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海权论 >

第33部分

海权论-第33部分

小说: 海权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完全可以既理解上述情感,同时也不忘记在世界政治中德国的进展正使人们有
所不安。就此而言,英国和法国、俄国——后两者在不久之前和英国还处于传统的对立
之中———逐渐结成协约国集团是情理之中的事。一位德国首相将此谴责为旨在包围和
孤立德国,不过三个国家采取上述行动大概确是为了维持欧洲及世界的均势,回应德国
的四面出击以加强自己在海洋及商业方面的地位的明显企图。人们不应一成不变地认为
这类想法根本不是冒犯他国的合理理由,但认为不应对其保持警惕并进行制衡又另当别
论了。历史已表明,任何勃勃雄心都不可避免地包含有侵略性的因素,只有以强力应之
才能不使其超出限度之外,才能使平衡得到保障。而均势的维持正一直为欧洲政治家迫
切关注。
    自南北战争以来,美国不自觉地但又不可避免地日益和欧洲融为一体,因而欧洲的
事情也应为美国人所关注。当美国和西班牙进行战争时,在欧洲,门罗主义的支持者与
反对者兼而有之,而德国据一般的报道应属于后者,美德两国在菲律宾问题上的不愉快
无疑使这点更显明晰。毫无疑问,如果当时的德国拥有它如今正在筹建的强大海军,它
的态度会更加强硬、地位会更加有利,而美国的支持者也会面对极为不同的形势。今天,
涉及西班牙的争论已成为过去;不过即使在看问题最肤浅的人看来,很明显,将来会有
越来越多的问题既和美国、也和整个欧洲世界的利益息息相关。
    让我们根据德国的历史来考察德国的现状,因为如果不借助于适当的方式,我们不
可能理解德国为什么有今天的声势。为了最好地了解这点,不仅需要认清一个国家的利
益,还需要体会到它的情感,并找到它可能的历史根源,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作出评
判。大众的情感最强烈地左右着一个国家的行动;虽然物质利益是根本的动因,但它所
激发的情感却有着更大的能量。无论统治者意欲何为,大众只是根据自己的是非判断来
行事。由于这个原因,一个处于与他国政府的争执之中的政府都力求使自己的观点看来
合乎情理,以赢得民众对自己的支持。
    过去的历史赋予了德国人一份情感,它和德国当前的利益需要融汇成了一股强大的
推动力,使德意志帝国的臣民全心全意地支持他们的统治者的一般对外主张。和其他国
家的情况一样,德国也有着自身内部的争执和利益分歧,它们将人们分为不同的派别,
并影响到了他们对于某项国际争端的看法。不过,比这些更重要的还是政治团结对德意
志民族发挥的重大作用。最近的一篇法国报纸上的文章在以批评的口吻评价德国的外交
时,不无道理地说道:‘在德国和在其他地方一样也有着宗派主义,可是它受到了民族
主义感情的抑制,这种感情在德国比在其他地方更加强烈。国家集体主义精神将六千万
德国人集聚在其政府的召唤之下,而法国比其他国家更应该当心不能将这种精种抛于脑
后。’这个告诫虽是单单针对着法国,但同样适用于整个世界。
    德国人还普遍地认为他们至今取得的成果能否得以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海
洋上的地位。自1870年以来,德国的统一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而工业
需要市场、商业和船运业,从而也使保护主义呼之欲出。德国在1879年采取了保护主义
方针,这既是为了发展国内工业,也是为了保护德国农业,防止农村人口向工业部门的
过量流动。德国的劳动力数量之所以能成倍上升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和外流人口数
量的减少有关:在1881年是二十二万,如今只有两万了。外来移民的增加也是一个原因,
一位德国撰稿人最近甚至说德国已成为一个移民国家了。
    军事上,与此相关联的是德国海军的变化。今天,受英国的一个类似组织的启发而
诞生的德国海军联盟已比前者拥有更多的成员。要知道,英国比其他国家对海洋有着更
多的依赖,不仅为了自身的繁荣,更是为了单纯的生存。德国海军联盟的引人注目的发
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德国在有条不紊地积蓄能量,周详地进行筹划以使手段和目标相适
应方面有着独特的本领。这种本领体现在了德国的各个领域:军事、教育、工业和商业。
当然,不管这个联盟在宣传上是如何出色,假如大众的所思所想和它的主张没有什么共
鸣,它也不会在一些方面如愿以偿。正因为德国公众对建立强大海军有着赞成性情绪,
德国海军联盟才可以尽其所能为这种情绪提供组织形式、注入活力,并使它能积极地产
生效果,尽管巨大的海军开支意味着债务和额外税收的增加。所以,这种情绪是德国海
军联盟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该联盟的领导人最近也说道:‘不是我们的规章而是蕴含
于联盟身上的那种精神造就了我们的成功。我们基于的这种精神反映了德国人的一个憧
憬,这个对德国海军的憧憬已体现在了我们的旗帜中。’
    德国海军开支在1875年不到一千万美元,如今则是一年一亿美元,而且这种上升势
头按计划在未来十年中还将延续。应记住的是,这样大的一笔开销在德国比在美国能带
来更大的收益。这不是因为德国政府有什么怪异之处;无论德国的议会在我们看来是如
何之小,它还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意愿。另外,再补充一句,海军活动及海运业比任何
其他形式的国家行为更能够激发起一国的上下一心之感,因为它们在国家疆界之外进行,
给人的印象是更多地代表着全体国民而非其中一小部分的利益。与此相联系,有意思的
