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赢得一切-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利勒并不像其他的送水工那样把水桶搬进来之后就一面抱怨工资太少一面躲在墙角抽烟,而是主动给每一个工人的水壶倒满水并在工人休息时缠着他们讲解关于建筑的各项工作。很快,这个勤奋好学的人引起了建筑队长的注意。
两周后,奥利勒当上了计时员。当上计时员的奥利勒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他总是早上第一个来,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由于他平常总是和有技术的工人请教,所以对所有的建筑工作比如打地基、垒砖、抹水泥等已经非常熟悉,当建筑队的负责人不在时,工人们总喜欢问他。现在他已经成了公司的执行副经理,但依然特别专注于建筑专业的学习与积累。所不同的是他现在不仅可以从工人那里得到帮助,同时也在一所大学的建筑系上培训班学习。他常常鼓励大家学习和运用新知识,还常常拟计划、画草图,向大家提出各种好的建议。只要给他时间,他可以把客户希望他做的所有事做好。
奥利勒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才华,他只是一个穷苦的孩子,一个普普通通的送水工,但是凭着平常的积累与准备,他得到了机遇的垂青,并一步一步地成长。
这件事就发生在现在,就发生在这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竞争时代。它告诉我们,要想在企业中脱颖而出,你就必须比别人更努力,拥有更多的准备意识,否则你只会由平凡转为平庸,最后变成一个毫无价值和没有出路的人。
是的,准备体现了你的价值。
天才除了善于准备并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外,与常人无异。
—— 雷诺兹
三、善于做准备的员工最受欢迎(1)
善于做准备的员工往往比其他员工更具竞争力,也更受欢迎。
在一个企业里,一些员工看似很聪明,却效率不高;而总有一些员工做起事来很有条理,有极高的执行力,许多管理者只看到了表面。经过调查,那些总是能够出色完成任务的员工,无一不是善做准备的人。也就是说,执行力的保证就是准备。
在有些聚会上,总会听到一些老板的抱怨:“我的会计主管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勤劳苦干,非常敬业。但为什么总是一再把事情办砸?”“我的助手一天到晚地在忙碌,却效率极其低下,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员工在执行任务之前,他们准备好了吗?”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在工作中,使员工苦恼的,往往不是工作的复杂与繁重,而是他们没有弄清要怎样去完成任务。是他们的能力没有达到吗?是他们不积极主动吗?其实不尽然,是他们没有做好应有的准备。
2003年的秋天的一个早晨,N。C电子公司的董事长詹姆士·拉尔走在他的厂区里,经过一个正在清扫树叶的保洁员身旁。保洁员拿着一把长长的扫把,费力地扫着。而那把扫把实在太旧了,齿间稀疏,漏掉了许多的叶子。
詹姆士停下来问:“先生,你的工具太不好用了吧,为什么不换一把?”
“我的操作间里只有这一把。”保洁员头也不抬地继续干着他的活。“你为什么不去仓库里找找呢?”
“没有,仓库离我的操作间也实在太远了。”保洁员用手擦拭了一下发边的汗水,才发现和自己说话的竟是董事长,不禁有些不知所措。“噢,詹姆士先生,我不知道是您,我这就去仓库找找。”
看着保洁员离去的背影,詹姆士十分生气:“这是在做工作吗?真不能理解!要不是看在他一直辛勤地工作,从不偷懒的份上,我现在就开除他。”
看到这里,我们要为那个保洁员感到庆幸,幸亏詹姆士对他有所了解,如果詹姆士对他的平时表现一无所知的话,那这个保洁员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换一个角度来想,如果这名保洁员在做工作之前,就把工具准备好,并设想一下工作程序,做到最省力与省时,詹姆士就会在辛勤、本分的印象上再加上一个聪明与能干的好评语了。现在,我又要替这位保洁员担心了,即使他今天躲过被解雇的危险,今后的工作如果仍旧没有准备的话,谁又能担保下次不被解雇呢。
在一个企业中,如果只是做一个时刻担心自己职位的员工实在是太可悲了。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企业中最受欢迎的员工呢?做好充足有效的准备是一条捷径。当然,我们前面所强调的勤奋、敬业、忠诚、主动也是不可缺少的。而准备是这些品质的前提条件,没有准备,勤奋、敬业、忠诚就如同建立在沙堆上的空中楼阁,谁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坍塌。
可以这么说,没准备的勤奋是效率低下的勤奋;没准备的敬业是不断贬值的敬业;没准备的忠诚是盲目的忠诚;没准备的主动也许就是添乱的主动。
企业呼唤具有罗文精神的员工,而要做一个受企业欢迎的员工,就一定要具备准备意识。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工作中的问题会因为你有所准备,而一个个被解决掉,工作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没错,如果你把该做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剩下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那些得到公司肯定和欣赏的员工正是因为做事更有效率,执行力更强,才得到企业青睐的。因为企业毕竟是以效率来论英雄的。
海德与艾米是在同一部门——销售部做销售助理。两个刚来到新的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跃跃欲试,工作都很积极卖力。但以后的事情则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一天,海德预约的一个客户按时来到公司,找到正在忙碌的海德。此时的海德正低头埋在一大堆客户资料中,焦头烂额地分类。看到已经到来的客户,才想起这宗早已预约好的签单业务。
海德满怀歉意地请客户来到洽谈室,这才发现应该复印的文件和资料以及产品的说明书都还没有准备好,不禁大惊失色,连声道歉,匆忙跑去复印。等一切准备就绪后,海德发现客户已经十分不耐烦了。
当海德满怀歉意地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性能时,才发现在慌乱中,他把产品说明书复印错了。这次客户没有再等待,而是直接转身离去了。
海德的懊丧可想而知,但经理没有过多地批评他,只是告诉他,明天艾米也有一个签单业务,让他去看看艾米是怎样做的。
第二天,艾米按照预约的时间,笑容可掬地站在洽谈室门前等待客户的到来。客户没有迟到,但还是对艾米的等待多少有些意外。可以看得出来,这种被重视的感觉让客户心里很满意。海德不禁想起昨天自己对客户的态度,脸不由得红了起来。
