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雄师-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同时的,一封加紧奏报也在华城送出,目标自然是洛阳朝廷,内容是什么?刘泰很龌龊,为了筹集军粮,刘泰把想法打到了灵帝的身上,只要有灵帝的诏书在手,即使那些门阀士族不卖都不行,而且不能开高价
虽然钟繇和糜竺手里有四百万斤黄金,但也不一定用的出去是不?粮食可不是沙土,你想买就会有,这可是那些门阀士族一年一年堆积下来的,在汉末这个时代,什么最重要?粮食最重要,只有有了粮食,即使发生再大的灾祸也能缓过来,一向把粮食看的很重的门阀士族,有时候刘泰即使开出再高的价格,也不一定买的到粮食。
比如正史之中,以节俭为名的鲁肃,早年周瑜兵败来借粮时,鲁肃家中有整整两大屯米粮,一屯为三千斛,一斛有十斗,一斗有十升,一升为一公斤(设为一千克,因两个是不同单位,换算比较麻烦,不过也有人说是五百克),等于说一屯就有三十万公斤的米粮,两屯就有六十万公斤的米粮。
平均每天每人不吃菜,只吃米的话,大约要一市斤米粮左右,而军中将士要保持全盛的体力,大约要进食二市斤米粮,如此一来,六十万公斤米粮就可以供应六十万人一天的粮草。
(古代没那么多菜肴,有些人说北方吃小麦,南方吃米饭,据度娘查找的是,鲁肃给周瑜的是米,而不是小麦什么的,有些人会说汉代还没有水稻,但是据文献记载,汉代我国南方地区普遍植稻,北方地区,河西走廊以东、河套以南、燕山以北也都种植水稻,也就是说,稻田遍及除东北三省、甘、青、新疆、西藏以外的所有地区,有些人提议说去台湾找水稻是不准确,特此声明一下,别嫌麻烦,谢谢了)
而这还只是鲁肃家中的屯粮,鲁肃当时只算是小门阀,可见其他大门阀家中存粮有多么恐怖,更别说糜家这个天下第一粮食大户了。
既然如此,就有人会问了,糜家身为天下第一米粮大户,家中存量肯定是非常恐怖,糜家既然都愿意把粮草都献出来了,起码有几百屯粮草吧?足够军粮支出了吧?
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大家可以想想,此次刘泰动用的军队数量加上豪侠军在内高达九十七万,每天要消耗的军粮是九十七万公斤,大概三屯米粮,而这还只是一天的消耗粮。
五族联军组成这么大的规模不可能就是来北疆打一下秋风吧?在刘泰看来,就算在最短时间内决战,也要三个月左右,而且还要做一些善后的工作,这就是说三屯米粮最少要乘以九十天。。。
二百七十屯粮草天文数字,换算成公斤的话,就是八千一百万公斤的粮食,整整八万一千吨粮食,若以五铢钱换算的话,一石粮草现在的价格等于十万钱(东汉末年灾乱频繁,献帝时期一石粮食价格高达五十万钱),而一百公斤等于一石(应该是一百二十斤,不过古代的重量有点偏轻),八千一百万公斤等于八万一千石,等于八十一亿钱而这还只是三个月消耗的粮草费用,再加上士卒的军饷,铠甲兵器折损,马匹牛羊所消耗的粮草呢?无法计算。。。。天文数字
如此来看,汉代在凉州战场上,无数次与羌族对战,动辄数亿、数十亿钱也可以理解了,难怪有人说,东汉之所以会灭亡,最大的原因就是西羌战场耗费的巨额军费所导致的。
(这一章查阅的资粮真的很多,看到自己用计算器算出的数个巨额天文数字,自己都心惊不已,北疆的财政,看来前断时日多次写到即将崩溃也是没有错的,因为军费实在是太夸张了)
请牢记:。pk5460。 支持PK小说网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 猪头(第三更,求订阅)
第二百三十七章 猪头(第三更,求订阅)
(求,第一章订阅,关乎本书生死存亡,谢谢大家了)
公元183年,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二日
天下大会在前一天正式开始后,第二天刘泰便在华城中城区祭天台誓师,数十万大军,再次踏上新的征程,不过不同的是,前两次都是主动出击,而这一次确是打防守战,一场双方数量规模高达两百万大军的大会战
一天后,上谷郡
上谷郡的郡守是包头,兵马只有三万精锐铁骑,众所周知,铁骑不适合防守,所以骑兵并没有被安排在长城防线上,如今长城防线上的守兵都是边军,人数大概在五千左右,常年驻守在上谷北方的长城防线上,算是老兵了吧。
上谷地处北方,在如今的十二月份可以说是滴水成霜,非常寒冷,温度在零下七八度左右,不过因为北疆对军士的优厚待遇,将士到不会被冻着,每次换防,守军们都可以到温暖的军营帐篷内,享受那难得的舒适。
不过现在却不可能了,因为刘泰的急报早就发到了包头手上,包头是上谷本地人,麾下的铁骑做战也非常英勇,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凭着一股勇气,在北疆军界,也闯下了不小的名头,被人笑称为铁头包,有做战不顾生死横冲直撞的意思。
今天包头没有了往日和军士们的嘻嘻哈哈的笑容,一大清早便走上长城防线巡视,如果有人观察仔细的话,可以看到长城防线后方,原本军营中的营帐数量多出了六七倍,而且到处都是马匹的嘶鸣声。
“将军,这鲜卑人是不是发疯了,在这大冷天的居然起兵南下,慕容风是不是脑袋被豆腐撞了,还是怎么地?”包头的副将,一脸郁闷的站在包头身侧,抚了抚眉间上的冰霜出声问道。
包头面容紧绷,看了一眼副将说道:“不要废话,这是主公的军令,不管鲜卑来不来,我们只要做好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就成。”
副将看到包头那谁欠了他几百万钱似的表情,撇了撇嘴,无奈的叹息一声说道:“都怪这该死的鲜卑,连一个好年都不让人过,哎。。。主公也累了,常年为大汉南征北征,身为皇室贵胄,却不得片刻安息,那些个士大夫还天天在背后戳主公脊梁骨,以卑职看啊,干脆就反了得了,谁当皇帝不是当?”
