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

第8部分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第8部分

小说: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作为失败者的一面,放下心中的包袱,开始新的生活。现在,她已经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不仅收入丰厚,而且生活非常幸福。
老话说得好:〃只有自己才能认清自己。〃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特质,往往是我们自身的投影。如果我们能够承认和接纳自己的这些特质,就可以用更自然、更轻松的眼光看待别人。有人说,空气对鸟儿来说是一个谜,水对鱼儿来说是一个谜,人对自己来说是一个谜。我们很难直接认清真实的自我,只能把周围的世界当成镜子,从镜子里看清自己的形象。

(本章结束)…多多电子书
第29节:人人皆有金佛

  

1。 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记录你对别人的评价。当你对别人的某种做法或特质感到不满时,尽快用笔把当时的情况和你的感觉记录下来。随时记录你对亲朋好友和家人的看法。
那些让你特别敏感的做法和特质,往往正是你内心的阴影所在。当你分析自己心中的阴影时,记录的内容可作借鉴。
2。 记录你给别人的建议。你是否会经常建议别人去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是否其实是你自己想要做的?有些时候,我们给别人的建议,其实是对自己该做的事情的一种提醒。
人人皆有金佛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那是我们灵魂的精髓。然而,这块金子往往会被黏土掩盖起来,这黏土是我们心中的恐惧,是我们为了遮掩自己内心世界而戴上的面具。只有直面内心的阴影,才能摘下这层面具,把我们最宝贵、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1957年,泰国一家寺院迁址,其中一部分僧人负责搬运寺院里一尊巨大的黏土佛像。在搬运过程中,一名僧人注意到,佛像表面的黏土上出现了一丝裂缝。为了避免佛像受损,僧人们决定暂时中止佛像的搬运工作。那天夜里,一名僧人打着手电筒来检查佛像的时候,忽然发现裂缝处在手电光下发出了奇异的反光。这让僧人非常好奇,于是他找来了锤子和凿子,开始凿宽佛像上的裂缝。随着一块块黏土的落下,佛像逐渐现出了黄澄澄的颜色。最终,辛苦了几个小时的僧人抬起头来,发现灰扑扑的土佛已经变成了一尊华贵的金佛。
许多历史学家相信,这尊金佛是在几百年前被当时的泰国僧人们用黏土覆盖起来的,因为当时缅甸的军队正在入侵泰国,他们要保护佛像不被敌军掠走。所有参与保护佛像的僧人都死于战火,所以直到1957年寺院搬迁的时候,佛像的秘密才重新被人发现。我们的内心世界,就像那尊被黏土覆盖起来的金佛一样。因为害怕外面的世界,我们会用恐惧把心中的金子掩藏起来。只有鼓起勇气,敲掉表面的黏土,才能让金子重新焕发出光芒。
我有时会遇到一些常年接受心理治疗的人,他们总要问这样的问题:〃这一切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还得忍多久?我还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这样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心中的那块金子是被黏土保护起来的。他们只是一味地憎恨那层黏土,却没有意识到它所发挥的保护作用。

(本章结束)…多多电子书
第30节:不要成为伪装大师

  

我们之所以需要面具的遮掩,是因为面具能够在许多方面保护我们的心灵。尽管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摘下面具,还原成真实的自我,但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面具的作用。
当那位僧人最终凿开佛像外面的黏土外壳时,佛难道会说〃终于解脱了!我对这层黏土实在是深恶痛绝〃吗?还是会为这层黏土赐福,因为有它保护佛像才不至于被敌军掠走,背井离乡?
不要成为伪装大师
我自己年轻的时候,总是把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态度作为保护自己的黏土壳。似乎只要对自己说一句〃这一切我都不在乎〃,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挺过去。当我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时,这层黏土就裂开了一条缝隙,让我得以窥见里面金子的颜色。然而,只有当我学会理解这层黏土存在的意义,以及它的具体成分我用来保护自己的各种观念和情感时,才能最终打破它,让内心世界重放光芒。
你心中的黏土壳,就是你用来展示给别人看的那层面具。藏在面具之下的那些特质,就是你内心的阴影。阴影的内容往往与我们所展示的面具截然相反。有些人表面上无比坚强,内心却非常敏感;有些人表面上风趣幽默,内心却非常悲观;有些人表面上和和气气,内心却非常暴躁;有些人表面上聪明伶俐,内心却总觉得自己非常愚蠢。许多时候,我们的面具实在太过完美,不仅骗过了别人,也骗过了我们自己。要想透过面具检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必须首先意识到这一点。当我们感到不满意、不高兴、不痛快的时候,这是我们的面具与内心阴影在相互冲突。
要想改变生活,你必须首先改变观念。你必须承认面具本身的积极意义保护你的心灵免遭伤害,而不是一味把面具当成妨碍你实现梦想的阻力。毕竟,面具也是你的一个方面,也是你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当你找回真实而完整的自我时,自然也就不再需要面具的保护了。你用不着再伪装成另一个人,用不着再掩饰任何东西。大多数人之所以很难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不愿承认〃自我〃的客观性,不愿交出对自己生活和情感的控制权。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中曾说:
〃我们记不起自己真正的身份本性。因为狂乱和害怕,我们到处寻找,胡乱抓一个认同者,却抓到一个正掉入深渊的人,这种虚假无知的认同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所谓的'自我'。〃

