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智典-腾迅读书-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这位大学生本人却在心里经常沾沾自喜,自以为得计,因为从表面上看来,他的“人缘不错”,“熟人很多”。殊不知,他只是和别人“混个脸熟”罢了,根本没有一个人愿意真心和他交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循序渐进、久而弥笃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到一定的“火候”,人们之间的感情就不可能变深厚。
与人交往,不可刚一见面就表现得仿佛相交多年似的,更不要说话口无遮拦,太过随意。这种人际交往上的“揠苗助长”倾向,常常会导致彼此的关系早早夭折,迅速“死亡”。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人们之间的感情是慢慢培养起来的,也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熟悉,越来越深厚。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无论对爱情和友情来说,所谓“一见钟情”往往都是靠不住的,也是不可能长久的。尤其对于一般人来说,“自来熟”都会给人一种轻率、轻浮、不可信的坏印象。
□ 善意的“谎言”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无处栖身。
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进去。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了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那些“热爱真理,说实话”的人。于是,把他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牲口已经不中用了,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么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
这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干吗要把它们卖掉啊?”
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了。于是,这人到晚上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
院长问是怎么回事,这个人将他在集市上的话说了一遍。修道院长发着火对这人说:“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这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故事解读:
人无论处在何种地位,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应用之道:
的确,做工作很辛苦,能力虽然有大有小,毕竟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
一个善于说话的人;此时必然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
第84节:说话之道(9)
那些忠直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鲁莽,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怎样理解真话被肯定的现象呢?
换一个角度我们便会看到,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趋利而避害。
可以设想,如果某甲对人总是以诚相待,直言不讳,人们因此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所以乐于与他深交,并在人前人后夸赞他,某甲也因此感到快乐和自豪。
也就是说,某甲的真诚为他赢得了报偿,带来了利处,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情况与此大相径庭,比如某甲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
“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
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
“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话,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
□ 不要戳人痛处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还在那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那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这就是戳人痛处的下场。故事解读: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人痛处!应用之道:
在待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作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张大嫂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真是不知道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齐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齐平素与婆婆关系失和,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另住。张大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齐。所以只有了解交际对象的长处和短处,为人处世才不会伤人也伤己。
且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位年轻的姑娘长得很胖,吃了不少的减肥药也不见效果,心里很苦恼,也最怕有人说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小张对她说:“你吃了什么呀,像气儿吹似的,才几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儿。”胖姑娘立马恼羞成怒,“我胖碍着你什么了?不吃你,不喝你,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小张不由闹了个大红脸。在这里,小张明知对方的短处,却还要把话题往上赶,这自然就犯了对方的忌讳,不找麻烦才怪哩。
第85节:说话之道(10)
所以,还是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人痛处!
□ “三行”的故事
从前有个相貌俊秀、文思敏捷、出口成章的才子,本应有所成就,只因生性玩世不恭,经常做诗取笑别人,落得个充军发配的下场。
一日,才子来到大街,看见前面来了一位衣着华丽、如花似玉的姑娘,一时诗兴大发,遂吟道:“远见一姑娘,金莲三寸长,为何这般小……”
古时女子美不美,家世好不好,用脚的大小来衡量。这时,姑娘听到有人称赞自己“脚小”内心暗自高兴,随即停下脚步想听听接下的赞美,才子见状,顽性又起,接口说“横量”。
姑娘闻言,深深觉得自己被羞辱,遂一状告到衙门。
县太爷即将才子抓来审问始末。基于惜才,县太爷给才子一次机会,言之若能在七步内作成好诗,且向姑娘赔罪,即无罪释放,否则便判狱收押。
才子闻言,觉得这实在太容易了!于是当堂走了三步随即吟道:“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县太爷名叫苏西坡),这坡比那坡……”
县太爷一生崇拜苏东坡,故取名苏西坡,而今有人将他与苏东坡相比,真是大喜过望,遂催促才子说:“下一句呢?”才子见状,顽性又起,答曰:“差多!”
县太爷闻言,自己比东坡差多,这等羞辱,怎能容忍!于是怒判:“充军襄阳!”这下子才子真是自食恶果了,诚乃嬉无益呀!
在充军押解当天,他舅舅前来送行。因为才子自幼父母双亡,由舅父抚养成人。舅父一见,心有不忍,悲从心来。落着泪对才子说:“平日告诉你讲话要讲该讲的话,勿贪玩!你偏不听,这下可好了,充军去襄阳!叫舅舅如何跟你死去的娘交代呢?”
这时,才子也后悔不已,声泪俱下,接着吟道:“充军到襄阳,见舅如见娘,两人双流泪……”
舅父闻言更是心疼地说:“瞧你这么优秀的人才,真是……唉!”
结果才子续接:“三行。”原来他舅舅是个独眼,一生最忌讳有人说他“独眼”。舅父一听,当场气晕。故事解读:
再好的才能,也比不上做对事情、说对话。应用之道:
人有一张嘴,除了咀嚼食物辨别滋味外,它的最大功能就是发音说话。大凡正常人哪个不会说话呢?可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说起话来有板有眼,有根有据,叫人听了感觉舒服,想着信服;有的人说话丢三落四,东扯西拉,听者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心中无底;有的人说话丁是丁,卯是卯,好是好,坏是坏,不夸大,不缩小,对上不卑,对下不亢,有成绩说足,是问题讲清,可谓一片真心可对天;有的人说话挤眉弄眼,阿谀奉承,欺上瞒下,颐指气使,好人可以说坏,坏人可以说好,大事可以说小,无事可以生非。
有人以为讲好话容易,捡好的讲就行了,成绩虽然都讲足了,但像开中药店,样样都面面俱到。以谁为纲,如何发扬方能使整体素质都有提高,榜样如何树立,经验如何介绍,别人如何学习,考虑却欠周到。把好话说好可要动番脑筋。
有人说批评人最容易,不讲情面就行了,不是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么。话虽这么说,但想治病又想吃甜药的却不少,各种糖衣药片不是应运而生么。看来,要想批评人有好效果,选择对话的时间、地点、谈话人和问题的切入点是十分重要的了。把好话讲好不易,把批评话讲好更难,这也是一门艺术哟!
有的人的嘴形同摆设,谨口慎言,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要想叫他咧嘴微笑就更难了。这张嘴,一个字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讲。如果非要开口不可,拿手好戏便是照本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