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 >

第21部分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第21部分

小说: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05年到1907年,随着04年海军三年建设案的执行,8艘更具实用性的小型近岸潜艇纳入了装备序列:

1905年

海龙级2艘:海龙、海虎

排水量:水上250吨/水下276吨

航速:水上12节/水下8节

航程:水上500海里/12节,水下6节/50海里

鱼雷:450MM鱼雷2枚

鱼雷管:450MM鱼雷发射管2具

安全工作深度:40米

乘员:18名——

1906…1907年

海豹级6艘:海豹、海狼、海狮、海犬、海牛、海豚

排水量:水上300吨/水下337吨

航速:水上12节/水下8节

航程:水上650海里/12节,水下6节/70海里

鱼雷:450MM鱼雷5枚

鱼雷管:450MM鱼雷发射管3具

安全工作深度:40米

乘员:22名——

1907年,在以上8艘海字号潜艇的基础上重组了第1潜水战队,战队原有的5艘特试袖珍潜艇转入青岛的潜水部队训练中心——

1908年

建造鲨一型6艘(鲨1…6号),另外出售给日本朝鲜各2艘,后日本又仿制2艘。

排水量:水上330吨/水下369吨

航速:水上16节/水下10节

航程:水上850海里/12节,水下4节/70海里

鱼雷:500毫米鱼雷3枚

鱼雷管:500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前2后1)

安全工作深度:45米

乘员:25名——

1909年

建造鲸一型6艘(鲸1…6号),第一款大型远洋潜艇,从此开始在潜艇上采用柴油机。

排水量:水上556吨/水下780吨

航速:水上16节/水下10节

航程:水上5500海里/8节,水下4节/70海里。

鱼雷:500毫米鱼雷8枚

鱼雷管:500毫米鱼雷发射管5具(前4后1)

火炮:120毫米/45倍单装炮1门,60毫米/50倍高射炮1门。

安全工作深度:45米

乘员:36名——

1910年

建造鲸一型布雷型4艘(鲸7…10号),远洋布雷潜艇。

排水量:水上550吨/水下774吨

航速:水上12节/水下8节

航程:水上9000海里/8节,水下4节/50海里

鱼雷:500毫米鱼雷5枚

鱼雷管:500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前2后1)

水雷:16枚水雷

火炮:90毫米/50倍单装炮1门,60毫米/50倍高射炮1门

安全工作深度:45米

乘员:35名——

建造鲨二型4艘(鲨7…10号),小型近岸潜艇。

排水量:水上380吨/水下435吨

航速:水上16节/水下10节

航程:水上2500海里/8节,水下4节/70海里

鱼雷:500毫米鱼雷5枚

鱼雷管:500毫米鱼雷发射管3具(前2后1)

火炮:90毫米/50倍单装炮1门,60毫米/50倍高射炮1门

安全工作深度:50米

乘员:30名——

附1——

历史上日俄战争前后实用化潜艇的典型和蓝本,美国“霍兰”型资料:

引擎;汽油发动机

排水量;水上103吨/水下124吨

航速;水上8节/水下7节

航程;水上264海里/8节水下6节/20海里

鱼雷;450MM鱼雷2枚

鱼雷管;450MM鱼雷发射管1具

安全工作深度;46米

1900年,英国购入5艘该型艇,组成皇家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

日俄战争爆发后,日俄均购入了该型潜艇,但都未能参于实战。

附2——

英国皇家海军C1级(首艇1905年服役)潜艇资料:

排水量;水上286吨/水下321吨

航速;水上12节/水下8。5节

航程;水上660海里/12节水下4节/60海里

鱼雷;450MM鱼雷2枚

鱼雷管;450MM鱼雷发射管2具

安全工作深度;30。5米

附3——

法国海军S级潜艇资料(一战前服役):

