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的眼泪-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莲。因为上面已经有了两个哥哥,再加上那时拮据的家庭状况,这些因素都不容嫣红夫妻俩把女儿留在家里。所以,女儿在父母身边不到八个月,嫣红就断了孩子的奶,把她寄放在自己的娘家,让母亲照料着,以免孩子受穷受饿。直到孩子三岁半时,丈夫刘海军才把女儿接了回来。与其说是接女儿回家,还不如说是女儿自己要嚷着回家的。
刘海军清晰地记得,那时正值炎热的夏天,刘海军买了个大西瓜,骑着自行车去丈母娘家里看女儿去了。刘海军到丈母娘家里之后,就将车子停在了门口,然后拿着西瓜进门了。当时女儿不在家,是她小姨领着去麦场里玩了。嫣红的妈妈就让嫣红的四妹嫣真去把孩子领来。没一会,嫣真就跑进来了,她告诉她妈妈和刘海军,外甥女文莲骑在车子,任谁也叫也不下来。就这样,刘海军把女儿接回了家,接回了自己身边。
嫣红的三个孩子都长大了,大儿子已经八岁了,已将上三年级了。小儿子也六岁了,在上二年级。嫣红还记得大儿子上学的第一天,二儿子文智站在校门口就是不走,任谁也拉不走他,等到大哥文峰放了学,才和哥哥一块回到了家里。可是,从那以后,嫣红的二儿子文智看着自己的大哥每天都上学,没人陪他玩,他就天天在校门口等着和哥哥一块下学,困了就在校门口趴下睡着了,很时候,他哥哥文峰都放学了,还看见弟弟在校门口躺着睡觉,文峰就就把他可爱的弟弟叫醒,然后拉着弟弟的小手,高兴的回家了。因为这个原因,嫣红感觉儿子特别可怜的,她不想看着儿子继续每天睡在校门口等自己的哥哥。嫣红想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孩子早早的送入学校。可是小儿子文智要入学,年纪必须要满六岁。但那时文智才刚刚到五岁,是孩子的虚岁,学校不要。最后是在嫣红的再三恳求和死缠烂打的精神之下感动了校长,才被允许文智上学的。
每天,嫣红早早的起床,给孩子做完了早饭后,等孩子吃完,目送两个孩子出门后,就收拾好农具下地去了。随着天渐渐变冷,嫣红也渐渐闲了下来。
因为是十月份了,柿子都下来了。田地里面也没有什么农活了,嫣红想着做点生意,多挣点钱,来年供孩子上学。在那时,由于天气冷了,柿子都下来了,柿子不但便宜,而且也是最好卖的季节,尤其柿饼,很多老人特别喜欢吃,价格卖的也好。
嫣红还记得大儿子文峰刚上学那会,经常是不能及时交上学费。因为刘海军挣的钱一直由他爸爸掌管着,知道年终了才能给他,并且还要扣除其中的一半,当做以后他们老人的养老之需,还要留些给两个小儿子娶媳妇盖房子。所以,嫣红没办法,不得不想尽各种方法学会怎么去挣钱,来养活和支撑这个家。
因为那时的农村还特别落后,没有什么更好的生意可做,一般的人也几乎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因为很少有人买东西,所以很少有人做生意。
嫣红那时唯一想出来的挣钱办法,就是多养些鸡,等鸡下了蛋,就攒起来,攒多了之后,就拿去卖给村子里家境好的人家。就这样,嫣红每年在孩子开学时,就将满满的一筐鸡蛋拿去卖掉,换来十四五块钱,上交儿子的学费。虽然自己养的鸡下了那么多鸡蛋,但她自己却舍不得吃,只是留几个给孩子,在重要的日子里煮了,然后给孩子们吃。
