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必读书之一-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次,他心灰意冷得对我说:“我真希望某次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死算了!”我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只好说:“在德国流行这样一句话:就算被车撞死也要被奔驰宝马撞死,不能被桑塔纳撞死。而深圳的奔驰宝马那么多,就算被奔驰600或者宝马760撞死也亏大了啊!你就算真想被撞死,至少也得瞅个机会逮着一辆倒霉的劳斯莱斯或者加长林肯。”朋友一阵无奈的苦笑。
可是,他的苦笑在不久以后变成了最灿烂的欢笑。他的一个客户一次性订购了他400万的产品,而老板付给他的提成亦有20万。局外人或许会说是因为他时来运转了,可是我作为一个目睹了他整个奋斗过程的朋友,我知道这个结果是多么来之不易并且理所当然。或许这中间确实有运气的因素,毕竟这已经不是一个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年代。用娱乐天王吴宗宪的话来说:努力就会有结果,但不一定是好结果。然而,我这位朋友的成功更多的应该归因于他从一个不适合也不善于经商的人转变成为了一个商业精英。
商场不忌讳任何神话。只要你给自己这样的机会,并且朝着目标不断地努力,相信你也完全可能成为下一个传奇。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在商界大展身手,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为此做准备了。不管你是什么专业,都有必要适当学习一些关于经济、经营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中国经营报》、《南风窗》、《南方周末》之类的大众报刊杂志大致了解目前中国各个行业的情况,还需要对身边的经济现象勤于思考,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商业思维。
商机无限,而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不管你现在是大学几年级,请从现在开始准备吧。我期待着你用睿智和毅力缔造商业时代的奇迹!
/* 18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一部分
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
三、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
“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这样一个命题肯定会让热门专业和名牌大学的学生鄙夷不屑,也可能让冷门专业和普通大学的学生满腹狐疑。然而,就我大学毕业以来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经历的一切来说,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命题却是让人必须接受的事实。
或许我这样的表达方式过于绝对化,毕竟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之间不可能毫无区别。隔行如隔山,这个定律可不是那么容易被颠覆。一个学近现代欧洲历史的恐怕不大可能比学海洋流体力学的更懂得研究海啸,核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去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也恐怕很难比土木工程和建筑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更加胜任。同样,如果说毕业生是学校生产的产品,那么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也绝对不可能完全等同。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这种区别最终将会在其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在大部分中国人心目中,一所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和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也绝对存在天壤之别。
但是,这一切都是从整体而不是从个别的角度来说的,它所说明的不过是一种概率,而非绝对化的公式。作为一个整体,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肯定比哲学专业的毕业生更懂得编程,但这并不是说计算机专业编程最差的学生一定会比哲学专业编程最好的学生更擅长于编程。换句话说,只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擅长于编程的概率比哲学专业的要大,而既然是概率,就存在不止一种可能性,不能被绝对化。同样,北大的毕业生比某专科院校的毕业生优秀,这也只不过是从整体上来说罢了。专科院校的上等马未必会输给清华的下等马,否则,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将比浓硫酸更厉害的化学药剂泼到熊猫身上去了。
或许你会觉得我是在强词夺理,觉得我不过是在强调特例,强调个别。可是,请别忘了,在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是具体的,是个别的。当你以毕业生的身份去应聘的时候,你也只是代表你自己去找工作,用人单位要用的只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们学校或者你们专业的毕业生。
就算你只是一个师范学院哲学专业的毕业生,而跟你竞争程序员这个职位的是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你也未必就会一败涂地。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比师范学院哲学专业毕业生擅长编程的概率自然要大很多,但是,用人单位需要的并不是这样一个概率,它只是要一个具体的、个别的人,而不是作为整体的清华大学或者计算机专业。只要在面试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发现你比别人更加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自然就会是属于你的。
请记住:你只是你自己!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者你的专业。如果你行,别人只会肯定你一个人,不会说你们学校的都很行;如果你不行,别人只会对你一个人摇头,不会一棍子将你们专业的人全部打死。所以,请不要以为自己学校有名或者专业热门就自以为是,也不要因为自己学校不好或者专业冷门就心灰意冷。
冷门专业,热门前途
冷门:赚钱没商量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不怕专业冷门,只怕学艺不精。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在这个领域确实学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
