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项羽与刘邦 >

第32部分

项羽与刘邦-第32部分

小说: 项羽与刘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是在定陶有女人吧?〃

183

宋义只好凭想象把项梁没讲完的理由补上。宋义早就听说过,项梁当年四处漂泊的时候,就在各地跟女人建有安乐窝,每个女人都对他恋恋不

舍。

宋义这种想象里漏掉了一个重要问题,项梁要把自己这支军队幵往定陶进行作战,还因为那里是秦章邯将军的老巢,比城阳要近许多,一旦跟章邯全面展开决战,到时候与其让项羽和刘邦担任先锋,还不如自己率军冲在前面,亲自上阵跟他决一死战。即便如此,也未必非得先攻打定陶不可。确实如宋义所想象的那样,定陶有一位项梁漂泊初期即结下秦晋之好的女人。在会稽时,项梁就听说这女人现在的日子极为艰难。

项羽和刘邦已经把城阳攻打下来。

而另一方面,项梁则从东阿绕道西南,中间走走停停打了许多小仗,才终于到达定陶,仅用几天时间就把城池攻陷,真是意外地轻松。

定陶陷落得如此轻松,宋义却感到有些紧张。定陶本是在秦章邯大军完全可以采取行动的范围之内的。项梁军则没有后援部队,说来就等于在敌人的汪洋大海之中成了一座孤岛。宋义知道这完全是项梁的骄傲造成的,曾经婉转地提醒过,但项梁根本听不进去。

几天之后,宋义预感的事情发生了。旷野的对面出现了秦士兵,很快就变成铺天盖地般的大军,从四面八方向定陶发起进攻。事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秦围攻部队与日俱增,攻势愈来愈猛。逮住秦兵一查问才知道,原来是章邯将军的正规军。

〃想干什么嘛,章邯这东西!〃

项梁还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并没有感到特别吃惊,只是后悔事前没有准备好增援部队。宋义看透项梁在后悔,便劝道:〃还是往齐派出使者请求援军吧!〃

齐也早已自立为国了。曾为亡齐王族成员的田氏,在陈胜起义的同时,就已经在亡齐的地盘上起来造反,但其内部情况复杂,虽然与项梁的楚军偶尔有联系,却未能形成坚实的联合阵线。事到临头,现在只好求助于齐,

184

项梁尽管很不情愿,但也只好赞同。宋义内心不禁发出一阵窃笑。他估量,事到如今,即使向齐派出特使,往返也要花费不少时日。在此期间定陶这座城就会陷落。宋义可以使者的身份提前逃离出去。

顺便多说一句,宋义确实从定陶城脱身朝齐奔去。刚巧齐也派出一名使者要去定陶见项梁,二人便在中途相遇了。这名使者跟宋义早就认识,是齐有名的人物高陵君显。

宋义向这位旧时的朋友提醒说:〃如果去定陶,还是不要那么急着赶

路吧!,,

他也把有关情况多少作了一些介绍,总之喑示对方不要急着赶路,否则便会在城池陷落时,被卷进去把命丟掉。

项梁一直被困在城池里。他的怪癖到这种时候也旧习难改。

自然不是每个晚上都如此,但他有时会夜里一个人微服走在大街上。可以想象,项梁大约会在路上抓住一位老人,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比如这一带过去有过这样一个女人,老人家是否还记得?如果还记得,她现在什么地方?如此等等。至于具体情节,因项梁不久就命归地府而无从得知了。

章邯作为一名大将军,其能力远在项梁之上。

他直接指挥了围攻定陶之战。

他对精选出来的部队实施了夜袭训练。在一天夜里,其部队极其隐密地成功登上城墙。

接下来就易如反掌了。在一片混战之中,其部队从内侧将城门打开,待命在门外的秦大军一拥而入。这时身穿农民服装的项梁正想返回营帐,发觉事态严重,三步并作两步急着跑回去指挥战斗。然而秦军士兵正如潮水般涌入,不知什么时候项梁就被推挤着倒在地下,成了一具死尸。身为一军的主帅,他最后甚至不知道究竟死在了谁的手里。

