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机会只爱有准备的大脑 >

第9部分

机会只爱有准备的大脑-第9部分

小说: 机会只爱有准备的大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我和本书的编辑——钻石社的寺田庸一是从出版《生产技巧》这 一书时开始交往的。最初的契机是我2007年4月在东洋经济报社的 《THINK!》杂志上刊登了有关学习方法的介绍。
那一期是很多名人发表的关于“学习法”的特辑。有一天寺田去名古 屋出差返问的路上,在新干线上随便翻了翻那本杂志,虽然他没有接触过 除我以外的作者,可是他说当时看到我写的文章后就有一种必须和我合作 的直觉。当时,我的《“白骨精”学习法》刚刚出版,寺田也不知道有那 本书。
我想寺田触动了培养的无意识层时,可能产生了 “这个人写的书应该 会畅销”的直觉。他运用作为一个编辑储存在无意识层里的精通能力,感 受到了那篇文章所蕴涵的灵感。结果,一部畅销25万册的书诞生了。
我认为这是“精通能力+机缘”的一个典型例子。
我觉得机缘不是从逻辑思维中产生的,它是把触动无意识层产生的直 觉付诸行动而形成的。一个完备的数据库,给数据库一个偶然的、新的刺
第11
胜间技S'?拓展
激,由刺激产生新的预测、假设,为了验证假设而采取行动,这些都和机 缘有联系。
经常有人问:“怎样才能招来好运,形成机缘呢?”我想,具有了 “积 累足够经验值的潜意识数据库”,反复给那个数据库施加“小小的刺激”, 并“采取合适的新行动”,是很必要的。
机缘并不是偶然发生的。
为什么〃发生的事都是正确的”?
日常生活中,为了磨炼精通能力,或者创造机缘而作的准备中,什么 最重要? “感觉”和“感觉到的事就尽量去做”。
有什么灵感突然出现时,可以读一读相关的书,可以讲述给其他人, 可以应用在自己的工作中。或者,虽然可能完全没用,可还是要记下来。 要养成将潜意识中的突发灵感付诸行动的习惯。所以,我会随身带着数码 相机、录音机、记事本三种“神器”来补充潜意识的数据库。看到什么喜 欢的广告之类的东西,我会立刻停下来拍照。
我还会时常拿出一些有帮助的东西准备随时应用。
比如,写文章的时候,奇普?希恩和丹?希恩著《粘住》(中信出版 社,2010年1月出版)很有用。两位作者归纳了 6条原则:简约(Simple) ,意外(Unexpected),具体(Concrete),可信(Credible),情感(E…motional);故事(Stories)”,简称“SUCCES”,也就是说“简单明了地倾 诉感情、故事”,把容易使人心动的事物从大脑中的某个角落提取出来; 写到文章里面。这是把书上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的一个例子。
那么“发生的事都是正确的”,和机缘有没有关系呢?当然有。因为 它们都是尽量利用现有的、正在发生的一切。大多数情况下,对我们来 说,现状有好的也有坏的。所以不能很好地利用现状发挥,是因为有不好
的事或者不想好好地面对现状。
可是,不正视现状,大部分情况下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问题恶 化,时间也容易被浪费掉。所以总的说来,勇敢地面对问题,尽早解决问 题才是正途。解决问题的时候,潜意识中的大部分数据和解决方法能否浮 现在脑海中是关键。
发现新事物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重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 题这一过程。其次,无论问题是好是坏,都需要事前预想一下。这种重复 是指趁早在头脑中描绘—下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并针对这个描绘,事先 寻求别人的协助。
就拿我在“最佳母亲奖”领奖仪式上的表现来说吧。颁奖典礼的时间 是2008年5月8日,当时一起获奖的还有小渕优子、坂东真理子、栗原晴 美、黑木瞳。那时候,因为好不容易能见到这些优秀的人,所以我事先设 想了一下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次机会J
于是和小渕见面后,我们聊起了政治。我问小渕像教育经费不足、孤 儿院的扩充这类我所认为的…般问题能不能解决。我们一边聊一边找解决 的线索(实际上,那年5月后,小渕就担任了少子化担当大臣一职)。
和坂东真理子见面后,我和她聊起了怎样才能创造图书百万销售量的 好成绩。
和栗原晴美聊了有关美昧料理、制作点心的想法。
见到了黑木瞳后,我向她请教了自己很犯愁的“在路上被人搭讪了怎 么办”等这类人际交往问题。在预想中,这些对象不回答自己也无所谓, 我只是先作个模拟实验。
我建议大家使用记事本。每周一或每天早上看一看,想象一下今后的 行动,会遇见谁,去哪里,那时会发生什么,要作什么样的准备。如果事 先考虑好了特定的时候要作什么准备的话,意外发生的时候,大脑和身体 都会迅速地作出反应。
“戒除三毒”是最简单的潜意识活化法
为了活用潜意识,我向大家推荐“戒除三毒”。也就是说,戒除了佛 教明示的“三毒” “贪、嗔、痴”后,就可以形成“不贪、不嗔、不痴” 的行为方式。
佛教的“戒除三毒”——“贪、嗔、痴”
我是通过中山和正的书《洞察力——看穿本质的“眼力”的秘密》知 道“戒除三毒”这个同的。
其他内容都记不清了,只冇“戒除二毒”的小故事我还id得很清楚。 主要是因为我本来想提倡《般若经》的,可是因为它太K:了,所以我就用 佛教的“戒除=:毒”代替。不仅是我觉得这很冇爪,预测赛马结果的记者 等身边的人试了后,也在报纸上刊登了类似于预测的准确度变卨了这样的 报道
我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也模仿了一下,没想到竟然产生了令我着迷的 效果。从那以后,仟何时候、仟何地方,我都会推荐大家“戒除三毒”。
