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人生智谋串串烧 >

第31部分

人生智谋串串烧-第31部分

小说: 人生智谋串串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弃疾流落在江南一带,豪侠的气概却一点没改。一日,陈同甫来拜访他,走到附近的小桥,陈同甫催马跳跃三次,马却三次退避。陈同甫大怒,拔剑砍了马头,徒步前行。    
    辛弃疾在楼上看到了,十分惊异,随即叫人去探问,这时陈已经到了他门前。于是辛与陈结成好友。    
    十几年后,辛弃疾在淮当上了统帅,而陈同甫还是贫穷失意。一天陈去拜访辛弃疾的司令部。他们共同谈论天下事,辛弃疾酒醉后说起南北布局,军事要略。他说南边可这样吞并北边,北部也可那样吞并南部,钱塘一带不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如截断牛头山的道路,国内无援兵,决开西湖堤坝,满城都被淹等等。    
    喝完酒,辛留陈同甫在房内过夜。陈同甫夜间思虑辛弃疾平时稳重少言,今天酒后失言,醒来一定会后悔而杀人灭口,于是半夜偷了辛弃疾的骏马逃掉。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1)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因势利导法    
    从言与行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善于运用智谋的人分为两种,一种人善于谋划长远的用人治事之道,因而常采用的是行而不言的智谋。另一种则是善于为人出谋划策者,可以称为谋士。    
    如果说为自己所进行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深谋远虑,的确需要用沉默来掩盖的话,那么对于谋士,口若悬河则成为一种必要的工具,因为他必须用语言来说服别人听从和实施。    
    《战国策》开篇说: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所说的就是谋士的这种才能与智谋的威力。    
    春秋时,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紧握着管仲的手,惊魂未定地问:“仲父你看到什么了吗?”    
    管仲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齐桓公回宫以后,吓得丢魂失魄,从此就病倒了。管仲很着急,但是毫无办法。    
    这时,有个名叫皇子告敖的读书人,主动求见桓公,对他说:“这是您自己伤害了自己的身体,鬼怎么能伤害得了您呢?一个人的体内如果产生了怒气并且郁结起来,那么他的魂魄就会游离于体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气上升而不下降,人就会爱发脾气;怒气下降而不上升,人就会发生健忘;而如果这股怒气不上不下,恰好郁结在身体的正中,它就会伤害心脏,这时人就要生病了。”    
    齐桓公听后,不禁半信半疑地问道:“那么,到底世上有没有鬼呢?”    
    皇子告敖肯定地回答:“有的!室内有鬼名叫履,灶房有鬼叫做髻。院子里的粪土堆上,有个叫雷霆的鬼住在那里;在东北方的墙脚下,时常有倍阿鲑蠪一类出没;在西北方的墙脚下有泆阳鬼;水中的鬼叫罔象,丘陵的鬼叫峷,山上的鬼叫夔,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沼泽地里的鬼则叫委蛇。”    
    听到这里,齐桓公赶紧重整衣冠,坐起来追问:“那委蛇是怎样的形状呢?”    
    皇子告敖形容说:“委蛇嘛,像车毂那么大,像车辕那么长,穿着紫衣裳,戴着红帽子。委蛇特别不喜欢雷车发出的隆隆声响,一听到这种声音就会抱头而立。谁如果能见到委蛇,那就是将要成为霸主的一种先兆!”    
    齐桓公听了这一席话,顿时笑逐颜开。他兴奋地说:“我所见到的正是你说的这种委蛇呀!”    
    齐桓公的病一下子就好了。    
    对于齐桓公的病,管仲坦诚相待,直言相告,却没有办法解决;但是皇子告敖却能满足齐桓公的心理需要,使他的病不治而愈,这就是因势利导策略的作用。    
    因势利导的关键在于了解对方的心理和当前的实际情况,然后把两者结合起来,有选择地用后者去引导前者,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汉元帝刘爽上台后,向学者贡禹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    
    但是,贡禹对这些问题不置一词,他只给皇帝提了一条,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宫中众多宫女放掉一批,再少养一点马。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2)