有一件事看来是违背项梁初衷的,人们偶尔会说,他正是为了把项羽

和刘邦推向历史的前台才费尽心机活在人世上的,也可以说他正是为此而离开人世的。

185

而另一方面,项羽和刘邦的军队已将城阳攻陷。由于章邯将军的主力部队正直逼定陶,北方的城阳便处于一种空虚状态,濮阳和雍丘两座城也形同虚设,他们遂趁势向黄河流域的这几座城池发动进攻,全部一举攻

陷。

186

第八章刀劈宋义

八月,正值黄河流域野菊花遍地开放的季节,天高云淡,碧空万里。黄河,这条古老大河及其沿岸辽阔的土地,对于楚人来讲,一切都显

得那么新奇。常年干燥的黄土地上看不到一哇水田,家家户户都用泥巴砌

成土墙,草木也没有楚地那么鲜活翠绿。

在项梁战死于定陶的时候,项羽和刘邦还只不过是项梁令旗下的一个

方面军的将领。

两个人作为僚将互相联络,沿着黄河流域向西进击。

可能是楚人较多的缘故,在兵力这一点上,项羽军占有绝对优势,士气上远比刘邦军高涨。'

楚人与北人〈指狭义上的汉民族)相比,体格上要矮小一些,力气也不大,仿佛点火就着般地易于冲动。但楚人有一个十分突出的优点,他们组成一支队伍后,能够同心协力共进退。

〃大楚!〃

这种齐声欢呼的凝聚力,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听来,肯定会产生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当时所用的那种楚语并不属于北方汉民族的语言,而是属于泰语系。总而言之,一到黄河流域,楚人就语言不通了。

因此对于这些楚人来说,首领项羽是具有相同语言和文化的楚人,项

羽具有一种北方人难以理解的亲近感,再加上他又是一位举世无双的猛将,整个军队都对他抱有一种近乎动物本能般的信赖感。在当时,所有士兵都

特别相信并依赖主将自身的武艺,进一步讲,如果主将当场被杀,即便是

187

百万大军也会当场乱作一团,四散逃命,这可能就是这片大地上英雄得以

出现的条件之一。应该说还有一个条件,身为英雄豪杰的人,大多在躯体

上都具有超凡的特点,项羽就是堂堂七尺男儿。

不用说,身为主将,最好具有那种见到敌人就能勇猛冲上去的气势,

具有猛虎下山般的威力。在这一点上,项羽的勇猛是远非常人可比的,不

喜欢项羽的宋义后来就曾暗讽项羽〃猛如虎〃,这倒应该说是一条很合适的

评语。不过,在当时,被人评价为虎,包含有浓厚的不道德和凶悍的意味,对当事人来讲,未必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对于那些在这种类型人

物统率下的士卒们来说,却再也没有比这更令人长志气壮胆量的了。

项羽和刘邦的军队在同一条路线上一前一后,彼此照应着向前推进,将黄河流域的大小城池逐一攻破,终于到达中原最重要的都邑陈留(河南省开封附近)的地界了,但就在此时,他们听到了主帅项梁惨败战死的消



〃会有这种事吗?〃

项羽抬起穿着沉重皮靴的右脚,狠狠跺到地上,真是地动山摇,但他仍不相信这一死讯,朝使者厉声喝道:〃定陶那边不是应该大获全胜吗?〃

确实不错,尽管人们一般认为项梁的主力军深人秦军势力范围的中央,的确是太冒险了,但这支屡战屡胜的大军却遭此突如其来的惨败,甚至连主帅都战死沙场,这实在是超出人们正常的想象。紧急派来的使者报告了具体情况。项梁部队的残兵败将中,又有一些渴望加人项羽军的将兵陆续赶来,项羽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从项羽少年时代起,项梁就代替他的父亲成为他的保护者,也是他的恩师,所以项羽对这位叔父的死十分悲伤,在众人面前号啕大哭。

