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的那些破事-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等地归降,充分补充了以后所需的军事物资。此后,军事攻城略地异常顺利,前蜀政权在短短70天的时间里便被灭亡,前蜀后主王衍也投降了。是不是和三国的蜀国有点像。
不过王衍可没有刘禅那样幸运,降后还能当一个安乐公,他可是一家子都被杀了。
灭蜀功臣后来也没得到什么好处,他也是太不顾及细节了,由于战前王衍的兄弟王宗弼来巴结他,他入蜀之后竟然住到了王宗弼的家里。这就给了那些宦官们诬告的借口了。加上那些新降之人多数都去拜见郭崇韬而不是魏王李继岌。宦官们当然也要告上一状。不过郭崇韬也是,在打下蜀国之后,由于自己一向讨厌太监,于是就对魏王李继岌说:“现在殿下有了破蜀之功,回去肯定是会被立为太子的,等您当上皇帝之后,一定要把太监们全部清除掉。就算是騸马,也是不能骑的。”太监们不跟你急才怪呢。李存勖派了个太监向延嗣去劳军,郭崇韬本来就对太监们看不顺眼,肯定不会去亲自迎接。等到郭崇韬呈上蜀簿,得兵三十万,马九千五百匹,兵器七百万,粮二百五十三万石,钱一百九十二万缗,金银二十二万两,珠玉犀象二万,文锦绫罗五十万匹的时候。李存勖一看说:“听说蜀地富庶,咋就这么一点东西。”向延嗣见机会到了,对皇帝说,其实不止这么多,其它的好东西都进了郭崇韬的个人腰包了。李存勖开始派出了宦官马彦珪奔赴成都监视郭崇韬,一旦察觉异常情况,则与魏王李继岌共同对付郭崇韬。不过马彦珪又去见了趟刘皇后,乘机蛊惑说:“听向延嗣说魏王已经身陷虎穴,而皇上却还在犹豫,毕竟相隔三千里,到时候恐怕根本就来不及请命了”。皇后便再次向皇帝李存勖进言,但是李存勖毕竟不是个大昏君,他坚定地说:“不能仅凭几句传言就诛杀大臣”。刘皇后见皇帝不答应,便以矫诏传给魏王,命他杀掉郭崇韬。刘氏这次算是败了个大手笔。公元926年,马彦珪赶到了成都,在李从袭等人的一再蛊惑下,魏王终于以议事为名,出伏兵将郭崇韬及其儿子一并杀死,籍没其家产。
一代良将郭崇韬就这样的死去了。一个灭粱大计的策划者,一个实际上的灭蜀军事统帅,一个曾得到过皇帝免死铁券的大功臣,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了。李存勖和他的刘皇后(特别是刘皇后这个败家女人)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如果说王彦章的死标志着朱友贞的好日子快到头了的话,那么郭崇韬的死就标志着李存勖夫妇威风的日子要到头了。
五、后唐的易主
在李存勖的败家媳妇杀了郭崇韬之后,李存勖依然在纵容刘氏的所作所为。如果他这时能够过来对三军将士,对全国臣民能有一个好的交待,赶走这个玩权的女人,办了那些干坏事的宦官,疏远那些强抢他人妻女的伶人,他还是有机会的。不过李存勖并没能这样做。而让这场风波来得更猛烈些。既然已经杀了郭崇韬,那下一个是谁呢?
