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人生六部书 >

第32部分

人生六部书-第32部分

小说: 人生六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锁。接受了〃圣人〃的思想也就意味着要排斥其他人的思想观念。
老子主张无为而为,无为即是有为,有为反而不如无为,如面对一片原始森林,
如果我们不去理睬,倒是它自己花开花谢,叶茂叶枯,自生自灭。但一经我们插手,
往往是兔走鹰飞,草盛木稀,森林变会遭到灭顶之灾。人之有为害了森林。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弃人为而变无为,却反是有为。〃民利
百倍,民腹孝慈,盗贼无有。〃〃为职〃之道,首要的便恰恰是要树立这种〃顺应〃
的思想观念。
曾有一个叫阳子居的人问过老子这样一个问题:〃先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
先生,望先生不吝指教。〃
老微微一笑,点点头,示意他问。阳子居问:〃先生,有一个人,行动果敢敏
捷,同时又具有深入透彻的洞察力,而且他又勤学于道,先生说,这样的一个人是
不是就可以称为是理想的为职者了呢?〃
老子仔细地聆听着,边听边思索。等阳子居说完,老子微微摇了摇头,抬眼望
着阳子居,依旧笑着回答说:〃如你所言的人其实只不过是像个小官吏罢了。像你
所描绘的那样的人的才能其实是有限的,而有限的才能往往其才能反成了束缚自己
的绳索。〃
阳子居听得甚为迷惑,一头雾水似的望着老子。老子装作不在意,接着自己的
话继续说道:〃只具备有限才能的人,往往为才所困,终使自己身心俱乏,心力交
瘁。恰似虎豹因其身上长有美丽的斑纹和光亮的皮毛反而招致猎人的捕杀。猴子因
为身体灵敏活泼,机警灵巧;猎狗因其擅长猎取动物,善于追奔,所以才被人抓来,
捆之以绳索。有了优点反而引来灾祸。你说,这样的人是理想的为职者吗?〃
阳子居若有所悟,问道:〃是这样。是不是就像马儿因为善于奔跑却又只会奔
跑,结果却是被人驯服豢养,成了供人骑耍的工具。〃
老子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很赞赏阳子居的聪慧。
阳子居又问:〃如此说来,那么,先生以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理想的为职者呢?〃
老子回答说:〃一个真正的理想的为职者应当是这样的,他的功德普及天下,
恩惠泽被后世,而在~般人眼中一切功德又都似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他的教化惠及
万物,德追乾坤,然而,人们印又丝毫感觉不出他的教比;他治理天下时,根本不
会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迹,而对万事百姓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只有做到这一点
的为职者才是真正理想的为职者。〃
〃有为〃与〃无为〃的例子
为职正好似放风筝,看去是让风筝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但实际上,
无论它飞多么高多么远,都不会逃出放风筝人的手心,总有一根细细的丝线相牵相
制。美猴王孙悟空纵使一个筋斗云八十万里也好,仍是翻不出如来老佛的手掌,而
如来老佛看去又根本役做什么,任其去翻筋斗,驾云雾,无为反治。
又好比耍猴的人,外人看来耍猴者并未怎么去逼迫猴儿,只是很平常地与他
〃对话〃,而猴儿却乖乖地言听从。实际上,耍〃猴的都用喂食控制着猴儿,〃人
为财死,鸟为食亡〃,耍猴术精旨在于此而非彼。
美国的一位前任总统吉米·卡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但又深感
力不从心,往往被要事弄得晕头转向,苦不堪受。美国人民却根本不肯体谅这位总
统的苦恼,反而认为这是无能的表现,以绝大多数的选票把这位可怜的总统吉米·
卡特撵下了台。卡特准确无误地意识到了国家面临的困难,可谓洞察力敏锐,一眼
中的,他也让公众跟他一样,使百姓觉得惶恐不安,毫无安全感可言,结果造成绝
望感,从而将他推下了台。
不能说卡特没有才能,也不可谓莫不够聪慧,而终于落得如丧家犬被赶下台的
可怜下场却正是因为他的积极有为,太过于积极了,敏锐的洞察力和有限的才能产
生了矛盾,反而走向了失败。
另一位美国总统里根却以无为代有为,深悉为职之道。这位美国前总统每次即
兴演说,凡是复杂的主题,便暴露出令人吃惊的无知。可以说他似无所为,但并非
毫无所为,有时,即使对所涉及的问题一无所知,却也能依然果断干练地进行处置,
而愈是如此,愈令美国百姓感到他神秘,以为他的才能是不可测的,他的简明扼要
反使美国人民感到信心百倍。多年的国内社会动荡和月外蒙耻受辱曾一度使美国人
萎靡不振,美国人经过这段经历后,美国人开始重新振作。由此,这位无为的罗纳
德·里根总统取得了美国人的信任,作为美国近代史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走完了自
己的任期历程。
以上美国两位前总统可说是一反一正两方面事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无
为的道理,卡特有〃为〃被人民一脚踢开,里根〃无为〃貌似糊里糊涂,却受信于
民众,万人敬仰。这也正是老子讲的〃施政不着痕迹的道理〃。
大辩不言,大智若愚
有时候,人在公众场合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行表现,诗云:〃此时无声胜有声。〃
默默无言反而会使对方摸不着边际,高深莫测,使其慑服,老子曰:〃大辩不言〃
也就是这个道理。
三国时,读诸葛亮摆下空城计一座。诸葛亮带个侍卫在城头抚琴,司马懿率百
万之众杀至城下,诸葛亮表情自然,谈笑风生。愈是恰然自得,愈是令司马懿心中
不安,狐疑多时,不敢贸然攻城。传下令去,退避三舍。
诸葛亮不动一兵一卒反而吓退了司马懿百万雄兵;如果诸葛亮以硬抗硬势必会
城破人亡,性命难保。〃无为〃战胜〃有为〃,主要原因是在某些情况下,你愈是
