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质问宋兴兵伐夏及在沿边以疏浚河道为名,征调大批民工,实际上是增加戍兵的理由。
契丹使臣来到汴梁后,宰相吕夷简奏请赵祯,命富弼为接待使,与中使官到郊外迎接契丹使臣。
萧特末等人推说身体有病,不肯下车行拜见之礼。
富弼见契丹使臣如此傲慢,非常愤怒,他说他也曾出使北方,当时也是卧病车中,听到契丹国主的命令,立即抱病下车行拜见之礼。想不到契丹使臣竟然如此狂妄,我朝天子派中使到这里来迎接你们,你们竟然托病不见,到底是没有见过世面,才作出有辱君命的事情。
萧特末自知失礼,连忙下车行拜见之礼。富弼便将他们迎到驿馆,双方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谈话。萧特末见富弼襟怀坦白,便对富弼说明了来意。并对富弼说,契丹主的要求,宋可从便从,不可从,可另外想办法,或增赔款,或许婚姻;只要搪塞得住,两国便可相安无事。
富弼把这次谈话的内容奏明了赵祯。
赵祯闻奏,立即传召宰相吕夷简,商量如何回答契丹使臣提出的要求。
吕夷简认为,西夏战祸未平,契丹乘机求地,明显是敲竹杠。割地肯定不行,但我们正在与西夏打仗,如果再与契丹开兵,很难同时应付两个战场。来使萧特末透露,割地不成,可以和亲或给一笔钱也可,不如就从这两件事中选择一项来满足契丹人的要求。赵祯也有这个意思,但他还没想好,派谁出使契丹。吕夷简建议派富弼去,他说,富弼去年曾出使契丹,再次前往,可就是熟手,派他去,料想不至于有辱君命。
赵祯也觉得富弼去比较合适,便命富弼出使契丹,商谈解决契丹人提出的要求。
赵祯的诏令下达之后,文武百官都为富弼担忧,认为富弼此去,一定是凶多吉少。集贤院校理欧阳修引用唐颜真卿出使李希烈故事,奏请赵祯不要派富弼出这趟差。
唐颜真卿出使李希烈故事,指的是唐朝德宗年间,李希烈举兵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不顾个人安危,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劝说李希烈投降,李希烈不但不听,反而还缢杀了颜真卿。
第二篇 守成之君 第50节:斗智
欧阳修的奏章被吕夷简扣压了,并没有送到赵祯的御案上。
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都说吕夷简与富弼有嫌隙,举存富弼出使契丹,纯属陷害。谁知富弼奉诏后,没有半点犹豫,欣然答应前往。他知道此去定是凶多吉少,陛辞时对赵祯说,自古以来,主忧臣辱,臣此次出使契丹,并没有打算活着回来,此去谈判,除了增加钱帛外,绝不答应契丹人的其他要求。
赵祯闻言,也不禁动容,面授富弼为枢密直学士。赵祯此时除了升富弼的官职外,似乎没有其他办法来抚慰眼前这位忠臣。
富弼却说,国家有急事,臣子理当不辞劳苦,如果先受爵禄,倒好像是奔官爵去的。赵祯见富弼固辞拒受,也就没有再坚持,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富弼便陛辞而去。
4。斗智
富弼出使契丹,还在路途行走的时候,契丹主又导演了一场好戏。他在两国边境的幽州、蓟州屯兵数十万,声言要发兵南下。
契丹人并不是真的要出兵攻打宋,而是虚张声势,增加他们的谈判筹码,意思是说,宋廷如果不能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他们随时都可以出兵南下。
契丹屯兵边境的情报很快传到了汴梁,赵祯马上将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开会,商讨对策。有人建议在洛阳筑城,吕夷简却说,与其在洛阳筑城,不如在大名建都,这样可以耀威河北,表现出一种御驾亲征的态势,对契丹人是一种威慑。
赵祯采纳了吕夷简的建议,改大名府为北京。并命王德用判定州,兼朔方三路都部署。王德用到任后,日夜操练兵马,并大张旗鼓地举行阅兵仪式。
宋的这些行动,很大程度上也是做给契丹人看的,意思是说,你契丹人也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宋军也不是吃素的,只要你敢来,我们一定会好好招待。
宋、辽双方在暗暗较劲,比的是实力,比的是底气。
契丹主宗真得知宋军在北京操练兵马,有御驾亲征之意,有些不放心,派人到北京打探消息。契丹的探子潜入北京,见王德用部下人强马壮,军威雄壮,连忙返回契丹向宗真作了汇报。
契丹主宗真听了探子的报告,心中颇感不安。看来,宋廷君臣并没有被自己放出去的风声吓住。恰在此时,出使南朝的使臣回来了,并带来了南朝皇帝派来的使臣。
富弼抵达契丹,立即拜见了契丹主宗真,他毫不客气地质问,宋、辽两国自缔盟以来,父子继好,已经有四十余年,怎么突然要求南朝割地呢?
宗真认为,南朝关闭雁门关,增塘水,修城墙,招集民兵,是违约行为。北朝的大臣们都建议出兵南下,但他不想用兵,便派使臣前往南朝询问原因,并索关南故地,如果索地不得,他就要考虑出兵了。
富弼解释说,关闭雁门关,是为了防御西夏;增塘水,在南北通好以前就开始了的,现在不过是继续以往工作;城墙倒塌了,进行正常的维修,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招民兵,是因为老兵退伍回家种田去了,有人走了,空下来的位子必须有人补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算是违约。
宗真不顾富弼的解释,仍然坚持要南朝割还关南的土地。否则,他就依大臣们的建议,发兵南下,以武力解决问题。
富弼立即说契丹主是忘恩负义之人。当年澶渊一役,南朝占绝对优势,将士们力主将战争进行到底,南朝先帝如果听从将士们之言,恐怕北朝的将士没有多少能够活着回去了。但是,南朝先帝并没有这样做,为了南、北朝的百姓,同意了萧太后的请求,息兵谈判,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如今,北朝欲毁约再战,想是北朝的臣子,为了自身的利益,根本就不管主子的祸福了。
宗真不理解富弼的意思。问北朝的臣子为什么不管主子的祸福。
富弼解释说,晋高祖欺天叛君,末帝昏乱,土地狭小,上下离叛,所以北朝进攻中原。然而,得到金币尽归臣下私有,国家耗费了无数的粮饷兵械,弄得府库一空。现在的南朝,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说到这里,他反问道:“北朝想出兵南下,有必胜的把握吗?”
