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彭氏军史评论 >

第101部分

彭氏军史评论-第101部分

小说: 彭氏军史评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秩瞬桓彝隆⒁狻⑷盏那致岳┱沤姓敕嫦喽缘亩氛匾氖牵瞧笸加梦菘怂孤宸タ说陌旆ǎ贫鹿ソド缁嶂饕骞宜樟�
不难看出,在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看来,苏联的成长壮大,比法西斯势力更可怕。法西斯德国正是利用了英、法、美与苏联之间的矛盾,气焰日益嚣张起来。具体的表现,可让学生举例。德国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以后,第二年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而在刚刚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后,希特勒就下令,要永远消灭波兰。绥靖政策能带来和平吗?连张伯伦也感到不安了。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 创设情境,影音引入:
我播放一段用会形会影软件编辑加工浓缩的《二次世界大战的简介》的AVI影音文件,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置于战前紧张的历史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情趣。在教学中,特别是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入历史情境之中,使学生由感觉深入到思维和情感领域,引起认知和情意的变化。
☆☆ 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 
一、大战的爆发(点击显示) 
1936年,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规定,进军莱茵非武装区,后来又吞并了奥地利。(此处可有针对性回顾一下《凡尔赛和约》有关规定)德国的扩张举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1938年,德国把扩张目标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借以占领苏台德区,最后达到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对此,英、法两国从本国利益出发,与希特勒一起策划了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祸水东引的慕尼黑阴谋。 
① 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1938年9月底,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会议并签订了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天以内把苏台德地区交给德国。(请学生看课本,明确会议时间、地点、参加者和协定的内容)会议讨论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问题,而捷政府的两位代表却在德国秘密警察监视下,等候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在不让捷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协定使德国不费一兵一卒夺取了苏台德区。张伯伦回到英国后,吹嘘“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德国又在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分析讨论: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阴谋,支持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呢?其原因是:一方面,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着畏战情绪,千方百计要避免战争;另一方面,英法仇视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奉行“祸水东引”政策的结果。它们希望通过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小国,避免与德国发生战争,并驱使德国进攻苏联。这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体现。这种牺牲小国利益,满足自己私欲的行径是卑劣的,也必然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 
②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然而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1939年3月,德军就长驱直入布拉格,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捷成了慕尼黑阴谋的牺牲品。接着,德国又把侵略魔爪伸向了波兰。 
③ 德军突袭波兰和第二次世界战爆发
为了避免过早与强大的苏联冲突,德国于1939年8月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之后,于1939年9月1日,派兵突袭波兰。作为波兰盟国的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二、德军占领西欧(点击显示)
① 德国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当德军集中兵力进攻波兰的时候,英法军队本应在西线进攻德国,以支援波兰。然而它们却按兵不动,静坐西线,宣而不战,被称为“奇怪的战争”。在这种形势下,波兰军民孤军奋战20多天,最终,波兰覆亡在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提问、引导讨论:德国侵占波兰后的战略目标是向东还是向西?为什么?)德国侵占波兰后,集中力量对付英法集团。因为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争夺的重点、掠夺的对象是殖民地,只有打败英法,希特勒才能获得所谓的生存空间。
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首先“闪击”丹麦、挪威,接着侵入占领了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课件幻灯片:为了将德国在欧洲的版图扩张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我通过PHOTOSHOP和PPT本身具有的图形绘制和动画设置,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扩张图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也就是德国即将占领哪个地区,那个地区的颜色就连续闪烁几次,最后变成与德国同样的颜色(德国灰),即表明该国(或地区)被纳粹德国吞并了。通过这一设计,使书本上的死地图变活了。使同学们深刻感受了法西斯的凶残和侵略本性。' 
② 敦刻尔克撤退 
德军侵占波兰以后,并没有像英法希望那样,继续向东侵犯苏联。而是转过头来进攻西欧,对付英法。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首先“闪击”丹麦、挪威,接着入侵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然后在5月下旬,德军直逼英吉利海峡,把40万英法军队逼退到敦刻尔克港附近的一小块地方,准备围而歼之。但英法军队基本上得以撤离敦刻尔克,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英国。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军队的溃退,是英法纵容德国侵略扩张而吞食的第一枚苦果。(观看影片《敦刻尔克撤退》片段) 
③ 法国投降和“自由法国”运动 
