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心灵太极 >

第4部分

心灵太极-第4部分

小说: 心灵太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譬如搞房地产,成功的秘诀就有“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的说法。只要号下好地段,楼盘好赖都能大把收银。孰不知,好地段还有做好做坏之分,差点的地段也有做得精彩的。第一是地段可以,第二第三怎么就不能是户型合理、园林设计优雅之类呢? 
这种一二三只盯一头的极端事情让急功近利孤注一掷的人去做。 
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选择中大可不必这样。 
应该说,女性把事业成功摆在第一是时代的进步。“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的旧风俗早被抛弃了,好赖我们也要多少注释一下男女平等。然而,当一些女孩抡起一二三都同凿一个坑的榔头时,我们却要添一只后眼,看清这样是否合算。 
有一位女性,多年前就一二三同凿成功这个坑,被父母安排了一场婚姻,不久就离了,而后多少年赶命地往前混。挣了几百万,买了房,又出国读了MBA,回国谋到年薪几十万的职务。成功是成功了,身体却很有些差,这几年开始急着嫁人,急着要小孩。她今年三十五六,想找年龄相当的成功男士已很少希望。在这种恐慌中,她恋爱了两次,都是有妇之夫。一个骗了她,一个妻子死活不离。原本拼了几年身体透支,再情感受挫,人一下老了难看了,疾病也频频出现。 
回顾以往,她告诉我:那些年只顾一头太亏了,无论如何起码不该把身体拼掉。 
这句语法上或许有点毛病的话却切中要害。 
我们说,人生目标第一是发财成功,第二是发财成功,第三是发财成功,没有什么对不对,只是对你而言可能并不合算。这种不合算的人生开发,女的不少,男的更多。 
经济学有一条“等边际准则”,讲的是消费一定的钱,如何效用最大化,所以也称“效用最大化原则”。月薪一千,都用来吃饭,肯定不合算。都用来买衣服也不行。都用来住房还不行,均衡分配才合算。 
我们做任何事情,对精力也该一二三四合理分配各个方面。 
但在当今高热度的谋发展中,却很容易一二三同凿一个坑。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市、一个县、一个乡,第一是发展经济,第二是发展经济,第三是发展经济。你若讲点环境保护之类,会极受冷落。一个被称为锡都的县几年来税收一两千万,但满山遍野流黑水被破坏的环境再投几个亿都恢复不了。一些农村这边儿一座粗糙的塑料加工厂给村民带来了摩托车、小洋楼,那边村里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排着队去医院看各种污染病。   
张靓颖的选择与经济学原理(2)   
对国土资源、家乡山水不可这样只顾眼前致富一头掠夺性开发。 
对人生更是同理。 
我们在开发人生时应该一二三统筹兼顾,千万不可急功近利只顾成功,不顾健康、家庭之类。 
(原载柯云路的博客: http://blog。sina。。cn/m/keyunlu)   
崔永元有意栽花花不开   
亟待消除的一大社会不公(四) 
崔永元主持的《实放实说》因为他的努力曾成为央视的品牌节目。 
然而我真正关注崔永元,却是在他离开《实话实说》之后。 
先是听说《实话实说》收视率下降,小崔不能按自己的心意做节目;后来又听说小崔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长期失眠。 
再后来知道他得了抑郁症。 
第一次亲耳听他讲自己的疾病,是在央视的一个节目中。记得那天请了许多主持人,其中有崔永元。他对着全国的观众讲话,说他得了抑郁症。这种病非常痛苦。“……常常在黑夜中睁着眼,挺到天亮,看到日出才能勉强入睡。每天的平均睡眠也就是两三个小时。”之后,不时看到媒体对崔永元的采访,《南方人物周刊》竟用了“病人崔永元”这样醒目的标题刊登了对他的专访。 
应该说,许多人喜欢崔永元,但也有人不喜欢崔永元。不喜欢他的人中,有人说他偏执,极端。有人说他过分嫉恶如仇,总爱和人过不去。还有人说,明明处在争抢眼球的时尚时代,他还一味曲高和寡地唱精英,太不聪明。然而,人们可以有许多理由不喜欢崔永元,却有一个理由不能不赞同崔永元,那就是,他是一个真正实话实说的人。 
崔永元退出“实话实说”之后,又做这做那,包括“电影传奇”。仍然有许多人喜欢。然而,不管他如何想做得不同凡响,都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没达到众多小崔迷们的期待,我想,也可能没达到他本人的期待。 
然而,崔永元恰在这时“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不经意中,他做了一件值得人们记住的大事。 
那就是他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对抑郁症这类心理疾病的歧视。 
在当今世界上依然存在着很多歧视,它们都属于极欠文明的社会不公。有种族歧视,有信仰歧视,有地域歧视,有身份歧视,有对同性恋的歧视,还有疾病歧视,如对爱滋病的歧视,对乙肝的歧视。这些都是当今文明社会亟需逐步消除的社会不公。而这些不公已经被人们逐渐认识了。 
然而,今天还有一种比对爱滋病更普遍同时又更隐蔽的歧视不被社会认识,那就是对抑郁症等一些心理疾病的歧视。在崔永元面对公众坦言自己患抑郁症之前,公众对这类心理疾病一般缺少认识,通常人们会认为患者无非是小心眼,认为是没事找事,认为思想意识消极甚至人有问题。绝大多数人患了头痛感冒,哪怕是心脏搭桥、换肝换肾,都会理直气壮地求医看病。然而,人得了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却往往讳疾忌医,即使求医也尽量隐姓埋名,不敢让人知道,甚至不敢让自己最亲近的人知道。 
