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大学必修课 作者:张锐 任羽中-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二开始上游泳课的时候已经到了深秋,水好冷,我的心里也直发毛,但是体育老师不管那么多,总是把我赶下水去,然后托着我的肚子让我划水。我拼了命一样地在水里扑腾,却一下子呛了好几口水。
下了课,看见体育老师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他却狠狠地瞪着我说,你胆子大一点!我就不相信你学不会!这样我才真正下了决心,觉得自己真该豁出去了,于是每天晚饭后都到游泳池去练习,结果到第十周上课的时候,我突然就发觉自己能漂在水面上了。当时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可以说比高考得了第一还高兴。而体育老师也高兴,他对学生们说,你看人家任羽中,小伙子真不错,大家一起鼓鼓掌,呱唧呱唧。
在全班男生里边,我是倒数第二个学会游泳的,但是到最后的考试,我得到89分的高分。这个事情也使我真正认识到,一个人要成功,最大的敌人首先是他自己,是他内心的胆怯和虚弱,他要是自己都不怕了,那什么事情都好办。
你经常锻炼身体吗?
张锐/任羽中
A) 如果是男生,你有必要对足球抱有兴趣。因为你也看到了,中国足球那么糟糕却有那么多的球迷,可见这项运动的魅力。假如你原本一点兴趣也没有,那么不妨尝试着去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当大伙都挤在一起看“皇马”的时候,你也不至于扫兴地走开。
B) 如果你性子特别急,我想太极拳是不错的选择,有助于养成冷静、沉稳的性格。要不就尝试着打坐,在心情郁闷的时候坐下来,“五心朝上”,调匀呼吸,慢慢地你会变得心平气和。
长跑也是修身养性的好办法。日本的作家村上春树居然能够跑42公里的马拉松,酷吧?
C) 学校运动会的时候尽可能去报名参加一项比赛——比如大家都不愿意参加的3000米长跑。为了不在运动会上丢丑,你一定会强迫自己坚持锻炼。
总而言之,你必须找到一两项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保持身体的活力。在读大学的时候我们都很年轻,还感觉不到身体的压力,但是健康的底子就是在这个时候打下的。本来生活条件就一般,吃饭睡觉又不太规律,如果再拒绝运动,那肯定要出问题的,迟早。
(四)学习社团样样都要做好(1)
张锐/任羽中
提到“山鹰社”,大约本书的读者人人都会来一句“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但要知道,“山鹰社”不过是北大上百个学生社团中的一个,还有无数的“校园政治家”都有过组织社团的经历——你可以参看上一章张锐的描述。做社团确实很能锻炼人,你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为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成员安排角色,需要不停地想出点子并且找到赞助付诸实践,于是你根本就是一个小公司的CEO。
每个人都会有想做一点事情的冲动,但如果一方面想把书读得特别好,一方面又要应付那么多的杂事,那真的很辛苦。我的意见是,不管多辛苦,两样事情都要去做,两边的经验都很重要,而且要做就都要做好!
有一天一个大三的师兄跑来找我,说他要竞选院学生会主席,希望我能帮助他。他还拿了一张表要我填,看我有兴趣参加哪个部门。这个时候我没有办法说拒绝,就说参加学术部吧。
不久这个师兄果然竞选成功,他召集我们开会的时候就要大家出主意。前一届的学生会在全校发起了一个“文明修身工程”,口号叫做“治国平天下,先从修身起”,影响是比较大的,而新一届的学生会也要争取搞出一个什么“工程”来。
这个时候正是1999年底,所谓的“世纪末”,什么事情大家都喜欢冠上“世纪”这样的字眼。所以到我发言的时候,我就建议做一个系列讲座,主题叫“跨世纪的中国”,邀请各个领域的实力派学者来回顾20世纪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一说完主席眼睛一亮,马上就指着我说,好!太好了!任羽中你来负责这个事情!
想推是推不掉的,但我也很犯难。我只是北大一个普普通通的大二学生,我能请得动多少大学者呢?正好当时我在上王联老师的专业英语精读课,他有一个学生也是我们的师兄在《战略与管理》杂志社工作,所以这个杂志每期都送一份给王老师,于是我们都有机会先睹为快。印象最深刻的是温铁军先生关于“三农”问题的文章,还有张睿壮老师的文章。我就想,为什么不能找这个杂志社,争取与他们合作,由他们出面帮忙联系一些学者呢?
第二天我就拨通了杂志社的电话。实在也太巧了,接我电话的就是执行主编杨学军先生,他不仅是北大的校友,还是我们国际关系学院的“家属”。他听了我的想法之后马上答应下来,并且很快给了我一份名单,包括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张文木博士,他来讲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刘力群先生,讲中国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部研究中心的温铁军先生,讲“三农”问题的世纪回顾。他一一与这些学者联系之后,我再打电话确认具体的细节,这样就一路绿灯,非常顺利了。
(四)学习社团样样都要做好(2)
张锐/任羽中
系列讲座有了如此豪华的阵容,理所当然会成功。不过七八次讲座下来,要联系场地、写海报刷糨糊、迎来送往、办简报……把我搞得筋疲力尽。而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到时间了还没接到人,比如提问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站起来慷慨激昂说半个小时不知所云的话,这些都必须想办法应付。做过这些事情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组织活动的辛苦,要想皆大欢喜,那你就要细心、细心、再细心,耐心、耐心、再耐心!
