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折磨你的事儿-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用“是”、“否”回答下面的问题,然后将肯定回答的个数统计出来,根据数目查看诊断结果。
1.在和別人谈话时,常会感觉别人在讽刺自己吗?
2.你最喜欢的颜色是黑色吗?
3.当你感觉很无聊时,一定需要有人在身边陪伴吗?
4.近三个月内,你认为从来没有哪一件事让自己觉得很开心、快乐吗?
5.你常常因寻觅不到知音而烦恼吗?
6.你很看重外表给人的第一印象吗?
7.你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多赚钱吗?
8.你认为精神外遇比肉体外遇更严重吗?
9.你有自己特别的嗜好和兴趣吗?
如果你的肯定回答在2个以下,说明你是一个心态很正常的人,痛苦指数是零。或许你心里也有需要自己解决的麻烦事,但这些事情并不会难倒你。很多时候,你过得都很愉快,令人羡慕。
如果你的肯定回答在3~4个,说明你的烦恼事和大家差不多。现实中,你的生活很过得很平淡,如果能花点时间找出自己的爱好,你的快乐指数就会迅速上扬。
如果你的肯定回答在5~6个,说明你是一个内心较为压抑的人。你常会觉得心头有一种说不出的苦,这些都和自己的不够积极,无法突破的个性有关。对于这种类型的人来说,及时调整自己心态,改变自己的想法是关键。
如果你的肯定回答在7个以上,说明你是一个经常被痛苦笼罩的人。你觉得自己像被诅咒了似的,什么倒霉事都会找上自己。凡事都不顺的经历让你感到非常痛苦。对于这类人,需要做的是多与人接触,增加每天的运动量,多与乐观积极的人聊聊,这样痛苦就会少很多。
知道了自己的痛苦指数后,接下来让我们再认真探讨一下痛苦到底是如何学来的。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言传身教,痛苦也是通过言传身教习得的。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的言传身教莫过于经常和他们接触的成年人了,如父母、老师、叔叔、伯伯、阿姨、姑姑、爷爷、奶奶等。他们的痛苦、焦虑、怒火、身姿、表情会潜移默化到孩子的意识当中。除了他们以外,痛苦的学习还可能来自电视、电影、图书、网络等。
这个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老师、家长、他人直接讲的话会渐渐被孩子理解、掌握,而且一旦学会就很难忘掉。尤其是文学作品、电影故事、教材书本、电视台词等,反复的学习、模仿会使他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一般来说,孩子总是早早地接受了“好与坏”“对与错”的教育了。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教育是为了让孩子的行为能够有规矩可循,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无可厚非。然而这种行为会使孩子的天性受到扭曲,使其生活失去本然秩序、本然状态。
人类的地域风俗之所以被一代代沿袭下来,就跟孩子受到的言传身教有关。每种文化内部都包含有各种使人产生痛苦心理的因素,通过学习,这些因素会逐渐转移复制到我们思维意识中去。
所以说,我们的痛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而得。
孙悟空的逍遥与烦恼
玄奘西游是历史上一段真实的故事,而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作者凭空构想出来的。孙悟空显然是整本书的核心,为了刻画孙悟空这一形象,作者洋洋洒洒用了几十万言。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本节将告诉你孙悟空是逍遥,还是苦恼,是痛苦,还是快乐。
五百年沧海桑田
顽石也长满青苔
只一颗心儿未死
向往着逍遥自在
哪怕野火焚烧
哪怕冰雪覆盖
依然是志向不改
依然是信念不衰
蹉跎了岁月
激荡着情怀
为什么,为什么
偏有这样的安排
为什么,为什么
偏有这样的安排
这是孙悟空被困五行山下时响起的啜泣之声,冰雪覆盖、顽石青苔,花谢花飞、秋雨凄凉。孙悟空在五行山下足足被压了500年。对孙悟空来说,这是他命运的转折点。尽管出来后他的秉性未改,但整个生命状态已经完全不同了。
从前是无法无天、天地纵横,敢把金箍棒捅到天上去,敢在幽冥界暴打阎王,敢和玉皇大帝对着干,要做齐天大圣,敢偷吃蟠桃,搅闹蟠桃盛会,敢与10万天兵天将兵戈相见,敢逼着玉帝钻桌子底下,敢在如来佛祖面前肆无忌惮。
仗着菩提祖师传授给他的一身绝技,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不服的就过过招,比个高低,有看不顺眼的就疾恶如仇,仗义出手。真是逍遥自在,真是痛快至极。不过,这种逍遥自在的背后似乎已经隐藏着劫难的到来。
对于一个活蹦乱跳,坐不住的猴子来说,困在五行山下的滋味应该比死亡更为恐怖。500年的折磨实在是太漫长了,漫长得让人无法想像。在后悔、无奈、痛苦的折磨中,他拼命喊叫:“玉帝,如来,俺老孙被你们骗了!”很难想像孙悟空也会流泪,然而想着从前的“逍遥自在”,看看现在的自己,难免不悲从中来。
即使后来被唐僧从囚禁中救出来,他也再不能像从前那样,想干吗就干吗了。因为他头上多了一个束缚自己行为的紧箍。而唐僧的要求就像制度、规矩一样,一旦触犯了它们,紧箍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尽管他的秉性没变,但却不能再像从前那样随心所欲了。想不受惩罚就要按照唐僧的标准做事,而且他在做事情时会暗示自己,千万不能违规,要不然头又该疼了。孙悟空显然变乖了,变得懂事、听话、守规矩了。
以前,尽管他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但我们并不会讨厌他,甚至还因此有点喜欢他。后来,他变乖了,变得中规中矩了,但我们不一定就愿意作者将其塑造成这个样子。
为什么?因为现实中的我们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小时候,我们像孙悟空一样,可以随着性子恣意胡为,只要自己愿意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去做,只要不喜欢就会毫无顾忌地发脾气,使性子。
