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302部分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302部分

小说: 乱明天下一根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快了,众人都感觉很突然。

  成基命问道:“大人,为什么要在冬季用兵?”

  陈海平道:“成大人,冬季黄河水面结冰,我们就可以把铁路直接修过黄河。此外,冬季土层较硬,对我们修建简易铁路极为有利。”

  “大人。铁路怎么直接修过黄河?”成基命不解地问道。

  修建铁路,最费功夫的就是把地基夯实,所以在冬季修建简易铁路,由于土层较硬,这一关就省了,而只要把地表的土层铲平,把枕木和铁轨安放下去就可以了。

  这个大部分人都明白,但把铁路直接修过黄河,这就让人不明所以了,因为很显然,冰面是绝然承受不住火车的重量的。

  “用搭浮桥的方式。”陈海平道:“我们已经做过多次的试验,在平缓的水面,用大船搭成浮桥是完全可以让火车顺利通过的。”

  这时,陈启立补充道:“冬季黄河结冰,我们的军队可以轻易越过黄河,这个时候用兵,杨嗣昌一定不会主动出击,他一定会选择凭坚城据守。如此一来,通过铁路,我们就可以轻易实现分割包围,而只要把开封和洛阳围困,南明在中原就没有什么作为了。”

  眉头微微皱起,徐光启道:“陈大人说的对。不过,杨嗣昌这是不是为了以拖待变?”

  陈海平道:“徐老大人说的是,杨嗣昌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他在指望皇太极、袁大人和陕西的王嘉胤等人一起出来跟我们捣乱,好令我们左支右绌,最后不得不放弃经略中原的计划。”

  鹿继善道:“大人,这不是不可能的,我们千万不能轻忽。”

  “我们当然不能轻忽。”陈海平道:“这三方,我们先说陕西的王嘉胤。王嘉胤只是名义上的农民军领袖,他手下拥兵自重的草头王不下数十人,里面当然有几个是我们的人。其实。就算是他们能抱成团,一心想跟我们为敌,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

  “王嘉胤要跟我们为敌,有两个进攻的方向,一个是过黄河,攻击上党,一个是进入河南,跟我们正面为敌。”

  “王嘉胤要是想走第一条路,那首先就要过申喜仁这一关,我看他连这一关都难过来,何况在上党,我们本就驻有大军,而且,在上党的铁匠和工人当中,本就有很多人从过军的,所以只要我们一声令下,聚起数万大军旦夕可成,如果用来据守上党,那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这话没有任何人怀疑。

  陈海平继续道:“至于王嘉胤进入河南,想要与我们正面争锋,那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

  这话也没人怀疑,因为陕西农民军的训练和装备跟他们是没法比的,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

  顿了顿,陈海平道:“至于袁大人,我想我们是不用担心的,因为先不说袁大人自己如何,我相信辽西的将士是绝不愿跟我们为敌的。”

  陈海平这话说的含蓄,但意思很明白。

  谁都不是傻子,以辽西的人口、土地和所处的环境,辽西是不可能有多大作为的,所以对辽西最大的利益而言,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就是与北京交好。

  谁都知道,如果跟北京为敌,就是这次打胜了,他们也绝无可能侵入关内,最多只是维持原来的平衡而已。如此一来。跟北京交恶,后果就是商路断绝,而这对辽西所有人都是有巨大影响的。

  何况,与北京交恶,自然就得跟皇太极交好。但是,对绝大多数辽西人而言,在与皇太极交好的同时,至少不与北京交恶,这是底线。如果越过了这个底线,那辽西距离分崩离析的日子就很近了。

  辽西将士和百姓都与女真人有着血海深仇,现在和平共处,甚至是交好,只不过是利益使然,但这也绝对有个底线。

  这个,袁崇焕必然是极为清楚的。所以,袁崇焕就是再糊涂,也绝不会糊涂到这个份上。

  能让袁崇焕糊涂的,自然是布木布泰,但大势如此,袁崇焕就是想糊涂,他也糊涂不起来。

  忽然,陈海平眼底闪过一抹寒光,淡淡地道:“最后,剩下的就是皇太极了。”

  陈海平的变化,人人都感觉到了,除了孙传庭和陈启立,其他人脸上都露出了惊异的神色。

  冷意森森,陈海平继续道:“女真人与我们有着血海深仇,但碍于大义,如果他们老老实实也就算了,但要是他们不安分,那这次我们就要好好算算这笔帐。”

  “啊。”陈奇瑜轻轻啊了一声,然后道:“大人,您这么急着出兵,是不是就为了给皇太极下套?”

  时间拖的越长,他们的实力增长的就多,皇太极的野心就会越弱,所以要想找到报复的借口,那就要提早出兵,诱使皇太极做出愚蠢的决定。

  “这么做也不全是为了报复。”轻轻点了点头,陈海平道:“我们要是跟南方和解,那就要组建联合政府,各方势力就得相互妥协,会给地方留下很大的自治权。女真人虽然大力汉化,但对皇太极等人以及他们的下一代,影响微乎其微。何况,现在辽东又多了数百万朝鲜人,他们聚在一起,始终都会是个隐患。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辽东控制,并对之进行彻底改造。”

  众人无不点头。

  辽东边陲之地,四五百万女真人、朝鲜人、蒙古人汇聚在一处,要不是他们太过强大,必定早就征战不断。

  这个隐患必须得清除。

  迟疑了一下,成基命道:“大人,袁大人是忠贞之士,如果我们说明情况,袁大人一定会站在我们这一方的。”

  微微摇了摇头,陈海平道:“老大人,现在的关键不是袁大人的态度,而是能不能诱使皇太极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我们不能冒任何的危险。”

  成基命一想也是,如果联络袁崇焕,就绝难瞒过布木布泰,到时很可能走漏消息。

  成基命不再坚持,只是在心里叨念,但愿袁崇焕不要被女人糊涂了心肠。

  ----…

  从紫光阁出来,王元程、申万雨、秦刚和**海四人回到了总商业协会。

  不管好与坏,反正事情已经定了,四人就都轻松下来。

  四人边喝茶,边闲聊,忽然,秦刚轻轻叹息一声,道:“申东家,我今天才明白领政大人当初为什么要在我们那儿建工会。”

  申万雨愕然,问道:“为什么?”

