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的年代-宋朝军事故事探秘-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平会战(五)
这个时候的西军,在雄心万丈的张浚指挥下,已经开始反扑,夺取了陕北地区和延安府等地,把娄室金逼退到了狭长的关中平原东部地区。永兴军帅吴玠、环庆帅赵哲、熙河帅刘锡、秦凤帅孙渥以及新进的泾源帅刘锜正在富平一带集结。按照惯例,身为督阵的大帅张浚是不在最前线的,他驻扎在离富平很远的邠州。他想要举行大会战的企图正下金军的下怀。金军也慢慢地向离富平约八十里的下邽进驻。直到这个时候,张浚仍然以为完颜娄室是一支孤军,浑然不知道完颜兀术和完颜讹里朵军进入了陕西。远在后方的他多次更新赏格,以至于更新到了“能生擒完颜娄室者,赏节度使,银、绢各以万计”的高度。完颜娄室自然是不甘示弱,他马上宣布:能生擒张浚的,赏驴子一匹,布一匹。
完颜娄室的恶搞也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宋军当时有人提议,要送一套女人的衣服给完颜娄室,张浚没有答应,这虽是灭敌军威风的壮举,但却不符合他的风格。张浚的风格是下战书。他一连下了好几封,正在忙于集结兵力的金军自是不肯马上就举行会战的,直到完颜兀术等会师后,完颜宗辅回书张浚,约定双方在九月二十四日会战。而九月,是鹰飞草长,弓劲马肥的季节,也是金军最为活跃适应的季节。
富平位于关中平原终端的北部边缘地区,地势平坦,战略位置重要,素为京散腹地。当时宋军在富平的营寨位于地势偏低的今富平县城以东的平原上,地形开阔,适合大兵团作战,尤其有利于金军重骑兵的冲击
。
宋西军在一战中号称兵四十万,骑兵七万,这是漫天要价,实际上宋军这次的兵马不会超过十五万,应是十到十二万之间,至于《金史》卷十九记载为“骑兵六万,步卒十二万”和《壮义王完颜娄室碑》记载的“张浚步骑十八万壁富平”。这个十八万应该是加上了运送粮草的民夫。在宋朝,几乎只要是稍大的军事行动,就免不了要调发民夫去前线运粮,如神宗朝的宋夏灵州之役,王中正领麟州兵六万,民夫也有六万,加起来即是号称“十二万”,高遵裕领蕃汉步骑一共八万七千人,民夫还有九万多人。加起来便号称“二十万”了。在古代后勤条件下,要集结四十万大军,基本是要倾全国之力的。宋西军集结了十二万到十五万,应该已经是极致,即使以十二万人论,这次会战无疑也是宋金自从开战以来宋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而金兵,在记载中有两位元帅,一位副元帅,十多个万户长,如《金史》卷十九中记载“兀术以精兵两万先往洛阳,以八月往陕西”,兀术的两万加上讹里朵的三万以及一直留守在陕西的完颜娄室军,应该不会少于七到八万人。
以十二万大军对八万金军,按照张浚的军事理念,战争是人海的体现,兵多便是王道,所以他的信心百倍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会战之前,宋军内部又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吴玠在经过实地勘察之后,反对在富平下寨布阵,他认为富平地势平坦,对全骑的金军非常的有利,而宋军如果往西边后撤几十里,便可以依山部阵,优点有二,一是背后靠山,则不用惧怕金骑兵的迂回攻击,二是扼守在高地,金骑兵则须要仰攻,其冲锋能力就大大地下降了。吴玠的观点得到了另一位将领郭浩的支持。只是可惜没有得到战场总指挥刘锡的支持,他认为:我军人数多过金军,富平地势虽然平坦,但多为沼泽地,金军的骑兵再强,也难以起到作用,怎么能够战前自动后撤呢?