机会只爱
有准备的大脑
tr
对于活用潜意识好的一面,将运气转变成自己的实力,这种方法具有 很好的效果,请大家一'定要试一'试。
“戒除三毒”最容易获得的效果是朋友增多了。因为谁也不想让…个 “贪、嗔、痴”的人在自己身边。这样的话,在散播“三毒”的人身边, 对“三毒”敏感的人都远去了。
坚持“戒除三毒”的话,即使遇到了麻烦,朋友也会增加。
比如前几天我在美甲店遇到了一点麻烦。我选的图案要使用一种叫做 喷枪的特殊机器,当我付完钱,准备开始美甲的时候,喷枪出了问题,用 不了了。换成其他的图案也不是不行,可是贴的钻容易掉。最重要的是; 我有时用信用卡付账,而不同的图案价钱不一样,这样结账就会变得很麻 烦。如果我当时坚持“因为我这次是付的现金,所以我就要做那种的”, 也不是没有道理;或者妥协选择别的图案,事后和别人抱怨也可以。
可是“戒除三毒”变成信条后,“保持不贪、不嗔、不痴的品质,还 能解决问题”的习惯起了作用。于是我想起这家美甲店是个连锁店,在距 离这里一站地的地方还有一家分店,走路最多也就10分钟。所以我想我也 许可以和一位美甲师走路去那家美甲分店做指甲。我说了自己的想法后, 店员们说“真是好主意”,然后就决定这么做。
店员给旁边那家连锁店打了电话,那边的店员说喷枪现在可以用。和 那位美甲师走在路上的时候,听她说以前经常给我做指甲的一位美甲师要 结婚了,于是我发了短信祝福她。到了那家分店后,发现很久以前给我做 指甲的一位美甲师已经成了副店长,于是我也祝贺了她。这次的事就这样 顺利地解决了。
平时和周围的人不经意聊天的时候,聊到哪里有家分店、哪位店员被 调到哪家店,没有刻意地询问,只是听到了有点印象。而这样的内容被保 存在潜意识中,发生问题的时候就成了解决问题的线索。
而且,那个麻烦为我铺下了拓展新的人际关系之路。
我开始“戒除三毒”是7年前我31岁的时候,如果是沾满“三毒” 的20多岁的我,遇到同样的麻烦,我想肯定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三毒”中我最常发生的是“嗔”。
20几岁的我真的很容易发火。我现在常对18岁的女儿说:“现在的妈 妈们,为什么发那么大火?发火不也没用么?”女儿对我说:“可是妈妈, 你以前对我发那么大火时,就没觉得奇怪吗?”
是啊,懂得“对孩子发火也没用”这个道理我花了 10几年啊。我曾 经总是对孩子说“快点”、“为什么不行”、“收拾干净”之类的话。
可是通过好几年对孩子的教育,我终于明白:“对孩子进行教育是父 母的责任,孩子的性格是父母养成的,由于孩子的失败而对孩子发火,就 和对自己发火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发火是很不好的做法。”
由于孩子们是处在成长过程中,所以常常失败。他们会打翻汤,弄脏 衣服,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可是,抚养了几个孩子后就会自然地领悟 到,“如果不培养自己的心,就不能培养孩子”,这样,你就会有一颗宽容 的心。所以我觉得抚养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通过发火逼迫孩子就范一旦有了效果的话,那么每次都会想用发火来 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从“囚徒困境”学到的反击策略
不嗔并不是指一句怨言也不说,必须忍受现状。生气的时候,与其一 味去忍受,不如如实地把自己的不满告诉对方,和对方一起解决问题。如 果不这样做的话,一直忍受的人在某个时候突然爆发,就可能向对方大发 雷霆。
所以对对方有什么不满或者要求的时候,首先要恰当地把自己的不满 传达给对方,然后建议对方今后怎么做。
机会只爱 ?昨准备的大脑
如果对方不接受自己的建议,还是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你已经忍了 好多次,也向他提出改正的请求了,可是他还不改的诂,那就+要和这个 人再交往下去了。
这是因为对方和S己合不来,或者对方没有学4能力,所以和这样的 人相处,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罢/。我们的时间和能见到的人都是冇限 的,所以尽量不要和会使自己产生“二毒”的人相处。如果因为T作的需 要,必须和这样的人见面,那么就要尽量减少见面的时间。
把自己的不满向对方W白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你和这个人之间的信仟 关系r。考虑这种关系的时候,吋以参考经济学博弈论中的“闪徙闲境”。 你和对方的关系仍然是关键,解决“嗔”时要使爪反*策略。
“囚徒困境”中的反击策略
对方的博弈是这样的:两名共犯,如果自己不招供也指控对方,一 审刑期就可以缩短;如果自己招供对方不招供,自己的刑期就会被延长一 些;两人都招供的话,刑期会被延长得更多;而自己不招供对方招供,自 己的刑期就是最长的。
?《 T&VS
第I I章I
胜间技巧①拓展
所以,为了使自己的风险降到最小,招供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如果 你认为对方值得信任的话,不招供才是正确的。
为了验证怎样做才能最恰当地处理与对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很多方案 被提了出来。相关者对这些方案进行了测试和对比,结果取得优胜的方案 是一个叫做“反击策略”的方案。这个方案,是站在信任对方的立场上, 从信任开始,所以,一开始不招供。如果对方也信任自己的话,就一直采 取信任战略;如果对方背叛了自己,那么你也转变为背叛。假如背叛了自 己的对方又转而变为信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