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三十而富 >

第21部分

三十而富-第21部分

小说: 三十而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能够让他实现任何理想,而利用这些妙不可言、充满创造力和建设性的智慧的能力则决定了人生将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一旦能够充分发挥智慧方面的潜力,一个人就会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取得别人需要几年才能取得的成就。    
    拿破仑·希尔在对美国排名前500位的富翁进行研究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些人有一个共性,都有一种积极期待的态度。他们习惯于从挫折和困境中寻求有利因素,或者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他们总是能够如愿以偿地做到这一切。    
    


第三部分:靠自己去成功相信自己有可以无限挖掘的潜力(2)

    “中国十大女杰”之一、香江集团总裁、金海马集团董事长翟美卿这样叙述着她的致富经验:“人人都有致富潜能。这话,许多人不相信。有人说我运气好,什么运气好哇,如果我不学习,如果我不去做,亿万财富会自己落到我身上来吗?”     
    20多年前,翟美卿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了。那是上世纪80年代,广州比全国提前出现了做生意的潮流。中学还没毕业的翟美卿受到这股潮流的深刻影响,她居然决定不考大学,而在心里立下做生意的志向。    
    当时,她可没想什么“运气”呀、“潜能”呀。她只知道自己心里有个巨大的欲望,她只能听从心灵的召唤,用当时时髦的话叫“跟着感觉走”。可是,她是个高中学生,从来没做过生意呀。她的聪明就体现在这里了——她先学习。她不像有些人,一想到做生意,不管自己会不会马上就做,结果屡屡碰壁。    
    她在行动之前,先到做生意的人那里去学,到亲戚、朋友、同学那里去“帮忙”,然后缠着人家问这问那。经过一段时间的“偷艺”,她觉得自己把“所有做生意的问题”都掌握了才出道。尽管如此,她的第一次生意还是赔了。虽然不多,只赔了2000元,可在80年代,这也不算小数目了。她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同样的错误,不会再犯第二次。她想,做生意的关键是寻找买主。她就去找。她找到了一家公司,需要家具,她不假思索,马上说,“我能提供货源”。于是,她像发疯了一样,从广州到顺德,到处跑家具厂。她一下子谈成了几十万元的生意,赚了3万元。一笔生意就成了万元户。那时她只有21岁。    
    总结经验,不仅有愿望、有目标和强烈的事业心,而且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此这般便可财源滚滚。出师大捷,翟美卿也开始总结经验了。她想,租个家具摊位,能把生意做大吗?只有那么大的一个圈子,有局限性。她又想,家具在哪里卖,当时只能在国营商场里卖,他们需要货,为什么不找他们去呢?现在把这几句话写在这里,很简单,也很有逻辑性,当初翟美卿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却费了一番相当大的周折。得出这个简单的正确结论,是她绞尽脑汁的结果。她有钱了,也可以租个摊位,或者办个小门市。究竟怎么办,到底路怎么走?她被自己折腾得吃不好睡不着。不吃一番心头苦,哪得真经顺势。经过20多天的心绪不宁,一个简单的道理降生了。她顿感心中明亮。    
    她北上京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国营大商场,一家也不想放过。没想到还没跑完就有生意了。国华商场销售的广东的床垫子刚刚脱销,急需供货。翟美卿立刻返回广州,组织了一车皮240张床垫子,她返回北京,没想到两天就卖光了。这钱挣得这么容易!她赶紧继续组织货源。提货、卸货、装车、押运、批销……全都一个人干,忙得不亦乐乎。她不断扩大战果,生意越滚越大,每一天都发好几个车皮,每个车皮都挣两三万。两年下来挣到了她的第一桶金——100万元,为她开辟后来的事业打下基础。那时她不过23岁。    
    正如爱默生所说:“如果一个人经常想象自己是什么样子,他就会变成那个样子。” 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会是一个成功人士,那么他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最终实现这个目标,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是个幸运儿,坚信自己的生活中会好事连连,他的生活就会确实如其所愿。人们总会看到他们业已相信的结果。一个人越是年轻,越有无限的成功潜力可以挖掘。    
    


第三部分:靠自己去成功知识所能创造的财富是最大的(1)

