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大明帝国沦亡:奈何江山唱晚-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义州、郭山、定州。十二月十三日,杜度率领精骑马队,连下皮岛、云从岛、大花岛、铁山。十二月十四日,岳讬率前锋兵抵达平壤。多铎部进抵汉城。十二月十六日,朝鲜国王李倧领后妃朝臣弃都逃往南汉山城,皇太极随即指挥先锋部队将此城团团围住。
崇祯十年正月初一,皇太极率领大部队到达南汉山。多尔衮部则连克昌州、安州、黄州等城。正月十三日,朝鲜国王李倧奉书请降。正月二十三日,多尔衮又攻占了江华岛,俘获王妃一人,王子二人。正月二十八日,完全丧失抵抗能力的朝鲜被迫与大清军签订了“南汉山规则”。主要内容有:“去明年号,纳明所赐诰命册印,质二子,奉大清国正朔,万寿节及中宫皇子千秋、冬至及诸庆吊事,俱行贡献礼;遣大臣内官奉表、与使臣相见及陪臣谒见,并迎送馈使之礼,毋违明国旧例;有征伐调兵扈从,并献犒师礼物;毋擅筑城垣、毋擅收逃人,每年进贡一次,其方物黄金百两、白金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貂皮百张、鹿皮百张、茶千包、水獭皮四百张、青泰(鼠)皮三百张、胡椒十斗、腰刀二十六口、顺刀二十口、苏木二百斤、大纸千卷、小纸千五百卷、五爪龙席四领、花席四十领、白苎布二百、布四千、米万包。”
清帝国第二次入侵朝鲜,彻底地瓦解了来自东南方向的战略威胁,一举拔掉了皮岛等明军战略据点。“南汉山规则”的签订则迫使朝鲜国与之建立了倾向性明显的贸易关系,促进了清帝国的经济发展。
彻底解决了侧翼的安全问题之后,皇太极再一次把主要兵力放在了对明朝的战争上。
崇祯十四年春,大清部队近逼锦州城外,挖深壕、修垛口、齐备粮草,准备长期围困。
三月,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清军攻占锦州外城。
四月,皇太极命令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率大清部队以火炮为掩护,轮番攻城,锦州城危在旦夕。
崇祯皇帝见锦州吃紧,立即命令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吴三桂等八个总兵、十三万人马云集宁远。七月二十六日,明军进至松山与锦州之间的乳峰山西侧,此时清军多尔衮部已抢先占领乳峰山东侧,洪承畴将骑兵布置在松山东、南、西三面驻扎,而步兵则布置在离锦州只有六七里地的乳山岗,准备与清军决一死战。
八月初八,清军向驻守乳峰山西侧的明朝援军发起进攻,数次受挫。在明援军的强大压力下,多尔衮向沈阳求援。八月十九日,皇太极统帅三千精骑于九月二十三日到达锦州前沿,列阵于松山、杏山一带,阻击洪承畴援军,并派阿济格领兵袭杀塔山护粮饷明军,夺取笔架山所囤粮草。随即两军开始正面交战。洪承畴背松山列阵,派兵冲击清营。这一战,明军被大清部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战后统计,清军一共消灭明军五万余人,获马七千余匹,甲胄九千多副。明总兵吴三桂、王朴临阵脱逃,率残兵逃入宁远城。蓟辽总督洪承畴则带领剩下的残兵一万人被清军团团围困在松山城。
洪承畴被困松山之后,突围不成,等待援军又迟迟不来,松山一直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可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崇祯十五年二月,松山副将夏承德叩请清军,愿拿儿子夏舒做人质约降。三月,清军应邀进攻,洪承畴被生擒,部将曹变蛟、王廷臣等人拒降被杀,松山城最终失守。
洪承畴被俘后,被皇太极押到清国的首都盛京,开始的时候他也是拿定主意,一心求死,决不投降。但皇太极爱才心切,为了使他投降,费尽心思,最终洪承畴还是放弃了求死的初衷加入了清将的行列。然而让人感到滑稽的是,这边洪承畴都已经投降了清帝国,可北京城里却还到处传诵着洪承畴为国捐躯的感人事迹。为了洪的壮烈事迹,崇祯皇帝朱由检极为痛心,不光辍朝三日,赐祭十六坛,而且还亲自致祭。就在他登到第九坛时,边关传来消息,说洪承畴已经降清了。
洪承畴投降后,久被围困的锦州明军已筋疲力尽,又见松山、杏山的明军已败,待援已是无望。无奈之下,曾跟随袁崇焕征战辽东的守将祖大寿向清军投降。至此,松锦之战结束,明朝在关外的据点除宁远一座孤城外全部落入清军手中。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清在辽东长期相持阶段的结束,清朝转入战略进攻,退可江山无忧,进可夺取中原,固若金汤的山海关已基本成了一个雄伟的摆设。
这一战之后皇太极志得意满,高兴地说:“取燕京如伐大树,须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扑。今明国精兵已尽,我兵四围纵略;彼国势日衰,我兵力日强,从此燕京可得矣。”而这之后的局势,也恰如皇太极分析的那样,明朝军队在辽东一线完全丧失了战争主动权,崇祯十五年十月,皇太极派贝勒阿尔泰再次率清军入关,袭扰河北、山东,攻破了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俘人口三十六万,牲畜五十万头。此时距离朱由检在景山上吊,仅有两年多的距离,大明王朝敲响了丧钟。
第四卷 失民心者失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