“闭嘴”包头转过身对着副将一身大喝,怒气冲冲的说道:“你个楞货,如果再在老子背后废话,老子今天就让你滚回家喝**去,吃饱了撑的,主公是你能说闲话的嘛?”
副将见到包头的不像是开玩笑,灿灿的笑了笑,捂住自己的嘴巴,表示自己不再废话。
其实副将也不怕包头怎么地,因为副将是包头的小舅子,当然,也不是包头假公济私,副将之所以能做上副将,是因为副将自己有足够的能力。
白了一眼副将那要死不活的神情,包头神色肃然的转过头去,来到靠背的城墙上,手上摸着冰冷的城墙,极目眺望北方,若有所思的说道:“三子啊,不是姐夫有心要骂你,这次五族联军南下可不是开玩笑的,就算我北疆能胜,也是惨胜,到时候有多少兄弟要埋葬在这片土地上?姐夫有心思跟你开玩笑吗?哎。。。。”
听到包头的叹息声,副将有点心酸,上前站在包头的身后一步说道:“姐夫,主公神武无敌,出世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凭鲜卑这手下败将,又能奈我北疆如何?姐夫忘记了吗?数次大战,在主公的率领下,我军才损失了多少人马?”
“恩?”包头看了一眼副将,神情沉重,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或许吧,希望来年的这个时候,大部分兄弟们都还在啊。。。。”
“报。。。。将军,锦衣卫传令使到”一位小卒快速跑上长城,对着还站在那愣愣的看着北方的包头大喝一声道。
“传,不,本将军亲自去接。。。”锦衣卫传令使,在北疆的身份就是刘泰话语人,地位非常高,包头虽然位高权重,甚至可以说是封疆大吏,但绝对不敢怠慢传令使。
“卑职锦衣卫传令使王晨,见过将军”一位身着飞鱼服,腰佩鸾带,头戴冠帽,在汉代可以说是奇特打扮的锦衣卫,在士族的引领下走上城头,对着包头躬身拱手喝道。(明代锦衣卫的打扮,恩,不过没有明白锦衣卫那么多繁琐的工作,现在在北疆负责暗中监视官员的虎组成员,锦衣卫只负责传令和护卫神侯府)
“王令使免礼,不知神侯有何指令要令使前来转达?”包头没有丝毫将军的架子,对着传令使王晨拱了拱手说道。
王晨摇了摇头,从怀中掏出一封迷信交到包头手中说道:“这是主公让卑职交给将军的信件,还请将军自己查看吧。”
“恩?”包头疑惑的点了点头,随后将密信拆开,离开人群往城墙方向走去,尽量不让人看到密信上的内容。
其实密信内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要包头率领骑兵离开长城防线,驻守在长城外的一处林海中埋伏,等待刘泰的军令,而上谷郡长城的防务则暂时交给王晨,当然,这是密令,不能让上谷郡长城的边军知道,只是告诉他们调换防务罢了,出关的地点也不在上谷郡长城,而是回师从上谷和渔阳的交叉口出关。
“将军看完了吗?”见到包头收起信件,一直站在那里的王晨拱手发问道。
包头惊疑不定的偷偷看了一眼王晨,发现王晨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后,点了点头说道:“主公的安排,令使知道吗?”
王晨皱着眉头,摇了摇头,一副不解的摸样出声说道:“在下虽然是传令使,但没有资格查看信件,怎会知道密信内容?”
“恩。。。”包头点了点头,知道王晨的话语不假,但问题是,刘泰怎会让包头把长城防务交给王晨,王晨有什么出众之处?这里如今可是步步危机啊,万一包头刚刚率领大军离去,鲜卑四十万大军就到了,该怎么办?单凭长城防线上的五千边军能坚守的住几时?包头有点不确定,现在的情况的是,丝毫差错都不能发生,即使违抗军令
“若是将军没什么疑问,属下要先告退了,还要回去向神侯复命呢。”王晨看到包头那副奇怪的神态,疑惑的皱了皱眉头,随后拱手说道。
“好,啊?不,不,密信上可有令使的任务呢。”包头看到王晨准备离去,一下子没有回过神来,苦笑的摸了摸鼻子,对着身旁的小卒和副将说道:“尔等先等下,本将军有秘事要和令使相谈。”
“诺”副将和小卒们听到包头军令,没有丝毫犹如,拱手行礼后,直接退去。
“将军此举是什么意思?”王晨皱了皱眉头,实在搞不明白包头是什么意思,虽然锦衣卫中没有规定令使不能和接令者相谈,但总要避嫌是把?万一被人误会接令者贿赂令使该怎么办?
“敢问令使,如今主公大军到什么地方了?”包头摇了摇头,问不对答的出声说道,手中还拿着那封密信,神态有点犹豫。
王晨虽然不明白包头的意思,但还是皱着眉头出声回道:“启禀将军,神侯所统帅的中军应该已过了上谷郡南部的居肃县城,而张飞、许褚二位将军的前锋部队应该已经过了下落县,离广宁县城大概还有五六十里的马程吧。”
广宁就是包头大军驻扎的地方,也就是说张飞和许褚的三万锦衣卫已经过了下落县城,最晚明日凌晨就可以到达长城防线与包头回师,但问题是既然如此快就可以回师了,何必要包头离开长城防线,赶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