他边哭边叫,边叫边哭,在如此悲愤的情绪下呼号着要进行复仇之战,然而周围那些部将的脸色却都显得无精打采。他们再次清醒地认识到秦军的可怕,在感到恐惧的同时,也对过往的胜利作了反省,认为那或许只能算是一种侥幸罢了。

188

刘邦军营里也传来了这一噩耗。〃这是什么缘故呢?〃

他自言自语道。对他而言,项梁乃是提拔他为与项羽同格的将军的恩人,当然还不能算是自家人,更何况直接接触的时间又极为短暂,因此并没有感到特别悲伤。他反倒有一种恐惧心理,不由得产生了后顾之忧,不管怎么说,毕竟是自己一方的主力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致使身在前线的他和项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种恐惧暂且不论,尤为可怕的是,刘邦感到十分奇怪,为什么战无不胜的项梁会如此惨败呢?

刘邦这个人有一个奇怪的毛病,每逢这种场合,他从不讲出自己的判断,而总是露出一副孩子般的天真表情。刘邦这种说起来过于平凡无奇的表现,反倒让他颇能引起周围人的反响,这种情况在项羽阵营里是从来不会有的。幕僚和部将们看到刘邦那种过于天真无邪的表现,都会发自内心

地感到自己必须不辞辛劳,不惜用尽一切聪明才智来辅佐这位首领,刘邦

的阵营里早就充满了这种蓄势待发的劲头。

话虽这样说,刘邦这个人却并不是个阿呆。他头脑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最终只能靠本质问题来作出注脚了。

甚至可以说,只有通过本质问题,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刘邦在想什么。关于此次项梁惨败而死一事,他也是听过萧何及其他人的解释后,才

说了一句:〃啊,原来是这样啊!〃

对萧何等人的解释,他发自内心地表示赞同。

刘邦所理解的这件事的本质,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

能说是秦太强了。准确地说,只能是因为秦依旧强大。

还可以说,指挥这支庞大的秦军,征战沙场的章邯,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著名将领。

章邯绝对避免将有限的队伍分散布防,必要时则将其大规模集结,以全力破敌。正因为如此,战场上便出现了疏密不均的状况。对于黄河沿岸的大小城池,章邯采取疏的方式,任由楚军践踏,而一旦项梁放松警惕,轻易深人秦军密集的地区,章邯就会像以石击卵一般将其彻底粉碎。

189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还一直以为我们是在沿着黄河,一路向西胜利挺

进呢!这可能是章邯有意败给我们吧?〃

刘邦对此深表钦佩,对项梁实属中了章邯的一大圈套这一解释,也感

到心服口服。这种佩服的方式有一种可爱之处,他表现出一种风度,令人

感到正是〃德〃,因此便出现了一种趋势,刘邦所到之处,智者贤者纷至沓

来,争相投人到他的帐下。

只是刘邦军在士气上还远不如项羽的军队,首要原因即在于刘邦缺少

那种威武勇猛的气势。另外,在军政方面受到刘邦全权委托的萧何极其严厉,禁止在占领区发生任何劫掠行为。在这片大地上,历朝历代都有一个恶习,即兵匪难辨,打了胜仗就要大肆劫掠一通,士气也因期盼劫掠而保持高涨,然而萧何却对此深恶痛绝。

〃秦对民犹如一只饿虎。倘若把这样的秦打倒了,我们却成了饿虎,那又为何起来抗争呢?简直毫无意义。〃

本来就擅长处理民政事务的萧何,此番言论真正触到了痛处。对负责全军粮食供应调度的他来讲,这也成了其管理兵站的战略原则。如果不去掠夺,就得设法让所有城镇村庄把辛辛苦苦存下来的粮食提供给刘邦军,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