相比吵吵闹闹的宋军,对面的金军则有些沉寂,但沉寂并不表示畏惧,身有贵恙的完颜娄室甚至单骑前去窥探宋军营寨,他回来说宋军“人虽多,但营垒不固,千疮万孔,极易破耳”,完颜娄室可能是个近视眼,也可能在给自己军队打气,如果两者皆非,那么他所看到的应该是宋军民夫的营寨,这大概也是他单骑前去,也能够单骑安全归来的原因。很不幸,完颜娄室看到的这个“千疮万孔”的营寨,正是宋军的最大软肋。
富平会战(六)
建炎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辰时,金军发动了突然袭击。这正是金军的善战之处,在人数上处于劣势的金军,攻宋军之不备,完颜娄室先是派出了三千精骑,背负柴草和土袋,由金将折合率领,一面冲锋,一面在沼泽上投下柴土,不消片刻,刘锡所认为“天险”的沼泽便被金军轻轻松松地填平了。
随后,金军的右翼完颜兀术也发起了冲锋,他们如矫捷的豹子一般,急速地绕过了宋军的大阵,直扑已被完颜娄室踩过点的民夫营寨,民夫们的本职工作是运送粮草,虽然宋朝曾明令“丁夫悉持弓矢自卫”,要求民夫们武装运粮,但面对金军这些身经百战的骑兵,无疑不是对手。很快地,这些民夫便“奔乱不已”,开始朝宋军大阵逃跑。完颜兀术军紧随其后,成功地穿越了宋军最精华的部队———弓弩部队的射击区。开始直扑宋军本阵。
这个时候,战场的总指挥刘锡才如梦初醒,连忙敲起了军鼓,升起了旗帜,他的信心明显没有远在后方的张相公那么强大,他升起的旗帜,上面秀的是斗大的“曲”字。但明显的他比张相公明白现在万州闲居的曲端对于金军的威慑力。问题是,秀着曲字的大旗,对内宣传,完全是肉麻当有趣,丝毫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因仓促迎战,五路宋军完全失去了信号,各自乱成一团。不能协同作战,兵力上的优势不但不能发挥,在更多的时候反而是种累赘,这一点,张浚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也不曾想到的。
刘锡的弟弟刘锜在混乱中果断地亲自驻马军前,迅速平定了泾源军的慌乱,随后大喝着领兵迎头痛击完颜兀术军,这是年轻的刘锜与完颜宗弼的第一次直接交手。刘锜的勇猛,加上泾源军在曲端的精心调教下,本是西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金军逐渐支持不住。万户赤盏晖所部首先溃败,哭爹喊娘地四下奔散开来。致使完颜宗弼的合扎亲兵和韩常的万人队陷于泾源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韩常是兀术的爱将,也是金军中有名的“猛将兄”,他以善射而闻名,能开三石硬弓,射出的箭可以直没铁甲,在两宋之交的宋金武人中,和他处在同一战斗区间的只有岳飞了。
两军在激战中,韩常被流矢射中了眼睛,他发出了野狼一般的嗥叫,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一刻,三国时代的猛将夏侯惇在他身上附体了。韩常飞快地把箭从眼中拔了出来,然后在地上抓几把土,塞在伤口处。他这种异于常人的勇猛,保证了完颜兀术的最大安全,最后两人携手杀开了一条血路,又携手突围而去。年轻的刘锜仅用宋军五分之一的兵力便击溃了金国的王牌部队,而且还是这一战金军近一半的主力部队完颜兀术军,但随后完颜兀术整军再战,镇守中军的完颜讹里朵也派来了援兵,两军又重新陷入对峙状态。
从日辰到日中,双方已经鏖战了近四个小时,将士半生死,血已流成河,日中后,金军祭出了经典战术———左右拐子马战术,即发挥骑兵的高机动性,两翼包抄迂回的战术。金军右翼已经基本被刘锜的泾源军打残了,所以只是虚晃几枪,喊喊口号而已。真正的力量,是在完颜娄室的左翼。