多年来,我曾接触过不止一个心理疾病患者,也特别关注这方面的研究,知道这些患者的痛苦和难言之隐。 
崔永元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在央视坦言自己的病状,告诫人们,要正视这种疾病,心理疾病患者同样有权利得到治疗和关爱。这使得“抑郁症就是精英症”这样的标题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一位心理医生曾对我说,崔永元坦言抑郁症,可能比拨给卫生部一亿元资金宣传心理卫生更有价值。这里,崔永元以自己“实话实说”的黄金品牌投入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就像高耀洁医生、桂希恩医生和演员濮存昕为消除爱滋病歧视做出贡献一样,崔永元独挡一面,开始了消除心理疾病歧视的新纪元。 
这是唯有实话实说的崔永元才能如是做的。 
所有有良知的人都会对此投赞成票。 
今天,全社会亟待解决的是,要尽早消除对心理疾病的歧视。 
这种歧视已经毒化到几乎每个人的头脑中。 
忙于竞争的现代职场人士,中青年知识分子、金领白领,据说已有多达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高比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除了抑郁症,还有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之类在很多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现代亚健康问题首先表现在心理上。心理疾病是生理疾病的先驱。 
心理疾病伴随生理疾病,成为人们再也不能忽视的生存问题。 
消除“疾病歧视”这一大社会不公,让全社会都敢于在实话实说的气氛中明明白白正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关怀他人的身心健康,创造一种真正平等自由的气氛,那是建设现代文明小康的必须。 
让我们从今天起,绝不歧视自己、也绝不歧视他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敢于自我坦言为勇。 
以善于理解和帮助他人为荣。 
(原载柯云路的博客: http://blog。sina。。cn/m/keyunlu)   
受困“精英”如何突围?(1)   
全面减压、事半功倍地工作(五) 
中科院研究员博导胡可心三十八岁、浙江大学教授博导何勇三十六岁先后英年早逝,在一片叹惋中曾引起知识分子过劳死的话题。说起一大批这样累死在工作岗位的人,一般的说法是,他们“只会工作”,“不会休息。” 
似乎千真万确。 
然而,看着社会上还有更多的教授副教授及各种职场人员忙得累不可支时,我们要问:他们都不会休息吗? 
睡觉,旅游,足底按摩,网球,锻炼,谁不会? 
如果有人劝他们休息,他们往往一句话就回了:没时间。 
说穿了,他们不是“不会休息”,是没有余力休息。 
他们被工作压满了。 
这时,让他们放下工作去休息,很难做到。 
由此,我们只能别开生面地提出,要善于全面减压事半功倍地工作。 
这样工作了,才有时间休息,才能成为事业成功又身体健康的人。 
这里有一整套生存本领要掌握。 
这里不妨讲一个小故事。 
一位年轻的副教授曾经郑重其事地和我讨论什么事最难。他说,得了绝症想战胜绝症活下去,很难;陷入绝境想反败为胜,很难;企业濒临破产想起死回生,很难;但这些难都难不过他现在面临的难。我问他的难是什么?他神色疲惫地叹道,他想在现代生存压力下活个成功,但纯粹因为太累,力不从心,而陷在困境中活不出来,身体也每况愈下。 
他又说,这个死局看着简单却围困了成千上万人,谁都没有办法。这难道不是最难吗? 
对待这样的问题,你笼统告诉他要会休息,没用。据他自己说,他已经把各种人情世故的应酬、没必要的活动都精简得不能再精简了。他忙的都是正经事。 
我从查他的“忙累账”开始。 
他很惊讶“忙累账”的说法。 
我问他第一忙什么?他说上课。作为大学副教授,这自然天经地义。第二忙什么?带研究生,这也无可非议。第三忙什么?写学术著作,这似乎还是必要又必要的劳作。第四忙什么?跑科研项目。这对于一个大学执教的人来讲,又攸关重要。再往下,发现他忙的事多了:还要跑学术交流中心的施工,还在一些公司当顾问,还在一些学术期刊当编委,还为一家报纸写专栏,甚至还在双休日“走穴”,为一些大公司做培训,纯粹是为了挣点钱——他稍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 
应该说这一切都不是玩物丧志,都在忙正经事。对一个想在人生舞台上活得更壮观的年轻人来讲,无论是发明创造学术地位,还是挣钱买房买车,都在情理之中。 
我对他说,把你正在做的所有事情排排队,最重要的排第一位,顺序下来,二三四五六。他想了想,拿起笔。一是上课,二带研究生,如此等等。最后一位,是双休日“走穴”。 
我说,把最后一项删掉。他盯着我问,这就行了?我说,先删掉这一项,如果还力不从心,就再删掉倒数第二项。他说,你这是末位淘汰制。我说,对。 
他皱了皱眉:就这么简单?我说:就这么简单。 
副教授神情犹豫,半信半疑。 
我说,把你的犹豫直截了当说出来。 
他想了想,直截了当说了。第一,他确实不太相信他的问题能被这样简单的方案解决。第二,他现在做的这些项目,无论是当顾问、开专栏、走穴,都在进行中。如果中断不做,就可能失去机会后悔不及。我告诉他,做事情必须从全局考虑,要有成本收益核算概念。北京多少大学都有中青年教授英年早逝,你现在心脏血压已经出现问题了,莫非真要步那些悲剧的后尘吗? 
这位年轻人研究过许多有关人生的高论,一时难以相信如此简单的方法能扭转乾坤。然而,舍此别无他法,也只好这样试了。 
结果,删去了一项,他感觉自己状态略有好转。 
我建议他再删掉一项,他犹豫再三又推掉了报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