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项羽与刘邦 >

第123部分

项羽与刘邦-第123部分

小说: 项羽与刘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中,作者看似无意,但一直在探求一个谏题:这些典型人物究竟告诉了我

们什么。

个体觉醮的时代

司马辽太郎从时代背景出发来考察人物的思考和行动,非常重视中国战国时代社会澎湃的生命力。〃战国这个称呼带着杀气,但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社会的成熟。〃这个大趋势并非中国独有。回头来看,〃日本列岛因大量人口定居较迟,比中国晚七八百年才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因此战国时代的到来也晚很多。〃〃尽管历史年代有差距,相似之处还是很多。〃司马辽太郎的这些评论弓I人注意,是对形式本位的时代划分论猛烈的一击。

司马辽太郎认为,〃必须看到,战国出现的先决条件是,与古代社会相比,农业生产力有了飞跃发展,自耕农明显增多,人们从农奴的地位解放出来,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独立精神。由此产生了亚洲式的4个体',个体的形成,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发明的不断涌现。战国前的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层出不穷,是中国思想史上最绚烂的时代,也同样产生于这样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作者点破:〃经历了战国和秦朝灭亡的刘邦和他手下的关系,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觉醒的个体,他们是由俠义这种相互扶助的精神像黏合剂一样黏合起来的,后来这种精神在中国消失了。〃但是,尽管〃在战国时代,中国的个体及其尊严确立起来了〃,〃此后的中国史上,这种精神却衰落下去〃,这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显著特色。

故事落幕之后,司马辽太郞一边感叹一边总结道:〃中国历史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后世的文化统一性高,但好奇心、求知心却减弱了。后汉末期开始,所谓亚洲型文化开始停滞,令人惊叹的是,这种停滞,竟一

直持续到近代〃。最后我们不得不觉悟到:历史不能简单地用发展阶段一概

369

而论。

另一方面,与其后的朝代相比,〃先秦时代到汉代,中国社会生机勃

勃,这个时期的人跟其他朝代的人简直不像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这吋出现的个体典型,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至今仍焕发着光彩。

《史记》描写了这一时期的典型人物。武田泰淳0曾在《司马迁》(讲谈社文库)中指出,《史记》〃重点在于项羽和高袓这一对立要素的运动〃。司马辽太郎抓住了中国历史上最富活力的时期,最富戏剧性的对决,深入挖掘,向我们呈现了其周边千丝万缕的细节。

众多探讨对象中,值得人们深人思考的重要探讨对象之一,是人类建

构的所谓思想的功能结构。最原始的一种思想^阴阳五行说认为:〃哲

理不可说破〃。司马辽太郎剔除了一般逻辑上的构成原理。〃公理不可证明。因其不能证明,才成为绝对真理〃,这才是普遍的规律。

他还观察到,放眼世界,〃从古到今,人类创建出许多理论体系,并信奉这些体系。其实大多数体系都是建立在谎言这样脆弱的基础之上的,为了让人相信这些谎言,在此之上建构的体系必须尽可能严密,为此人们

殚精竭智。〃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看到,〃所谓理论的核心就是谎言〃,因此,〃理

论只要抽去一根支柱就会像海市蜃楼一样消失〃。所以,〃刘邦没有学识,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学识,不论是懦家还是道家学问中那种虚伪的东西,他也没有沾染。〃

自蓴心

谋士范增揣摩项羽的性格时,对自己说:〃这个人缺点很多,但他仍是一块刚出土未经雕琢的璞玉。〃司马辽太郎看到了项羽其他方面的优点,评价说:〃项羽比范增所看到的更优秀〃,〃项羽虎背熊腰〃,〃并非只有匹夫之勇〃。陈平对刘邦这样说:〃项王是人中之杰。人品高贵,对诸将以

①1912—1976,日本小说家。

370

礼相待,对部下毫不粗暴,决不因为对方是下人而加以侮辱。〃

司马辽太郎解释说,事实上,〃项羽与刘邦不同,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理。项羽比常人热血十倍,愤怒时会狂暴如虎,憎恨时会大肆屠杀敌方军民,还有他流放并杀死奉为主公的怀王的行为都给人残暴的印象。同时,与此相矛盾的是,他厚待同伴,礼遇长者。这表现了项羽绅士的一面。〃

