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彭氏军史评论 >

第32部分

彭氏军史评论-第32部分

小说: 彭氏军史评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牧:★★★★★ 
赵国后期的“北边良将也”,保命稻草!李牧曾长期驻守赵北部边境防备匈奴。先是坚壁自守,数年不战,诱匈奴主力来攻,布阵设伏,两翼包抄,歼匈奴10万余骑,后又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声威大振,使匈奴不敢进犯。此后李牧继廉颇 、赵奢成为赵国的主要统兵将领 。公元前234,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於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赵悼襄王封李牧为武安君。四年 ,秦军进至番吾,畏李牧而退。
七年,秦将王翦等分南北两路大举攻赵,李牧与司马尚率兵抗御。秦因两次攻赵均为李牧等所败,乃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韩仓,使其诬告李牧等谋反。赵王听信谗言,逼李牧自尽,解除司马尚兵权。5个月后,赵都邯郸即为秦军所破。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白起:★★★★★ 
又名公孙起,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他多智谋,善用兵,从一个小小的左庶长晋升为国尉,武安君。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干河。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水淹鄢城﹑攻占邓等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摘自《史记》)
白起南征北战,其战功多得数不胜数,最有名的当然是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之中,他以佯败诱敌,使赵括脱离既设阵地,进入伏击圈。尔后再将赵军分割包围,共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只可惜这么一代名将和秦国相国范雉失和,反对伐赵,最后被秦昭王赐剑自刎。司马迁评价说,“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
魏无忌★★★★
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公元前258年正月,秦军进抵赵都邯郸城下, 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魏无忌深以为忧,多次请求魏王发兵,门客也用各种办法劝说,然魏王畏秦,始终不听。如姬盗兵符。信陵君一行至邺,要代晋鄙领兵。晋鄙合符后,表示怀疑,朱亥用铁椎把晋鄙打死。信陵君遂统晋鄙军,选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军大败,邯郸围解。
公元前427年,公子留赵十年而未归。秦闻公子在赵,多次出兵伐魏,信陵君派使者向各国求援。信陵君率联军西向攻秦,秦被迫西退。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魏王为表彰信陵君败秦收复关东失地功劳,拜为上相,封邑五城。此次合纵攻秦,给秦国沉重打击。信陵君再次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也从此威振天下,各国都派使者向他学习兵法,信陵君皆书其名,后世称之为《魏公子兵法》。秦因此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魏无忌死了以后,秦国就马上派蒙骜率兵攻魏,逐渐地蚕食了魏国。
===================================================================
〓★〓 关于战国时期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 樗里疾:又称樗里子,名疾,秦惠王异母之弟也,秦在战国时期著名将领,与之齐名的是甘茂,但他两人官拜左右丞相之职,虽然参与秦的扩张战役,并取得秦楚丹阳、兰田之战,秦韩函谷关之战等等胜利,动辄斩首8万到10万不等,考虑到春秋战国时期并非军事指挥艺术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名额,相对其他分期应该略为偏少,故两人均不入选。(见《史记。列传第十一》)
■ 蒙骜:秦国名将,其主要战功为: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但他曾在河外之战中被魏公子信陵君率领联军击败,这样的惨败是使蒙骜失去入选资格的重要原因。其子蒙武也是秦国名将,曾追随王翦大破项燕,但成就显然要低于蒙骜。
秦  朝(4名)
王翦:★★★★★
秦代杰出的军事家,频阳东乡人也,本姓姬,是周朝的宗室。王翦少时就爱好兵法,且文武双全。他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他巧妙地利用军事进攻和反间计杀掉李牧,然后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国成为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
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消耗敌军,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以逸待劳,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迫使楚国大将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
王翦还率兵南征百越,也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秦)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蒙恬:★★★★