1940年6月初,德军大举进攻法国。他们绕过法国自以为可以阻挡德军入侵的稳固的马奇诺防线,直逼巴黎。意大利趁火打劫,对英法宣战。6月中德军占领巴黎。新成立的法国卖国政府对德投降,法国溃败。这是法国纵容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而吞食的又一枚苦果。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坚持抵抗德国侵略的戴高乐将军,决不屈服,流亡到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与反法西斯力量一道坚持战斗。 
简介戴高乐: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初期,率军队坚决抗击德军入侵。巴黎陷落后,流亡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招募军队,随盟军赴各战场作战。1944年8月,返回巴黎,领导军民解放祖国。 1958年至 1969年任法国总统。执政期间于1964年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反法西斯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 
④ 不列颠之战
法国投降以后,德军又准备大举进攻英国。德国在沿欧洲北海岸集中了大量舰只和陆军。为了取得制空权,德国于1940年7月起对英国发动了“空中闪击战”,每天出动几百、上千架次飞机,对英国狂轰滥炸,使英国陷入危险境地。(影片《伦敦上空的鹰》)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坚持抵抗政策,人民也沉着应战,遏止了德国要尽快摧毁英国或迫其求和的目的。10月间,希特勒取消了入侵英国的计划。 
在德军空中闪击英国过程中,英国政府又一次尝到了长期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苦果。英法两国真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简介丘吉尔:长期活跃在英国政坛,历任议员、内阁大臣。二战初,曾任海军大臣,力主抵抗德国侵略。1940年5月张伯伦政府垮台后,出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抵抗德军的侵略,直至二战胜利。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⑤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点击显示) 
A. 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侵占苏联是法西斯德国发动战争主要目标之一。在它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进犯苏联做准备了。先是在苏联西部边境之外集结大量兵力;后又侵入巴尔干各国,形成从西南包围苏联的态势。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190个师、3700多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的庞大兵力,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进一步扩大。苏联人民为捍卫国土,开始了卫国战争。由于苏联准备不足,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德军深入苏联境内,北路围攻列宁格勒、中路逼进莫斯科,南路深入乌克兰。(观看影片《基辅会战》片段)
B.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由于准备不足,使德军在几个月里,深入苏联境内,占领了大片领土。尤其是中路的德军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形势危机。1941年10月2日,德军开始总攻莫斯科。希特勒狂妄宣称要10天攻下莫斯科。苏联军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首都。45万市民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修筑工事,其中3/4是妇女。市民们还自动组织了摧毁坦克组,巷战班。11月7日,在敌人兵临城下,炮声轰轰的条件下,红场照旧举行了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和游行。斯大林威严地站在列宁墓上发表演说,充满胜利的信心。在“让伟大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的口号下,红军指战员从红场奔赴前线。英勇的苏联军民,在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寸土必争,誓死保卫莫斯科,捍卫国家,12月初,苏军转入反攻,到1942年1月中,在莫斯科战役中,50万德军被歼灭,德军被迫后退150公里至300公里。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了极大鼓舞。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与英、美矛盾的激发
日本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政策和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扩张直接损害了美、英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英等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钢材石油等战略物资,这对战略物资依赖进口的日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日本和英、美矛盾激化,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日本偷袭珍珠港
利用教学挂图《二战中的亚太战场》让学生了解珍珠港的重要地理位置,它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部,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活动中心。是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1942年12月7日,日军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珍珠港>;的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因为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设计让课件显示出以下问题: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怎样形成?标志是什么?
二战初期,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什么未能联合起来?1942年,有哪些因素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通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和组织讨论、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来找出答案。
(三)总结、扩展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德、意、日三国蓄意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先燃起战火,然后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在欧洲扩大战祸。先是吞并奥地利,接着在1938年9月底,通过德意英法四国慕尼黑会议协定,在英法的纵容和出卖下,达到了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在这里,英法为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扮演了不光彩角色。之后,德军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扩大战火,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面对德军进攻波兰,英法“祸水东引”之心不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