    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俭,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变相地将恭维融入建议之中,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    
    汉元帝博得了纳谏的美名,龙颜大悦,提拔贡禹在自己身边,专门提意见,贡禹也因此得以巧妙地劝谏元帝。    
    有人批评说:“就当时的形势而有,谗佞专权是急待解决的大问题,贡禹一字不提。恭谨节俭是汉元帝的一贯心愿,贡禹说个没完没了,这算什么?”    
    实际上,如果贡禹一上来就提一大堆实质性的意见,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招来忌恨。他能够把握住其中的分寸,专门把他能够和愿意解决,甚至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既解决了问题,又得到了赏识,不能不说一位智者。    
    汉朝田叔被任命为鲁国丞相,刚一上任,就有一百多群众状告鲁王强夺民产。田叔抓住了他们其中领头的,鞭笞了二十下,怒气冲冲地斥责他们:“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他只会赏赐给你们财物,哪里会抢你们的东西?”    
    鲁王听说后,十分惭愧,拿出抢来的东西,让丞相给百姓赔偿。田叔回答道:“大王,您自己找人赔偿吧,不然的话,是大王做恶事而丞相做善事了啊。”    
    鲁王还喜爱狩猎,田叔常常随从。鲁王总是让田叔回去休息,田叔出去以后,常常露天坐在外面等候,始终不回去。    
    有人问他,他说:“我们的大王还在外边暴晒,我自己为什么回屋休息呢?”鲁王因此悔悟,就不大出外游猎了。    
    田叔掌握了鲁王的心理,能够因势利导,而不是强行纠正他的错误,收效明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利益剖解法    
    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外交有叫帕累斯顿,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虽然这种说法残酷了一点,但的确谈到了政治原则的根本,那就是:任何政治都是利益的体现。    
    因此,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主动地帮助弱者,只有利益的诱惑才能获得帮助。    
    而所谓的利益,都有一定的弹性: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有利,也没有绝对的不利。这种弹性就为运用游说的智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游说时,如果以对方为出发点,使其明白利害格局的演化,以及对方的利益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的目的和利益隐于其中,就一定能说服他人。    
    战国策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周的人民想改种水稻,但是水源地却在西周境内,西周君却故意不放水。东周国君忧心忡忡地请教苏秦。    
    苏秦微然一笑说:“我去说服西周君放水。”    
    苏秦来到西周,很关心地对西周君说:“您现在不给东周放水,反而是在加强他们的力量,失去要挟他们的把柄啊!”    
    西周君正在洋洋得意地看东周笑话,一听这话马上瞪大了眼睛:“这话从何说起?”    
    苏秦不紧不慢地分析说:“东周得不到水,老百姓都开始种耐旱的燕麦,而放弃种水稻的计划。您如果想保持对他们的威慑,不如给他们放水,这样东周一定又改种水稻。他们种上水稻以后,你就可以随时用给他们停水来威胁他们,让东周的百姓完全依赖于西周,从而听命于您了。”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3)

    西周君顿时恍然大悟:“好。“马上下令放水,同时把苏秦引为知己,赏给他很多财宝。而东周的老百姓欢天喜地地种了水稻,对苏秦也十分感激。    
    苏秦不愧为辩才如仙的纵横大师,一语中的,排难解纷。独占一方的诸候看上去威风不可一世,但实际上经常被苏秦这些人牵着鼻子,制定或改变政策。    
    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纵横捭阖的人真是比原子弹还要厉害。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威力,原因就在任何一件事物都不不同的观察角度,同样的一件事,在一个角度看是正确的,换另外一个角度看,就大不一样了。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    
    秦末年,项羽部将彭越据梁地反楚,断楚粮道。项羽回军猛攻外黄县城,数日不下,后来虽然外黄被迫投降,但项羽怒不可遏,准备将城中15岁以上的男子活埋。    
    外黄县令的管家有一个13岁的孩子,他毫不畏惧,冒死前往营中求见项羽。他对项羽说:“彭越劫夺外黄,外黄人被他所逼,只好听他的。但是很想向大王投降。终于向大王投降了,您却要活埋他们,百姓怎么能有归顺之心呢?这样一来,自外黄以东,彭越所占据的十余城就没有肯自愿投降的了。”    
    项羽认为少年说的话有道理,于是将抓起来的人全部释放了。这少年之所以能够打动项羽,关键就在于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分析问题,从而说服对方。    
    东周时,周文君免除了工师籍的职务,而该用吕仓为相国,周国民众对吕仓表示不满。    
    周文君为此感到很忧虑,准备再罢掉吕仓。吕仓的一个门客求见周文君说:“朝廷每做一个决定,都必然是有赞美也有攻击,作为忠臣就应该把攻击引到自己身上,而把赞美归于大王。宋君强迫百姓放下农活帮他建造游乐台,遭到百姓强烈抗议,主要就是由于没有忠臣肯代他受过。后来,大臣子罕辞去相位而改任司空,结束了工程,而对外说这是他主张的工程,已经被宋君停止了。于是百姓就非议子罕,而赞美宋君。    
    在齐恒公的宫中,一共拥有7个市场和700个妓院,齐国人都指责他荒淫无道,齐国相国管仲为了转移矛盾,就故意在自己家筑台,并命名为“三归台”,为桓公掩饰过错。    
    在《春秋》书中,凡是杀掉君主自立的上百个大臣,无不是很受百姓赞誉的。由此可见,众多成强,增高成山,大臣有好名声并非大王之福。现在吕仓受到百姓的非议,不正说明他缺乏民意基础,对您没有什么威胁吗?”    
    一席话说得周文君频频点头,不仅没有免去吕仓相国的职位,反而更加放手让他却做。    
    从哲学上来说,事实的真相人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所有的真相不过是人通过语言制造出来的。大臣得民心顺民意本来是好事,但却会导致对君主的威胁,大臣贪赃枉法,名声很滥,却能够让君主握住把柄而易于控制。这些都与君主的利益相关,问题是看问题的角度和对不同方面的重视程度。    
    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好与坏,黑与白,高尚与卑下都是经常转化的。好的东西在一定情景下会成为最为不好的,而不好的东西也能成为好的。    
    


治事智谋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4)

    由于以上原因,雄辩的智谋能够让黑的变成白的,也能让白的变成黑的,带有强烈个人倾向与利益的话语本身,就成为“事实真相”的一部分,对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