成功社团的关键词张锐/任羽中
A) 归属感
要让成员们相信,我们这个社团与众不同,我们最优秀,更重要的我们有共同的令人振奋的目标。因为有了归属感,才可能有热情。
B) 实干
光有热情也做不成事,社团更需要踏踏实实做工作的人,而不要滔滔不绝的策划者。
C) 责任感
做事情就需要负责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人在负责。
D) 团队合作
明确的分工和协调的配合将使工作更有效率,令成员间的关系更融洽,并可以反作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一个成员,都要学会将好的思路与别人分享,而不必担心别人抢了你的风头。在一个团队中,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E) 创新
社团的每一个会员都应该被鼓励创新,只要你有梦想并且能提供实现梦想的方案,整个社团都会全力支持。这将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国际化的眼光和开阔的思路。
F) 竞争意识
社团内部鼓励互相竞争,但是请记住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名言:“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
(五)学会“讲话”不容易张锐/任羽中
在众人面前说话的时候,你是否会面红耳赤心跳加速?你能恰当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吗?你觉得自己讲话有逻辑能说服人吗?
老实说,学会“讲话”不容易。
尽管,在课堂上我会很愿意发言,但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环境,周围都是老师和朋友,不至于放不开。真正到了一些正式的场合,需要对陌生的听众或者地位尊贵的人说话时,我就发现自己的训练实在太不够了,之前精心准备的内容都讲不出来,更不用说临场应变的急智。
一个读书人,敏于行讷于言也许真是一项美德,我们也不打算把自己操练成崔永元第二。但不论你怎么优秀,哪怕你就是要做一个寂寞的学者,不善于表达也是一种缺憾。你将无法让更多的人来理解和分享你的成果。所以我们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只有熟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沟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要去寻找面向公众发表演讲的机会。
在我大二的时候,大学生创业正是一大社会景观,几个北大政治学系的学生毕业以后也决心自己做自己的老板,他们成立了一家“象牙塔公司”,而其中一项业务就是把高考“状元”带到各地去做讲演,介绍学习经验。对于这个事情我并不是特别有兴趣,因为我不希望上了大学之后还要靠高考那点事情来招摇,但是这家公司提供的报酬对特别希望实现经济独立的我来说非常诱人,而且毕竟是北大学生在做,值得信赖。于是我就报名参加了,前后我一共到过太原、成都、大庆和长沙四个城市。而每次讲演之前,“象牙塔公司”的S师兄——他是北大和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双料硕士——都要反反复复教我们注意台风,也教我们一些技巧和各种应变的经验。我逐渐明白,所谓的表达能力绝不单是“口才”的问题,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包括你的语气、声调、表情、举止甚至你的衣着,都和语言同样重要,人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更直观地判断你为人处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热情,从而获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
“讲话”是需要学习和模仿的,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一方面当然要听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揣摩“形式”。请你留心那些演讲的高手,看他们是怎样抖包袱,怎样埋伏笔,怎样做手势,又怎样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
(六)一定不要放过每一个“偶然”,(1)
张锐/任羽中
在前边张锐已经提到了“明德”奖学金的有关情形,而我成为“明德核心小组”的成员也和参加学生会一样,非常偶然——看来,一定不要放过你生活中的每一个“偶然”,尤其是那些你认为重要的人带给你的“偶然”,它往往会造成后来的一连串事件。一天张锐突然来敲我们屋的门,并且告诉我,明天晚上7点钟在临湖轩有一个活动,你一定抽空去参加。我对临湖轩这个地方是很感兴趣的,多年以前燕京大学的校务长司徒雷登曾把它当作官邸,而现在已经成为学校接待贵宾的地方,到北大以后我还没机会进去,所以正好去看看。
到了时间我就骑着车去了,可是转来转去我都没发现门在哪里。正准备回去的时候碰见一个保安,他才指给我看,原来门很小而且虚掩着——和我一样接到活动通知的好几个同学,就因为没找到门而失去了机会,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在放弃之前请一定再多坚持一分钟。进去以后,张锐坐在会客厅里,另外几个师兄师姐也在,他们看见我就说,今晚请你来随便谈谈,你觉得“明德”可以在哪些方面给你帮助。
当时我正好在修改一篇小论文,准备投给四川一个大学的学报,但是人家要求交几百块钱的版面费,我当然就没有兴趣了。我跟他们几个说了这件事,表示希望“明德”能够资助一些同学做科研,尤其是鼓励不同学科的同学联合起来完成一个项目。和我一起去的还有生物系的魏迪明,他说希望申请到一笔钱,然后在大讲堂门口养一些广场鸽。
过了几天,教育基金会的黄生老师打电话给我,要我去开会。我这才知道原来那天晚上是在面试。之后我们这二十几个“核心”成员有了定期的联系,一起组织了给96级“明德”奖学金获得者的欢送会。而到暑假的时候,我们一起到南方的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和海南进行了考察。
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起生活、学习,一起代表北大和外界接触,这样形成了深厚的友谊,而“明德”也从此成了一个非常有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