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西游之纠察灵官 >

第22部分

西游之纠察灵官-第22部分

小说: 西游之纠察灵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尺缩短到不足三尺。

    “那箱子叫微波炉,是地府刑法之一,我看鱼太守的身材倒适合进入烤上一烤。”张慕仙悠然道。

    不等鱼同告饶,张慕仙再次一指点在鱼同额头上,鱼同脑海中又出现一副画面:几个披头散发的汉子正光脚踩在刀刃上,血淋淋的走过刀山,然后又被开膛破肚、挖眼睛,锯腿,真是惨不忍睹。

    鱼同脸色苍白、浑身颤抖道:“仙长饶命。”

    张慕仙道:“你若不能办到承诺我的事,这地府中的刑法会让你一一享受,每样刑法都不会少于一百年。”

    鱼同看到的那些景象并非地府真实景象,只是张慕仙制造的幻觉而已,张慕仙还没有那么大的法力将地府景象直接摄来。

    鱼同虽是官油子,但到底是凡人,终于开口说实话道:“那件事我确实做不得啊,皇上一旦发起怒来,不说我小命不保,就连我的家人也会受到牵连。再说观音大士法力无边,她若事后追究我的责任,怎么办?”

    张慕仙从怀中掏出刘秀手书的那道圣旨递给鱼同道:“这是你们皇帝所书的圣旨,你看看吧!”

    鱼同双手颤抖接过圣旨,看完后松了一口气,心道:“这张道长好生没趣,若提前将圣旨于我看,我又岂会出这么大丑?”不过他根本不敢将心中想法说出来,而是道:“道长放心,既然有圣旨在,不出一个月我定然将这个案子翻过来。”

    张慕仙摇摇头道:“不止将案子翻过来,我要你在万民身前揭露陈孝刚的罪行,引动民间的怒火,捣毁禅源庵中安乐王的塑像。”

    鱼同变色道:“这怎么行?”

    张慕仙不理鱼同,直接道:“你只有三天时间,若三天之内我看不到这个结果,会有什么后果,你自己清楚。”

    鱼同脸色发苦道:“仙长,三天时间太短了,别说查明真相,连收集证据也做不到啊!”

    张慕仙冷哼道:“我只要结果,至于如何做到,那是你的事。”因着陈昌身亡之事,张慕仙心中动了怒火,再不想依着规矩做事。他清楚只要自己施压,鱼同定然有办法做到,这样的老官油子会不懂一些歪门邪道?

    鱼同跳起身来道:“我去吩咐人寻找证据。”

    张慕仙清楚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足搜集证据,鱼同定是找人制造伪证。虽然手段有欠光明磊落,但张慕仙心中已笃定安乐王是观音的棋子,定要先断她一臂。

    鱼同刚走到门口,张慕仙忽然道:“等等!”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玉瓶,马援立即化作一道黑光飞入瓶中。

    张慕仙将玉瓶递给鱼同道:“此瓶你随身携带,马将军定能护卫你平安。”鱼同不敢违背,只得将玉瓶揣入怀中。!!(  !

 第四十章 感恩会

    第二日一早,进城的百姓发现湖州府四门都贴有一分佈告,每张佈告前都有一名书生大声念诵佈告内容。

    “安乐王博爱无私,救济百姓,为弘扬正义,教化州民,特定于三日后辰时在莫干山下举行安乐王爱民事迹感恩会,善男信女莫要迟到。”

    佈告内容清晰易懂,一时之间进城的百姓争相传诵。这些进城百姓从城中返回后将消息带往乡野。湖州城受安乐王恩惠者何其多也,仅两日功夫,此事就传遍湖州府十四县。

    此后两日,鱼同组织府中衙役在莫干山下修建一座三丈高台,名曰感恩台。高台四周各清理出百丈空地,顿将此处变成一个能容下十万百姓的大广场。

    三日后,天未大亮,感恩台下早已人山人海。在这缺乏娱乐项目的古代,人们对于庙会、社戏、花灯等活动有着狂热的热情。

    不少消息灵通的小商小贩已提前占好位置开始放声叫卖,这些小贩中以卖胭脂水粉、、泥人等居多,毕竟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嘛。

    张慕仙站在莫干山中一株十余丈高的黄金竹顶端,遥望感恩台方向,心道:“不知鱼同会以何种方式污蔑安乐王,这老油条能不能给自己一个惊喜呢?”