(本章结束)…多多电子书
第31节:阴影会隐藏(1)

  

这里所说的〃本性〃就是真实的自我(self),而我们平时所认同的往往是虚假的、意识层面上的〃自我〃(ego)。当你开始发掘内心的阴影时,或许心中会出现一个声音,声嘶力竭地叫你停下来。不要理会那个声音,因为它只不过是你虚假的自我而已。只有推翻了对自我的虚假认识,你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性,找回真实的、完整的自我。
阴影会隐藏
以他人为鉴,可以帮助你认清自己的面具。跟你的朋友、爱人、家人和同事谈话,问他们最喜欢你的哪些特质,最讨厌你的哪些特质。努力让他们表达出心中的真实想法,让他们明白,你不会因为他们泄露了你的〃秘密〃而报复他们。或许你会发现,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与你对自己的认识并不相同。别人往往能发现你身上一些隐藏得很深的优点和缺点。
许多人都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的判断。〃判断〃这个字眼的分量很重,所以我更愿意采用〃反馈〃这个说法。别人的反馈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我们当然用不着被别人的看法左右,但如果我们害怕了解周围人对我们的看法,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许多人之所以害怕了解别人的看法,是因为他们担心别人会把他们最恐惧的事情揭露出来。而他们之所以会如此强烈地否认和排斥这些事情,往往是因为这与他们心中的阴影有关。只有当你欺骗了自己的时候,才会害怕别人揭穿这一骗局。不妨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我曾为一位名叫凯特的女子进行心理辅导。当我要她去了解周围人们对她的看法时,许多人都告诉她,他们觉得她不够诚实。这让凯特很不高兴,因为她一辈子都在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我几乎可以断定,她一定是刻意压抑了自己的某种特质,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让凯特闭上眼睛,尽可能如实回答我的问题。经过深呼吸放松之后,我引导着她进入内心深处的神秘花园,然后问她过去是否曾经撒过谎,或是有过别的什么不诚实的表现。凯特紧闭的眼睛里一下子涌出了泪水。她沉默了许久,终于开了口。
凯特一直都想成为一名医生。她从医学院毕业之后,在新奥尔良的一家大型医院实习。实习第三个月的一天傍晚,医院里的所有人都很忙,凯特也不例外,正在给病人查房。一位女病人正在进行心脏输液,需要用生理盐水清洗输液管。凯特身边没有护士,所以她只好自己去走廊另一端取药。负责管理药品的护士递给她一管溶液,她来不及检查上面的标签,就把溶液注入了输液管。输液开始没多久,那位女病人就出现了心肌梗死症状。凯特这才注意到,她手里拿的并不是生理盐水,而是等渗氯化钾溶液。她立即停止输液,为病人进行急救,直到病人脱离危险。医生们分析问题原因的时候,凯特已经把装溶液的瓶子和标签藏了起来。她非常害怕,因为她违反了医护人员的基本守则注射前一定要检查药液标签并且这个错误险些要了病人的命。医生们问她究竟发生了什么,她撒谎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这是凯特第一次把这件事说给别人听。事实上,她在实习期结束的时候,就对自己发誓,永远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本章结束)…多多电子书
第32节:阴影会隐藏(2)

  

之后的十六年里,凯特成为了著名的内科专家,发表了许多论文。她一直以自己在专业方面的诚实态度为荣,对那些学术造假者则十分鄙视。然而,她的亲朋好友们却认为她还是不够诚实。凯特已经把心中所有关于〃说谎〃的记忆全部掩藏了起来,所以无法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不诚实的表现。她表面上的诚实其实是一层面具,是为了遮掩当初说谎的记忆。她伪装得太好,以至于把自己都骗过了,但是却没有骗过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们。
凯特在否认那一次说谎经历的同时,也就把〃不诚实〃这种特质压抑了下去,使它变成了心中的阴影。在跟周围人交往时,她有时会说谎,却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说谎。她总是抱怨别人不理解她。她害怕过于亲密的感情关系,拒绝任何人进入她的内心世界,以免别人发现她的秘密。心理辅导让她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是她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第一步。当凯特最终睁开眼睛的时候,看上去仿佛瞬间年轻了十岁,因为她终于放下了心头的重担。她感到非常轻松,充满了力量,却不知道是为什么,于是我就对她解释了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掩饰你自己身上的特质,会让你在不知不觉间消耗大量的精力。如果你不信,不妨做个实验证明一下。随身携带一件体积不算太小的东西,比如一个柚子,并且要随时藏好,既不能让自己看见,也不能让别人看见。这样过了几个小时,你会不会感觉到精疲力竭?其实,为了掩饰那些为我们否认、排斥的特质,我们所付出的精力比这要大得多,并且任何时刻都无法放松下来,直到我们承认这些特质的存在为止。当你最终能够直面自己内心的阴影,承认和接纳真实的自我时,所有的压力都会瞬间消失,你会感觉无比轻松。当你能够接纳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整个世界都会对你敞开怀抱。

(本章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