下一个便是曾经在关键时刻投奔李存勖的朱友谦,虽然他被李存勖赐名李继麟,又封他为西平王,加太尉、太师、尚书令,而且还赐了免死铁券(其实这免死铁券有时真是催命符)。当时宦官、伶人掌权,多次向朱友谦要贿赂,朱友谦都推辞不给,而使宦官、伶人皆怒。加上他和郭崇韬又是儿女亲家,于是伶人与宦官们开始借机生事了。伶人景进开始说他坏话了,他说:“唐兵初出时,友谦以为讨己,阅兵自备。”又说:“与崇韬谋反。崇韬所以反于蜀者,以友谦为内应。友谦见崇韬死,谋与存乂为郭氏报冤。”加上朱友谦当时在伐蜀之初,派出儿子朱令德出兵相助。于是李存勖开始怀疑他了,而朱友谦却说要去说个清楚。景进又出一记狠招,让人用一封诈书诬告朱友谦谋反。李存勖终于相信了。命人把朱友谦全家给全部杀掉了。当执行者夏鲁奇前去诛杀朱友谦的时候,看到当年皇帝所赐的免死铁券,也是惭愧不已,但对朱友谦家人一个都没有放过。而且连自己的弟弟李存义也没有放过。也许应该惭愧的不是夏鲁奇,而应该是李存勖。
朱友谦又死了,又是一个曾受免死铁券的人死了,又是一个冤案。但这时还有一个功劳可比两人,威望高于两人的人。他就是李存勖的干大哥李嗣源。(也就是后来的明宗)李嗣源本名邈佶烈,以征战成名,成为李克用的养子。曾率五百骑兵独自断后,扭转了李克用的败局,时人称李嗣源为“李横冲”。在跟从李克用与李存勖的过程中功劳特别大,后来在灭粱与征契丹上也是曾立大功。李存勖还曾对他说:“天下将与兄共有之。”但这时李存勖却对他非常的猜疑,李嗣源也因此被受召到了后唐都城洛阳。李嗣源当时是成德节度使,军中威望也已经是高过了李存勖,所以他的处境也就十分的危险。
如果不出意外,他很可能与郭崇韬和朱友谦落得一样的下场,不过这时魏博传来了对李存勖不好的消息,不过对于李嗣源而言,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魏州发生兵变了,(这地方发生兵变还真是家常便饭)只是发动兵变的原因就有点让人不解了。原因是因为魏博指挥使杨仁晸将所部兵马守备瓦桥,逾年代归,至贝州,以鄴都空虚,恐兵至为变,敕留屯贝州。不过杨仁晸纯属徒劳。因为郭崇韬被杀一事,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流言四起,人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有人说:“是因为郭崇韬杀了皇子继岌,想自立为王,所以才被杀的。”更有人传出这样的话:“皇后因为皇子被杀,而怪罪皇帝,所以皇后已经因此杀掉了皇帝。”
杨仁晸的部将皇甫晖就带上一帮人来劫持了杨仁晸说:“主上所以有天下者,吾魏军力也;魏军甲不去体,马不解鞍者十馀年,今天下已定,天子不念旧劳,更加猜忌。远戍逾年,方喜代归,去家咫尺,不使相见。今闻皇后弑逆,京师已乱,将士愿与公俱归,仍表闻朝廷。若天子万福,兴兵致讨,以吾魏博兵力足以拒之,安知不更为富贵之资乎?”杨仁晸不同意,就被皇甫晖给杀了。然后又劫持了一个人,让他带着自己干,不答应,又杀了。最后找到了赵在礼,让他来当大帅。(这让我想起了武昌起义,革命者拿着枪逼黎元洪上任)史彦琼想去平息兵变结果被打回来了。
派谁去平乱呢?刘皇后推荐了一个人李绍荣(就是元行钦,间接抢了李存勖爱姬的那位)前去平乱。李存勖答应了,不过这个李绍荣却是拿乱兵没有一点办法,反而被顶了回来。怎么办,再派谁去。难道要我李存勖亲自去吗?如果不亲自去,就只能让李嗣源去,但是李嗣源可靠吗?但是朝臣们不断地来说劝说,连那位活宝级人物张全义也来力劝派李嗣源去平乱。李存勖终于答应了。再派李嗣源去平定叛乱。