祖籍齐国。祖父蒙骛、父亲蒙武皆为秦之名将。传说蒙恬曾书狱典文学,改良过毛笔。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朝崛起的一位著名的军事家。蒙恬因出身将门,授命率兵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长驱直入,抵达北疆,一举打败了匈奴的军队,收复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地区,并渡过黄河,夺取了高阙、阳山等地,摧毁了匈奴军队的要塞和据点。
蒙恬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修筑了著名的秦长城,蒙恬与太子扶苏留镇边塞十余年,是匈奴人最忌讳的秦人。蒙恬的弟弟蒙毅是他身边的重要谋士。可惜秦二世胡亥篡位后根据政治需要,杀死了属于太子扶苏派系的名将蒙恬。司马迁评价说,“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
章邯:★★★
字少荣,大秦名将,官拜少府。章邯是秦朝末年的名将,是大秦朝后期的擎天柱。但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却没有他专门的传记。传说此人曾是李斯的门生,是从外战中起家的。他惯使长大刀,在项羽出山以前无人能在其马前走上三个回合。章邯曾率部杀死张楚政权的大将周章,大败陈胜、吴广的农民军,解了咸阳之围。凭他一己之力,延长了秦朝的寿命。章邯最终剿灭了陈胜的起义,迫使后者被自己的车夫杀死。在对付六国复辟军作战,章邯也是屡战屡捷,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魏军,杀田儋於临济下。公元前206年9月,章邯利用项梁轻敌,在黑夜发起突袭,在定陶城下,大破楚军,杀死其统帅项梁。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进兵将赵王歇和张耳围困于巨鹿,章邯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顶峰。
巨鹿战败后,因为赵高的迫害,章邯于公元前207年投降项羽,被项羽封为雍王。因为其部二十万人在新安被项羽坑杀,章邯心情郁闷。章邯等三王中了韩信的暗渡陈仓之计,没有完成将汉军堵截在蜀中的任务,被韩信杀败。一代名将章邯含恨自刎而亡。
项羽:★★★★★
西楚霸王是中华武将第一人!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地,故姓项氏。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的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项羽幼年学武,力能举鼎,他曾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在中华历史上,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
项羽与叔父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兵崛起于秦末。他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在千军万马中冲杀如入无人之境,鲜有人能在其马前走上三个回合(传言)。巨鹿之战,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项羽以少胜多一战成名。史书上有各路诸侯跪在项羽面前,以膝而行,战战兢兢不敢抬头向上看的记载!能让人们害怕成这样,需要怎样的武勇呢?
西楚霸王在八年时间内,身经七十余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胜无不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据称有八十万大军(未考证)会战于垓下。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人少食尽,军心大散,被汉军十面埋伏,死伤大半。项羽与从者八百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乌江,敌兵追到。其最后二十八名随从全部战死,项羽不愿独生逃命,在乌骓马投江自尽后,项羽独自徒步回身死战,以一柄戟、一柄剑砍杀汉军数百人!奈何汉军人数众多,将其团团包围,项羽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于乌江畔,实在可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诗篇则是后人对这位以武勇著称的“中华战神”的缅怀。
==========================================================================
〓★〓 关于秦朝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 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有人说尉缭是鬼谷子的高足,学成后即过着隐士的生活,后应魏惠王的招聘,曾向其陈述兵法。《尉缭子》24篇,近万言。可见他的军事理论来源于鬼谷子兵法,他自己既没有实践,也没有太多什么创意。不过据说西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韩信是他的学生。
■ 王贲:频阳东乡人,秦代名将,名将王翦之子,与其父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其成就不及其父,生活在其阴影之下。王翦之孙王离也是秦朝的一位名将,惜为项羽所杀。
【特别说明】文中资料及观点系作者的博览群书而编撰引证的或为个人观点结论,仅供参考之用。
(本文系原创编撰,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两汉篇·;历代名将谱
    继秦之后,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相继建立西汉(公元前206~公元前25)和东汉(公元25~220),统称汉。俗语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汉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冲突战争是历代最激烈的。西、东两汉期间(实际上也包含新朝)的古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