只见艾米不慌不忙地打开文件夹,里面的产品资料、使用说明、文本合同一应俱全。艾米有条不紊地一项一项地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情况,并把近期公司举行的优惠活动详细地告诉了客户,并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提出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建议。
最后,艾米对客户说:“听说贵公司最近又要在西雅图开设一个分公司,我想,贵公司一定在短期内还要引进我们公司的设备。如果您愿意的话,可以在这次订货中一起购置所需设备。这样,不仅可以因数量多而有更多的优惠,而且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装运费用,你看怎么样?”客户显然是动心了,马上给总公司的负责人打了电话,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将最初要订100万美元的货物增加到了200万美元。
三、善于做准备的员工最受欢迎(2)
海德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的顺利。
艾米因为一贯都把每项工作都做得很圆满,而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并得到了公司的嘉奖。
许多员工常因为做事没有准备,而错失大好机会。其实,只有准备充分,后面的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就像艾米一样,只不过在每次会见客户前,把所有可能用到的资料准备好,并提前调查清楚对方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最新的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尽可能了解详细。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在会见客户时,就有了十分的把握。
同时,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建议,为客户的利益着想,也是准备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因为客户与企业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完全一致的。
忙是最容易找到的理由,似乎越忙的员工表明越能干,越受上司的赏识。但我们往往发现,忙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上司的赏识而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而是工作前缺乏准备,在工作时显得没有条理,导致的结果当然没有效率,甚至事倍功半。
准备会占用一部分时间。于是,有的员工以为,只有尽快进入正题,才能越早把事情完成。但实际上,没有准备的工作更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忙中出错。这样的员工是不会受人欢迎的。
谁都愿意做一个受欢迎的人,那你准备好了吗?
凡事做好准备的员工,每一天都可以很轻松地达到工作的目标,而受企业欢迎的员工,也一定是凡事都有准备的人。
——富兰克林
第四章 这样准备最有效
在工作中,不仅仅要重视准备,还必须学会怎样去做准备,这是任何一个想成为卓越员工的必修课。
卓越员工的必修课。
一、盲目的准备毫无价值(1)
跟着目标走才不会迷路,同样,准备工作也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盲目的准备往往只会是徒劳的。
从一开始做准备时就有明确的目标,意味着从一开始时你就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将工作集中到一个点上,准备才会有的放矢。那种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却发现与目标南辕北辙的情况是非常令人沮丧的。这是许多效率低下、不懂得卓越工作方法的人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他们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毫无价值的准备工作当中了。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人正在灯火通明的房间里四处搜索着什么东西。
有一个人问他:“你在寻找什么呢?”
“我丢了一颗宝石,这是我祖母留给我的,必须找到它。”这个人回答。
“你把它丢在这个屋子的中间,还是墙边?”第二个人问。
“都不是,我把它丢在屋外的草地上了。”他又回答。
“那你为什么不到草地上去寻找呢?”第二个人奇怪地问。
“因为那里没有灯光,而屋子里有。我把这里的灯全打开了,并把屋里阻挡我视线的家具都搬了出去,还找矿务局的朋友借了一个探测矿石的仪器,你看,我准备得足够充分了吧!”这个人自豪地说。
看完这个故事,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很可笑。然而,我们中的有些人每天都在错误的地方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一个想要找到金矿的采矿者,如果他认为在海滩上挖掘更容易,而到那里寻找金子的话,不管准备工作做得多么充分,他找到的肯定只是一堆堆的沙土和贝壳。
目标,正如射击场上的靶子,它会告诉你射击的方向,还会显示出你的子弹离靶心有多远。有了明确的目标,你就不会盲目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无谓的准备。请注意下面这则调查:
很多年前,美国耶鲁大学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研究。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人生目标吗?”对于这个问题,只有10%的学生确认了他们的目标。
然后,研究人员又问了学生们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否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了呢?”这次,总共只有3%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
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了当年那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