个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谭嗣同在一百多年前还写过这样的文字:“详考交媾时筋络肌肉如何动法,涎液质点如何 



情状,绘图列说,毕尽无余,兼范蜡肖人形体,可拆卸谛辨,多开考察淫学之馆,广布阐明 



淫理之书,使人皆悉其所以然。” 



另外一则我现在已经找不到出处。是说以《大亨小传》享誉的美国小说家费兹杰罗(Scott 



Fitzgerald)因为自己的阳具尺码“太小”而苦恼,海明威得知之后就拉着费兹杰罗到男生厕 



所去瞧真相,还不够,就干脆带他去参观罗浮宫的艺术品,说,“你那伙哪会输给任何一尊 



男体雕塑的下体?”好人做到底,海明威还给费兹杰罗详细地讲解了透视学的基本原理,告 



诉他,很多男人都觉得自己的那物比不上别人的大,其实只不过是在观察自己的和他人的时 



视角不同而已。费兹杰罗这才开始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现在看来,他们不见得一定是什么都知道之后才写出来的。很可能是为了写出来,才去搜索、 



积累,才发现了那些令我们惊奇的内容。当然,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自己也经常被自己 



的发现吓一跳,要不然怎么会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类的慨叹呢。 



所以,素材积累固然非常重要,然而,如果提前确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那么就甚至可以积 



累很多原本不可能想象的素材——惊喜连连。再后来,当我写现在这篇文章之前的那么一个 



                               第…123…页 共136页 


… Page 125…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星期左右的某一天下午,闲来无事,就拿出过去的读书笔记翻来翻去,突然发现那里面有这 



么一则: 



我们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鸡尾酒会中,所有的人都在以差不多同样大小的声音三五成 



群地相互谈话。你正在与某个或者某些人交谈,在你们正在谈话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除了 



与你交谈的人们所说的话以及你自己对那些人说的话之外,其他的声音事实上都被你忽略, 



等同于并不存在。但是,如果另外一群人的谈话中突然出现了你的名字,甚至可能在他们事 



实上离你并不是很近的情况下,你都会瞬间捕捉到那个声音,就好像它突然冲进了你的耳朵 



一样。而奇怪的是,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那些人一直在以同样大小的音量,在与你现 



在同样的距离之外进行交谈,但是你却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那个声音在此之前的部 



分全部被过滤掉了。这就是所谓的“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partyeffect)这个名字是 



柯林奇瑞(Collin Cherry)于1953年第一次注意到之后命名的'1' 。当时科学家们正在 



想办法为机场解决空中交通控制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那个时候,控制员要从控制塔通过大 



喇叭得到飞行员的声音信息,从众多飞行员的嘈杂的声音中分辨出特定的飞行员的声音使得 



空中交通控制非常棘手。 



我终于有了更清楚地解释。“对特定信息的注意力”会使我们拥有神奇的能力在哪怕非常嘈杂 



的“噪音”中一下子挑出我们需要那些的“我们所关注的信息”。 



索性,我在Wikipedia和Google上做了更多的功课。原来现在科学家们对所谓的“潜意识” 



也有了更多简单明了科学解释。我们大脑中的灰质中储存的各种信息只有很少一部分(很难 



超过12%)是有序储存的,这部分被我们称作是“有意识的”。而更多的信息,或者信息碎 



片,是非有序储存的,甚至很难有意识地直接调出,这些往往就是被我们称为“无意识”或者 



“潜意识”的部分。梦境的存在,就是潜意识存在的最基本证据。 



而随着信息输入越来越多,大脑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灰质细胞。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使用两种或 



者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有更多的灰质细胞。而颅腔的大小是有限的,于是,灰质细胞的增加, 



最终会导致灰质密度越来越高。于是,灰质细胞之间就越有可能由神经元连接起来。于是就 



有可能产生我们所说的“融会贯通”的现象——那些原本可能貌似毫不相干的信息现在有机 



会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所谓知识渊博的人,就是那些存储于脑中的信息量超常地多的人, 



这些人总是可以“融会贯通”,于是,超常地充满了“智慧”。 



这样看来,很多人讨厌死记硬背是肤浅的。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所谓智慧就是记忆力,应 



该是他自己尽管当时无法全面解释,但于他来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