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五代的那些破事 >

第23部分

五代的那些破事-第23部分

小说: 五代的那些破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要分我的权,就要谁死,哪怕是亲儿子。而王宗佶不过干儿子,王建杀起来当然是干脆利落,不久就把王宗佶给杀,我有亲儿子,哪有立干儿子的道理。
王建有十一个儿子,可是有大能力的,我实在是找不出来,也许王宗杰还马马虎虎。长子王宗仁身体不好,还有残疾,所以没在考虑范围之内。那就次子王宗懿吧。(古人真是喜欢改名字,他不嫌累,我还嫌累呢。初名宗懿,后更名宗坦,后再更名王元膺)王宗懿这个人多材艺,能射钱中孔,尝自抱画球掷马上,驰而射之,无不中。但是却轻佻无方,做事毛躁。虽然被封为太子,王建也对他说:“一切学朕所为,则可以保国。”又命道士广成先生杜光庭为其师。不过王宗懿对王建的近侍唐袭却非常不尊重,结果唐袭在王建面前说了这样一番话:“太子谋作乱,欲召诸将、诸王以兵锢之,然后举事尔!”王建大惊,急命唐袭召重甲入宫。王宗懿则以为唐袭要搞掉自己,也不动动脑子就率亲军在大街上和唐袭的部队干了起来。唐袭命短,被王宗懿的人马给射死了。王建知道了,以为王宗懿要弑父,还反了这个王八蛋(王宗懿还真是个“王八蛋”,王八的蛋)了,遣义子王宗贺收拾王宗懿。王宗贺带上大军,很快就杀散了王宗懿的部队,王宗懿仓皇逃出成都,也许是身上忘带钱了,只好到处讨饭吃,结果被老百姓认出来了:“哇!这不是皇太子吗?”告了官。王建派王宗翰去劝王宗懿回来,毕竟骨肉连心。但还没等王宗懿到地方,王宗懿已经被人杀了。
次子又死了,不过没关系,王建的儿子还多着了,下一个,立谁呢。前蜀的后宫可是又活动起来了。王建这时年纪也大了,七十了,再也经不住大的折腾了。由于宠爱徐妃姐妹(前花蕊夫人)于是子以母贵,王建立了徐妃的儿子王宗衍为太子。后来又改名为王衍(还不如晋朝那位王衍呢)此人方颐大口,垂手过膝,顾目见耳,颇知学问,能为浮艳之辞。
而一旁吃了王建老亏的李茂贞一看朱友贞正和李存勖打得不可开交,王建年纪又大了,身边又有了刘知俊这员大将,自然是想要夺回曾经被王建抢去的地盘,虽然前期倒是节节利胜,不过到了王建亲自出马之后,不仅李茂贞败下了阵来。连大将刘知俊也反投王建了。不过对于刘知俊,王建也并不信任他,最终将他杀了。你能叛朱温,能叛李茂贞,万一等我王建闭了眼,我那几个儿子哪个能制得了他。不久之后,王建死了,卒年七十二岁。
王建死后,王衍即位了。王衍当上皇帝之后,就让生母徐氏当上了皇太后、小姨为皇太妃。太后、太妃的权力可大了去了,她们都清楚其实当官就和做生意一样,充分考虑到了一些有钱无权的人的利益。于是太后,太妃在宫中开了一家“乌纱帽专营店”,公然卖官鬻爵。消息一传来,举国轰动,那些有钱无权的人士开始大肆活动。徐老娘和徐老姨经常开乌纱帽拍卖会,规则很简单,谁出的价钱高,谁就有官当。于是店里的生意好得惊人,获利屡创新高,门槛都快被踩烂。估计王衍也没少去凑热闹。卖官的人大都是为了捞更多的钱,钱从哪里捞,老百姓身上捞。所以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当然民心也就丢了。
王衍不但纵容老娘与老姨的买官行为,而且还养了一大帮的狎客,整天吃喝玩乐。也许是觉得老娘,老姨们挣了不少钱,也许是认为自己的宫殿太小,他又下令开始大批量的建造宫殿,虽然王衍的干兄王宗寿看不过去,在宴中哭劝王衍要以江山为重,不要再这样胡闹下去了。不过有了一帮狎官为伍的王衍哪里会听他的。宫殿接着建,于是朝廷忠良之士也纷纷悄悄走开,再也不管他家的闲事了。管了也没用,反而还不得好。
