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五代的那些破事 >

第38部分

五代的那些破事-第38部分

小说: 五代的那些破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中的皇帝刘承祐虽然没见过世面,有点害怕,不过四位辅政大臣可是一点也不怕这点小小的叛乱。商量了一阵之后,他们决定让郭威前去平乱。郭威也没什么不想去,刚好可以利用这场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兵是国家的,军饷也是国家的,这种买卖只要仗没有被打败,就肯定不会是赔本买卖。这打仗有时打的就是钱,郭威知道李守贞这个平时就是把钱分给手下,而自己带去征讨的军队中便有李守贞的旧部,那就只有比李守贞更舍得花钱,反正钱是国家的郭威没有什么舍不得,只要把叛乱平了下去,这帮将士又得了好处,这样朝廷也说我有功于朝廷,军队方面也会说我是一个好领导。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叛乱镇压下去了。
六、郭威平乱
    平乱这种事其实也并不容易,因为这次反叛的是三家而不是一家,这时有人就出来提议说:“李守贞实力最大,不如先解决了其他两个人再说,李守贞没有帮手,也是迟早得完蛋。”但部将扈彦珂认为不应该这样,他出来说:“三叛连衡,推守贞为主,宜先击河中。河中平,则永兴、凤翔失势矣。今舍近图远,若景崇、思绾逆战于前,守贞兵其后,腹背受敌,为之奈何?”郭威其实也是这样想的,于是非常高兴地接收了这个建议。
于是郭威亲率大军与白文珂围攻河中的李守贞,而让郭从义等在长安对付赵思绾,赵晖往凤翔对付王景崇。郭威也知道这帮军士多有曾有李守贞的部下,于是为了赢得人心,郭威在军中接见宾客时,衣著宽袍大袖,风度儒雅;上阵打仗时,身著短装,与士兵一样。临战之时他是临矢石,冒锋刃,必以身先,与士伍分甘共苦。而军士只有稍微有些功劳,便是重重有赏;军士若是得了病受了伤,他也是亲自慰问。而且对于作战方针,不管谁提建议,他都能和颜悦色地接待;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也不介意,因此深得部下爱戴。厉害吧!
本来李守贞以为那些军士我平日待他们不薄,他们就算到了我城,也会像当年投靠李从珂一样来转投与我。哪知郭威竟然来这一套,结果郭威带来的兵一个个都开始骂李守贞是反贼。
郭威的军事策略是挖壕筑墙,步步逼进,将河中围起来,困死他。当时军中有人提议必须急攻河中,一举取胜,否则敌军援兵一到,就会腹背受敌。不过郭威看得很明白,他分析说:“守贞系前朝宿将,健斗好施,屡立战功,况城临大河,楼堞完固,万难急拔。且彼据高临下,势若建瓴,我军仰首攻城,非常危险,臂如驱士卒投汤火,九死一生。有何益处?从来勇有盛衰,攻有缓急。时有可否,事有后先。不若且设长围,以守为战,使他飞走路绝。我洗兵牧马,坐食转饷,温饱有余,城中乏食,公私皆竭。然后设梯冲,飞书檄,且攻且抚,我料城中将士,志在逃生,父子且不相保,况乌合之众呢!”郭威最后也是这样做的,这河中粮草在多日围攻之下很快就用尽了。李守贞在城中再也不能老这么呆下去了,向外求救,于是他各派人向赵思绾、王景崇、辽、南唐、后蜀等人求救。不过赵思绾、王景崇自顾不睱,南唐离得太远,而向辽求救的使节被汉军截下了。而城中无粮,就只有以人为食了,最后也只剩下突围这条路了。可笑的是这时的李守贞还找来那位“神僧”总伦商议对策,总伦回答他说:“大王当为天子,人不能夺,惟现在分野有灾,须待磨灭将尽。单剩得一人一骑,方是大王鹊起的时机。”这种鬼话李守贞居然还信了。而且还执弯弓,遥指一虎舐掌图说:“我若有非常之事,当中虎舌。”他也果然射中了。但是这射中了虎舌也只能证明他箭法好,可他偏和安重荣一样,以为这天下一箭可定也,那就是愚蠢了。
