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是没有称霸之志,他的志向只是因功封王,没有称霸称王的志向。只有这么高的人生目标。三是对刘邦的精神臣服。一个严格的依赖性人格。人格不自主自强。四是性格中的犹豫徘徊。这四个原因导致他不会叛乱。
第二个阶段是对刘邦的幻想打破了。陈平设计,伪装云梦,抓起韩信,找不到证据,降为淮阴侯,打破了韩信对刘邦的幻想。他第一反应是发兵造反,可见他有警觉。他已在反与不反中摇摆。一是韩信自度无罪。凭什么抓我?说明他确实无罪。二是刘邦降他为侯,如果真反了,能只这样处理吗?只要谋反他一律杀。被抓是什么呢?韩信甘心为臣却在做法上不能解除刘邦的戒备。当然,韩信的态度也因此变化。削掉王,住在京城,韩信从此称病不上朝。实际是消极对抗,羞于和绛灌为伍,韩信的功劳是一等的。一次去樊哙家去,樊哙受宠若惊。跪拜相迎,樊哙佩服他的才能与功劳。说将军来到我家让我非常荣幸。韩信仰天长叹,我落到这地步,看不起卖狗肉的,他的侯算什么,心中不屑。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状况心生不满了。他感到不公正,幻想破灭了,人生目标破灭了,还大失脸面。被绑用车拉到京城。他感到脸上挂不住。刘邦用不光彩手段对待韩信不公正地处理让韩信心寒。韩信心里产生了谋反的愿望。这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另一派观点认为韩信没有谋反。一是策反陈豨不合情理,刘邦最信任的就是陈豨,韩信会跟他商量谋反的事?这时陈豨是刘邦特别信任的人,陈豨不可能表明自己要谋反,他怎么可能一见面就说这样的事?二是谋反时机不合情理,手握精兵三十万二人劝他谋反都不谋反,现在何必呢?《韩信庙》写“朝言云梦暮南巡,已为功名少退身。尽握兵权犹不得,更将心计托何人?”早上说要去游云梦,晚上就出发了,动作快。韩信成就功名时,应该全身而退,没退引出麻烦了。当初掌握大军不反,更何况没有一兵一卒,会去商量谋反吗?这是许浑的诗。三是动用兵力不合情理,解放奴隶让他们武装起来打,这不合理。有问题,没有诏书,奴隶会相信你?就算听,会集合多少乌合之众?去与正规军作战,能赢?四是动手条件不合情理。刘邦出京是最好时机,可以动手,可是,现在要与陈豨书信来往,那时不容易呀,得好长时间,要是在路上被劫,不怕走漏消息?不可靠。五是诛杀过程不合情理。骗他入宫,绑到立即就杀,缺少审讯,查证,手下不调查,绑起来就杀,这样的杀是谋反,还是谋害?不同意的五个理由,说明是刘邦吕后要杀韩信。这是谋害。
双方交锋时,有几个问题讨论。一是为什么找陈豨?陈豨受信任,手握重兵,去赴任,为什么去辞行韩信?本身说明想与他联手?陈豨与他联手,不会被怀疑。找彭越,马上会知道。找到刘邦最不容易怀疑的最容易成功。二是手握重兵不反,无兵却反,为什么?反驳的认为,当年不反是因,今天反是果,因果有两上,一是必然性一是或然性因果。当年不反现在会不会反?两种可能。会反和会不反,这叫或然性因果。不能说当年不反现在就不反。现在反不反与先前的不反不是必然。三是手中无兵卒。这也不是否定他谋反的充足理由。他一生中多是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兵少不意味着谋反不成功。四是韩信这样机密的事,司马迁怎么会知道?这也不奇怪。史中这样的机密事多了。五是,假如韩信没相当准备,抓他相当容易。为什么不去他家抓捕,说明他有准备了。《彭越传》是明确的诬告。假如这也不是事实,为什么写彭越写成明白的冤案,而这里写的是谋反,说明他确实反了。
两派不同观点与依据,还有论战的情况,自己去思考。我思考是他确实是反了。那么为什么人们不相信韩信谋反了?一是因为韩信功劳太大;二是因为韩信死得太惨;三是韩信确实被冤枉过。四是韩信的军事才能太出色。五是刘邦杀了一批诸侯。韩信作为一代名将,最终死在西汉政权屠刀下,确实可惜。还有几种代表性说法。有哪些?有道理吗?
