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人生 >

第77部分

大宋人生-第77部分

小说: 大宋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蟹荨U庋鲜Τ鲎矢忝牵忝钦夜と死窗锬忝窃焖啵忝亲潦榱讲晃螅吹那忝蔷衷趺囱俊蹦鞘鲅怂幕埃挤浅8咝耍比灰豢诖鹩α恕V芊抛约赫馐币卜浅8咝耍獠攀钦嬲墓ひ担嬲淖什准叮耙荒曜约号嘌哪切┥倘耍堑纳绞剑姑挥型耆谕逊饨ǜ窬郑约阂旄鲅謇矗兴茄把安判邪!不多久,周放的学校,摔先用水泥了,把墙和地面上的路都用了水泥,这一次,可不得了,那些大户人家,看到水泥的好后,家家都开始用了。不几时那些本不是商人子第的学生,一各个比谁都富了。
徽宗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因为他本就是个胆且,畏惧的人,他只想着自己能安安稳稳的享受一生就好了,还管那么多事干什么啊~!后来听到了水泥的好处,他立即把周放召进了宫中,详问了水泥的好处,及用法,高兴的都睡不着了。徽宗想到那么牢固的宫殿,我在外面再筑一道高墙,再在里面储藏足够的事物,东西,再在暗中用人设地道,不就万无一失了吗?
就在那些学生们变有钱时,周放的报纸也出了,这报纸是专门在学校内给学生们,和商人们看的,里面就登学校里面的事,和些奇文趣事,以及周放的专栏文章。周放第一篇就是大佳赞赏那些造水泥的学生们。说他们同心协力研究出了水泥,还说那样办的工厂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这样办。他的这篇刚出来,就让那些自以为精明的商人,一个个的骂起了周放,同时也怪自己太死心了点。原来,那些商人虽表面上答应了周放,却实际上一点也不积极,只想着靠周放给他们好处。周放想找他们谈话解决不了根本,自己得做出一个例子来,叫他们跟着自己的想法走。
今天就写到这了,前两天想更新,却下笔无词,无奈,去到新华书店看了几本书后,渐渐有了新的思想,今天才写的,我以后几天的更新可能慢点,因为我发现凭自己现在的功力,再想写好,就必须多学习才行,我这几天天都在研究那些书,哎~!都是本那些低俗书害的,脑子变苯了,希望大家多看点有利于动脑子的书,看书要想,要思不然的话,就会变成猪了。
宋皇帝
    960 建隆 太祖(趙匡胤;927…976)即位
963 乾德
968 開寶
976 太宗(趙匡義;939…997)
976 太平興國
984 雍熙
988 端拱
990 淳化
995 至道
997 真宗(趙恆;986…1022)
998 咸平
1004 景德 
1017 元禧
1022 乾興 仁宗(趙禎)
1023 天拢
1032 明道
1034 景祐
1038 寶元
1040 康定
1041 慶曆
1049 皇祐
1054 至和
1056 嘉祐
1063 英宗
1064 治平
1067 神宗(趙頊;1048…1085)
1068 熙寧
1078 元豐
1085 哲宗(趙煦;1076…1100)
1085 太皇太后高氏(…1093)攝政
1086 元祐
1094 紹拢
1098 元符
1100 徽宗(趙佶;1082…1135)
1100 皇太后向氏(…1101)攝政
1101 建中靖國
1102 崇寧
1107 大觀
1111 政和
1118 重和
1119 宣和
1125 欽宗(趙桓;1100…1160)
1126 靖康
1126 靖康之變;金虜宋欽宗(1100…1160);徽宗(1082…1135)
1127 北宋(960…1127)結束
我算写的是1099年后的事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
    随着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全国的播映,宋代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伯农民起义英雄们的传奇故事与悲壮结局在更大的范围内广为流传。但众所周知,《水浒传》从小说到电视剧,都是文艺创作,自不免虚构。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宋江与梁山伯起义呢?
据史家考证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间,确有宋江其人及其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但不像《水浒传》所写的有108将,也没有那么多生动的戏剧性场面。
梁山泊位于山东西部,原是个很小的湖泊,后因从五代到北宋黄河多次缺口泛滥,使它与四周的许多小湖泊汇成一片,到北宋末年便形成横八百里水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八百里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并有许多天然小岛,形势险要复杂。当时许多破产农民、渔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缉追捕的逃犯遂藏匿于此,成群结伙,靠进行一些“非法”活动营生。有若干股势力日益增大,人数愈聚愈多,到北宋末年更掀起了多次反抗官府腐败、盘剥与压迫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军就是其中的一股。
宋江起义的导火线是宋朝廷烟解决财政困难,设置“西城括田所”,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贫苦的农民与渔民交不起重税,长期积压在胸中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们在宋江等人的领导下,铤而走险,武装聚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这支农民队伍正式宣告起义。
史书记载,宋江起义军中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他们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水浒传》中为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起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万人。《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那是小说家的虚构,作者罗贯中等人“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郎瑛:《七修类稿》),以使小说更添传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于流传。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读者不可将它当成真实的历史。
宋江起义军正式宣布起义后不久,就离开了梁山泊,转战于山东青、齐与河南、河北一带,史书记载说:这支起义军“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约两年后,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义军从江苏沭阳乘船进攻海州(今连云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所派伏兵包围,损失惨重,退路又被切断。在这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不得不率众投降,接受朝廷招安,成为宋朝官军中的一部分。后来宋江部是否去江南出征方腊农民起义军,史学界有争论,至今尚无定论。但多数史学家认为,宋江部出征方腊可能性较大。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史事演义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现《水浒传》,将宋江起义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因而使这次本来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民间,以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小说虽与历史有联系,毕竟不完全是一回事,这是我们看《水浒传》时所要注意的。
一些文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宴请先生。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学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又失约。 先生再传学生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李某见了,又代其子对曰: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李某在旁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提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郝然而退。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一些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科技成就
    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沈括,字存中,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沈括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镇江)、四川简州(今简阳)和京城开封等地,有机会接触社会,对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有所了解,增长了不少见闻,也显示出了超人的才智。他二十四岁开始踏上仕途,最初做海州沭阳县(在今江苏省)主簿,以后历任东海(在今江苏省)、宁国(在今安徽省)、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等县县令。三十三岁考中进士,被任命做扬州司理参军,掌管刑讼审讯。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兼任提举司天监,职掌观测天象,推算历书。接着,沈括又担任了史馆检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做集贤院校理。因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他有机会读到了更多的皇家藏书,充实了自己的学识。1075年曾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