不过这李守贞此举也好像有点激励士气的意思,因为他必须得突围了。而郭威此时听到南唐派兵来救了,而蜀兵也开始出发帮王景崇了。于是郭威暂时离开了河中去对付其实二路兵马。他临行之时,特别嘱托一起围攻的白文珂与刘词说:“千万不能让李守贞成功突围,只要他不能突围,早晚是要败在我们的手里的。但是如果让他突围成功,这胜负可就不好说了。”
不过南唐的将领李金全根本没有前来救援的意思,这河中离得太远不说,而且真正打起来,也没有什么把握,结果在唐汉边境观光旅游一番就打道回府了。而蜀兵过来虽然打了几场胜仗,不久因为粮草不足又退回去了。好,接着解决李守贞。
李守贞也开始分五路突围,开始做这最后一搏。不过由于前来围攻的刘词等人英勇无比,五路突围之兵全部被堵了回去。而郭威又回来了,这城中的状况全部都靠吃人肉维持,而郭威的大军也在准备大举进攻了,李守贞终于感到没有任何希望,于是也开始学习李从珂全家集体自焚,不过他的儿媳妇符氏可不愿陪他们一起死,而偷偷躲了起来。李守贞彻底完蛋了。
郭威在得李守贞自焚身亡之后,也就顺利地进入了河中城。李守贞的那位儿媳妇,出来找郭威来了,并且说是魏国公、守中书令、平卢军节度使符彦卿的女儿。郭威和符彦卿还有点交情,听说这位符氏说郭威对她来说就像老爹一样。也是十分高兴,感叹这位符氏十分了不起,并把他送回了符彦卿处,而且还真把她当女儿看待。后来更是因为喜欢她,把她嫁给了自己的义子郭荣(就是柴荣),还真的当上了皇后。如此看来,并不是看相的骗了李守贞,而是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根本没有皇帝命。
李守贞垮了,他的那帮死党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下场。他死了还让人把头砍了下来,诸子并贼党孙愿、刘芮、张延嗣、刘仁裕、僧总伦、靖余、张球、王廷秀、焦文杰、安在钦等并磔于西市,余皆斩之。
解决了李守贞,下一个就是赵思绾了。赵思绾也许是有点害怕,因为城中的粮草也吃光了。左骁卫上将军致仕李肃与判官程让能一起跑来劝赵思绾说:“现在朝廷用兵三处,早晚是要赢的。而我们现在若能向朝廷出降,一定能得到优待的。”赵思绾很犹豫,终于还是投降了。刘承祐也是暂时没有办他,而是改任他为华州留后、检校太保。不过这赵思绾毕竟是引起了公愤,郭从义,王峻等人趁赵思馆尚未出任,便劝郭威说:“狼子野心,终不可用,留之必贻后悔耳!”然后在郭威的默认下把赵思绾杀了,并族其家。赵思绾被杀之前,市人都争相用瓦片石头扔他,赵思绾的叛将部下也一并杀了。把赵思绾抄家之时,得了二十余万贯钱。更让人震惊的是,长安城本来有十万人口,到了赵思绾城破之后,城中只有一万人了,其他的都是被饿死,杀死的,还包括被赵思绾吃掉的。
现在就只剩下凤翔王景崇了,王景崇原是与赵晖对阵,双方本各有胜负。赵晖曾以伪装的蜀兵将王景崇打了一顿,而王景崇请来的蜀兵也将赵晖打败了几次,不过蜀兵的粮草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王景崇的帮手也就没有了。加上李守贞、赵思绾二位同道中人都完蛋了,他就更加孤立了。幕客周璨,入语景崇道:“公前与河中、长安,互为表里,所以坚守至今。今二镇皆平,公将何恃?蜀儿万不可靠,不如降顺汉室,尚足全生。”景崇道:“我一时失策,累及君等,虽悔难追!君劝我出降,计亦甚是,但城破必死,出降亦未必不死,君独不闻赵思绾么?”是啊,投降也得死。拼了吧!