大风歌39…死因之辨
有关韩信之死有几个代表性说法,影响大。韩信不是一般的将领,是西汉建国第一功臣。这么著名的将领如流星,陨落引发人们争议。至今没停止。我们要看有关死因的观点。
四个最有代表性意见。一是因为他灭齐惹的祸。灭赵国后,刘邦封张耳为赵王,让韩信灭齐。这是刘邦给的命令。后来出现变化,郦食其要说齐,单车独骑成功了。田广与田横慑于军锋,同意降汉。韩信得到消息,决定不打了。这时,出来了蒯通。说了一番话,韩信决定立即打齐。他说了什么呢?两点,一是功不如人,大将军会打仗,花那么大力量,打下赵五十多座城,郦食其一人没费一兵一卒拿下七十多城,韩信心不平。二是汉王当年给了灭齐令,撤销了吗?没有。下令不执行,现在降了,但灭齐令没有终止。韩信于是决定灭齐。顺,因为齐决定投降了,重兵驻在历下,不作戒备了。韩信突然袭击,有效,导致齐王烹了郦食其,韩信平定了齐七十多城。这事,许多评论者种下了杀身之祸。害了郦食其,汉和齐达成了协议,两国约好,你现在负约,让汉王背上恶名。韩信惹火了刘邦,是最后被杀的原因。这个观点影响大,有道理吗?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刘邦为什么不下终止令?二是下了灭齐令派郦食其说齐,为什么呢?三刘邦造成韩信灭齐的行动吗?三个说清楚,就知道这事的麻烦程度。先说第一个,史书没有记载原因。我想逻辑上讲是两种可能,一是可能有意不下,二是无意间忘了下达终止令。如果有意,刘邦会吗?有可能吗?这种可能是拿郦食其的生命来考察韩信,受害者是郦食其,我个人认为不可能。郦食其立过大功。曾说服秦将达成和解。刘邦突然袭击,但当时郦食其回来了。汉十二年平定黥布之乱,刘邦想到了郦的儿子,功未当侯。刘邦封郦疥为高梁侯,说明刘邦对郦之死心中有愧。所以后来封了郦疥。所以我们断定刘邦不不会有意不下。如果无意中忘了呢?这么大事为什么能忘了?怎么解释呢?我想重要原因是,政治上说服齐王,比较便捷,这样解决也防止韩信做大做强,刘邦对他是边用边防,灭齐后韩信会更大了。刘邦赞成吗?不好说。降齐与灭齐不同,降齐会让齐军完全保全,对刘邦更有利吗?不会,灭齐更有利。韩信也消灭了龙且的二十万,直接威胁到项羽的后方。所以灭齐效果更好。我觉得刘邦心里一定会认为韩信灭齐更好。但是韩信灭齐带来两个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郦食其死了,韩信做大做强了。韩信二十万精锐让刘邦带走了,韩信训练百姓就有了三十万精兵。韩信灭齐功大于过。但也让刘邦产生了一个很大的不放心。这时只会戒备。
二是求封齐王惹的祸。要求封他为假齐王,惹了刘邦。这事流传广,求封惹祸了吗?第一,错了吗?二,刘邦动了杀人之心了吗?韩信在刘邦拜将后曾深谈,韩信提出汉中对策,以天下城邑封功臣。刘邦当时表态是大喜。所以韩信是最早提出封地给功臣的,刘邦认同这个做法。韩信是首倡者也是受益者。韩信没错,但是违反了官场的潜规则。专制政权下的官场,下级只能等上级加封,不能自己要。要刘邦自己封,否则就违反了规则。刘邦动了防范心,但杀心不大好讲。宋黄庭坚写:“城皋日夜望救兵,取齐自重身已轻。蹑足封王能早寤,岂恨淮阴食千户?”说刘邦日夜盼韩信救兵来,结果拿了齐地要求封齐王,这是自重,取齐自重实际是身已轻。当看到刘邦被踩封你时,就不要埋怨封你淮阴侯是必然的。求封是人生的败笔。这是有名的观点。