邵先生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心理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心理学算是一个热门的专业,可是中国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大学毕业的时候,邵先生试图去做心理医生,可是没有做起来。后来他发现了一个市场机遇:目前中国每年有100多万对夫妇离异,面对离婚带来的心理阴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各种问题,婚姻咨询师的专业服务显得很有必要。于是,邵先生决定做一名婚姻咨询师,并且顺利地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每天来找邵先生的客户络绎不绝,而邵先生每天都只能接待7~8对夫妇,很多需要咨询的人只能提前预约。邵先生每小时收费为200元,按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22天计算,他每个月的收入就超过了3。5万元。
如果说心理学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冷门专业,那么,农业和林业总该够格了吧?农林院校在高考招生的过程中总是生源不足,很多考生都会被调剂到这类学校,林小姐便不幸成为了其中一员。她本来是报考一所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可是被调剂到了某林学院的园艺专业。经过一番犹豫之后,林小姐决定接受这样的录取结果,开始了自己与园艺的不解之缘。虽然原本很不喜欢这样一个专业,林小姐仍然非常认真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去。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林小姐竟然迷恋上这个别人都不看好的专业了。
毕业的时候林小姐尽管有机会进入别的行业获得非常不错的工作,但是她毅然放弃了。经过在多个沿海城市长达几个月的辗转奔波之后,她终于被上海一家园艺公司聘用了。因为她的设计方案每次都能让客户非常满意,所以不到一年时间她便被提升为部门经理。而现在,林小姐已经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园艺公司,主要从事花卉租摆、庭园绿化、工程绿化和节目花坛制作。虽然公司暂时还有待发展,但是,年方28岁的林小姐已经拥有一套四居室的房子和一辆宝马车了。要知道在上海买一套那么大的房子可是绝大部分二十几岁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 19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一部分
学术:越冷越吃香
学术:越冷越吃香
冷门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商界可以大获成功,而进入学术圈则更加可以大展身手。准确地说,如果是选择学术作为事业追求,冷门专业比热门专业更容易获得成就。因为专业的“冷”和“热”都是针对就业而言的,专业本身无所谓冷热。对于学术研究而言,研究考古学和研究经济法,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特定的领域进行研究。学校也绝对不会因为研究领域的不同而给经济法教授较之考古学教授更高的工资。可是,热门专业毕竟是热门专业,研究的人总会比冷门专业多,所以要想出学术成果的话,难度自然更大。考古学教授在数量上绝对比法学教授少,但是,可能50个法学学者当中只有一个教授,而10个考古学学者当中就有一个教授了。
朋友的一位亲戚在南开大学历史系读完了硕士和博士,然后获得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如今,他已经是早稻田大学工资最高的外籍教授。他在日本研究的学术领域是中日近现代思想史比较,在我们看来是多么让人郁闷的专业啊,可是,他通过确立自己在这一学术领域的权威地位而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大学时的同学在考研的时候都尽量往热门一点的专业靠拢,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跨专业报考了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其余专业对口的考生也尽量选择了行政管理。可是,有一个对哲学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却报考了伦理学。虽然我们学校这个专业的师资队伍堪称国内一流,但是,在一个物欲极度膨胀、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为了财富而不惜一切的时代,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只可能退居到时代的边缘。
我这个同学的研究生导师是一名伦理学界的权威,也是整个华人学术界的老子思想研究泰斗。名师出高徒,这个同学在两年的研究生期间受益匪浅。同时,他对于某个课题的独到见解引起了另一位导师的注意。这位博士生导师同时是我们学院的院长,致力于研究政治伦理学,年纪轻轻却早已著作等身。他主动提出要我那位同学读他的博士,并且毕业以后留校任教。在我再一次修改书稿的此时,我这位同学已经考上了院长的博士研究生,而且从很多中高级官员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公费名额。昔日那些考上相对热门专业研究生的人如今都为就业犯愁,而这位伦理学博士的脚下却已是一马平川了。
至于从政,专业的冷热与否就更加不成其为问题了。如果从政需要专业对口,那么普天之下的政客估计都是我们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了,而事实上鲜有学政治的人真正能够成为成功的政客,更不用说杰出的政治家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似乎一直都是理工科毕业的,担任地方领导职务的恐怕也不会有多少是政治科班出身。国外也莫不如此,美国历任总统似乎更多的是毕业于法学院等院系,公共管理、政府管理等专业倒培养不出几个杰出的政治领袖来。
/* 20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一部分
考研:一跨千里
考研:一跨千里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跨专业考研已经越来越普遍了,中文专业本科生考美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的研究生似乎还算专业对口,可如果中文专业的本科生考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就比较抽象了。而我所认识的同学当中在考研的时候比这更抽象的比比皆是——我们学校化学与化工学院一位学生考上了北大生物学的研究生,外国语学院的一位科技英语专业的同学考上了浙江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地质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考上了学校商学院的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的一名法律专业本科生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录取……实在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我来深圳以后认识的一个朋友是西南交通大学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先后在杭州和深圳担任外贸跟单员。本来她一个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