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演义-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一听,感觉有道理,很快消了气,说道:“我们糊涂,请元帅处罚。”
“不必罚了,”元璋一挥手说道,“船已经放到江里去了,便算是处罚,取了太平城,富贵少不了你们的。”
三人看朱元璋那似笑非笑的眼神,好象在说,取了太平,财物还不是任抢,妇女还不是任掳,越想越快活,忙去军中传了朱元璋的将令,诸军皆喜。元璋叫来李善长、冯用二人,说道:“你们先拟一份安民榜揭,入城军士不许奸淫掳掠,违令者按军法处置,抄写二十张,带在身边。城一破,你们就速遣人到城中四处张贴。”
当晚,朱元璋令军马在江边安下水陆营寨,李扒头派喽罗来请朱元璋去他舟师大舰上吃酒,说是渡江的庆功酒。元璋大喜,唤了几个贴身亲兵,正欲动身。廖永安、永忠兄弟从江边赶来,请朱元璋不要赴宴。元璋问:“我们皆是一家人了,为何去不得?”
永安兄弟道:“当日我们出师来助元帅,李扒头颇不情愿,酒后骂骂咧咧,竟说他日好歹要结果元帅性命。眼下太平尚未攻下,他便摆庆功酒,而且只请元帅一人前去,我等舟师旧友都未曾来请,想必其中有诈。”
元璋吃了一惊,说道:“原来如此。若不是你们兄弟二人及时通报,我今夜一去难归了。”
永安问道:“那元帅有何主意?”
元璋道:“我派人告诉他,推托身体不适,他日再来与舟师诸将庆功。”
永安道:“恁地最好。”
元璋道:“你暗中着心腹人去打探,李扒头究竟要捣甚么鬼。”
廖氏兄弟说:“我们一定留心。”
朱元璋本想在采石江边过一夜,次日进发太平,担心李扒头怀有异心,随时可能在半路将舟师带走,攻集庆便无水军,因此,元璋让兵马在采石安营二三日,观察李扒头的动静。廖永安有一个相好在李扒头手下做军校,廖永安暗中去见他,得知原来李扒头那晚请朱元璋到船上吃庆功酒,果然想借机杀了朱元璋,一举夺了他的兵马。廖永安忙来禀报朱元璋。元璋心想,既然你无情,别怪我无义,说道:“你替我在船上摆一个庆功宴,我请李扒头及诸将来吃酒。”廖永安会意,忙去张罗酒席。
水陆诸将都到船上,三四只大船上张灯结彩,摆了八九桌酒席,热闹非常。李扒头带了两个亲兵喽罗前来赴宴。朱元璋给诸将敬酒后,暗中早派人轮着去劝李扒头吃酒。李扒头不知是计,开怀畅饮,渐渐地醉了,坐在交椅上胡言乱语。朱元璋见时机已到,一挥手,常遇春领着几名军汉来到李扒头交椅旁,两旁挟住他,李扒头觉得不妙,正想挣扎,他怎敌常遇春的气力。军汉们拿了一条绳索,将李扒头紧紧的捆了,推到船头上。朱元璋说道:“李扒头,你知我为何要捆绑你么?”
李扒头大叫道:“我的巢湖兄弟在哪里,快来救我!”
李扒头的两个亲兵喽罗要上来相帮,被朱元璋几个军汉按住,其他船上的人听李扒头在呼喊,都提着刀枪赶来,被俞通海父子等人挡住,喝道:“不干你们的事,都退下。”军校们不知虚实,缓缓退到自己的船上。廖氏兄弟来到李扒头眼前,李扒头看着他们发怔。廖氏兄弟当众说道:“李扒头上回在船上摆庆功酒,便要杀朱元帅,被元帅识破,今日你有何话说?”
李扒头酒醒一半,大叫道:“我的巢湖兄弟都在哪里?朱元璋捉了我哩。”
朱元璋喝道:“李头领,你休怨我狠毒,这一招是跟你学的。你既然是舟师头领,必习水性,我且送你下水,倘或捡回这条性命,是你的造化大,——扔下去!”