排水量;水上529吨/水下737吨

航速;水上16。5节/水下10节

航程;水上2050海里/10节水下4节/60海里

鱼雷;450MM鱼雷8枚

鱼雷管;450MM鱼雷发射管6具(艇首2具+甲板上4具)

火炮;50MM高射炮1门

安全工作深度;40米

附4——

德国海军U…46号潜艇资料(一战前期服役):

排水量;水上786吨/水下940吨

航速;水上17。1节/水下9。7节

航程;水上9000海里/8节水下5节/55海里

鱼雷;533MM鱼雷8枚

鱼雷管;533MM鱼雷发射管4具(前2+后2)

火炮;105MM单装炮1门+88MM高射炮1门

安全工作深度;50米   

happydai同人志之光绪之治

说明:现于美国留学的happydai兄曾为本书撰写1896年帝国宪法草案,并以本书设定为基础写了几篇短小的同人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也在此向happydai兄的帮助致以深切的谢意。

原标题:铁血帝国补一章:光绪之治(光绪十七年——光绪二十年)

正文:

次谋会议上,有四个人常常默默无语,但是绝对没有人不尊敬他们,那就是工商大臣牛金、科技次官马峰、农林大臣田正宏和他新任不久的次官,二十岁的婉玲格格,帝国第一位女部长。

婉玲格格是醇亲王的女儿,也就是光绪皇帝的同父异母的胞妹,她出生的那年,也就是光绪从家里被抱到宫里的那年。她从小聪明好学,特别喜欢侍弄花花草草。光绪十七年(1891)一次宫廷宴会上,十七岁的婉玲和马峰恰好是邻座,两人闲聊起来,马峰发现她小时候在基督教学校读过西学,曾经读过《天演论》,竟然还亲自做过试验,种出了一种双色的月季来,不禁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不久,婉玲在有意促成二人关系的醇亲王的首肯下接受了马峰的邀请,插班进入了马峰创建的帝国理工大学读书,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的大学生。

光绪十八年春天,马峰陪婉玲去郊外踏青,看到农民在田间劳作,一个个面有菜色,无意感慨道:“要是有杂交作物,提高产量,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少受饥寒之苦!”已经是工程系二年级的婉玲答道:“我原来做过花草的实验,想必粮食棉花也可以通过杂交提高产量,但是我发现杂交作物第二代以后性状就开始不稳定,很难应用到生产中。”马峰大奇于婉玲的生物学天赋,在次阁会议上多次力举她出任帝国的农林次官。虽然前有刘云等人特别是田正宏笑话他“动机不纯”,后有王公大臣们以“祖宗之法云云”加以阻挠,光绪帝的任命诏书最终在光绪二十年公历七月一日,婉玲大学毕业的同一天下达。发布者具体如何考虑的就不得而知;但前一天下诏,宣布允许女子参加新的政务官考试、入朝为官及进入资政院,从而使婉玲的官员任命合法化,却也为中国女权运动拉开了帷幕。后来,六月三十日被定为中国妇女节,以纪念婉玲格格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努力而使中国的女同胞们第一次合法获得政治权益的贡献。

婉玲格格的毕业论文《杂交作物和牲畜的性状稳定性研究》被刊登在《帝国学报》(帝国第一批官方报纸,和《帝国参考》一样属于机关内部刊物,《帝国学报》主要是介绍科学和工程基础研究方面等非敏感性内容,在学界流传的刊物,是帝国最权威和严肃的学术刊物)上,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西方也引起了轰动。在她的主持下,帝国在京郊通县开辟了“帝国农牧业试验暨育种基地”进行作物牲畜的研究工作,她同期毕业的,和她在一个课题组的几个同学,都参加到了这个工作中来。当然,要取得突破性成果还需要加以时日。

考虑到她不是“过来人”的身份,虽然她也参加了次谋会议,大家在会议上谈论的时候,就会比较注意不去提及“未来”以及“上个历史”发生的事情。这个并非一条纪律,而是大家都知道而且自然遵守的原则。出于对女性的“尊重”婉玲格格的加班努力总是因为大家的劝说作罢,而晚上的次谋会议往往就成为“过来人”们讨论特别议题的时候。