王衍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帽子改革家,他看到国人都戴一顶能只勉强盖住脑门的小帽子,很不耐烦,下诏禁止戴这种不伦不类的帽子。不过帽子还是要戴的,王衍身体力行,经常戴一顶自己糊的大帽子招摇过市,还让宫人都戴金莲花状的帽子,穿上道袍,脸上抹上浓粉。国人一看皇帝这么耍,于是纷纷效仿,都改成这模样了(真是荒唐!不过这只是细节问题)。
也许是觉得老呆在宫殿没意思,也该在领地里巡视一番了,他可不是去体察民情的,而是去游山玩水的。当然皇帝嘛,排场肯定得跟上,而且只要在路上看到漂亮女孩,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也不管人家有没有婆家,先抢过来幸宠一番再说,至于善后问题,那就不关他的事了。他看上你,是你的福气,还敢有什么怨言吗?而一些大臣由于妻子漂亮,王衍把她收编过来,自己享用了。有点像朱温吧,不过王衍比朱温差远了。而且他为了让自己不朽,还让人去为自己做塑像,以示尊严。
王衍没有在中原大战之时去捞点便宜,当然他也没有这个能力。然后又在蜀地为非作歹,坏事荒唐事做尽,民心大失。虽然蜀地暂时没有人来收拾他,中原那个坐不住了的李存勖可是一直在看着他呢。
四、最后的回光返照——灭蜀
    李存勖为了探听蜀国虚实,开始派出了使节李严前去试探一番。李严到了蜀国之后开始充分体现他大国使者的气势,他对蜀国的皇帝说起了李存勖是如何兴复唐室,怎样灭掉后粱的,把王衍说得是一愣一愣的。他说:“前年我朝天子建大号于鄴宫,自郓州杀向汴粱,定天下不过是个把月的事,现在我军兵力强盛,光梁降兵就有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南逾闽岭,四方万里,莫不称臣。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也就是说,我主兴复唐室,一统天下,那是早晚的事,你该何去何从,自己看着办吧。蜀国的枢密使宋光嗣可能有了不服气,反问了一句说:“荆、湖、吴越我不知道,但凤翔李茂贞是我们蜀国的姻亲,其人反覆,其可信乎?又听说契丹日益强盛,大国其可无虑乎?”李严问:“你说契丹比粱朝如何?”光嗣回答说:“不如。”李严接着说:“唐灭梁如摧腐拉朽,况且契丹还不如后粱!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无类。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黩武也。”意思是说,我大唐对契丹是可以不对付的,如果蜀国不听话,我就不敢保证,大军不会过来灭掉你。蜀中这些人历来不管中原的事,但听说粱竟然被灭,也是害怕了起来。不过王衍估计只是把李严的话当成故事来听听,心里一想,我在这里已经是老大,中原的皇帝他放着好日子不过,却要来打搅我来享受,这李严八成是来吓人。不用理他,再说我蜀中地势险要,他说打就打得进。
李严看到王衍这家伙胡作非为,人心大失,民怨沸腾,就马上回来给李存勖报告。李存勖一看就乐了,(不过他也乐不了多久了)于是有了伐蜀的念头。
伐蜀,谁能做主将呢,李存孝、李嗣昭、李存审、周德威等人已经去世了。而那个干哥哥李嗣源,怎么都让人看着不放心,这人功劳太大了,万一让他去打下了蜀郡,他就不回来了怎么办。而且契丹那边还得靠他来守着呢。郭崇韬这时似乎是看出了李存勖的想法,就上表说,皇长子魏王李继岌非常有前途,不如让他当主将吧,况且这孩子将来可是要继承皇上的基业的,不立点功怎么能够服众呢。李存勖一看实在是在理,但他也知道李继岌不过是一个孩子罢了,让他当主将,仗能打赢吗?所以郭崇韬又提议说,如果有个副将来辅佐魏王,那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李存勖问:“谁为副将好啊?”郭崇韬故意不回答,李存勖说,就你吧,郭崇韬说,好哇,好哇。同时他又提议让孟知祥去当将来的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应该特别感谢郭崇韬一下,因为郭崇韬为他谋下了一个国,虽然是在不经意间)