    拿破仑·希尔说:“人类思想中蕴藏的黄金远远多于地下埋藏的黄金。”    
    实现经济独立是人一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金钱,才能获得自由、快乐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年轻人获得经济上成功的机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多。在这个时代,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新的信息与知识层出不穷,顾客需求不断增长,因此成功和致富的机会也远远多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人类的知识每两三年就增加一倍。这意味着,如果把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积累的、各种形式的所有知识堆成一堆,那么最多只需三年的时间,它旁边就会有一堆新的知识,甚至比那一堆更大。知识是以指数的速度递增的。一种新知识可以与其他知识以不同的方式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在21世纪,人类某些领域的知识每年都会增加一倍。    
    《圣经·箴言》里面说:“能够发现智慧、具备理解力的人是最幸运的人。因为智慧和理解力比银子更为重要,拥有它们就能够获得比金子更有价值的东西。它们比红宝石更珍贵,与之相比,你所拥有的一切都不值一提。”    
    以前要发财就需要资本、土地、设施装备、建筑物、固定资产以及其他诸多物质资源。而今天,想要实现经济独立只需要智力这一种资源就足够了。与那些只有工厂和设施的人相比,有智慧的人优势更大,那些只有工厂和设施的人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要素都会随着技术革新或者顾客需要的变化而过时。    
    如果走进一个富翁的家里,能看到的第一样东西是什么?答案是,—间书房!主人越富有,房子越大,他们的藏书就越多。如果走进一个穷人的家里,能看到的第一样东西是什么?没错,是他们能买得起的最大的电视!有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百万富翁根本不看电视,虽然他们会抽出每天仅有的一点儿空闲时间阅读;至于新闻,它们一般是通过报纸获取的。而每天工作结束后就泡在电视机前面的人肯定没有多少钱。    
    这里有一个问题:富人是先有钱再买书的,还是先买书、读书,然后才成为富人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们购买图书,阅读和应用书中的内容,知识也越来越丰富,然后才获得财富。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致富后再买更多的书,不断的获取知识,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    
    知识所能带来的财富,尤其是财富积累的速度,有时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2003年,22岁的李明明依靠自己高超的FLASH动画技术,拿到了上万元的月薪。说来令人惊奇的是他只有初中文化。    
    初中毕业后,李明明知道自己考高中无望,就凭着自己的美术天赋,考上了沈阳文华工艺美术学校。可是家里却拿不起每年3000元的学费。18岁的他不得不到北京闯荡。如何安身立命?他在饭馆打杂,干过搬运工,散发过传单。后来他想起了饭馆老板说过的一句话:“想高薪,到中关村玩电脑去!”    
    虽然他从来都没有摸过电脑,可他心中升起了向往的感觉,他立刻辞去工作到了中关村。他找到一份与电脑沾边的工作——电脑搬运工,月薪600元。虽然辛苦,可他希望能接触电脑。但是技术人员并不让他和电脑沾边,怕发生闪失,也是瞧不起他。李明明挺痛苦,却并不甘心。    
    他住在黄庄附近的地下室,楼上住了不少大学生。他们有电脑。李明明就设法和他们接触,时机一成熟,他立刻凑到电脑跟前如醉如痴的观察。他看着他们在电脑上“画图”(做网页),羡慕地问:“干这活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6000,做好还有提成!”    
    一个月就挣了我一年的钱,他吃惊不小。夜里,他辗转反侧。饭馆老板说中关村能挣高薪,没想到这么高哇。在睡意朦胧中,他下决心学电脑。    
    他不断地给楼上的大学生献殷勤,帮助这,帮助那,终于一个大学生同意教他电脑。他从开机、关机、识别键盘学起,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学。他用笨办法记笔记,学习十分刻苦,经常通宵达旦,做梦也练习。仅一个多月,就把大学生教他的全学会了。那大学生也没想到他会进步这么快,就给他介绍了一家教育网站做网页设计员,月薪2000元。他从苦力跃升为白领。不久,另一家公司慕名找到他,以每月6000元的工资,把他挖走了。这是在他进入北京一年半以后。    
    进步并没有就此结束。他并没有躺在这个岗位上就此享受一生。他成了设计网页、制作FLASH动画以及制作其他多媒体的电脑高手。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了电脑设备,租了房子,安装了电话,开了自己的公司。经过四个月的困难期,生意逐渐好转。到了2002年1月,他的月收入就达到了25000元。这时他才21岁,看上去,还只是个毛头小伙子,不到十年,他就能成为百万富翁。    
    李明明只是无数个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成功者中的一个。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仅靠学习知识来使自己的生活产生巨变是很难的。要最大限度地从学习中获益,他就必须是一个思考者。仅仅熟悉一些事实并不等于获得了力量。如果用一无是处的知识来填充大脑,无异于一个劲儿把家具和摆设塞进房子里,直到自己没有立足之地。    
    


第三部分:靠自己去成功知识所能创造的财富是最大的(2)

    美国《成功》杂志创始人奥里森·马登曾说:“食物只有被充分消化吸收,变成血液、大脑和其他组织的一部分后,它才能化为体力、智力和肌肉。同样,知识只有被大脑消化吸收,成为你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后,知识才能成为力量。如果你希望获得知识上的力量,除了看书要全神贯注外,还要形成这种习惯:经常合上书,坐着想一想,或是站起来走走,想一想。一定要思考,要沉思,要默想,要在脑海中反复思量你读到的东西。”    
    有些人认为,只要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只要在任何闲暇时都一书在手,那么他们必然会变得富有教养、智慧通达。其实不然。与阅读相比,思考要重要得多,沉思、默想读到的东西,就如消化吸收所吃的食物。    
    伊丽莎白·布朗宁曾说:“书读得太多,如果与我们的思考不成比例,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相信,如果我能少读一半的书,我会更聪明些,会有更出众的才能,会有更高的鉴赏力。”    
    比尔·盖茨也这样认为:学习的最大好处不总是在于所记得的内容,而在于它们的启迪,它们对塑造性格的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领导人知道,那些已经融人一个人体内的、随时可用的少量知识要比空泛而无用的大量知识能成就更多的事业。    
    “忙忙碌碌的成功人士都是在什么时候思考的?”这的确是一个每天都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