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军史评论-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庞万春:人送绰号“小养由基”,是江南方腊国中第一个会射弓箭的。他初次出场就技惊四座,飕的一箭,正中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九纹龙史进,撞下马去。指挥部下乱箭齐发,灭掉了梁山一流的骁将拼命三郎石秀及陈达、杨春、李忠、薛永等五员水浒将佐,以及二千多名军卒。连珠箭射死以接暗器而闻名的欧鹏。庞万春的神射乃方腊手下的一绝也。
第八,枢密吕师囊:原来是歙州富户,因献钱粮与方腊,官封为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幼年曾读兵书战策,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部下管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名号“江南十二神”。他率部进行的顽强抵抗是梁山噩梦的开始。
但屡败屡战,心情比较悲愤的吕枢密只不过二十回合就被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金枪将徐宁觅得破绽,肋下刺着一枪,搠下马去,魂归了阴曹地府。
(本文系彭志文原创,版权所有)
是什么在困绕着三国武将的排名?
1929年生于苏州的张国良先生是我国著名老一辈评话艺术家,人称“《三国》大王”。他早年拜评书大师黄兆麟为师学艺,刻苦努力,后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将师傅黄兆麟的六十回《三国》改编成为三百六十回的“后三国”,并分集出版了长篇评话《三国》14本,共600多万字。张先生的评书无疑是所有的《三国》评书中,在原本已日益萎缩,凋零的欣赏层里,最深得年青人喜爱与认可的一个版本。
三国评书版本中另一个不能不提的是袁阔成先生的评书。袁先生的作品很有个性,中规中矩,传统的味道有所减弱,但更趋合理和现代,少了许多旧舞台效果的“噫噫呀呀”的怪叫,其实也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品位和胃口。但因为认知度的不足,以及先入为主的对评书的偏见,这个版本并不太被人们所熟悉。而且袁阔成的评书本身还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瑕疵,譬如第185回书《渡汉水王平投西蜀》这一回里,袁先生提到了韩信的背水一战。可连背水一战的作战双方是谁,袁先生也没搞清楚,说是汉军对楚军。另外对三国武将的兵器,也谬误较多。仅举一例徐晃要出战,喊的是“给我抬刀(徐晃使斧)鞴马”。
张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取得的巨大成功同时也是现在众多“三国迷”趣论三国武将武勇,制作三国武将的武功排名时,最大的分歧及争论点之源头所在。
三国武将的个人武勇孰优孰劣,谁高谁低是《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大看点。人们纷纷认可了张先生对三国武将合情入理的评判,但是毕竟张氏评书不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是两本不同的书!张先生的三国评书在牵涉到武将的武功方面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
第一,在张的作品中刻意抬高了赵云的武功,赵云自创的蛇盘七探枪是枪术中最厉害的枪法,他破掉了枪王张绣的百鸟朝凤枪。一枪攥就抽得许楮抱鞍吐血,那比马超不知道要强多少倍了?《取成都》中又惊退枪宗张任。譬如在《长板坡》中,他首先对三国中使枪的名将进行了一个组合,说赵云、枪王北地王张绣、张任师出同门。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原著中宛城张绣的武功平平,甚至没有在战场捉对厮杀的经历,哪来这么神乎其神?西川张任在演义中在张飞马前咬着牙顶不过十回合,与关平马岱在一个档次,冠以枪宗之名,这牛皮可太大了点。
第二,刻意贬低了关羽的武功。演义中关羽白马坡斩颜良,关二爷骑着马冲下山来,一刀把颜良刺下马去,枭了首就完了。他这里不了,说关羽不如颜良,为了斩掉颜良费了不少的周章。评书中还抬高了文丑的武功,说关羽的力气不如文丑大,只得取巧用拖刀杀之,把三国中关羽追斩斩文丑完全调了个儿。实际上贬低关羽的目的也还是为了抬高赵云,因为赵云初次出场五十回合没有搞定文丑。这是三国中赵云一个无法洗刷的污点。在评书《长坂雄风》里甚至更夸张地说文丑、颜良双战赵云,尚且抵挡不住了云云,那赵云已经堪比吕布了。赵云真要这么神,刘备每次和曹操开战不用派别人了;为什么在萌霞关单挑马超的是老张飞,而不是帅赵云呢?诸葛亮其实不用虚张声势要去荆州调关羽,直接就近调子龙就行了啊。
当然要吹赵云,这没有什么不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不也有“拥刘反曹”的偏向吗?每位作家无疑会根据自己创作的主旨来塑造自己喜爱的英雄。而这些评书实际上是罗氏的《三国演义》派生出来的作品,并不能代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全部精髓,依据评书来排三国武将是没有价值的。
网上盛传着解放前曾流传着“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 七黄八夏九姜维”等诸如此类根本已无从考证其权威性的谚语。而人们在制作各种武将武力排行时,常常依据比较地混乱,主旨不明。比如一下子是罗氏的演义;一下子又是《三国志》;一下子又变成张氏评书;或者别人在说《三国演义》,他又搬出《三国志》来,或者抬出张氏评书;东扯葫芦西扯叶,混为一谈,自然谁也无法说服谁了。
“三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我们很多的人并没有真正地去思考过到底是什么在困绕着三国武将的排名?因此我写成本文,希望给那些争论三国武将排行的“三国迷”提个醒,让新时代的“三国迷”能作出符合我们这个时代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品位的,更科学,更客观,更公正的总结来。