朱元璋话音一落,常遇春双手扣住李扒头身上的绳索,提起来,将他的头朝下,着力向下一扔,扔到江水里,扑通一声,溅起一团水花。常遇春力气大,李扒头一头栽入水里六七尺,呛了几口水,加上手脚缚住了,动弹不得,拼命挣扎,想将头浮出水面,身体在水里打横转,心里焦急,水越呛越多。过了好一会,只见他的头在水面上拱了几下,身体不见动静,水中一道黑影晃晃荡荡沉入江底。船上诸将齐声喝彩。俞通海父子、廖氏兄弟纠集舟师大小军校,都赶来船上叩拜朱元璋,愿意归顺。朱元璋忙请起他们,说道:“李扒头自作孽,与诸君无干。愿意享受荣华富贵,都跟着我,我不会亏待兄弟们。”舟师诸将说道:“从此都跟着朱元帅。”元璋笑道:“好好,我从此也有舟师了,将来行军,便是水陆并进,只恨没有天上飞的。”
次日早饭毕,元璋令廖氏兄弟和俞氏父子为水军头领,暂驻采石江上,自己领军马取陆路奔太平,直趋城下。太平城不大,城墙也不高,濠沟中的水干涸了大半,城内守备松弛。元平章完者不花、万户万钧、达鲁花赤普里罕忽里在城上拒守。元璋纵兵急攻,常遇春为先锋,与徐达、汤和等大将从云梯上登了城头,元兵人少,朱元璋的兵将从四面攻城,不消半个时辰,从太平城头上打进去。完者不花与佥事张旭等弃城出走,万户纳哈出在城破时才与数十人骑马夺路而逃,被常遇春看见了,抢一匹马,独自追了上去。纳哈出马快,常遇春追不上,于是搁了枪,取出弓箭,射了两箭,将纳哈出的马射倒。遇春拍马近前,一俯身,将纳哈出提起,俯身按在马鞍上,那数十个小喽罗看得呆了,不敢来救,只顾自家逃命。遇春回到了城中,诸将见他马鞍驮着一人,都吃了一惊,得知是万户纳哈出,再吃一惊。遇春将纳哈出扔下马,叫人绑了,推去见朱元璋。
将士进了城,官兵大小数千人归降。将士们正欲入店铺和居民家中剽掠,赫然见了各处张贴着有朱元璋署名的榜揭,年号皆以小明王的龙凤计年,诸军愕然,无人再敢妄动。邵荣、赵继祖看了榜揭,十分恼怒,却发作不得,两人一起喝酒发牢骚,继祖骂道:“直娘贼,居然被那个和尚哄了!”邵荣道:“倘若不是他,我一刀结果了他。”
朝廷钦命太平路总管是一个叫蕲义的人,逃出太平城东门,本可以保一条命,可他自责有负皇帝重托,在城外整理衣冠,投到一口池塘里死了。元璋得知,感叹他是一个义士,命人将他捞起,具棺敛葬。徐达、汤和等安定太平城后,亲自来迎朱元璋入城。城中明道书院山长陶安、儒士李习等率全城父老在城外迎接。那陶安四十多多岁,一身儒士打扮;李习鹤发童颜,头戴浅黄长纱巾,身穿右衽薄纱禅衣,脚著平底高头履,手持藤杖,颤颤巍巍,站在最前。朱元璋才近城门,见老人李习和陶安等人站着恭候,忙下了马。李习长揖道:“李习恭迎朱元帅进城。”陶安同时也行礼。元璋一一还礼,笑着上前,握着李习的手,问:“李老先生今年高寿了?”
李习道:“老汉虚度七十九了。”
元璋道:“城有长者,可谓城郭之福也。”
李习打量着朱元璋,嘴唇微动起来,不觉老泪潸潸,感激地说:“中华衣冠又要恢复了。”
陶安说道:“元帅龙姿风质,非常人也,我辈今日有主矣。”
元璋听了,十分喜悦,笑道:“全仗诸将鼎力相助,我一人能成何事!”