这个冬季,嫣红看到集市上赶集的小贩们有卖柿子的,就问了进货的渠道。嫣红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二弟顾奇,顾奇因为那时候刚学会了开车,并且自己也买了一辆三轮车,是带棚的,在农村,这车在当时还比较时兴。当顾奇听了大姐想贩柿子,立马赞同了大姐的想法。她想,自己不但可以帮大姐出资,而且还可以用自己的车去拉货。顾奇小时候是个特别调皮的人,还挺会巴结学习好的同学给自己做作业,给他们的好处就是每天供他们的早餐,每天一个土豆。所以每当去学校时,他的书包总是装的鼓鼓的,同学们都给他起了个绰号“土豆哥”,顾奇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号。
嫣红和顾奇商量好之后,嫣红把她的爸爸接回家里,让自己爸爸的照看着孩子,三妹嫣奇在家给她爸爸和孩子做饭。安顿好家里的一切事情之后,嫣红就乘着顾奇的三轮车进城去进货了。
嫣红和顾奇这次是赶天黑去进货的,因为这样,他们就能赶在第二天晚上能回来。以免不耽搁第二天的赶集日。
这次出去,给了嫣红一个很大的启示,只要花点心思去琢磨,什么都可以变成钱。
第二天晚上,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在半路上,车里的水被冻住了,车发动不起来。可这车也偏偏抛锚的不是时候,把他们丢在了半山腰上。嫣红和二弟只能在半路上等着过往的车辆,以求援助。直到快天亮的时候,终于经过了一辆车。司机把嫣红捎到了有人家的地方,在农户家里要了一壶开水和一些木柴,然后那司机又将嫣红捎到了半山腰,帮他们把车启动起来之后,才开着他的车上路了。
嫣红和顾奇到晌午的时候才回到了到家中,可这时也正是闹市,赶集的人也多了。这时,嫣红也没心思休息,压着一车的柿子和柿饼,这会子让她安心的睡觉,她哪能睡得着,睡的香。更何况里面还有弟弟的一半的钱,她想尽快把本钱腾出来。
看着大姐都这么精神,顾奇更不用说了,自己是堂堂七尺男儿,年轻气盛,一夜没睡觉也无妨,自己照样能扛得住。
嫣红和她二弟顾奇将部分柿子搬进了家里,然后将另一部分放上了架子车,顾奇拉着车,嫣红在后面推着车,俩姐弟拉着一车柿子和一箱柿饼就去集市卖柿子去了。嫣红因为嘴巴子甜,又给买主总是多给上一两个,所以卖的相当快。再加上乡亲们对他的照顾,她的柿子卖的最火。
到下午三点,集市也散了,柿子剩下不到十斤了。嫣红和顾奇收拾完东西之后,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回到家中,嫣奇正在厨房给大姐和二弟做饭,嫣红和顾奇两个没来得及休息,就开始算一上午的柿子赚到了多少钱。嫣红让顾奇打算盘,自己在那数钱,嫣红最后一合计,早上的这一架子车的柿子快要将本钱挣回来了。如果再将那卖剩下的柿子售出去,就能挣回本钱。那么这剩下的三分之一的柿子就是净利润了。嫣红拿着这刚刚挣来的钱,高兴的不离手心。这是她第一次挣这么多的钱,比她卖鸡蛋的强百倍,千倍。
顾奇看着大姐这么的开心,一个妇道人家,还那么会做生意,心里也特别替大姐高兴。嫣红和顾奇吃完饭后,把剩下的柿子一个个的摆放开来了,以免腐烂掉。
接下来两天,嫣红和顾奇天天去沿街叫卖,因为不是赶集的日子,所以卖柿子的人很少,只能用这个方法卖柿子了。终于挨到第三天了赶集的日子了,嫣红和顾奇将所有的柿子通通拉到集市上去卖了。还没到集市散去,嫣红的柿子就卖完了,在他们收拾摊子时,总是有人过来要买柿子。这极大的刺激了嫣红的生意经。她打算等着休息上一天,再去进一些柿子回来,趁着柿子旺季,多进些柿子来卖,估计有些赚头。嫣红和儿子顾奇达成一致意见你,一定要赶在下一次集市之前把柿子进回来。
嫣红将进柿子的本钱和车上所耗的油钱除去之后,竟然挣到了比本钱还要多的钱,这让嫣红怎么也没有料到。其实,这其中有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嫣红将柿子保护的极其的好,没有坏掉一个。
也许正是因为嫣红第一次做生意,一是因为自己是个穷人,攒点钱不容易,她怕自己的钱搭进去打成水漂,二是自己的家境也不容许她此次的生意失败,不然,来年孩子的学费都没着落了。所以在做这次的柿子生意时,嫣红就格外的小心,负责,把柿子照顾的比自己都好。