宋军对抗左翼的是环庆军,环庆帅赵哲是国家的司法系统出身,一度在地方上做负责刑狱的文官,他曾和张浚一起在东南地区讨伐山贼,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以张浚组建川陕班子时,把他也选了进来。垮行作业,宋朝出过很多的人才,比如范仲淹、虞允文、文天祥,但赵哲一没天分,二不努力,所以两军激战之时,他选择了逃跑。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他没有逃跑,但也没有在阵前督阵。反正怀庆军和金军激战时,赵哲压根没见人影。
从日中再到日暮,两军已经交战了六个回合,没有主帅的环庆军已经开始不支,“他路军无与援者”,不支的过后便是溃散,当金军的铁骑出现在宋军战线的侧后方时。宋军全军如被大水冲开了墙堤,开始一层层崩溃。刘锡已经完全对军队失控,他所能做的,便是和全军一起瞎头昏脑地逃奔了。
金军的伤亡是非常惨重的,加上此时已经天黑,血战了一天的金军也是强弩之末,不敢再行追击,当然,他们看到宋军营寨中堆积如山的珍宝钱帛时,也再没有追击的欲望了。富平之战,只是一场击溃战,宋军的伤亡应与金军相当,或许还少一些。但是,川陕的数年积聚,却毁于一旦。通常的击溃战,对于有强大后备军的军队来说,其实并不可怕,然而,宋西军这次基本是倾其所有而出,地方上只留有很少的后备军,所以富平之战已经基本成为宋金争夺陕西的决定性战役。
富平会战(七)
说是基本,是因为张浚如果不继续发昏的话,陕西是还有一线生计的,宋军战败之后,因为兵马并没有过重的伤亡,张浚如果部署得当,利用陕西的北山山系和六盘山山系,集中兵力扼守山隘,发挥西军山地运动战的优点,纵然不能保有全陕,但六盘山以西的广大地区,是不会那么轻易落入金军怀中的。可惜雄心万丈的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失败,所以当失败的事实摆在眼前时,他“全不晓事”的特点便凸现无疑了,他居然命令五路宋军全部回归本路。然后他大发怨气,先是罢免了刘锡的所有职务。接着便要砍在战场玩失踪的赵哲的头。赵哲死命为自己辩解,张浚把满腔的恨全部发泄在了他身上,亲自拿着铁棍抽击赵哲的脸,抽得赵哲满脸血污,晕死过去。最后在一个小土堆前,被斩首了。
人,往往不能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却非常了解自己的敌人。曲端无疑是非常了解张浚的。富平之战后,被软禁的曲端只是说了一句话“我死矣”。
当然,张浚杀曲端,还是有很多因素促成的,比如战后他的几个心腹爱将如张中彦、张中孚、赵彬、李彦琪等人率泾源军投降金军,比如他的几个仇家联合起来图谋他,这几个仇家中有王庶、杨斌、康随,还有吴玠。
曲端的罪名是“谋反”,负责此案的是曾被他打过一百鞭子的康随。他知道自己是难逃一死,指着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爱马铁象仰天大呼:“天不让我恢复中原乎?惜哉!”悲恨交集,泪下数行。
曲端的死,有几种版本,有说是药酒毒死的,有说是被火烤死的。可无论如何,曲端是冤死的。他虽然从不服从指挥,从不援救友军,从不和金军打硬战,直接导致了五里坡、延安府、耀州、彭店原等历次大败,但他的民族大义,是不容抹煞的。
“破碎江山不足论,何时重到渭南村。一声长啸东风里,多少未归人断魂。”有文有武的曲大写的这首诗,也许正是自己一生的一个侧影。
富平之战,使金军在西部战场向前推进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宋军陕西五路尽失其地,陕南和川北直接暴露在金军的铁蹄面前。如果陕南和川北再次失守,让金军控制了长江的上游,对南宋形成犄角包围之势,再从四川上游顺江而下,进取襄鄂,那么,处在长江下游的临安南宋政权,便是必死之地了。
川陕民谣中的曲大已然死去,剩下的吴大,注定将脱颖而出,力挽狂澜。
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