婉玲格格的加入问题,他的主官田正宏虽然曾经私下揶揄马峰“假公济私”,但是心中非常欣赏她的才干,也是马峰的第一个支持者。主抓农业的他深深知道她的工作才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之道,但是起初他上台后面对尖锐的农村问题,这些就显得缓不济急了。

自鸦片战争以及长毛乱党之变后,国家加重了税负,许多地主为了包括满足其吸食鸦片的需要等原因提高了田租,百姓生活更加困苦。“民为国之本”,要想治理好帝国,必须解决好农民的生活问题。因此,光绪十七年田正宏主政以后很快制定了“三三法案”,其基本内容有三点:第一是中等土地肥力的土地地租不得超过1/3,第二是各地兴办农会,负责农民和地主的租赁谈判,官府则负责在出现争执的时候作为协调者而非仲裁者出现在召开的三方会议中,负责调和农会和地主的矛盾。第三条就是规定,土地未经耕种荒芜三年以上的自动收归国有,重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

为了推行新法,田正宏在次谋会议提出要求,并得到大家的支持,还从何新那里要来了一个预备师组成了专门的帝国农业警察(后来在光绪二十年纳入帝国警察总署,改名为农业公署,和廉政公署共同获得“帝国保民署”的美誉)。新法不出所料地遭到了抵制,但是几个月内在农业警察将各地几百之多的“恶霸”(其中不乏身为皇亲国戚者)举行公审,执行了枪决以后,在“霸府”的刺刀下被强制推行。纳入编户统计的地主们半数依法降低了税收,小部分的尤其是大地主出卖了土地,剩下的以及大部分土地的新买主,则感到1/3的地租利润空间不大,不再将土地出租给佃户,而是雇用长工自行组织农业生产。帝国的佃户家庭人口从光绪十八年春天新法推行前的一亿到光绪二十一年公历新年锐减到大约三千万,同期的农业长期雇工家庭的人口数量则从有一千余万大幅成长为一亿三千万。农业经济结构得到大幅调整。全国田赋收入除新法推行的光绪十八年小幅下降外,光绪十九年即得到恢复。

光绪二十年,因夏天少雨,夏粮、早稻小幅歉收,但是秋粮取得二十年罕有的大丰收,当年粮食总产比历史最高的同治七年还要高5%。漕运的粮船络绎不绝,粮食堆满了帝国的粮仓和军库。棉花在光绪十八年当年是丰年,十九年天气上属于歉收,但是总产却因为新法有效推行依然上升;光绪二十年(同样是因为天旱)黄淮一带棉花大丰收,这是帝国棉花收购制度推行的次年,因为前一年收购量不大,缺乏准备,许多县的棉花竟然只能临时堆积到县衙大堂(虽然光绪十九年县衙改称县政府,县令改称县长,但是县长大人们处理的工作暂时还没有明显的变化。县政府大院仍然被习惯的称为“县衙大堂”)。

工商大臣牛金在执政后,推行币制改革,得到海军大臣张之洞的大力支持。光绪十八年,牛金设立帝国铸币局,废除了各地奸商铸造的所谓“鹅眼小钱”、各地流通的各色铜钱以及咸丰年间铸造民间不爱使用的当十以上,重量却相同的“大”钱。同年八月,从美国汉立克纳普厂进口的刻字铜模等设备到货,他在采用光绪重宝当十钱,光绪通宝小制钱的基础上,又铸造发行了按照币值大小不一的光绪当五钱和光绪五十钱两种制钱。光绪十九年,帝国铜元“光绪元宝”开始流通,正面为“光绪元宝”四个汉字,中间没有方孔,而有“一百”两个满文字体,下面靠近外部有“帝国造币局,每百文换一元”字样,背面是蟠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