是,德国海军联盟的一百多万成员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于地处内陆的萨克森王国。和国
家的工业成就相比,一支巨大的商船队或舰队更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上面这句话尤其适用于德国。在这个国家,海军还是一个崭新的组织,而统一的实
现,即从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化为活生生的现实,也是不久之前的事。就统一而言,今
天的德国和1789年至1812年间的美国很相似。在一个洋溢着民族激情的时代,统一自然
为人所拥护,尚处于独立战争之中的北美殖民地上的情形就是如此。如今,德国的统一
已被写入了成文的德国宪法,成为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而这部宪法经过一代人时间
的考验,业已为德国人所认同,将来的情形也不会有什么例外。不过。在依然存在着不
尽一致的地方或集团利益的背景下,在德国还多少存在着‘独立主义’情绪——这个德
语词在我们这儿可理解为强调各州的权利,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美国独立之初时,各
自为政的几块殖民地之间的猜忌所导致的局面。推动美国宪法的起草与颁布的只是各个
殖民地的物质利益考虑,1812年的美英战争及伴此而来的对于一个共同的外部威胁的集
中认识才使美国人形成了国家观念,联盟的理想才深入人心。对南北战争之前的动荡年
代还有着记忆的美国人不会不知道‘联盟’这个简单的词所体现的情感是多么炽热;那
时,无论是对奴隶制的憎恶还是利益的刺激都不能象国家团结这个观念那样不容置疑、
有着永恒的意义。
    能带来明显经济利益而得以建立的德意志邦联——一个关税同盟——先于德意志政
治同盟出现并促进了后者的产生。尽管如此,德意志统一的最终完成不能没有超越物质
利益的另一种推动力。这种力量可以在统一的德国对其当前国际地位——以前的多个世
纪的分裂使德意志一直处于虚弱状态,承受着外来干涉和压迫给自己带来的屈辱——的
自豪中看到,并且集中地体现为德国的自我激励精神。这种自我激励在外人看来是一个
国际舞台上的新来者所具有的敏感,它实在是由于初登今日这样的显赫的地位,以至于
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其他国家会给予这个地位应有的承认。美国人应认识到曾几何时这
种特点也显现在他们自己身上,它发端于一种不安的感觉,即其他人不会象我们自己那
样子我们以充分的估价,从而也不会给我们以应有的重视。
    因此,德国和美国的政策中的确包含着颇具进取意味的自我激励成分。若干年之前,
德国首相比洛曾说:‘我们不会容忍被剥夺与其他强国在权利上的平等,我们也不会允
许我们与他国同样享有的在世界上的发言权受到异议。我们已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国,我
们希望在上帝的佑助下能永远强大。’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象征的门罗主义在产生之初
并不为他国所喜欢,今天的德国对外意图也是如此,该意图明显地反映在了当前德国海
军的壮大上。一国完全出于防御目的采取的行动有时在其他国家看来其势也咄咄逼人。
防止欧洲国家对美洲大陆的侵吞行为对一个美国人来说是出于再简单不过的、合理的自
我保护需要,可是在他国眼中或许就超出了防御的范围而有政治及军事意义上的‘冒犯’
之嫌。门罗主义实践的早期历史的确呈现出这种局面;不过,今天各国已经习惯、容忍
了美国的主张。在此必须指出,美国巨大的潜在实力使他国不能不对它谨慎有加。
    但是,这种实力只有得到适当的调配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财力的大小是一个
国家物力的具体表现;勿庸赘言,一个国家也可能象一个人那样滥用其财富,因照顾不
周而使其白白浪费或因使用不当而使其不能充分发挥效力。门罗主义和适用于远东的门
户开放是当前美国对外政策的两大原则。对于欧洲,美国由来已久的政策是消极而非积
极的不干涉,它是和门罗主义相呼应的。可是,不插手欧洲国家间关系并不意味着我们
应对影响到我们在整个世界上的利益及权力的欧洲均势的变动漠不关心。这个道理眼下
适用于德国和英国之间的竞争;这两个国家间在经济和海军力量上的差距虽然仍相当地
存在,但正日益缩小。
    尽管美国和几个欧洲国家之间可能有着多种多样的外交议题,但是对于表现为三国
同盟与三国协约之间的力量抗衡的欧洲体系,我们关心的只是这种不稳定的平衡关系的
变化对我们的两项主要对外方针的影响。就这种平衡关系眼下的状况而言,门罗主义不
象门户开放原则那样易遭受不利的影响——未来的情形是否如此尚不能肯定,因为美洲
的每一寸土地,如今都为一些主权国家所拥有,而它们的权利得到了国际法的认定,不
可被随意侵犯。中国自然同样是一个主权国家,可是组织方面的无力使它治理不当,缺
乏军事威力。这招致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频繁干涉,它的主权也因此不断地遭到侵害,
尽管就人口和资源而言,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力。这种局面降低了中国所享有之权利的有
效价值,它们在实质上已沦若无物,即便在字面上尚非如此。中国的地位究竟会如何既
取决于它有多大的力量以保护自己的权利,也取决于其他国家——欧洲国家、美国和日
本之间关系在中国的利益交锋。这种状况也适用于去年革命之前的土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