    辰时已至,朝阳初升,感恩台已被围的水泻不通。

    忽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府尊老爷来了!”

    鱼同在数十个衙役护卫下向感恩台走来,他迈起四平八稳的官步,派头十足,四周百姓心生畏惧,自发为他让出一条道路。鱼同毫不费力来到感恩台上,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他心中不由产生一丝畏惧,若将这样一个火药桶点爆,造成的毁坏必是灾难性的。

    正想到此处,鱼同感到胸口一阵阴寒侵袭,耳中传来一声怒哼。

    鱼同收拾心情,向台下朗声道:“众位湖州百姓,两年前我湖州闹饥荒,大伙将存粮吃尽,都饿起肚子。是谁拯救了大伙?”

    “安乐王!”台下传出海啸般的叫喊声。

    “对,是安乐王,安乐王对大伙有再生之恩,我们不能不感激,所以本官今天特意在此举办感恩会,与大伙一起纪念安乐王。”鱼同虎吼一声。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叫好声。

    张慕仙眉头一皱,“鱼同他想干什么?”

    鱼同一番话将万人情绪点燃,两个呼吸后百姓气势稍弱,他轻轻举起手,台下慢慢安静下来。

    “本官组织大伙在此集会,是为了宣扬安乐王的善行。为此本官派人走遍湖州府十四县,从中遴选出十四户百姓,这些人都身受安乐王活命大恩。下面由他们一一讲述安乐王的善行。”

    鱼同说完后缓缓退到感恩台一角,那里有一张案几。几名衙役引着十四名百姓走上高台,其中一名百姓面容猥琐,身材矮小,他抢先一步从百姓中走出向台下道:“我叫牛二,安乐王对我牛家有大恩啊。”

    鱼同皱起眉头向身后衙役头领道:“怎么回事?不是让你们寻找相貌憨厚的百姓吗,怎么弄个无赖上去?”

    身后衙役头领尴尬道:“一时找不到那么多相貌憨厚,能言善辩的百姓,这牛二能说会道,只能拿他充数。”

    鱼同转过头向台前看去,牛二已经开始眉飞色舞讲述灾荒到来时,他家如何困顿,讲述他老娘天天哭喊着要吃肉羹,讲述他媳妇为让他老娘吃上肉羹,将自己小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给老娘煮成了肉羹。

    鱼同越听越不对味,向身后衙役头领道:“牛二当这儿是茶馆吗?满嘴胡说八道,他当是讲评书吗?快将他叫回来,少丢人现眼。今天的事办砸了,本官将你们全部发配岭南!”

    衙役头领心中一凛,忙上前将意犹未尽的牛二拉回来。

    第二位百姓相貌憨厚,人未开口先哭泣起来,然后断断续续讲述灾荒到来时,不两日家中米缸就已见底。他每日天不亮去城中买米,但米价日高,不过十来天功夫家中一点存银尽数被奸商赚去。他每日起床后都要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和满脸菜色的老娘。

    “我满心难受,不得不上山挖野菜给家人充饥,后来挖野菜的人越来越多,野菜越来越少,我只能去剥树皮,再后来树皮也剥不到了。正当我想着一家人会被饿死时,安乐王来了,给我们带来了白花花的大米饭。安乐王救了我们一家啊!”此人声情并茂讲完,台下不少人感同身受,都跟着哭了起来。

    鱼同向身后衙役头领道:“他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

    衙役头领低声道:“这人叫陈忠,家住德清县,大人你别看他相貌忠厚,其实是个无赖破落户。”

    鱼同赞道:“谎话说的声情并茂,是个人才,此事结束后你将他喊来见我,倒是一个做官的材料。”

    衙役头领低头道:“是。”心中对陈忠羡慕起来,心中盘算道:“我是敲诈他一下,获得短期利益,还是与他交好,放长线钓鱼?”