于是李存勖以魏王李继岌为主帅,郭崇韬为副帅出兵伐蜀,而郭崇韬虽为副将,但是军事上的事全归郭崇韬管。郭崇韬确实是个很不赖的人,当年李存勖在得知潞、泽两州反叛,有人提议放弃郓州,而退回河北而与粱和议时,他便出来说:“陛下励精图治十五年,今以称帝建国,河北民众日夜盼望能够早日取得胜利,享受太平。现在刚刚取得郓州这咫尺之地,就要放弃,还谈什么占领中原呢!如果军心瓦解,将来再陷入粮荒,即使与梁划河为界,恐怕也无人再为陛下卖命了。我曾经仔细盘问过康延孝,反复推演过双方态势,结论是成败就在今年。梁军的全部精锐部队都交由段凝指挥,压我南境,又决黄河水以加强防御,认为我军无法渡河,因此便可高枕无忧。之所以派王彦章威逼郓州,是希望我军内部有人动摇,造成内乱。段凝无将才可言,不会临机决策,对他根本不必担心。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大梁空虚,陛下只要留些部队防守魏州,确保杨刘,亲率精兵与李嗣源部会师,长驱直入汴梁。由于城中空虚,敌人必然望风而溃,只要消灭了梁主,其余自会请降。不然的话,今年秋收不容乐观,军粮将尽。如果陛下不能当机立断,谈何胜利可言。再说帝王应运而生,必有天命相佐,不能再犹豫不决了!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而李存勖听了之后大加赞赏,说道:“此大丈夫之事也!”并采用了郭崇韬的计谋,最终八天即攻克汴粱城,消灭了后粱。后来李存勖也是对他大为嘉奖,并认为他是破粱第一功臣,赐崇韬铁券,拜侍中、成德军节度使,依前枢密使,位兼将相。
不过郭崇韬在位及人臣之后,就开始以天下为己任,遇事无所回避,得罪了李存勖身边的宦官和伶人。而且郭崇韬为了打击异己,也是下了不少工夫。由于他不贪财,而是把钱财都发放给军士,所以在军功的威望也很高。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竟然上表请立刘氏为皇后。但后来又对李存勖建高楼指手划脚,加上罗贯一事,李存勖对他其实也是不放心。所以这时想借伐蜀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不过却因此赔上了性命。
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伐蜀不顺利?不,其实伐蜀进行得很顺利,那位蜀国的皇帝王衍可能是没打过仗,于是想来个御驾亲征玩玩,虽然徐太后劝他不要去,说那里危险。不过王衍可没有在意,也许他认为不过是想换过法儿来玩玩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王衍一到了前线,就知道这群唐兵可不是好对付,竟然又吓得缩回去了。当然蜀国的臣民们就更不愿为王衍效力,纷纷向唐军投降。
郭崇韬的军事谋略也确实非同一般,为慎重行事,确保成功,他充分利用了《孙子兵法》中“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战略原则,派兵先去攻占凤州(今陕西凤县),凤州守兵不战而降,郭崇韬得到大批粮食和兵员八千。而且这样也确保了万一退兵时的归路畅通,以免被敌人截断后路,腹背受敌。接着,郭崇韬又出兵迫使三泉(今四川广元东北)等地归降,充分补充了以后所需的军事物资。此后,军事攻城略地异常顺利,前蜀政权在短短70天的时间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