宗真犹豫再三,觉得富弼说得有理,但还是不甘心,认为关南的土地,本来就是他们的故土,应该归还给他们。
富弼说,晋把卢龙的地方送与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的土地,这都是先代的事情,与本朝不相干的。如果都要求归还故地,那么幽、蓟实际上是南朝前代的土地,也要还给南朝。
宗真被问得无话可说,但也没有放弃要求。首次会谈,没有取得统一意见,但也没有翻脸。
第二天,宗真邀富弼一同去打猎,他坐在马上对富弼说:“我朝如果收回故地,与南朝和好的日子就可以持久,不然,今日纵然和好了,这个仗总有一天还是要打起来的。”
富弼说,北朝定要得地,当然是以得地为荣了。北朝既以得地为荣,那么南朝也必以失地为辱。他反问道:“南朝与北朝相约为兄弟之国,既然是兄弟之国,可使一荣一辱吗?”
宗真默然无语。富弼见宗真的语气不再那么强硬,进一步说,他出发时,皇上对他说,为祖宗守国,不敢以尺地与人。北朝想得到的,不过是钱财罢了,朕不忍两朝的百姓罹难兵祸,所以委曲求全,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钱币,取代土地。如果北朝定要索取关南十县,那就是欲以此为借口,有意毁约。澶渊盟誓,天地共鉴,北朝若执意毁约,挑起兵端,曲不在南朝。
第二篇 守成之君 第51节:花钱买和平
宗真答应考虑一下再说。
打猎之后,刘六符找到富弼,说宗真听了他的荣辱论,很有感悟。土地的事,可以暂时搁置不谈,但许婚的要求,请南朝考虑。
富弼说,对于北朝来说,增加常年赔款肯定要比许婚好,因为许婚,一来容易产生嫌隙,二来我朝公主出嫁,送嫁妆不过是区区十万缗,还是一次性的。如果增加常年赔款,北朝可享无穷的利益。
刘六符将富弼的意见转告给宗真。宗真即召见富弼,命他还国取了誓约来。他再从这两件事中择定一件。
5。花钱买和平
富弼返回汴梁,将与契丹主谈判的情况向赵祯作了汇报。赵祯同意和亲与增款两事,由契丹主任选一件进行谈判。并命富弼带上增款、和亲两项草拟的盟约再往契丹进行谈判,务求和议成功。然后召见吕夷简,口授了和约的内容,叮嘱他办好后交由富弼。
富弼带上国书和随从人员再往契丹,临出发时,觉得有一件什么事没有做,心里总感到不踏实,但又想不起来是什么事。走到乐寿时,突然想起,他身为使者,竟然还没有看一眼国书,虽然国书的内容是皇上当着他的面口授的,但起草国书的人会不会出错呢?万一里面的内容与皇上的口授有出入,不仅他们这些人的性命不保,和谈也一定要失败。他把自己的担心对副使张茂实说了,并取出国书两人同看。富弼惊讶地发现,国书所写的,果然与皇上的口授有出入。他即命大家停止前进,就地休息,他自己立即返回京城。
富弼抵京时,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也顾不得这些,立即敲宫门求见。
赵祯得知富弼突然返回,知道一定有大事,立即召见。富弼进宫后,说吕夷简有意陷害他,故意使国书的内容与陛下的口传不同,呈上国书请赵祯过目,并愤愤地说,自己死了事小,和谈不成,岂不是误了国家大事?
赵祯见国书的内容果然与自己的口授不同,立即召见晏殊,问是怎么回事。晏殊与吕夷简的关系非常密切,连忙说,这不关吕宰相的事,可能是抄录的人写错了。
富弼当即指责晏殊是个奸臣,帮助吕夷简欺蒙皇上,并强烈要求赵祯追究责任。
按理说,篡改国书内容,有可能使宋、辽之间的谈判破裂,挑起两国的战争。吕夷简为了陷害他人,竟然弃国家利益于不顾,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谁知赵祯并没有追究下去的意思,劝说富弼以出使契丹谈判之事为重,暂时不要提追究谁的责任这件事。
富弼见赵祯要息事宁人,也不好再坚持,只得带上重新写好的国书出了京城。率领使团重新上路,谈判。
富弼到达契丹后,不提和亲,只就增加赔款之事提出与契丹主谈判。
宗真似乎是有意刁难,说南朝增加常年赔款,应将“赔款”改为“献款”。
富弼当然不同意,他说,两国相约,本来是南朝为兄,北朝为弟,没有兄献与弟的道理。
宗真却说,称“献”不可,那就改为“纳”。富弼还是不同意。
宗真仍坚持他的意见,说赔款既然可以增加,为何区区一个字就不可改呢?并威胁富弼说,如果为了一个字而引发了战争,到时可不要后悔。
富弼不卑不亢地说,宋廷为了不使南北的百姓生灵涂炭,才委曲求全地答应增加常年赔款,并不是害怕北朝,万一因此而引发战争,那就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