不过李嗣源似乎也没有能力平定叛乱,也被乱兵给“劫持”了。而且乱兵认为赵在礼威望太低,李嗣源才是他们要的正主,所以愿意奉李嗣源为主,并且说:“我们可以奉您为河北帝,与河南帝对抗。”可是李嗣源还有几分犹疑,想要回洛阳去向李存勖解释这一切。因为李存勖如果真的能重新拿起军刀,励精图治,自己能对付得了吗?还有做了这么多年的兄弟,多少年共同出生入死,生死与共。他太了解李存勖的实力,这个人一旦振作起来,又是一个极其难对付的角色了。而自己一旦失败,那等待自己的一定是被灭族。就在李嗣源犹豫的时候,一个人站出来了,他就是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他出来说:“岂有军变于外,上将独无事者乎?且犹豫者兵家大忌,不如速行。愿得骑兵三百先攻汴州,夷门天下之要害也,得之可以成事。”而且重臣安重诲等人也是这样的意见。于是李嗣源决定采取好女婿石敬瑭的建议行事,先占领了汴粱再说。然后带上大军准备去和李存勖来“解释”一番,这简直就是更早的陈桥兵变。
不过李存勖可不是柴宗训,他也是在刀口上过来的人。对于外面的叛乱得派人去平定才行,派谁呢?李存勖实在找不出能对付干哥哥李嗣源的人选,主将只能是我李存勖亲自出马了。如果这时他的部下能真正的为他拼命,那么这时他还是很有机会平定叛乱的。当他带上二万五千人马出征之时,大臣为了劝他拿出钱财来犒军,不惜说这是算卦的结果,这是天意。李存勖并不糊涂,他也是认为应该这样做的。不过国库的钱不够用,国家的钱全在刘皇后那里放着呢,刘皇后爱财如命,那里舍得让拿自己的钱来犒军。结果她带着几个小皇子,扔了二个银碗,妆奁,并扔下了一句话说:“多的没有了,我全部家当都在这里了。”李存勖看到这个样子,也没的办法,谁叫摊上这样一个女人。也许李存勖还是有足够的自信,那么多的对手,他都能打赢,就算没有赏钱发给军士,自己也是能打胜仗的,毕竟“天命”在我嘛。可是李存勖想错了,这帮军士拼死拼活打仗,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过得更好。没钱,谁替你卖命,所以李存勖带上这二万五千兵向魏州进发,一路上不断有逃兵,最后竟然只剩下一万多了,而李嗣源的大军正在向洛阳逼进。
李存勖没办法,只好又带兵回去了。只得对军士们说,等魏王继岌回来就有钱赏你们了,但是军士们不干,说:“我父母妻儿已经饿死了,为什么不早把钱拿出来,现在太晚了,我们要了钱也没用,不会领情的。”李存勖这时在士兵眼中再也不是当年的李亚子了。可以说刘皇后最后这次贪财使李存勖彻底走向了绝路。不过李存勖到底是李存勖,他不是一个会屈服的人,他开始在洛阳组织战力进行最后一战,也许还有机会,毕竟儿子继岌就要带着得胜之兵回来,凭他李存勖的能力,他从来没怕过谁。可是等他出兵准备再次东征之时,洛阳城里出大事了。一位叫郭从谦的伶人造反了,郭从谦是李存勖的从马直指挥使,也就是亲兵队长。他曾经拜郭崇韬为干叔叔,干叔叔死了,而且郭从谦还被李存勖吓唬过。现在看到李嗣源大军要来了,李存勖要走背运了,他便开始煽动士兵说:“皇帝信不过咱们,早晚要把我们活埋了。现在李嗣源大军西进,不久就要攻克洛阳了,难道还要为昏君买命吗?”于是那帮“军爷们”开始跟着郭从谦一块反了。李存勖一看,竟然在内部敢给我反了。还是我亲自去解决他吧,不过由于乱兵太多,李存勖最后也中了流矢。(如果李存勖胜了,他真应该反思反思了,可惜他没这个机会了)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刘皇后,这位皇后可能知道要败了,正收拾细软了,所以只是派人送去了一碗肉汤给李存勖。正是患难见“真情”啊!
而李存勖也许是因为不能忍受中箭的痛楚,也许是不能忍受那个有“真情”的刘皇后,也许是不服气当前的失败,也许是不愿甘气竟然只是折在一个戏子的手里,不久之后李存勖因重伤不治死了。旁边有几个还有点良心的人,把他和心爱的乐器一起给火化了。李存勖的时代彻底结束了。而结束这个时代的人竟然只是一个伶人。对于李存勖,史官的评价是这样的: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虽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图受命,亦无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