拼了的把握实在不大,加上孤立,城中的变数也就更加大了,有了里应外合,王景崇再也撑不下去了,他也是选择了自焚。
在平定了叛乱之后,郭威也开始要准备班师了。在班师之前,在李守贞处搜到了一些李守贞和朝中大臣相勾结的信,郭威本来是想,搜集起来好当作证据,整一下那帮朝三暮四的家伙。不过在听人劝说之后,还是选择了当年曹操的做法,付之一炬。
而郭威在上表的表章也是说:“这都是将士大家的功臣,皇上的洪福所至,微臣不过是办了点份内的事。”这样一说,皇帝也高兴,大臣将士们也高兴。
皇帝刘承祐确实是高兴了好一会儿,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三路反贼全部被郭威干掉了。这江山似乎便可以永固了,最起码暂时是做稳了。
但是刘承祐虽然想安稳,但偏偏有人不想让他安稳,契丹人又想来趟一下浑水了。刘承祐一看,既然郭威能打,还是让郭威去对付吧。于是决定让郭威去镇守邺城,以防契丹,郭威本倒是想去。不过这皇帝虽然是刘承祐,但是朝中大事,还得由四大臣协调解决。郭威此人平常人缘挺好和杨邠、史宏肇等人关系都还可以。就是宰相苏逢吉看到郭威功劳太大,有点眼热,于是借枢密使不授外镇来说事,不想让郭威赴邺城。但毕竟支持郭威的人更多,更重要是支持郭威的都是军人出身,比如说史宏肇,武人来五代可是十分吃得开的。加上刘承祐本身就想郭威去守邺城,偏这苏逢吉跳出来反对,所以最后刘承祐还是决定让郭威去了邺城。不过郭威这一走,朝中不久却是出现一件大事,这件事改变很多人的一生,其中便包括郭威、柴荣。
七、后汉的超大党争
    郭威离开了开封,去了邺城。但朝中的明争暗斗,远没有结束。本来郭威、杨邠、史宏肇是同一战线的,苏逢吉是另一战线的。如果郭威在朝的话,三个人的战线是要强那么一点点的,但是郭威走了,杨邠、史宏肇等人贪财,而且因为他们是武夫出身,所以十分看不起文人,和朝臣的关系不好。特别是史宏肇。
有人说后汉刘知远时的刑法残暴,而最残暴的刑法便在史宏肇这里执行的。史宏肇治军十分严酷,他下令凡是犯罪的人,不问罪之轻重,只要你犯了事,便处以极刑。极刑的刑法很多,比如拦腰斩、断舌、决口、抽筋、折足等。由于史宏肇的判断能力有限,(有时可能是有意为之)结果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比如有个百姓吃多了没事干,抬头望着天空发呆,结果就被抓了起来,判了腰斩。虽然说乱世当以重典治国,不过这捕风捉影的事一多,冤假错案也是肯定少不了。
说白了,史宏肇不会做人。特别是表现在他对文人十分地不尊重。这治国也不能全靠武力来办事。但史宏肇这人一天到早晚都因为有文人在任职大为不满,他经常说:“文人难耐,轻我辈,谓我辈为卒,可恨可恨。”而且他为郭威争取邺城的统领权,其实也不完全是为郭威着想,他更想的是想把郭威的职位枢密使变成自己的职位。结果和苏逢吉闹得很不愉快,苏逢吉是打心里看不起武夫出身的史宏肇,史宏肇也看不起文人出身的苏逢吉。双方又发生了口角,史宏肇更是大言道:“安朝廷,定祸乱,只须用长枪大剑来办事,至于像毛笔这种破玩意,它能有什么用?”一向和史宏肇关系还不错的王章虽然也不喜欢读书人,但是他干的正是用毛笔这种破玩意干的事。于是也帮他顶了一句话说:“没有这毛笔这破玩意,国家财政收入谁来记。”史宏肇听了之后,半晌才默然而出。
不过真正的冲突发生在一次酒宴上,王章大宴宾客,本来是想让各位朝中重臣缓解一下矛盾。于是将杨邠、苏逢吉、史宏肇等人一起请来喝酒。喝着喝着酒,不知是谁提了个意见,说要来行酒令,而史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