不言不语,毫不在乎,越是给人一种老谋深算、变幻莫测的神秘感,同时也就必然
带来恐惧感,靠其自己莫名的恐惧感去征服他自己的意志,去做你希望他能做的事,
达你预期目的。表面是没有积极主动地采取任何行动,而实际上,也正是这役有行
动才是最多的行动。产生潜在的约束力,约束住于对方。
有个成语叫:〃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俗语说:〃百人百
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
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
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职者需善于以柔克刚。
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
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大凡刚烈之人,其情绪颇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缺乏理智,仅凭一股
冲动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这便是刚烈人的优点,同时又恰恰是其致命的弱点。俗
语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
应以己之长,克其之短,对待刚烈之人如果以硬碰硬,势必会使双方共同失去
理智,头脑发热,做出事来不计后果,最终,各有损伤,事情也必然闹砸。反倒是
过犹不及,悔之晚矣。
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火暴之人,则会另一番局面,恰似细雨之于烈火,
烈火熊熊,细雨蒙蒙,虽说不能当即将火扑灭,却有效地控制住了火势,并一点点
地将火灭去。但若暴雨一阵,火灭去,又添洪水泛滥之灾,一浪刚平又起一浪,得
不偿失。
韩信能忍胯下辱
中国古代的名将韩信,家喻户晓,妇孺尽知,其武功盖世,称雄一时,他是善
用以柔克刚之术的。
韩还未成名之前,并不恃才傲世,目中无人。相反,倒是谦和柔顺,能屈能伸。
有一天,韩信正在街上行走。忽然,面前拥出三四个地痞流氓。只见他们抱着
肩膀,叉着双腿,趾高气扬地眯着眼睛斜视韩信。韩信先是一惊,随即便抱拳拱手
道:〃各位仁兄,莫非有什么事吗?〃
其中一个撇了撤嘴,怪笑道:〃哈哈,仁兄?倒挺会说话,哈哈,我们哥儿们
是有点事找你,就看你敢不敢做啦1
韩信依然很平静地说:〃噢?不知是什么事,蒙各位怡爱竟看得起不才韩信?〃
那些人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刚才说话那人说:〃哈哈哈,什么抬不抬的,我们
不是要抬你,而是要接你,哈哈哈〃
其他人也跟着失声怪气地笑着,指着韩信嘲笑他。
韩信看看他们,依旧平心静气地问:〃各住,不知小可哪里得罪了大家,你我
远日无仇,近日无冤,为何要揍小可,实在令在下如坠雾中,摸不着头脑。〃
那人怪笑三声,说:〃不为什么,只是听说你的胆子很大,今天我们几个想见
识见识,看你到底有多大的胆子,是不是比我们哥儿们胆子还要大?〃
韩信一听,这不是没事找事嘛,故意为难自己,他心中很是气愤。却又忍位了
怒火,面上赔笑道:〃各位各位,想是有人信口误传,我韩某人哪里有什么胆识,
又岂能跟你们相提并论,我没有胆识,没有胆识。〃
那群人轻蔑地望着韩信,听他这样说,依然不肯放他过去。那领头之人,〃当
嘟〃一声将宝剑抽出来,往韩信面前一扔,将头向前一伸,对韩信说:〃看你老实,
今天我们不动手,你要有胆识,你把剑拿起来,砍我的脑袋,那就算你小子有种。
要不然嘛,你就乖乖地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哈哈哈〃
韩信望望地上的亮闪闪锋利的宝剑,又看了看面前叉腿仰头而立的地痞头头,
皱了皱眉,围观的人早已纷纷议论,都非常气愤,让韩信去拿剑宰了这狂妄的小子。
韩信暗暗咬咬牙,却并未去拿那剑,而是缓缓伙身下去,从那人的胯下爬了过
去。众人无不惊愕,连那群流氓也证在那里发呆。韩信则立起身掸尽尘土,头也不
回,扬长而去。
从那以后,那群流氓再也没找过韩信的麻烦。而韩信后来功成名就,又提拔当
年的那个流氓作了小小的官吏,那人自然是感恩戴德,尽心尽力。
这则故事,便暗了以柔克刚之术。试想当时,如果韩信火冒三丈,一怒之下拾
剑杀了那个人,那么必然会有一场恶战,胜负难料不说。纵使是韩信胜了,也免不
得要吃官司,平空出横祸,怕是英年早逝,误了锦绣前程。俗语说:〃小不忍则乱
大谋。〃
以柔克刚,恰似柔火冶钢,总能将钢烧熔。老子日:〃以无事而治天下,吾何
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朝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位巧,奇
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也就是说,忌讳之事越多,越是缚了民众的手脚,
人民就越发贫困;国家统治的工具越是先进,社会就越加混乱难治;人越是机谋奸
诈,新奇古怪的东西就越多;法律制度越是完备,犯罪的人也就越会增加。所以,
老子主张:〃无为而民自化,好静而民自正。〃概而言之,老子所提倡的正是为职
者要〃无为而为〃。
老子的〃无为〃又可以以下三方面去理解,去领会,去帮助为职者实现目的。
第一,为职者应尽量少地施行命令。如果只让其他人依令行事,势必会打消其
他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必然会激起别人的逆反心理。如此一来,命令
越多,越是无人执行,倒不如指出方向,交由别人灵活处理。
第二,为职者对下属或其他人的活动应尽量避免干涉或介入。
事物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与人的思维方法也是干差万别,甚至差异很大,不可
能千人一面。故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