李习一手抚着白须,一手竖起拇指道:“元帅如此雄才大略,虚怀若谷,定成大器。”
陶安道:“元帅的部属进城后,秋毫无犯,元帅真乃仁义之师,必将无敌于天下。”
朱元璋爽朗地笑了起来,这些文雅的话他最爱听,以前没有听人这么赞赏自己。夺了太平城后,城中人心一时惊惶未定,这几位耆儒威望颇高,对自己十分推许,大有稳定人心之功。他想,要顺应民心,不能不用陶、李二人。倘使不是他们率全城百姓出城相迎,谁能有一呼百应的能力。元璋一手握着陶安的手,一手搀扶李习的胳膊,缓缓入城。百姓在街道上欢呼雀跃,有人还流泪,有人拜倒在地。朱元璋平生第一回受百姓的礼遇,心中激动,微笑着向百姓们点头。
元璋当日设宴招待陶安、李习及城中长者与富户。酒席间,陶安献言道:“方今四海鼎沸,豪杰并争,攻城屠邑,相互争雄,然其志皆在子女玉帛,取快一时,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之心,明公率众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以此顺天应人而吊民伐罪,天下不足平也 !”
这话说得优雅动听,满座都附和起来,说:“天下不足平也!天下不足平也!”
元璋道:“老先生之言深得我心,我想取金陵,李老先生以为何如?”
李习一时激动,连声说:“好!好!”嘴一张,因缺了两枚牙,一片肉从他嘴中滑了出来,掉在桌上,还溢出一些的汤水,他的前襟湿了一小块,他一边用衣袖擦前襟上的汤,一边忙挟起肉片放入口中,合上嘴唇,嚼了嚼,饮一口酒,将肉吃下去。
陶安说道:“金陵自古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限以长江之险,若取而有之,据其形胜,出兵以临四方,则何向而不克?”元璋听了大喜道:“端的是好主意,元璋记下了。”他向陶安等人连连敬酒。酒席间,他几乎没有吃多少饭菜,多是喝酒,与儒士们高谈阔论,享受着众人对他的恭维与敬仰,这些比饭菜更让朱元璋觉得可口。那李习虽然年长朱元璋一倍,总是谦恭对答,笑容可掬。元璋平时被一群武将前呼后拥,已经习惯了,此时能被年长的儒士们尊敬,才是他最快意的事。他越来越兴奋,话越来越多,自信心大增。陶安在酒席上还举荐了太平当地许多儒士,如高邮汪广洋,当涂潘庭坚,江西宋思颜,太平王恺,浙江梁贞等人,元璋说,不久他都要请人将他们一一访来。
朱元璋下令改朝廷的太平路为太平府,因李习年长德高,请他为知府,以太平城中的长者来治太平城之百姓。又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徐达、汤和等人公推朱元璋为大元帅,元璋谦让了几天,做了大元帅,在名份上与郭天叙相雁行,不管他服不服,没有人管得了他。大元帅府就设在城中旧官府衙门,留陶安、宋思颜、王恺等人在府中参幕府事。以李善长、冯用为帅府都事。命汪广洋为帅府令史,潘庭坚为帅府教授,以徐达、汤和、常遇春、邓愈、胡大海、愈通海、廖国安、耿君用、华云龙、韩政等大将为总兵。陶安见元璋如此重用他们这些儒士,十分感激地说:“大元朝宁用蒙古人中目不识丁的人,也不愿意重用我们汉人中的读书人,废了数十年科举,斯文扫地。有人道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他们最为尊贵。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最为低贱,是无益于国之人也。读书人在元朝真是可怜,介于娼之下丐之上。还有人说得更直接,唤做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朱将军能重用我们这些儒人,实在见识过人。”众人听了,感慨一番。
近来城中出了一些小乱子,太平城降将中一个名唤朱亮祖的,与常遇春的将校不和,先争后打,竟带了旧部三百多人投官兵去了。汤和赶来向元璋请兵去追。元璋摆摆手,叹息道:“他们不得已才降,走了就走了,也不必追。如不是真心来降,强留无益,反为他日祸患。”
太平城中有一小卒,收到家乡老母托人稍来的信,家中绝粮多月。他到城内米铺中要了几斤米,没有钱付。米铺掌柜见听他说是来自和阳的军汉,怕惹不起他,将米白白相送,却不知被谁传到了朱元璋那里。朱元璋铁青着脸,不问短长,传令将那小卒斩首,并将那位可怜士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