嫣红就这样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因为她的认真,还有对事情的考率周到,让她这次的收获不小。也正是因为这样,嫣红挣到了钱。而不是像别的生意人那样,第一次大都以失败告终。这次的经历,给嫣红很大的启示。从这以后,她便对做生意迷恋并推敲起来。
扯新衣
古人云:皇天不负有心人。这句话,在嫣红的身上也体现了出来。嫣红在这个冬天,做了很多种生意。除了贩柿子之外,还卖过苹果,摆过小摊。
这天,是刚进入腊月的第一个赶集日,嫣红带着女儿,和赶集来的娘家人一同在街上逛悠。她那敏锐的眼神很快发现了一个挣钱的好商机。她注意到,在腊月里赶集的农村人特别多,他们很喜欢吃街上买的地方小吃。嫣红看出了这里面一定可以挣到些油水。对她来说,最拿手的就是做好吃的,这就更激起了她的兴趣。她在思索着自己该卖什么,才是独一无二且又受欢迎的东西。
回到家后,嫣红和丈夫刘海军一起商量,他们将所有的小吃研究了完一番后,最后决定卖小吃—麻面包子。这麻面就是将麻子的皮去除之后,将马子里面的瓤心粉成面。用它粉的面因为自身含有油,所以做出来的包子很好吃,味道也非常的鲜美。
这个想法得到丈夫的支持后,嫣红立马用前段时间贩卖水果挣下的钱,去商店买了几带白面,然后买了个蜂窝煤炉子,又向邻居借了篷布。等这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剩下找一张桌子和几个小板凳了。嫣红从三婆婶家借了几个小木凳,但是板凳还是有点少,嫣红想了想,向别人借着用不是个长久之计,而且比较麻烦。正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丈夫刘海军给她那来了几个木墩子,表面已经被修的光光滑滑的了,像是新的一样。
原来,刘海军早就想到,如果客人多,吃饭时,板凳肯定得多准备两个。眼下,在自己家里还没有一个像样的板凳。由于他一年四季在外面跑,再者,家里困难,也一直没顾上给家里置办家具。现在看着自己的妻子在四处借板凳,他的心里很过意不去。他想,自己本来木活做的好,为什么不做几个呢。但做板凳,没好的木材,时间上也来不及。最后,他找了几个废弃的小木桩,将表面锯的平平的,然后在面上涂了油漆,还在木墩的一周刻上了美丽的图案。不到一早上的功夫,几个崭新的板凳便大功告成了。
嫣红看着别具一格的板凳,心里涌出了幸福的泪水。
第二天就是要赶集的日子了,嫣红这一天一大早就开始蒸包子。因为怕自己到时忙不过来,嫣红给娘家赶集的人捎了话,让她三妹嫣奇下来给她帮忙。快到中午时,嫣奇来了。让嫣红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妈妈和小妹嫣然也来了。她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也许太突然了吧。
“妈,你怎么也来了?你是怎么来的?”嫣红惊讶的问道。因为妈妈身子肥胖,根本不能走远路。
“我乘着你二弟的三轮车来的。你弟说现在腊月了,你也闲了,可以陪着和我说会话,就让我来转转。”嫣红的妈妈笑着说道。
“哦,是这样啊!那顾奇呢?怎么不见人啊?”嫣红扶着妈妈到炕头坐下,一边还不忘弟弟。
“大姐,我二哥开车加油去了,估计很快就来了。”嫣奇没等她妈妈回答,自己抢先答道。
“哦,那就不等他了。嫣奇,你和嫣然去厨房,把我刚蒸好的麻面包子给妈妈端几个来,在盆子里盖着,进门就能看见,把摸上去最热的拿过来。另外把醋辣子和拌好的下菜也端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