    陈忠下来后,又有一个相貌憨厚的百姓上台,这百姓先将家世讲明,这才开始陈述面对灾荒的经历,他言语朴素,但是更有感染力,一番讲述下来,不少人泪如雨下,天空中金色的信仰之力已经凝如实质。

    张慕仙盘膝在黄金竹顶端闭幕养神,静静等待鱼同如何将这处大戏收场。

    接下来十四名百姓依次上台讲述自身面对灾荒的恐惧和对安乐王的感恩之情,中间鱼同更是邀请台下几名精神振奋的百姓上台讲述,将现场气氛活跃至极点。

    从辰时到未时,日已偏西,数十位百姓轮番上台讲述,百姓的热情数次被点燃,一浪高过一浪。

    重点关注信仰之力的张慕仙却渐渐发现一丝不同,百姓热情虽越来越高涨,但是飘出的信仰之力却越来越少,不由嘴角逸出一丝笑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鱼同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先扬后抑,不知他从何处出手抹黑安乐王?”张慕仙充满期待喃喃道。

    

 第四十一章 倒神运动

    民间有句俗语,好话说三遍,鸡狗不待见。

    鱼同让人不厌其烦讲述安乐王的功德,每个版本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现场数万百姓早就产生一丝“感恩疲劳”。

    见时机已至,鱼同向身后衙役头领使了个颜色,那衙役头领向台下打了个手势。

    “小人有一事不明,欲向鱼大人请教!”台下响起一道清朗的声音。

    鱼同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这位壮士有何疑惑,不妨上台来说。”

    片刻之后一个衣着简朴的年轻男子走上台来,这男子生的剑眉星目,脸型方正,让人一见之下就心生信任。

    这人上台后没有如普通百姓一般见官跪拜,只是拱拱手道:“鱼大人宣讲安乐王对我湖州有恩,小人并不反对,但如此推崇他的功绩,小人却不敢苟同。”

    他虽自称小人,却没有一点屈居人下的态势,这样反而更能赢得台下数万百姓的好感,这些百姓平日卑躬屈膝,哪个心中没有笑王侯、傲公卿的梦?

    鱼同一脸微笑道:“哦,壮士有何高见,尽管道来,本官洗耳恭听。”

    那人转向台下道:“在下于万山,就是湖州府人士,台下可能有人认识于某。于某在家中行二,还有一位兄长一位老娘,兄长前年跟随大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不幸战死在交趾,至今尸骨不能还乡。”

    “两年前湖州大荒,安乐王放粮救活了大伙儿,我和娘也因此得救,我心中对安乐王的感激不比任何人少。可是我心中却有一个疑惑,我和娘因安乐王放粮而活命,哥哥却因安乐王放粮而客死他乡,连祖坟都不能入。大伙说一说,我对安乐王是该感恩还是该报怨?”

    于万山此言一出,台下顿时嚷了起来,有人说父母为大,该感恩;有人说长兄如父,应该恩怨相抵。更多的百姓则是心中叹息,原来安乐王放粮也并非绝对的善事啊。

    于万山等台下声音小一些之后,才继续说道:“当年安乐王放粮,我于家领了一石军粮,我和娘足足吃了九个月才吃完。我当时就想,若只给我们半石多好,那样我和娘不用饿死,哥哥也不用战死了。”

    南征交趾,从湖州征兵最多,这些士兵的家人以前没想到这些,如今听于万山提出来,心中顿时对安乐王产生一丝不满。

    一个老太太哭泣道:“安乐王若是少放一点军粮就好了,那样我那苦命的儿子就不用死了。”她儿媳一边劝她,一边暗自垂泪。

    这样的人家又岂止一家,现场数十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