  王元程和**海也不明白,都静静地听着。

  秦刚道:“几位东家,你们想想,要是没有那个工会,现在工人们能闹的这么厉害吗?”

  三人一听,尽皆恍然大悟。

  事情本来不会这么严重,工人们的要求绝不会一下子就变得这么高,但因为有了活生生的榜样,工人们的要求才平地一声雷地跳了起来。

  只有让事情激化,《国家劳资关系法》的出台才有合理性。四人再次叹服,陈海平年纪轻轻,怎么就能想的这么长远?

  “我不明白,我们明明有能力以武力一统天下,领政大人却为何非要与南方和解?”**海道。

  秦刚摇了摇头,道:“江东家,孙承宗、秦良玉和卢象升他们每一个人都训练出了数十万的精锐之师,所以统一江南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秦东家,不然。”**海道:“别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们的水师舰队很厉害,要是把南明的水师舰队击溃,封锁整个外洋,那南明还有什么资格跟我们斗?”

  “江东家,这是从何说起?”秦刚不解地问道,他不明白**海哪来这么大的信心。

  压低声音,**海道:“我听说我们舰队的大炮比他们的打的远,威力也比他们的大。”

  虽然不懂军事,但笨理合计也能明白,在海上,无遮无澜的,大炮打的既远,威力又大,那还不是占尽优势。

  “江东家,这是真的?”申万雨问道。

  “千真万确!”**海道。

  微微皱着眉头,秦刚道:“要是我们真能封锁外洋,那还别说,就是跟江南硬耗,也能把他们耗垮。”

  这时,王元程道:“领政大人看的和我们不一样,领政大人看的是千秋万世。也许领政大人对他创立的这些并没有十足的信心,认为和解之后,因为南明的存在或许会更能完善领政大人创立的这些制度。”

  迟疑了一下,**海道:“这么说,即便强力压服南明和解,领政大人仍是会给江南很优厚的条件?”

  点了点头,王元程道:“这样的可能不是没有。”

  话说到这儿,众人都觉得这样的可能不是没有,而是很大,而要真是这样,那也就意味着陈海平更不会让他们压在江南商人的头上。

  气氛有点沉闷,忽然,秦刚笑道:“或许这样才有点意思,要是就因为领政大人的一句话,江南人就对我们俯首帖耳,那也特没意思了。”

  “秦东家说的好!”王元程赞道:“那样的话我们也胜之不武,将来公平竞争,就让南人输的心服口服。”

  众人大笑。

  科场之上,山西人一败涂地,而江南人则把持着七成江山。就是在商场上,山西人尽管很强,但对江南同样不占优势。

  这之前,山西人就连和江南人比一比的心气都没有,但现在不同了。现在,即便是王元程,一想到能把江南人压下去,心里也是畅快之极。

  这是一种早就存在的心结,以前没有机会也就罢了。现在,机会当然是大大的,那心结也就是大大的。

  ----…

  七月初,曹县突然热闹起来。

  曹县原本就极为热闹繁华,但现在更热闹了,因为很多军队突然开来,并开始大修铁路,似乎要把曹县的铁路一直修到黄河边上。

  消息传到洛阳,杨嗣昌大惊,他一面飞报南京,一面立刻启程,赶往开封府。

  杨嗣昌到了开封府,紧跟着就又去了考城县。

  考城县就在黄河边上,站在考城县的北城门楼上,杨嗣昌就可以看到黄河对岸忙的正是热火朝天。

  对岸正在建铁路,看样子是要一直建到黄河边上。

  七天后,兵部尚书史可法带着一些主战的官员如阎而梅、万寿祺也到了考城。巡视过后,杨嗣昌陪着史可法回到了开封府。

  怎么办?

  实际上,杨嗣昌心里早就拿定了主意:如果就是河南跟陕西这两地的兵,那就是守,只要守住开封跟洛阳这两座大城,那他就可以有个交代了。

  如果要是调湖广、四川或者两广的兵过来,那就更好,那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贤,从这个大火坑里跳出去。

  杨嗣昌的主意是定了,但其他人没有,以阎而梅和万寿祺等人为首,不少主战派主张硬碰硬,跟北贼好好斗一斗。

   ………………

  


                  第三百零二章 反应



  第三百零二章反应

  左良玉、贺人龙是江北的两员干将。在武将之中那是首屈一指,深得洪承畴器重,倚之为左右臂膀。

  对洪承畴,左良玉跟贺人龙都服气,但对杨嗣昌,他们心里是瞧不上的,不过这人还算明智。

  阎而梅、万寿祺这些个书生谈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左良玉跟贺人龙就闷头喝酒,闷头吃肉,全当没听到。

  阎而梅、万寿祺等人谈论了半晌,忽然发觉有点不对劲,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