三是与齐王有关。扩大齐王封地惹的祸。鸿沟,二十万打不到十万,不理解韩信与彭越不来,赶快加封土地。刘邦就大规模地扩封了,二人来了,项羽完了。这事,惹得刘邦动了杀心。韩信有英雄之才也有市井小人之心。心市井心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又希望刘邦用君子心来对待自己,是矛盾。这次要求扩大封地时,他没说。是用行动来表明态度。对了,我去,错了,不去。刘邦猜不透,张良猜出来了。赶快加封,来了。先前是大骂,这次刘邦没骂。微妙。张良陈平各踩一脚。这次比上次更可怕。前者出乎意料之外,理应来,要求封假齐王,所以恼怒。张良说在前面,刘邦明白他不来,说明他定位韩信在小人位置上了。没出乎意料了。所以不骂了,后果更严重。
第四个代表性说法,功高震主。功劳大得刘邦无法驾驭你了。这是不是韩信被杀的重要原因呢?不是所有功高的人都会死,像张良功劳也大。他一直受刘邦器重。张良没受过猜忌,防范心都没有。为什么?一是张良无权,韩信有兵权。只不过动动嘴,不必防范。张良也聪明,置身功名之外。我要练气功,不管事。张良自始至终没受到猜忌。萧何就两次受猜忌。萧何人缘好,手下一批人有智谋。手下人会提醒他。经过手下高人指点,萧何明白官场潜规则。他采取三条有效措施,让儿子孙子兄弟全部参军,做人质。二以家财充军资。三自毁英名。故意显示自己抢土地,把自己搞臭。功高震主不一定死,就看有没有政治智慧与皇帝周旋。韩信恰恰是暗于官场。战场上,会指挥千军万马,但政治上,方寸大乱。像伪游云梦时,韩信方寸大乱,马上要造反。又想到自己没罪。最后杀了朋友。这三着用完,刘邦抓起他来了。充分显示了政治上的无能。
韩信有四不懂,不懂开国君主与功臣的关系。打天下情同手足,共天下,视为心患。二他不懂谋反不一定要有谋反的证据,只要有谋反的能力就可以认定为谋反。三不懂是皇帝杀功臣,不关系恩怨,关系江山存亡。四不懂冒犯君王是为臣大忌。刘邦抓他后,曾问他,看看我刘邦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不过能将十万。刘邦笑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臣多多益善。百万都能指挥。这话刘邦会高兴吗?刘邦就问,怎么被我抓住了呢?韩信说,你善于将将,我善于将兵,所以我被你抓。估计这些都冒犯皇帝。臣子不能这样讲。
韩信是人生悲剧。怎么造成呢?一是社会原因,这是封建君主专制。二是人格缺陷的悲剧。他最大缺憾是依附性人格,甘心当奴才。三是政治悲剧。韩信精于军事,不懂政治。吃亏在完全不懂政治。
大风歌40…将星陨落
(高帝十二年,刘邦以谋反罪杀了韩信。一时间朝野上下风声鹤唳,人心惶惶。韩信有着卓越的军事才华,是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第一功臣,他的被杀影响极大,首先影响到的人就是彭越和黥布。彭越和黥布同韩信一样,为刘邦征讨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和韩信一道被后人誉为汉初三大名将。韩信和黥布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他们最终的命运结局又将怎样呢?)
梁王彭越在刘邦灭项羽前就封了梁王。封梁王后,基本上平静,被卷入陈豨叛乱是偶然。刘邦到邯郸要平叛,发现手中无兵。地方诸侯不来,向地方诸侯征兵,梁与赵紧紧相连,希望梁王来参加平叛。彭越说有病,派将军几千人来参加,刘邦恼了。派人责备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