然而,我们却在一点点长大。什么是长大?长大就是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要求,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长大后,我们做事情要瞻前想后,说话要符合社会要求,不能疯言疯语,胡说八道。做事要合情合理,不能想怎么就怎么。总之,我们要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需使自己更符合社会的要求,按照社会规范做事情。
就像一杯水洒到土壤中,本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到头来却成了两个自己。一个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自己,原汁原味;一个是迎合世俗的自己,尽管虚假但却模仿表演得惟妙惟肖。
人什么时候最痛苦?显然是知道自己却又无法再成为真实的自己时。也许我们有能力使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生活得很好,但我们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醒悟,发现自己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遥远,甚至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真正的快乐和我们拥有多少物质无关,也和我们在社会中赚取的功名无关。快乐在我们心中,逍遥是成为真正的自己。我们为着这个目的出发,但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开始。
每个人的成长都像孙悟空一样,一半是逍遥快乐,一般是烦恼痛苦。生活本身就是束缚,我们没办法只去逍遥而不去烦恼,每个人也都会经历像孙悟空一样的人生。值得庆幸的是,无论孙悟空如何在唐僧面前变乖,学老实,但他的秉性始终没变,率真、淘气、顽皮。
你的秉性是什么?在人生的各种变化中,你是否还属于自己,还认得清自己?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开始时每个人都满怀希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懈的奋斗与追求,我们终于发现,原来人生的希望不在远方,而在自己心中。
真正的幸福,别人无法拿走
你感觉幸福,幸福已在你身边了;你感觉不幸福,幸福已经离你而去了。幸福永远不会是客观实体,它只是你的感觉。作为一份独特的自我体验,每个人的幸福各不相同。幸福就像一杯咖啡,苦中带有甜的味道,而属于自己的真幸福,别人是拿不走的。
我们一直渴望幸福,希望拥有幸福,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是梦想实现后的心情愉悦?是梦想成真时的欣喜若狂?是别人夸奖、赞美后的洋洋得意?还是一种被呵护的感觉,被尊重的自豪?难道我们所寻求的真正幸福就是它们吗?
幸福是有假象的,有时我们所感觉到的幸福未必就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就如涓涓细流,可以在我们生命中不息地流淌;真正的幸福就如慢慢绽开的花蕾,是一种完完全全地自然开放。
真正的幸福是一种生命的自自然然的状态。有求则苦,无求品自高。如果我们为了获得一种更好的生命状态,并把它当作真正的幸福,痛苦就会在这种欲求中滋生出来,而且欲求愈烈,痛苦愈深。
假象中的幸福总是短暂的,幸福过后,随之而来的是骤然而至的痛苦。在这种痛苦中,我们可能会觉得生命价值的终止,可能会使人生陷入迷惑与茫然中,可能会觉得幸福过后是负担、压力。总之,假象中的幸福一旦降临,痛苦也就开始了。
赫尔曼的自杀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赫尔曼是一名英国残疾青年,残疾的身体让他痛苦不已,于是他就把人生的目标、意义设定为征服最高的山峰。这是一种生命的顽强,也是对自我的挑战。因为不甘受命运的摆布,所以他选择与命运抗争。
19岁时,他就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让他对自己不幸的命运感到些许安慰。21岁时,他登山了阿尔卑斯山;22岁时,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全世界所有著名高峰。
在马斯洛5大需求理论中,自我实现与超越是人类的最高需求。所以,对于他的壮举,人们都充满赞叹、褒奖,甚至对不少在逆境中苦苦挣扎的人带来希望与安慰。出人意料的是,在他28岁那年秋天,他在寓所里自杀了。
他为什么选择自杀呢?这令很多人迷惑不解。从自杀现场,人们找到了他留下来的遗言:“当我攀登上那些高山之后,功成名就的我,就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这就是他自杀的理由。没有了目标,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生活中的我们何尝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呢!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和他如出一辙的内心感受。当人生失去目标后,生命也就在我们心中失去了乐趣。如果一个人把目标作为生命的全部,把幸福寄托在目标实现后,那么即使我们如愿以偿了,这种幸福也总是很短暂的。幸福过后,剩下的必然是痛苦、迷茫。
某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当资金积累到10亿时,金钱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对很多人来说,拥有花不完的钱一定会生活在幸福之中,然而他却重新感受到了比以往更加严重的失落。
他把拥有足够多的金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时的艰辛却是漫长、具体的。当拥有100万时,他有过一些短暂的快乐,但很快就被500万的目标驱使着,进行更艰苦的奋斗。直到获得了10亿,幸福的快乐感已经不能再让他从这些攀升的数字中体会到了。
所以,目标、意义后面没有真正的幸福。如果我们依然想通过追求它们来获得幸福,到头来,我们踏上的注定是通往幸福的歧途。人生的目标及实现只是让自己走得更远,看到得更多,体验得更丰富,从中我们可以使自己的内心有种目标实现后的满足、快乐,但这并不是我们所真正希望获得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