( 本文系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李自成〉塑造的闯将的武功
看姚雪垠的历史小说《李自成》据说是七十年代,国人除四大样板戏以外的唯一娱乐。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是《李自成》这部小说确实一部在历史上画下了浓重一笔的文艺作品。它有别于我们见到过的其他传统历史演义小说,其中塑造了许多普通士兵的形象,比如王长顺,慧英、慧梅这样的小角色(小人物),来烘托那些大英雄。并且一些历史名将也同样塑造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我这里仅从一个较低的层次的角度来看看姚雪垠的《李自成》里塑造的闯将的武功情况。依据武功,这种评价层面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却是我们中华这个武术国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实际上却是一些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在看这类型作品,或者谈论这部作品时最关注的和最有乐趣的地方。下面请看我的一些肤浅认识,同意的请大家鼓鼓掌;反对的您就笑一声,当我什么也没说过:
《李自成》中的闯将武功最高的自然是总哨刘宗敏。刘宗敏铁匠出身,彪悍异常,惯使一口鬼头单刀,坐驾枣骝马,武艺出众,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被称之为“闯王帐下第一勇将”,他在农民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李自成,有“闯王手下是文有李岩、宋献策、牛金星;武有刘宗敏、田见秀、李过”的说法。
关于刘宗敏和吴三桂争夺美女陈圆圆的故事更是人尽皆知的故事了。在整个明末清初,吴三桂的武功是排第一的,可不是金庸笔下,任韦小宝玩弄的冤大头,而是位盖世英雄。吴三桂人称“明朝的吕布”,人帅艺高,惯使一把八十二斤的长大刀,(据我的老爸回忆,他在文革以前,曾在云南的昆明见过吴三桂的刀。)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后来就降了满清。因此李自成最后失去江山,民间的说法皆因拜刘宗敏所赐,如果不是他与吴三桂争美女,吴三桂就不会叛变投敌,引清兵入关,大顺政权也不会那么快垮掉。(声明一句,我不是说历史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话用到刘宗敏身上也不为过。
闯将中武功列第二的应该郝摇旗,郝摇旗本名叫郝永忠,是老闯王的旧部,郝摇旗是他的绰号,他不是李自成的嫡系将领,而是高迎祥亲手提拔起来的一员猛将。有一次农民军在作战中情况十分不利,在官军的猛攻下死伤惨重,阵地已经开始动摇。郝摇旗从高迎祥身边掌旗官的手里夺过来“闯”字大旗,在马上不住地摇着大旗,狂呼着向官军的阵里冲去。那些正惊慌动摇的农民军将士一看见“闯”字大旗向前冲去,都跟在后边狂呼着向前冲杀,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转眼之间,战场的局面完全扭转,把官军杀得落花流水。从此以后,大家给他起个绰号叫郝摇旗。郝摇旗空有一身绝世武功,却始终不被李自成重任,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好酒贪杯,因此而酿成过大错,而且在李自成的义军被困潼关南原时,面临全军覆没的险恶关头,为了轻装突围,竟横心拔剑,追杀爱妻牛氏。上演了一出《郝摇旗杀妻》的故事,因此李自成和高夫人一直都不喜欢郝摇旗。一直到李自成死了以后,郝摇旗才熬出了头,他和一只虎李过是大顺军后期最重要的将领。郝摇旗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闯将中武功列第三的是袁宗弟,字汉举,李自成麾下大将,骁勇善战,惯使一条十二斤重的竹节铁鞭,在甘肃真宁县湫头镇歼灭朝廷名将曹文诏一军的著名战役中,曹文诏虽然已被包围,但厮杀了半天还没有结果。前闯王高迎祥非常焦急,问谁能斩了曹文诏的掌旗官,夺得大旗回来。高闯王一语刚了,袁宗第飞骑而出,背后连亲兵也不带一个。曹文诏所率领的是几千名关宁铁骑,虽然死伤惨重,但士气未衰,在土冈上布成一个圆阵,轮番休息,以待洪承畴的援军赶来。曹文诏下马坐在圆阵中央,正与几个亲信将领计议,忽然听见一阵喧嚷之声,猛抬头,只见一员敌将手使铁鞭,已经冲入营门,挡者披靡,马快如飞,一瞬间冲到面前。曹文诏大惊,立即上马迎战。但他刚上马,袁宗第已经一鞭将他的掌旗官的脑袋同头盔一齐打碎,夺得大旗,回马而去。袁宗弟还曾率五十名骑兵,面对强敌几乎生擒叛将周山。袁宗弟最后和郝摇旗一起战死在抗清的沙场上。
闯将中武功列第四的是女将红娘子,原本是江湖中卖艺的绳妓,喜欢穿红衣服,故而得名,绳妓实际上就是现在那种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她长得很漂亮,恶霸企图要霸占她,红娘子被逼而造反,她的弹弓是百发百中。红娘子与李信的爱情故事更是《李自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李岩据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帅哥,李岩和红娘子一起投奔了李自成的农民军,成为闯王麾下的重要将领。李岩后来为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红娘子擅使一口宝剑,弓马娴熟,射术精湛,巾帼不让须眉。红娘子后被高夫人收为义女,可惜这对神仙眷侣最终分离在大顺政权的内讧中,李岩被牛金星陷害而遭了李自成的毒手,李岩死后,李自成开始江河日下,走向失败。红娘子离开了大顺军归隐山林不知所终(一说后来战死沙场)。红娘子与李岩爱情悲剧好像专门有一出戏剧,叫做《血溅美人图》。红娘子这个人物曾伴随着《李自成》这本书在中国内地的盛行而火过一把。
闯将中武功列第五的是一只虎李过,名李锦,又名李补之,李自成的侄子,又是李自成的麾下最得力大将和助手,惯使一口宝剑,人称“一只虎”。在商洛山单刀会义降黑虎星传为佳话,李过有勇有谋,颇有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