确实,〃项羽能使人感到他伟岸的灵魂。但是,这伟岸的灵魂中,也隐藏了比常人更多的孩子气。这种孩子气,使他有时勇敢,有时表露出异常澄澈的感情。但是,孩子所具有的功利性和残酷性。他却无法控制。〃项羽是这样一个不能用常理衡量的人。

而且,〃项羽好勇〃,〃以勇为衡量人的第一标准〃,因此,〃项羽认为有功的都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勇将,对在后方做坚强后盾者的功劳不屑一顾〃。所以〃他的论功行赏,常常招致混乱和反叛,或是使人对他灰心失望〃。

司马辽太郎明确指出:〃项羽也有慈悲和恻隐之心,甚至比常人更多。但是如果项羽自己没有感受到对方的美,没有产生爱怜之情,那么他的慈悲之心就会封闭起来,让人丝毫看不到。唯有当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且对方完全仰仗他时,他才施予他的慈悲。项羽对美的认识,就像门缝透出的阳光那样狭隘和微弱。虽然如此,他也并不是愚人。他从不为阿谀奉承所动,他的性格真是微妙。〃也就是说,〃自尊心太强的人都看不

见他人〃这一规律发生作用,〃这与项羽在政治和战略上都缺乏灵敏的触觉不无关系〃吧。

也就是说,〃项羽习惯把世界分为敌我分明的黑白两部分,与此相对,刘邦则把世界看成灰色,有时会变成黑色,有时会变成白色。〃

虚怀若谷

刘邦这个人物,就人的魅力在何处这个难以捉摸的话题来说,是一个

稀有难得的事例,这个事例太大,而让人一时不知从何处入手分析。《项羽与刘邦》正面挑战了这个深奥难解的问题,对人情世态进行了细致人微

371

的观察和解析。全篇散见对刘邦的多角度描写,书中充满多重复杂而清晰的共鸣音,领域宽广而余韵无穷。聚焦于一个人物,不断转移视点从各个侧面进行描写,这在司马辽太郎的作品中也属罕见。

萧何曾问夏侯婴为何追随刘邦,他考虑了一会儿说:〃没有我,刘大哥就只是一个呆木瓜。〃这时萧何发现了刘邦的可爱之处。萧何从这个角度评价刘邦:〃刘邦没有什么德行,却十分可爱可亲。这种品质,也是世上少有啊。〃也就是说,萧何开始认识到,亲和力是刘邦的光源,这种光芒掩盖了他的无德无能。

〃刘邦有个特点,好像生来就不知道有4小我'〃,这确实是世上少有,而且,〃刘邦'自己不能之事就委托他人'〃,这形成了他独特的优势。不用说,〃刘邦也像普通人一样有分辨利害得失的判断力,但他藏而不露,像包着空气的大袋一样虚心。〃这就是所谓的〃虚心使人聪明〃。

刘邦〃在韩信眼里,是一个可亲的愚人。当然并不是说他蠢,而是说他这个人总是一览无余,没有鲜明的主张和立场,就像一个大袋子。没装东西的袋子形状不固定,也没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张,唯一的好处是有容量。这反而比贤者更能成为栋梁吧。贤者自己的思考力不论多么优秀也总有界限,袋子却能容纳贤者为己所用。〃

因此,〃他总是需要献策者。他善于采纳别人的智慧。有多个献策者,他就选择最好的策略。刘邦有这种选择的能力。刘邦的能力还在于,他具有能激发别人为他献计献策的人格。〃

刘邦年轻时,〃喜欢刘邦的人和街上的小流氓们〃都自然聚集到〃沛

县的小酒馆〃,〃他们只要看见刘邦就觉得高兴,一起在酒馆吹侃闲聊,刘邦有事离开,酒馆就马上冷清下来,大家也都没了兴致,作鸟兽散〃,从这里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刘邦那种胸怀宽广的个性。总之,《项羽和刘邦》是一部围绕〃什么是威望〃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集大成之作。

1984年4月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